
编辑推荐
《应用文写作》具有知识系统、科学规范、选文适宜、难易适度、案例鲜活、贴近实际、通俗实用等特点,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课及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的教材
作者简介
作者:孙悦
孙悦 沈阳大学 文法学院讲师 文学硕士 从事高等教育写作教学工作20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出版《新时期文学创作研究》专著,主编《经济应用文》、《秘书理论与实践》、《大学生社交礼仪》等多部教材,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漫谈
第一节 应用文概述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的构思
第三节 应用文写作的表达方式
第四节 应用文写作的修改
第二章 事务文书
第一节 计划
第二节 总结
第三节 调查报告
第四节 简报
第五节 述职报告和竞聘报告
第六节 会议记录
第三章 日用文书
第一节 求职文书
第二节 申请书
第三节 开幕词和闭幕词
第四节 感谢信
第五节 祝词
第六节 演讲稿
第四章 党政公文
第一节 党政公文概述
第二节 通知
第三节 通报
第四节 决定
第五节 通告
第六节 请示
第七节 报告
第八节 函
第九节 纪要
第十节 电子公文
第五章 新闻传播文体
第一节 消息
第二节 新闻专稿
第六章 经济文书
第一节 经济合同
第二节 商务信函
第三节 商品广告
第四节 商品说明书
第七章 诉讼文书
第一节 民事起诉状
第二节 民事答辩状
第三节 行政起诉状
第八章 科技文书
第一节 学术论文
第二节 毕业论文
第九章 申论
附 录
附录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附录二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权威解读
参考文献
序言
前 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写作活动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应用文作为工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商贸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对“应用文写作”课程越来越重视,都把该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用人单位也把大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的要求,在“充分贯彻新大纲、针对学生专业特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理念指导下,编者融汇了多年的教学科研成果,精心撰写了本书,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追踪时代变化,反映时代需求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在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本书按照2012年7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要求编排实用文体和内容,力求反映时代的新需求。
二、理论以精当为原则,突出实用
理论的阐释简明扼要,以“必要、够用”为度。本书选择了大量新颖、典型的例文,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思考题的设计上,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和能完成的题目,类型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三、编写体例科学,强调教学实用性
本书第一章阐述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其他章节共讲解了五类30多个文种,每个文种的讲解分成必备知识、写作指南、例文赏读、思考题四个部分,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文体的选用突出广泛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留给学生自选、自学的空间,力求达到“立足学生,服务专业,求真务实,提高能力”的目的。
本书由沈阳大学文法学院孙悦、关莹、张维娜、张雅莉、赵丽丽、李淼、宿丰、李农,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冯昱,山东理工大学张立新,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刘苗苗老师合作完成,编写分工如下:关莹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张维娜编写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和第六节,第三章第三节,第四章第九节;张雅莉编写第二章第五节,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和第六节,第四章第三节和第八节;赵丽丽编写第四章第一节、 第二节、第四节和第五节;李淼编写第四章第六节和第七节,第八章;冯昱编写第四章第十节、第六章第一节、附录和参考文献;宿丰编写第五章;孙悦编写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第九章;李农编写第七章;张立新编写思考与练习并制作教学资源包。孙悦、冯昱和张雅莉负责统稿。
本书融汇了教学一线教师多年教学心得、科研成果和全部心血,力求使本书更具现实意义与创新价值。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吸收了一些相关成果,篇幅所限,不能一一注明,借此机会向其编著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可能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以期再版时修改和完善。
编 者
文摘
第 一 节应用文概述
写作学又称写作论,是研究写文章的科学,其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层面。基础理论通常称为文体论,主要论述文章写作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讲的是写作的基础知识。文体论又称文体写作,是在文章分类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各种体裁的文章性质、特点和写作方法。
文体写作的研究,首先要明确分类。目前,写作界比较认同的分类方法是依据写作目的的不同,将文体粗略分为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两大类。实用文体又称应用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产、科研、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和处理个人事务时,为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经常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常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应用文是现代社会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实用文体,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应用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到企业、个人,大到国家机关都离不开应用文写作。具有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已经成为社会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国家机关和企业招聘过程中重点考核的内容。
一、应用文的起源和发展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形式较为固定的文体。
应用文的产生源于实际的需要。人类进行社会活动时,伴随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思维的发展,口耳相传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人们要通过文字进行交流、组织、协调,应用文就此产生。我国最早的应用文可以追溯到殷墟甲骨刻辞,因其主要用于占卜,所以也称殷墟卜辞,其内容涉及气候、征伐、世系等方面,真实地记录了殷商奴隶社会的生活面貌。
《尚书》是一部以应用文为主的历史文献汇编,它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文章总集,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尚书》主要记录了春秋战国前历代帝王和部族首领的言论,例如,上古的典章制度、君臣议政的治国之策、帝王赐给臣子的诏书等,可以视为古代应用文形成的标志。
秦统一中国后,提倡“书同文”,并建立了各种公文制度,标志着公务应用文的成熟。到了汉代,公务应用文有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书、论、策、议等体式,并且明确其用途,固定其格式,为公务应用文走向程式化奠定基础。同时,汉代将应用文列入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更是推动了应用文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文坛陆续出现了很多应用文的名篇佳作。贾谊的《论积贮疏》、曹植的《求自试表》、陶渊明的《自祭文》、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林觉民的《与妻书》等都是文情并茂的应用文,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公文程式条例,废除了几千年封建王朝沿用的公文体式,并且要求使用白话文写作。1942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毛主席的报告《反对党八股》对现代公文写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81年,国务院为规范公文写作和使用,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几经修订和完善,国务院于2000年8月24日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与此同时,其他各类应用文也在迅猛发展,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呈现出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特点。经过人们长久的探索和实践,新文种不断出现,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研究也日渐深入。
随着应用文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应用文写作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大学将“应用文写作”课程列为必修课,国家录取公务员考试更是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重要的测试项目。由此可见,应用文写作是当代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
二、应用文的特点
(一) 目的上的实用性
实用性是应用文的基本特点。它从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目的。一般一文一事,就事论事,明确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实用性是应用文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它的价值所在,其他特点都是由这个特点决定的。
空洞的条文、言之无物的文章,不仅毫无作用,反而会成为工作的负担。
(二) 内容上的真实性
内容真实是指应用文要实事求是,真实确凿,不能凭空捏造、随意雕饰。这就要求文中的材料真实,即使是细枝末节也要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使用的数据要有切实可查的数据来源,不能估计或变更。写作过程不能掺杂个人情感,要以客观的态度,冷静地对事物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毫无偏倚的结论。
《应用文写作》具有知识系统、科学规范、选文适宜、难易适度、案例鲜活、贴近实际、通俗实用等特点,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课及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的教材
作者简介
作者:孙悦
孙悦 沈阳大学 文法学院讲师 文学硕士 从事高等教育写作教学工作20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出版《新时期文学创作研究》专著,主编《经济应用文》、《秘书理论与实践》、《大学生社交礼仪》等多部教材,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漫谈
第一节 应用文概述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的构思
第三节 应用文写作的表达方式
第四节 应用文写作的修改
第二章 事务文书
第一节 计划
第二节 总结
第三节 调查报告
第四节 简报
第五节 述职报告和竞聘报告
第六节 会议记录
第三章 日用文书
第一节 求职文书
第二节 申请书
第三节 开幕词和闭幕词
第四节 感谢信
第五节 祝词
第六节 演讲稿
第四章 党政公文
第一节 党政公文概述
第二节 通知
第三节 通报
第四节 决定
第五节 通告
第六节 请示
第七节 报告
第八节 函
第九节 纪要
第十节 电子公文
第五章 新闻传播文体
第一节 消息
第二节 新闻专稿
第六章 经济文书
第一节 经济合同
第二节 商务信函
第三节 商品广告
第四节 商品说明书
第七章 诉讼文书
第一节 民事起诉状
第二节 民事答辩状
第三节 行政起诉状
第八章 科技文书
第一节 学术论文
第二节 毕业论文
第九章 申论
附 录
附录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附录二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权威解读
参考文献
序言
前 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写作活动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应用文作为工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商贸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对“应用文写作”课程越来越重视,都把该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用人单位也把大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的要求,在“充分贯彻新大纲、针对学生专业特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理念指导下,编者融汇了多年的教学科研成果,精心撰写了本书,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追踪时代变化,反映时代需求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在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本书按照2012年7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要求编排实用文体和内容,力求反映时代的新需求。
二、理论以精当为原则,突出实用
理论的阐释简明扼要,以“必要、够用”为度。本书选择了大量新颖、典型的例文,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思考题的设计上,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和能完成的题目,类型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三、编写体例科学,强调教学实用性
本书第一章阐述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其他章节共讲解了五类30多个文种,每个文种的讲解分成必备知识、写作指南、例文赏读、思考题四个部分,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文体的选用突出广泛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留给学生自选、自学的空间,力求达到“立足学生,服务专业,求真务实,提高能力”的目的。
本书由沈阳大学文法学院孙悦、关莹、张维娜、张雅莉、赵丽丽、李淼、宿丰、李农,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冯昱,山东理工大学张立新,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刘苗苗老师合作完成,编写分工如下:关莹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张维娜编写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和第六节,第三章第三节,第四章第九节;张雅莉编写第二章第五节,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和第六节,第四章第三节和第八节;赵丽丽编写第四章第一节、 第二节、第四节和第五节;李淼编写第四章第六节和第七节,第八章;冯昱编写第四章第十节、第六章第一节、附录和参考文献;宿丰编写第五章;孙悦编写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第九章;李农编写第七章;张立新编写思考与练习并制作教学资源包。孙悦、冯昱和张雅莉负责统稿。
本书融汇了教学一线教师多年教学心得、科研成果和全部心血,力求使本书更具现实意义与创新价值。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吸收了一些相关成果,篇幅所限,不能一一注明,借此机会向其编著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可能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以期再版时修改和完善。
编 者
文摘
第 一 节应用文概述
写作学又称写作论,是研究写文章的科学,其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层面。基础理论通常称为文体论,主要论述文章写作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讲的是写作的基础知识。文体论又称文体写作,是在文章分类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各种体裁的文章性质、特点和写作方法。
文体写作的研究,首先要明确分类。目前,写作界比较认同的分类方法是依据写作目的的不同,将文体粗略分为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两大类。实用文体又称应用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产、科研、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和处理个人事务时,为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经常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常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应用文是现代社会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实用文体,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应用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到企业、个人,大到国家机关都离不开应用文写作。具有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已经成为社会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国家机关和企业招聘过程中重点考核的内容。
一、应用文的起源和发展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形式较为固定的文体。
应用文的产生源于实际的需要。人类进行社会活动时,伴随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思维的发展,口耳相传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人们要通过文字进行交流、组织、协调,应用文就此产生。我国最早的应用文可以追溯到殷墟甲骨刻辞,因其主要用于占卜,所以也称殷墟卜辞,其内容涉及气候、征伐、世系等方面,真实地记录了殷商奴隶社会的生活面貌。
《尚书》是一部以应用文为主的历史文献汇编,它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文章总集,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尚书》主要记录了春秋战国前历代帝王和部族首领的言论,例如,上古的典章制度、君臣议政的治国之策、帝王赐给臣子的诏书等,可以视为古代应用文形成的标志。
秦统一中国后,提倡“书同文”,并建立了各种公文制度,标志着公务应用文的成熟。到了汉代,公务应用文有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书、论、策、议等体式,并且明确其用途,固定其格式,为公务应用文走向程式化奠定基础。同时,汉代将应用文列入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更是推动了应用文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文坛陆续出现了很多应用文的名篇佳作。贾谊的《论积贮疏》、曹植的《求自试表》、陶渊明的《自祭文》、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林觉民的《与妻书》等都是文情并茂的应用文,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公文程式条例,废除了几千年封建王朝沿用的公文体式,并且要求使用白话文写作。1942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毛主席的报告《反对党八股》对现代公文写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81年,国务院为规范公文写作和使用,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几经修订和完善,国务院于2000年8月24日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与此同时,其他各类应用文也在迅猛发展,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呈现出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特点。经过人们长久的探索和实践,新文种不断出现,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研究也日渐深入。
随着应用文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应用文写作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大学将“应用文写作”课程列为必修课,国家录取公务员考试更是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重要的测试项目。由此可见,应用文写作是当代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
二、应用文的特点
(一) 目的上的实用性
实用性是应用文的基本特点。它从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目的。一般一文一事,就事论事,明确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实用性是应用文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它的价值所在,其他特点都是由这个特点决定的。
空洞的条文、言之无物的文章,不仅毫无作用,反而会成为工作的负担。
(二) 内容上的真实性
内容真实是指应用文要实事求是,真实确凿,不能凭空捏造、随意雕饰。这就要求文中的材料真实,即使是细枝末节也要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使用的数据要有切实可查的数据来源,不能估计或变更。写作过程不能掺杂个人情感,要以客观的态度,冷静地对事物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毫无偏倚的结论。
ISBN | 9787302492092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孙悦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