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教育休闲体育管窥--访学散记 9787536159112,753615911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作者张宏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去参加美国访学活动,在积极主动地接触各种人,参加各种活动之后,在《美国文化教育休闲体育管窥--访学散记》一书中,用“白描”手法忠实记录了他的观察和遭遇,特点是不评论,少评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时间短难以深入”的缺陷。

目录

01 初来乍到
02 一堂有些不尽如人意的课
03 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
04 初入教堂
05 第一次上一对一的英语课
06 为食堂老太太退休举行的欢送会
07 广州的英文名叫Canton
08 家庭Party
09 小学生式的教学
10 Homecoming(校友日)
11 教堂的财务预算
12 还是要让孩子们多玩
13 小宇宙爆发
14 美国人的收入
15 纽约一日游
16 专业研讨会
17 下雨不打伞
18 逐渐的变化
19 万圣节
20 手机上的时间怎么不对?
2l 取自己的钱都这么麻烦
22 Garage Sale(旧货销售)
23 纽约两日游
24 Tenure(终身教职)
25 小书店
26 牧师和教师
27 发达成熟的美国保守了吗?
28 感恩节要来了
29 Gmup(小组)教学法
30 感恩节和“黑色星期五”
31 打折与诚信
32 第一次在美国朋友家作客
33 假期季
34 劈柴、聚餐、做游戏
35 英文文献
36 小镇辉煌的历史
37 素不相识的女孩
38 不排队可不行
39 哥伦比亚大学与NBA比赛
40 纽约现代艺术馆与地铁艺人
41 中国人在纽约
42 如何给小费是个大问题
43 安静的圣诞节
44 圣诞节的教堂
45 新年
46 有得有失
47 悟读《中国哲学简史》
48 小中餐馆
49 还是中国的服务好
50 马丁·路德·金日
51 终于开学了
52 残疾人停车位
53 迟到的暴雪
54 同家人游玩
55 不能人读公办小学
56 春节
57 假打折
58 对不起,我不能载你
59 真相难觅
60 酒吧文化
61 巴比(Earl Babbie)的《社会研究方法》
62 社区辣椒比赛
63 踏春
64 押金风波
65 收快递
66 美国的体育管理专业
67 退货
68 跑通勤的美国人
69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育学习考察有感

序言

去西方国家生活一段时间(3个月以上),以充分感受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这是我很早确立的人生重要目标之一,直到2015年9月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相对于在美国长期留学和生活的人来说,我这半年的访学是比较短暂的,可能有人会质疑:时间较短只是浮光掠影吧?时间较短能深入地观察和认知吗?我的回答是:时间不是问题。
首先,因为我很重视此次访学机会,所以我是有备而去,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而去;其次,我本是个比较“宅”的人,但为了有更多的交流接触机会,得到更多的“素材”,访学期间我积极主动地去接触各种人,参加各种活动,使自己的经历尽可能地丰富多彩;再次,为了减少主观价值观的带入,在写作手法上,我尽量用“白描”手法忠实记录我的观察和遭遇,不评论,少评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时间短难以深入”的缺陷;最后,作为一名经过专业训练的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相较于一般人,我们对社会的观察是一种审慎、自觉的行为,观察得更敏感、更系统。
我知道,在民族主义逐渐高涨的今天,写有关关国的文字是不太讨巧的,所以我的初衷只是忠实客观地记录,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社会、美国人、美国文化、美国大学教育、美国休闲体育。我始终认为,不管意识形态如何,但美国作为目前世界最发达国家,尤其在大学教育和体育方面,自然有它的成功之道,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有必要向它学习和取经的,还是那句古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坚守客观理性也是我的职责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因为本人英语不够精,与美国本土人士的深入交流沟通受到了影响,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来讲,少了非常重要的访谈法,实为本书中的一大遗憾。
本书付梓,首先要感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黄跃升编审,其次要感谢广州体育学院“创新强校工程”的经费支持。
特别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儿子,感谢他们对我赴美学习的支持和奉献,他们是我生活和写作的动力源泉。
作者
2016年11月29日

文摘

初来乍到
9月20日,我怀着兴奋、忐忑和依依不舍的复杂心情踏上了盼望已久的旅美访学之行。
20日晚,我先到香港住一晚,佐敦道还是那样的车水马龙,喧闹嘈杂,我提着沉重的箱子,好不容易才找到住宿的旅馆,早早睡下,但却无眠,有外面的嘈杂声影响,也有自己稍稍兴奋的心情因素。21日早上6点起床,坐出租车和机场快线到机场。10点30分登机起飞。机上靠窗,能有机会欣赏到沿途的风景。向下看到了日本,很多岛,海岸线轮廓清晰,很美;看到了云山,绚丽壮观、千奇百怪的美景。从机上俯视了北冰洋、加拿大、美国本土,看到美国地广山少,一马平川,平原、森林、湖泊,这个国家是个富饶的、适宜居住的地方。
21日(美国当地时间)下午2点准时降落在Newark机场。填写好一张外国人人境的表格后,接受通关员逐一审查,我被审了很久才放行。我的美国导师Stanley(中国台湾人)已在出口处等我很久了。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们去了专卖中国食品的美东超市,在这边听说要买中国食品,只能去专门的中国超市。晚上7点左右才到他家。导师的岳母、太太是福建人,比较热情,两个小男孩,哥哥Edon是小帅哥,3岁多;弟弟1岁多,很可爱。Stanley告诉我,合租的沈阳女学者还没来,我可能要在他家住上一周。原以为自己的公寓都已安顿好,没想到这样,最终被他言中,在他家住了整整一周,给人家添了麻烦,我也觉得不太自由。
Stanley住在距学校有一段距离的一个高档别墅小区,独栋三层(含地下一层),有很大的花园,才20多万美金,还没有广州碧桂园假日半岛的房子贵。中美之间的对比是很奇特和有意思的,其中有一个比较视角就是两边的物价,有的东西美国贵,比如去餐厅吃饭;有的东西中国贵,比如汽油,以后再仔细观察研究,目前来看,我想只要有人工服务的,美国都较贵。
我最羡慕美国的就是它的环境。天那么蓝,空气那么清新,我每天都出去走走,一来健身,二来观察。其实我过来还有一个不足以为人道的目的——休养。与走之前的广州空气污染相比较,反差太大了。我们应该深刻反思我们的发展模式,重视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环境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就像身体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一样,这方面没有,其他的拥有再多又有什么意义。
我访学的东斯特劳斯堡大学(ESU)有学生7000人,与广州体育学院的规模相当。据说以前叫教育大学,相当于我国的师范类高校。学校环境像美国的其他高校一样,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和2009年我们去过的马里兰大学差不多,但没有那么大。学校主要的图书馆、食堂都只有一个。
租房之事一直不顺,原来说的一起住的国内访学者或不来或晚来,所以一时找不到合租者,最后只能一人先租一栋楼住一个月,每月要800美元,觉得很心疼。还要自己找电信安装网络。自付电、气、油等各种费用。我原来想得很简单,以为有学校的宿舍,自己只是交点钱,什么都不用管了。谁知过来才知道交流的访学者,美国高校都是不管住宿的,所以来美国很锻炼一个人的独立能力。对于我来说,还多了一点语言问题,所以更麻烦些。算了,心态放好,来这边不是享受的,是来学习、体验和感悟不同文化的,即使吃些苦受些累也要坚持下去。
昨天,弟弟电话告知老爸生病住院了,还没有确诊吐血的原因,但愿不是……老爸,儿子在大洋彼岸为您祈祷,愿您吉人天相。
今天上午还去了Blue Mountain Lake(蓝山湖),湖水、阳光、五彩的树、蓝天、白云,好一幅秋天的美景。
P1-3
ISBN9787536159112,7536159110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宏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