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教育思想研究 978752030752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4204943 类别: 图书 教育 教育学 教育学史
编辑推荐

《宋明理学教育思想研究》将宋明理学教育思想研究放置在中国古代社会复杂多变的思想史演进历程和宋明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情景中,突出理学教育思想与更为宏大的理学思想体系的有机关联,突出理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的关联,力求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研究领域上有进一步的拓展。

作者简介

张学强,教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西北回族教育史》《拒斥与吸收:教育视域中的理学与佛学关系研究》2部专著,主编《明清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明清教师研究》3部著作。2006年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第一章宋明理学德育思想
第一节对儒家道德教育批评的历史脉络梳理
第二节对宋明理学德育思想进行现代诠释的必要性
第三节从三个系统看宋明理学德育思想
第四节宋明理学德育思想的形式合理性
第五节宋明理学德育思想可总结的主要教训
第二章宋明理学美育思想
第一节宋明理学音乐教育思想
第二节宋明理学人格美育思想
第三节宋明理学诗文美育思想
第三章宋明理学社会教育思想
第一节儒家“德主刑辅”政治文化的教育学意蕴
第二节德化与刑罚之间:宋明理学社会教育的原则与思路
第三节宋明理学社会教育网络体系的建构
第四章宋明理学家庭教育思想
第一节理学家庭教育历史观及其对宋明时期家庭教育的批判
第二节在家族制度化建设中强化家庭教育
第三节理学家庭教育的主张及其实践
第四节理学家庭教育中妇女的双重角色定位
第五节理学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宋明理学的师道观
第一节朱熹的师道观
第二节王守仁的师道观
第六章宋明理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学阐释
第一节理学视野中的自然规律与成人之道
第二节理学视野中的生态教育思想
第三节理学视野中自然之美育价值
第七章举业与为学:王守仁的考试思想
第一节明初至明中叶的科举考试观及其影响
第二节王守仁对明代科举考试观的批判
第三节王守仁的科举考试观
第四节王守仁的应试心理思想
第八章知识、方法与智慧:对王守仁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一种阐释
第一节知识:特征、授受及其获取
第二节方法:性质、教法及学法
第三节智慧:人格的主体性追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由于认识到学校对地方社会风气的改变有直接的影响,理学家在担任地方官吏时无不积极整顿地方学校教育,要求地方有关官吏延请名师,优其礼待,同时选取地方优秀子弟入学。如王守仁在巡抚南赣、总督两广期间,针对社学的整顿先后发布了《兴举社学牌》《颁行社学教条》《批立社学师耆老名呈》《行雩都县建立社学牌》等官府文告,希望通过延请名师执教社学来促进地方社会风气的转变。如其在《行雩都县建立社学牌》中称:“照得本院近于赣州府城设立社学乡馆,教育民间子弟,风俗颇渐移易。牌仰雩都县掌印官,即于该县起立社学,选取民间俊秀子弟,备用礼币,敦请学行之士,延为师长。查照本院原定学规,尽心教导;务使人知礼让,户习《诗》、《书》,丕变偷薄之心,以成淳厚之俗。”(《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一《行雩都县建立社学牌》)而在《兴举社学牌》中则要求:“岭北道督同府县官吏,即将各馆教读,通行访择;务学术明正,行止端方者,乃与兹选;官府仍籍记姓名,量行支给薪米,以资勤苦;优其礼待,以示崇劝。”(《王阳明全集》卷十七《兴举社学牌》)针对整顿地方州县官学先后颁布《批广西布按二司请建讲堂呈》《案行广西提学道兴举思田学校》《牌行灵山县延师设教》《牌行委官陈逅设教灵山》《牌行南宁府延师设教》《牌行委员季本设教南宁》等政府文告,要求地方有关官吏延请德行淳厚之士如季本、陈逅等担任各府州县学教师,而《牌行灵山县延师设教》开首“看得理学不明,人心陷溺,是以士习日偷,风教不振”的表白已将其目的表达得非常明白。在《批广西布按二司请建讲堂呈》中更明确地表达了通过学校达到以夏变夷的社会教化意图:“不有藏修之地,难成讲习之功,况境接诸蛮之界,最宜用夏变夷,而时当梗化之余,尤当敷文来远。”
ISBN978752030752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学强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