黉门对话:以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为中心的跨学科视野 978754823086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黉门对话:以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为中心的跨学科视野》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场单源还是多源?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王士元)
二、基因学家的角度(曾长青)
第二场文字认知与神经系统的演化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聂鸿音)
二、心理学家的角度(曾志朗)
三、关于文字认知的讨论
第三场语言接触与考古背景
一、关于考古与语言学的导语(王士元)
二、语言学家的角度(陈保亚)
三、考古学家的角度(雷兴山)
四、关于族群、语言、基因、考古的讨论
第四场语言接触的社会历史边界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沈钟伟)
二、历史学家的角度(王明珂)
三、关于语言边界、族群边界与语言接触的讨论
第五场语言演化与接触的数学模型
一、语言学家的角度(孔江平)
二、数学家的角度(姚远)
三、关于音位负担、演化速率以及计量的讨论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今天的黉门对话,大家谈语言,探究它从远古以来怎么发展、与文字认知和神经系统的演化关系,以及和社会历史的互动发展。前一场王老师讲语言的起源和演变,这场则先由聂老师针对文字系统的发展做了非常棒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包括宗教和政治都会影响文字系统的选择。而文字系统选择之后,会影响脑的发展,这是绝对的。我们从很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已经清楚看到,等一下我会再说明。
王老师在演讲时,给我们看了一张图,问了一些问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何去何从?往哪边走?我这里要再增加两个问题。首先要问的是,我们祖先二十多万年前出现在非洲,然后向外迁移,到了五洲四海,在这几十万年内,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现在能坐在这里谈天说地、分析能源危机、探讨气候变化,你就知道我们的成就其实是很高的。你往天上看浩瀚的宇宙,我们可以把人送到月球上,我们也可以用电磁波、微波探测到非常遥远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在加速器里看到对宇宙爆炸那个瞬间的模拟,它仅仅是在几毫秒里发生的事情;你向内看复杂的人体,我们可以深入基因看到生命的运作,我们甚至能窥探大脑里面的活动。从1953年沃森(James Wast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开始,再到90年代人类基因体解码计划启动,再到DNA定序之后所衍生的各项应用,要完成这些成就,需要准确的测量、高层次的统计分析,以及精细的研究议题整合,乃至完成复杂的理论建构,这些都是人类很了不起的成就。
ISBN9787548230861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汪锋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