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本教材在《微生物学》(车振明,2011)的基础上,由从事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和国内高校从事微生物教学工作的教师重新编写而成。西华大学的微生物学课程是四川省精品课程,本教材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更新了知识结构,改进了编写风格与特色;在内容上强调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与启发性,在内容框架上结合自身特色和国家发展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科基础与能力平台。
作者简介
关统伟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科技扶贫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西华大学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微生物学会理事,西华大学微生物资源与开发利用技术团队带头人,成都华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评价员……。
从事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1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科研项目等13项。担任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Antonie Van Leeuwenhoek、《食品科学》和《南方农业学报》等杂志审稿人,主编《中国盐湖放线菌》《放线菌系统分类技术》等著作多部,……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第三节 微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及展望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放线菌
第三节 古菌
第四节 缺壁细菌
第五节 蓝细菌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酵母菌
第二节 霉菌
第三节 蕈菌
第四章 病毒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毒的性质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第四节 病毒的进化
第五节 亚病毒因子
第六节 病毒感染的检测和防治原则
第七节 病毒的应用
第五章 微生物的分类
第一节 微生物分类学概述
第二节 微生物分类系统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单元与分类等级
第四节 微生物的命名
第五节 微生物新种名称的合格发表
第六节 微生物新种的国际保藏
第七节 原核微生物的多相分类
第八节 真菌的分类方法
第九节 病毒的分类…
第六章 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第二节 培养基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运输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控制
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测定
第三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第四节 真菌的生长繁殖
第五节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第六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第八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 微生物独特的合成代谢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第九章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第四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第十章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
第二节 微生物与克隆载体
第三节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工具酶
第四节 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
第五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
第六节 基因工程展望
第十一章 微生物生态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第三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五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第十二章 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和致病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技术与应用
参考文献
序言
本教材在《微生物学》(车振明2011)的基础上,经过7 年的发展,由从事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和国内高校从事微生物教学工作的教师重新编写而成.西华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是四川省精品课程,本教材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更新了知识结构…….在内容上强调基础性、系统学、科学性、先进性与启发性,在内容框架上结合自身特色和国家发展需求,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科基础与能力平台.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感谢广大同行和读者,由于他们对本教材的渴望,才有了我们重新编写的动力.本教材由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关统伟担任主编,由四川农业大学辜运富、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江华明和成都师范学院刘松青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西南民族大学唐俊妮、杨发龙编写;第二章由西华大学关统伟、袁永俊和焦士蓉编写;第三章由西华大学关统伟、车振明和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江华明编写;第四章由西华大学李光照和四川大学范川文编写;第五章由大连民族大学陈超和刘秋、西华大学关统伟以及南京师范大学何刚编写;第六章和第七章由四川农业大学辜运富编写;第八章由成都师范学院刘松青编写;第九章由成都师范学院张晓娟编写;第十章由塔里木大学罗晓霞编写;第十一章由成都师范学院刘松青编写;第十二章由西南医科大学沙爱龙编写. 最后,我们对西华大学各级领导对本教材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关心和指导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写水平有限,书中不当、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 年4 月
本教材在《微生物学》(车振明,2011)的基础上,由从事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和国内高校从事微生物教学工作的教师重新编写而成。西华大学的微生物学课程是四川省精品课程,本教材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更新了知识结构,改进了编写风格与特色;在内容上强调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与启发性,在内容框架上结合自身特色和国家发展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科基础与能力平台。
作者简介
关统伟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科技扶贫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西华大学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微生物学会理事,西华大学微生物资源与开发利用技术团队带头人,成都华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评价员……。
从事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1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科研项目等13项。担任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Antonie Van Leeuwenhoek、《食品科学》和《南方农业学报》等杂志审稿人,主编《中国盐湖放线菌》《放线菌系统分类技术》等著作多部,……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第三节 微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及展望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放线菌
第三节 古菌
第四节 缺壁细菌
第五节 蓝细菌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酵母菌
第二节 霉菌
第三节 蕈菌
第四章 病毒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毒的性质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第四节 病毒的进化
第五节 亚病毒因子
第六节 病毒感染的检测和防治原则
第七节 病毒的应用
第五章 微生物的分类
第一节 微生物分类学概述
第二节 微生物分类系统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单元与分类等级
第四节 微生物的命名
第五节 微生物新种名称的合格发表
第六节 微生物新种的国际保藏
第七节 原核微生物的多相分类
第八节 真菌的分类方法
第九节 病毒的分类…
第六章 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第二节 培养基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运输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控制
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测定
第三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第四节 真菌的生长繁殖
第五节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第六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第八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 微生物独特的合成代谢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第九章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第四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第十章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
第二节 微生物与克隆载体
第三节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工具酶
第四节 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
第五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
第六节 基因工程展望
第十一章 微生物生态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第三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五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第十二章 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和致病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技术与应用
参考文献
序言
本教材在《微生物学》(车振明2011)的基础上,经过7 年的发展,由从事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和国内高校从事微生物教学工作的教师重新编写而成.西华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是四川省精品课程,本教材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更新了知识结构…….在内容上强调基础性、系统学、科学性、先进性与启发性,在内容框架上结合自身特色和国家发展需求,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科基础与能力平台.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感谢广大同行和读者,由于他们对本教材的渴望,才有了我们重新编写的动力.本教材由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关统伟担任主编,由四川农业大学辜运富、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江华明和成都师范学院刘松青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西南民族大学唐俊妮、杨发龙编写;第二章由西华大学关统伟、袁永俊和焦士蓉编写;第三章由西华大学关统伟、车振明和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江华明编写;第四章由西华大学李光照和四川大学范川文编写;第五章由大连民族大学陈超和刘秋、西华大学关统伟以及南京师范大学何刚编写;第六章和第七章由四川农业大学辜运富编写;第八章由成都师范学院刘松青编写;第九章由成都师范学院张晓娟编写;第十章由塔里木大学罗晓霞编写;第十一章由成都师范学院刘松青编写;第十二章由西南医科大学沙爱龙编写. 最后,我们对西华大学各级领导对本教材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关心和指导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写水平有限,书中不当、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 年4 月
ISBN | 9787518420476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关统伟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