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学践悟录 9787117263290,711726329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医思学践悟录》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目录

医论篇
第一章《内经》二论
第一节《内经》虚实理论
一、《内经》虚实理论的广义性
二、有无说是《内经》虚实病机理论精髓之一
第二节开通脏脉治危证——《素问·热论》学习心得
一、治厥不离通
二、治闭多取透窍通络
三、温病热入营血之治常佐通透
四、若干古今名家治疗温病皆重视开通脏腑气机
第二章《伤寒论》二论
第一节参悟气变知伤寒
一、《伤寒论》历史与现实意义
二、气变概念
三、从病例领悟《伤寒》气变之要
四、《伤寒》主要六经病证气变规律
五、太阳病郁阳解
六、参悟气变认知《伤寒》的意义
第二节少阳病讨论与小柴胡汤应用
一、少阳病提纲、少阳病主证、柴胡证与柴胡剂证
二、少阳病与半表半里
三、少阳病兼变证
四、小柴胡汤运用
第三章基础理论四论
第一节辨证论治,中医临床学术之本
一、“辨证论治”解读三项
二、病、症、证
三、治病、治症和辨证论治
四、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固定与应用变化
五、中医擅长辨证论治的原因
六、辨证论治的价值
第二节病机结构论
一、《内经》病机内容已呈现结构性质
二、病机的网链式结构
三、气机、气化失调是病机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四、病机结构分析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方证对应和辨证论治
一、总结辨证论治规律的两种形态
二、方证对应、方证对应论、方证对应派
三、方证对应派是对仲景之学经验内容偏爱的产物
四、方证对应派的合理性
五、方证对应派的可行性
六、方证对应派的局限
第四节气机论
一、气机考
二、气机理论源流及理论意义
三、“流通”是气机生理的根本属性与运动形式
四、气机失调,病机之要
五、气机不调治法概要
第四章方剂二论
第一节相反相成配伍
一、方剂相反相成配伍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沿革
二、相反相成配伍的概念,适用条件及在方剞学配伍理论中的地位
三、“苦辛合化”配伍
第二节双解法讨论与发挥
临床篇
第一章感证热病
一、坚持辨证论治原则
二、融合寒温开阔视野
三、合理双解以治表证
四、巧治兼证救急缓重
五、清热解毒辨证重用
六、通达气机,救命金针
七、幼儿感证热病要疏肝祛风
八、脉象分析至关重要
第二章咳嗽
一、治咳思路与观点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方法
四、劳风咳嗽识
第三章失眠症
第四章高血压病
一、中医疗法的价值
二、病机和脉证
三、方药应用
四、典型病例
第五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一、内生诸毒的发生机制
二、内生诸毒危害皮肤机制
三、治法规律
第六章湿滞互结证
一、湿滞互结证释义
二、湿滞互结证的病因病机
三、湿滞互结证临床表现
四、湿滞互结证的治疗
五、验案拳隅
附录1:诊余散论
万友生先生热病学术思想探讨
络病理论指导婴幼儿重症黄疸的治疗
脓疱性银屑病的危象治验一例启示
以心律不齐痼疾为例谈慢性疾病的治疗策略
膏药奇效赖识用
提高诊治疑难重证能力的建议
柴葛清解汤应用
附录2:自拟经验方18首

文摘

版权页:

以上麻黄汤、桂枝汤分别针对表寒实、表寒虚,即卫阳实闭、卫阳虚闭,发挥开泄郁阳、宣散寒邪作用,23、24、25、46、48条均有明示。
主要方面或具全局性质矛盾的气机失调,为病症本质属性,是临床所必须把握的;具次要或局部意义的气机失调,对于理解局部症状或复合病症的次要部分有帮助。
(二)《伤寒》六经病证气化失常规律
1.寒化、热化六经病证寒化热化过程与病邪的寒性程度,及自外而受的传变规律,以及与人体阴阳之气的相互作用有关。如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温病的形成由温邪外侵,体阳又盛,两阳相加热化而成。这与《伤寒》主述的伤寒病不同。
伤寒六经病证,首先是寒邪外侵,再者人体表里阴阳盛衰不同,形成由三阳至三阴、由表人里的寒化、热化过程,一般规律是,寒邪外侵,表寒郁阳,表寒为主,郁阳为次。形成太阳表寒证一郁阳盛而化热,表寒未去,呈现三阳寒热相兼证—热盛寒去,热化为以阳明为主,兼涉少阳、少阴、厥阴的里热证一热盛消阴,呈少阴阴虚热证,或热邪损阳,寒化为三阴里寒证。
也有表寒甚而重伤阳气,或体阳虚而无力抗邪,寒邪直中三阴,均直接寒化为三阴里寒虚证或里寒实证。(《伤寒》里寒实证之寒化较少,如141条之寒实结胸)。
寒化热化过程少数可由阴及阳,如320~322条少阴三急下证。本为少阴里热阴伤,波及阳明,致肠燥成实结。阳明燥实不去,则里阴益灼,故急下以存阴。
寒化热化虽与病邪的性质和强度,治疗措施正误等有关,核心因素则是阴阳盛衰。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因机体阳盛而呈热化,即使在太阳表寒阶段,虽以寒闭表气为主要病机,但如患者阳气盛,则寒郁体表形成的郁阳也重,其发热必重,也容易传里热化为里热证。患者阳气不太盛,形成的郁阳较轻,其发热较低,反之,发于阴系患者的阳气虚弱,不容易在寒邪外犯时形成强烈的郁阳,也不容易热化传里形成里热证,反而自表而里易于形成寒化证,如太阳表寒阳虚证,三阴里寒证。甚至寒邪直中三阴,不经过太阳病的过程,直接寒化为三阴寒证。
2.脏腑气化功能紊乱在疾病过程中所犯脏腑的功能必定紊乱,其中涉及气化功能者主要是气血津液的化生与转化异常,如156条:“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此条太阳蓄水证因太阳膀胱气化失利,水不化气,气不化津,所以出现小便不利,上现口燥渴,并非阴津不足之证。316条:“少阴,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真武汤主之”。这条因阳虚无力气化水液,故小便不利,寒水偏于四肢,故四肢重痛等。
ISBN9787117263290,7117263296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张西俭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