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电力系统新技术应用》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宋云亭,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新技术应用研究室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风险评估、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研究。出版3本专著,其中guo 家 电网公司出版基金专著2本。主要著作:《大规模新能源发电与多直流送端电网协调运行技术》、《大电网结构规划》、《短路电流控制技术及应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发、输、配、用、储新技术
1 发电新技术
1.1 风力发电
1.2 太阳能发电
1.3 核能发电
1.4 生物质能发电
1.5 地热发电
1.6 海洋能发电
2 输电新技术
2.1 新型交流输电技术
2.2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
2.3 新型直流输电技术
2.4 新型管道输电技术
2.5 无线输电技术
2.6 其他新型输电技术
3 配电新技术
3.1 智能配电规划及运行技术
3.2 配电信息系统
3.3 量测和通信技术
3.4 配电新技术与新装备
4 用电新技术
4.1 微网
4.2 分布式电源
4.3 电动汽车
5 储能新技术
5.1 电化学储能
5.2 飞轮储能
5.3 压缩空气储能
5.4 超导储能
5.5 超级电容器储能
第二篇 电网分析与控制新技术
6 电网分析控制基础性技术
6.1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6.2 数据平台支持
6.3 PMU/WAMS的应用
6.4 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通信技术
6.5 人机交互及可视化技术
7 电网仿真技术
7.1 先进的计算技术
7.2 电力系统建模
7.3 数字仿真
7.4 在线仿真
7.5 实时仿真
8 电网调度运行技术
8.1 控制中心自动化技术
8.2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9 在线分析与控制技术
9.1 电力系统模型的在线辨识与校核技术
9.2 基于风险理论的电网安全评估技术
9.3 在线智能决策分析技术
9.4 基于WAMS的在线监控和分析技术
10 电网运行优化控制技术
10.1 大电网阻尼控制技术
10.2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和谐振控制技术
10.3 机网协调控制技术
10.4 基于FACTS的柔性控制技术
11 电网安全稳定紧急控制技术
11.1 交直流及多回直流协调控制技术
11.2 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安全稳定控制技术
11.3 后加速追加紧急控制技术
11.4 基于响应的安全稳定控制技术
11.5 连锁故障识别及控制技术
12 电网故障后恢复技术
12.1 黑启动及后续恢复技术
12.2 极端外部条件下的电网恢复技术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耐热导线输电技术。耐热导线输电技术是指采用耐热导线,提高导线允许温度,增大导线输送电流,从而提高线路输送容量的新型输电技术。
提高导线的允许温度从而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使用耐热导线,无论从技术上分析还是在工程中实际应用都是完全可行的。与普通导线相比,耐热导线自身具备耐受高温的能力,在高温下仍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但耐热导线的电阻率较一般钢芯铝导线高,影响其导电性能。在相同条件下,耐热铝合金绞线的机械特性与传统钢芯铝绞线基本相同。在相同温度下,当档距较大时,耐热铝合金绞线弧垂甚至优于钢芯铝绞线。因此,耐热导线与普通导线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特别适合用于长距离、大跨越、超高压输电。在线路走廊狭窄地区,只需要更换相近截面规格的耐热铝合金导线,基本上不需要征用线路走廊更换杆塔,就能满足增加输电容量的要求,使原有线路提高40%~60%的输电容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工程投资和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施工快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电力系统新技术应用》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宋云亭,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新技术应用研究室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风险评估、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研究。出版3本专著,其中guo 家 电网公司出版基金专著2本。主要著作:《大规模新能源发电与多直流送端电网协调运行技术》、《大电网结构规划》、《短路电流控制技术及应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发、输、配、用、储新技术
1 发电新技术
1.1 风力发电
1.2 太阳能发电
1.3 核能发电
1.4 生物质能发电
1.5 地热发电
1.6 海洋能发电
2 输电新技术
2.1 新型交流输电技术
2.2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
2.3 新型直流输电技术
2.4 新型管道输电技术
2.5 无线输电技术
2.6 其他新型输电技术
3 配电新技术
3.1 智能配电规划及运行技术
3.2 配电信息系统
3.3 量测和通信技术
3.4 配电新技术与新装备
4 用电新技术
4.1 微网
4.2 分布式电源
4.3 电动汽车
5 储能新技术
5.1 电化学储能
5.2 飞轮储能
5.3 压缩空气储能
5.4 超导储能
5.5 超级电容器储能
第二篇 电网分析与控制新技术
6 电网分析控制基础性技术
6.1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6.2 数据平台支持
6.3 PMU/WAMS的应用
6.4 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通信技术
6.5 人机交互及可视化技术
7 电网仿真技术
7.1 先进的计算技术
7.2 电力系统建模
7.3 数字仿真
7.4 在线仿真
7.5 实时仿真
8 电网调度运行技术
8.1 控制中心自动化技术
8.2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9 在线分析与控制技术
9.1 电力系统模型的在线辨识与校核技术
9.2 基于风险理论的电网安全评估技术
9.3 在线智能决策分析技术
9.4 基于WAMS的在线监控和分析技术
10 电网运行优化控制技术
10.1 大电网阻尼控制技术
10.2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和谐振控制技术
10.3 机网协调控制技术
10.4 基于FACTS的柔性控制技术
11 电网安全稳定紧急控制技术
11.1 交直流及多回直流协调控制技术
11.2 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安全稳定控制技术
11.3 后加速追加紧急控制技术
11.4 基于响应的安全稳定控制技术
11.5 连锁故障识别及控制技术
12 电网故障后恢复技术
12.1 黑启动及后续恢复技术
12.2 极端外部条件下的电网恢复技术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耐热导线输电技术。耐热导线输电技术是指采用耐热导线,提高导线允许温度,增大导线输送电流,从而提高线路输送容量的新型输电技术。
提高导线的允许温度从而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使用耐热导线,无论从技术上分析还是在工程中实际应用都是完全可行的。与普通导线相比,耐热导线自身具备耐受高温的能力,在高温下仍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但耐热导线的电阻率较一般钢芯铝导线高,影响其导电性能。在相同条件下,耐热铝合金绞线的机械特性与传统钢芯铝绞线基本相同。在相同温度下,当档距较大时,耐热铝合金绞线弧垂甚至优于钢芯铝绞线。因此,耐热导线与普通导线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特别适合用于长距离、大跨越、超高压输电。在线路走廊狭窄地区,只需要更换相近截面规格的耐热铝合金导线,基本上不需要征用线路走廊更换杆塔,就能满足增加输电容量的要求,使原有线路提高40%~60%的输电容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工程投资和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施工快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ISBN | 9787519812232 |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作者 | 宋云亭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