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导论(上) 978754285932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书为引进书,原版书是Delmar Cengage Learning为PLTW机构(美国非营利性基金会,为学生提供工程学和工程技术教育的相关知识)开发的整套教材中的一种。原书为工程学预备课程,目的是为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学习工程与工程技术做准备。

作者简介

约翰·R.卡尔斯尼茨(John R. Karsnitz)教授是新泽西学院工程学院技术研究系的系主任。
斯蒂芬·奥布莱恩(Stephen O’Brien)是新泽西学院工程学院技术研究系的副教授。
约翰·P.哈钦森(John P.Hutchinson)是新泽西学院工程学院技术研究系的一名已退休教授。

目录

第1章 技术:人类设计的世界 2
引语 3
专业设计人员 4
设计与工业革命(1750—1850) 8
工程协会 12
标准化 14
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成就 16
工程职业 19
科学与技术 19
技术的影响 20
技术与地球资源 26
道德与设计 27
总结 28
课后作业 29
补充作业 29
第2章 设计的过程 30
引语 31
有效解决问题的波利亚(Polya)四步骤 32
设计过程 36
设计过程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54
设计的限制 56
总结 58
课后作业 58
补充作业 59
第3章 团队建设 60
引语 61
团队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61
团队领导力和团队管控 76
与团队共享信息 78
总结 84
课后作业 85
补充作业 85
第4章 产生和开发想法 86
引语 87
创造性思维 87
产生想法 87
开发想法 95
选择最优设计方案 102
总结 104
课后作业 105
补充作业 105
第5章 通过绘图开发设计想法 106
引语 107
绘画的用途 107
通过绘图进行交流 114
绘画的基础知识 119
速写和绘图技巧 129
其他绘图规则 142
绘图在设计中的应用 147
工程日志和设计作品集 150
作品集 151
总结 155
课后作业 155
第6章 逆向工程 156
引语 157
通过逆向工程重新认识产品 158
逆向工程和专利 160
逆向工程的主要内容 161
逆向工程的过程 163
总结 181
课后作业 182
补充作业 183
第7章 设计开发的调查与研究 184
引语 185
提出问题 188
市场研究 189
利用一手资源 190
利用二手资源 194
总结 200
课后作业 201
补充作业 201
第8章 工程制图 202
引语 203
工程制图 203
以工程设计为目的的测量 208
比例尺 209
测量:认识差异度 210
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219
正等轴测图和斜轴测立体图 220
正投影图和草图 224
线型 228
尺寸标注 232
计算机辅助设计 236
总结 240
课后作业 241
补充作业 243
第9章 测试与评估 244
引语 245
开展合适的测试 246
测试工程解决方案 249
测试并评估设计作品 253
展示测试结果 256
评估设计能力 259
总结 260
课后作业 260
补充作业 261
第10章 制造 262
引语 263
工业革命 263
装配线 267
材料加工 267
设计制造 282
对未来的影响 283
总结 287
课后作业 287
补充作业 288
术语表 289

序言

教育要面向未来多变的社会,要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最新提出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即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重要内涵。因此,通过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给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经历尤显重要。国际上当前流行的STEM、STEAM课程,也正是以跨学科、综合性作为其重要特征的。
我国的基础教育历来十分注重学科课程。虽然学科课程原本内涵着跨学科的元素(如物理中有数学,化学中有物理,历史中有地理),但长期以来已被固化,缺乏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拓展。近年的课程改革又开始重视综合性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的开发,如全国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海课程改革中的研究型课程、科学课程和艺术课程。但在实施中,这些课程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而且现在看来,这些课程缺乏了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工程教育。工程是科学、数学与技术等的整合与应用,航天工程、生物工程、桥隧工程、建筑工程、“菜篮子工程”等都是工程。在工程中,必须把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这就要求能够在面临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任务时,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去完成任务。在设计思维里,系统性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都非常重要。因此,工程教育是跨学科的,是培养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而这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首先关注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今天特别要考虑课程面对未来的育人功能。工程教育的缺失会产生育人的短板,这也是国际教育界通过反思之后特别重视STEM课程的重要原因。当前,加强工程教育已经成为国际共识。相比之下,我们就更需要努力了。
如何弥补工程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薄弱与空白?由于当前国内还没有理想的中小学工程教育教材,所以需要学习和借鉴。本套“中小学工程教育”丛书是从美国引进的,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优点。首先,内容系统、完整。书中对工程学科有全面、系统的介绍,包括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工程建设相关的工具、材料、职业等。书中还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介绍了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其次,它是跨学段的系统设计,初中阶段的学生用书是《工程学入门》,高中阶段的学生用书是《工程原理》《工程设计导论》,内容的难易与梯度都比较合适。第三,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最后,整套书不仅有功能类似传统教材的学生用书,还有配套实践手册,可供学生练习、提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这套“中小学工程教育”丛书的翻译出版,可以为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服务。希望国内的相关人士,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开发本土中小学工程教育教材。
ISBN9787542859327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约翰·R.卡尔斯尼茨 (John R. Karsnitz)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