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情绪表达与舆论治理研究 978756641524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微博情绪表达与舆论治理研究》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大众传媒时代公众情绪的表达与实践
第一节“公共人”的衰落
一、公共领域研究的兴起
二、桑内特的“公共领域”观
三、大众传媒入侵公共生活
第二节超越哈贝马斯?
一、理性范式难以解释中国互联网公共舆论事件
二、“情”是网络舆情事件发展的推动力量
三、情绪表达成为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力量
第三节公众情绪表达的网络实践
一、网络舆论表达的傲慢与偏见
二、网络舆论生成的“红与黑”
三、“乏微一端”正成为社会舆论新阵地
四、寻找当前网络舆论传播的“正能量”
第四节微博视野中的情绪中国
一、微博情绪正在蔓延
二、微博公共理性探讨不足
第五节网络舆情案例:以安徽省为例
一、安徽省网络舆情现状
二、安徽省网络舆情运行特征与发展趋势
三、安徽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微博舆论与公众情绪研究的范畴与现状
第一节舆论研究
一、舆论诉诸理性
二、舆论诉诸心理
三、中国舆论学术史
四、近30年中国舆论研究状况
第二节微博研究
一、微博发展简史
二、微博及微博舆论研究现状
第三节公众情绪研究
一、情绪
二、公众情绪
第四节舆论中的公众情绪研究
一、国外关于舆论中的情绪问题研究
二、国内关于舆论中的情绪问题研究
第五节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三章情感动员与情感抗争:微博舆论的功能
第一节微博舆论及其特征与功能
一、微博舆论的含义
二、微博舆论的兴起与特征
三、微博舆论的功能
第二节公众情绪及其特征与功能
一、公众情绪的含义
二、公众情绪的特征与功能
三、公众情绪促使微博舆论的生成
第三节微博舆论中的公众情绪
一、微博舆论中的情感动员
二、微博舆论中的情感抗争
第四章多维视角下微博舆论的公众情绪表达方式
第一节公众情绪表达的形成土壤与构成要素
一、公众情绪表达的形成土壤
二、公众情绪表达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微博舆论中公众情绪表达的倾向和社会表现
一、公众情绪表达的倾向分析
二、公众情绪表达的社会表现分析
第三节心理学视角下微博舆论中的公众情绪表达
一、公众情绪表达的形态
二、公众情绪表达的影响
第四节微博舆论中公众情绪表达的方式
一、内容变化表达情绪
二、利用图片与视频
三、使用段子等
四、改编诗词、歌曲等
第五章微博舆论中公众情绪表达的社会效应
第一节微博舆论中的公众情绪表达与社会系统
一、微博情绪与政治
二、微博情绪与经济
三、微博情绪与媒介
四、微博情绪与公众
第二节微博舆论中公众情绪表达的社会效应
一、微博情绪表达的正面社会效应
二、微博情绪表达的负面社会效应
三、微博情绪表达负面效应的成因
第六章网民结构与话语权争夺:微博舆论形成的双重因素
第一节网民结构与网络舆论的成因、议题与实质探究
一、网民的年龄特征与网络舆论生成
二、网民的学历特征与网络舆论生成
三、网民的职业特征与网络舆论生成
第二节话语权争夺:微博舆论生成的内在动因
一、话语权的内涵
二、微博作为话语权争夺的渠道
三、话语权的争夺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果
第七章制造共识:微博舆论社会治理路径探索
第一节西方国家舆论治理
一、舆论治理的内涵
二、美国舆论治理的形态与方法
第二节微博情绪负面效应生成的路径与研判
一、负面效应生成的路径
二、负面效应的研判
第二节微博情绪负面效应应对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一、应对的理论依据
二、应对的现实依据
第三节微博情绪负面效应应对的原则与途径
一、应对原则
二、应对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主要研究古代的民谣、谏诤、清议等,集中在舆论的词源学梳理、舆论的样式以及舆论对于封建社会统治的意义、代表性舆论事件等方面。
政治动乱以及报刊处于萌芽状态,使整个19世纪的舆论研究处于萌芽阶段。20世纪第一个20年中国舆论研究出现了一个小高潮,特别是1910—1914年。这一时期出现舆论研究高潮盖因三点:一是政局的动荡,中国由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国开始了李鸿章所谓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这体现了舆论与政治之间关系紧密的传统。二是现代报刊业的发展对舆论起到的助推作用,如果说前述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在国外出版的话,1833年郭实腊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则开创了中国现代报刊的真正起源,此后一批传教士报刊、西文报刊,以及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万国公报》等,特别是1872年和1874年创办的《申报》与《循环日报》逐渐在舆论界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三是报刊的发展引发的学者对舆论功能的关注。
ISBN9787566415240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焦德武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