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述要)/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丛书 978755378143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4204214 类别: 图书 教育 教育学 教育学史
编辑推荐

孙孔懿著的这本《和谐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述要)》从学习、实践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原点出发,系统梳理与解读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德育、智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和谐教育和教师教育等最基本的思想观点。每章结尾所附的“建议阅读原著篇目”,为读者提供拓展阅读的线索,期待读者进一步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著,厘清其思想原点。全书秉承“共读”的编写理念,不以任何既定的理论框架去“框”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作品,而是回到经典作品本身,挖掘苏霍姆林斯基本人试图传达的东西,同时让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再挖掘”——犹如面对面就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作品一起阅读讨论。作者就有所感处谈看法,教师就有所动处谈所见,共同理解,共同提高。

作者简介

孙孔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早期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21世纪初,开始集中研究苏联时期乌克兰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关键人物访谈等途径,全方位地探索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世界和教育理论体系。主要著作有《苏霍姆林斯基评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素质教育论》《教育失误论》《论教育家》等。曾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大学著作奖”一等奖,四次荣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五次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引言 厘清原点:为了再出发
第一章 教育思想的背景、源泉与人学基础
第一节 时代潮头一朵极富生命力的浪花
第二节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丰富多样的源泉
第三节 “人学”观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德育:旨在培养社会认可的好人
第一节 “好人”的内涵与作为德育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 如何培养学生的善良睛感
第三节 帮助学生确立“成为好人”的道德信念
第四节 好人需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锻炼确认
第三章 智育:着力增进儿童的智力尊严
第一节 “智力尊严”:智育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第二节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维持和增进
第三节 课内课外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第四节 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
第四章 体育与健康教育:对身心的全面关注
第一节 让人文与科学之光照耀体育和健康教育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措施与健康教育
第三节 在劳动和体育活动中培养坚强与勇敢的品质
第五章 美育:引导学生自我培育身心之美
第一节 美的世界能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
第二节 引导学生赞叹自然美
第三节 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美
第四节 引导学生欣赏文化财富中的美
第五节 激励学生培育自己的身心之美
第六章 劳动教育: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第一节 “劳动教育”这个词组是不可分割的
第二节 劳动教育的规律:体力上和精神上的统一
第三节 劳动教育的最高关切:把人造就成真正的人
第七章 和谐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第一节 和谐教育的提出:历史趋势与性格优势
第二节 学校的使命是要和谐一致地培养人
第三节 引导积极的冲突和斗争:从“非和谐”走向和谐
第四节 孩子们应当是和谐生活的创造者
第八章 教师教育:超越狭隘的“专业发展”
第一节 多元期待:关于教师职业的若干隐喻
第二节 教师的职业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第三节 真正的教师:与学生在精神生活上的一致
第四节 教育才干:对工作的热爱与对孩子的信任的乘积
附录一 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文版内容简介
附录二 寻觅之乐:我搜集“苏著”的历程
后记
总跋 苏霍姆林斯基的贡献令人敬仰
ISBN9787553781433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孙孔懿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