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21世纪通才教育系列教材:创造发明学导引(第3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建军,1964年生,陕西扶风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新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科学技术与乡村振兴等教学和研究活动。主要著作有《科学技术与农村发展政策》《产学合作创新——高科技产业发展之路》《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等。
目录
导言
第一节创造发明教育的历史
第二节创造发明教育的前提预设
第三节“创造发明导引”的基本体系
第一章创造和创造力
第一节改变历史的“创造”故事
第二节创造和创造力的本质
第三节有关创造力的主要理论
第四节智力、知识≠创造力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形式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及其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学前提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形式
第三章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策略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的要诀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策略
第三节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环节
第四章创造性人格
第一节创造者的人格特征
第二节创造者的精神境界
第三节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
第五章科学发现的艺术
第一节科学发现与科学家
第二节科学发现的方法
第三节如何成为一个高创造力的科学家
第六章技术发明及其方法
第一节技术发明的本质
第二节技术发明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专利申请的程序和条件
第四节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发明家
第七章技术创新的途径和策略
第—节技术创新及其过程
第二节技术创新的成功之道
第二节迎接技术创新的新时代
第八章创造力有效发挥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高创造力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建设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1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第3版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对过去研究事实的提炼与总结,它对进一步的创造性活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一味拘泥于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疑会影响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在一些情况下,拥有过多的专业知识可能会变成一件危险的事,它可能使你陷入知识的架构而看不见更富价值的东西。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明家贝利曾参加“6A14射频放大管”的试制小组,他们当时接到一个指令:不准查阅任何文献资料。结果他们完成了这项高达1000兆赫的放大管发明。事后,他们在查看有关专业资料时大吃一惊,因为有关资料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这种玻璃壳管子的极限频率是250兆赫。贝利后来说,他们当时如果看了这些资料,就一定会怀疑能否造出这种放大管,很有可能还因此放弃对高性能放大管的研制工作。
贝宝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彼得·泰尔在谈到创业的经历时说:如果我知道创新如此艰难,尤其是在支付行业,我恐怕不会创建贝宝。这也是为什么经验丰富的银行从业者没人试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如果我积累更多经验,我肯定会避开风险,从事一些更无聊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有一种独特的技术优势,因为他们没有被洗脑,不会认为现有的方法是不可避免的。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就曾意识到由专业知识带来的模式化行为可能引发的危险。他指出:“摆脱传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有新的业务总是由对该领域无经验的人来主持……当我们需要技术专家的帮助时,我们会请他们来,但从来没有一项业务是由技术人员领导的。我们对‘办不到’这种话总是一成不变地回答‘去干吧!”’
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曾说:“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在科学史和其他领域历史的某些关键发展阶段,这些相关技术和知识来自它们所应用的领域之外。”有的人在某一领域显示出很强的创造性,但在该领域并不具有特别的专业知识,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曾经很幽默地评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说:“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在探讨关于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而爱因斯坦说出了其中最具独创性、最深刻的东西。你们可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那就是因为,有关时间和空间的全部哲学与数学,爱因斯坦都没学过。”希尔伯特的话当然有些夸张,但爱因斯坦不为专业知识所困,能够对好几个相近学科的知识进行贯通性的思考,确实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21世纪通才教育系列教材:创造发明学导引(第3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建军,1964年生,陕西扶风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新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科学技术与乡村振兴等教学和研究活动。主要著作有《科学技术与农村发展政策》《产学合作创新——高科技产业发展之路》《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等。
目录
导言
第一节创造发明教育的历史
第二节创造发明教育的前提预设
第三节“创造发明导引”的基本体系
第一章创造和创造力
第一节改变历史的“创造”故事
第二节创造和创造力的本质
第三节有关创造力的主要理论
第四节智力、知识≠创造力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形式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及其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学前提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形式
第三章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策略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的要诀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策略
第三节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环节
第四章创造性人格
第一节创造者的人格特征
第二节创造者的精神境界
第三节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
第五章科学发现的艺术
第一节科学发现与科学家
第二节科学发现的方法
第三节如何成为一个高创造力的科学家
第六章技术发明及其方法
第一节技术发明的本质
第二节技术发明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专利申请的程序和条件
第四节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发明家
第七章技术创新的途径和策略
第—节技术创新及其过程
第二节技术创新的成功之道
第二节迎接技术创新的新时代
第八章创造力有效发挥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高创造力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建设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1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第3版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对过去研究事实的提炼与总结,它对进一步的创造性活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一味拘泥于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疑会影响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在一些情况下,拥有过多的专业知识可能会变成一件危险的事,它可能使你陷入知识的架构而看不见更富价值的东西。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明家贝利曾参加“6A14射频放大管”的试制小组,他们当时接到一个指令:不准查阅任何文献资料。结果他们完成了这项高达1000兆赫的放大管发明。事后,他们在查看有关专业资料时大吃一惊,因为有关资料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这种玻璃壳管子的极限频率是250兆赫。贝利后来说,他们当时如果看了这些资料,就一定会怀疑能否造出这种放大管,很有可能还因此放弃对高性能放大管的研制工作。
贝宝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彼得·泰尔在谈到创业的经历时说:如果我知道创新如此艰难,尤其是在支付行业,我恐怕不会创建贝宝。这也是为什么经验丰富的银行从业者没人试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如果我积累更多经验,我肯定会避开风险,从事一些更无聊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有一种独特的技术优势,因为他们没有被洗脑,不会认为现有的方法是不可避免的。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就曾意识到由专业知识带来的模式化行为可能引发的危险。他指出:“摆脱传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有新的业务总是由对该领域无经验的人来主持……当我们需要技术专家的帮助时,我们会请他们来,但从来没有一项业务是由技术人员领导的。我们对‘办不到’这种话总是一成不变地回答‘去干吧!”’
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曾说:“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在科学史和其他领域历史的某些关键发展阶段,这些相关技术和知识来自它们所应用的领域之外。”有的人在某一领域显示出很强的创造性,但在该领域并不具有特别的专业知识,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曾经很幽默地评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说:“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在探讨关于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而爱因斯坦说出了其中最具独创性、最深刻的东西。你们可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那就是因为,有关时间和空间的全部哲学与数学,爱因斯坦都没学过。”希尔伯特的话当然有些夸张,但爱因斯坦不为专业知识所困,能够对好几个相近学科的知识进行贯通性的思考,确实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ISBN | 9787300255774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李建军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