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阅读文库:昆虫记 978755028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入选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入选人教版课外推荐书目(初一下)
▲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法布尔代表作,周作人热情推荐的“昆虫史诗”。
▲融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烛照昆虫王国,以虫性反思社会人生。
▲先后译成50多种文字,畅销多国。

★新语文教材,“读”字当先
2016年9月,全国数百万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新教材格外注重课外延伸阅读,提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强调:语文教学通常讲“听说读写”,哪一样最重要?“读”最重要。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

★阅读习惯要从小养成,改变“浅阅读”之风
在2018年中国全民阅读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针对国内大学生图书借阅量和发散度均低于美国的现象,指出必须对大学生阅读经典原著加强引导,尤其要强化哲学、思想、文化类图书的阅读教育,改变浅阅读的习惯。教育相关部门也明确提出,所有高考科目都将对语文的素养持续考察,要提升试卷的阅读量,以鼓励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全民阅读”要从学生开始,更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在他们人生的初级阶段就种下阅读的种子。

★“中小学生阅读文库”,时间历练的经典
“佳作不厌百回读”,真正有价值的书籍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中小学生阅读文库”针对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新阅读要求,精选了古今中外流传已久,被广大读者广为传颂的众多名篇佳作。既有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冰心的《繁星?春水》、老舍的《骆驼祥子》、丰子恺的《缘缘堂》、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吴强的《红日》等文坛经典,也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飞向太空港》等当代作家充满想象力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收录了《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童年》《鲁滨孙漂流记》《安徒生童话》《名人传》《物种起源》等众多脍炙人口国外名著,内容涵盖散文、小说、诗歌、传记、寓言、科普、历史、哲学等,针对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要求,注重对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提升,力求为读者提供具有代表性和可读性的至臻读本。

名人推荐

《昆虫记》令我熟悉了法布尔这位思想深刻、感情细腻的天才,这位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索,美术家一般地观察,文学家一般地感受并创作。
——法国剧作家 罗斯丹

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现代作家 周作人

媒体推荐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习惯,甚至基本上不读书,就很难实践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自己的素养,阅读习惯是一生打底子的事情。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 温儒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语文科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光明日报》

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小槐

读书确实是需要能力的,这样的能力,谁都需要学习,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样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首先需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泥沼,需要从孩子开始才行。
——作家 肖复兴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法布尔

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幼时家贫,自学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担任中小学教师。教书之余,努力自修,31岁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45岁辞去教职,迁居乡间,全身心投入昆虫学研究。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出版,至1907年出齐十卷。法布尔凭借此书在法国文学和科学界获得诸多赞誉,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目录

一 蜣螂
第二章 登上旺杜峰
第三章 荒石园
第四章 舍腰蜂
第五章 蜜蜂、猫和红蚂蚁的寻家之旅
第六章 黑腹狼蛛
第七章 樵叶蜂
第八章 两种奇异巢穴
第九章 天牛吃路
第十章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第十一章 西班牙蜣螂
第十二章 蝉
第十三章 螳螂
第十四章 椎头螳螂
第十五章 伟大的父亲:西西斯
第十六章 我的学校
第十七章 潘帕斯草原食粪虫
第十八章 昆虫的着色
第十九章 白面螽斯
第二十章 绿螽斯
第二十一章 蟋蟀
第二十二章 松毛虫
第二十三章 被管虫
第二十四章 白蝎“自杀”
第二十五章 化石书中的象虫
第二十六章 池塘中的世界
第二十七章 石蚕
第二十八章 孔雀蛾
第二十九章 林荫小道
第三十章 斑纹蜂
第三十一章 黄蜂
第三十二章 赤条蜂
第三十三章 捕蝇蜂
第三十四章 寄生虫
第三十五章 蜂螨
第三十六章 条纹蜘蛛
第三十七章 蟹蛛
第三十八章 迷宫蛛
第三十九章 蛛网的建筑
第四十章 蛛网上的电报线
第四十一章 蛛网中的几何学
第四十二章 克罗多蜘蛛
第四十三章 胭脂虫
第四十四章 萤火虫
第四十五章 菜青虫
第四十六章 金步甲
第四十七章 回忆童年
第四十八章 找枯露菌的甲虫
后 记

文摘

第四章 舍腰蜂
许多昆虫喜欢与人们当邻居,它们会把巢穴建在我们的屋子旁边。这其中就有舍腰蜂,它是这些昆虫中最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舍腰蜂的身材十分美丽动人;第二,它的头脑非常聪明;第三,它的窠巢非常奇怪。但是,还是很少有人知道舍腰蜂这种小昆虫。就算是它们住进某一家人的火炉旁边,这户人家也不见得会对这个小邻居了解多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舍腰蜂天生具备了安静、平和的本性。事实也是这样,这个小家伙不会让人们察觉它,它居住得实在是太隐避了。就这样,好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家里还有这样一位成员。现在,就让我来把这个平凡的、谦虚的小动物放到聚光灯底下,让大家都了解它!
舍腰蜂这种动物非常怕冷。它喜欢阳光,阳光不但帮助橄榄树茁壮成长,鼓励蝉儿高声歌唱,还会给它带来温暖。所以它在阳光下搭建起自己的帐篷,建筑起自己的安乐之居。有的时候,太阳不能满足它们,它们便会为了整个家族的需要,为了让大家感觉更加温暖、舒适,找到人类的门上,要求和我们做邻居。它们总是自作主张,举家迁移进来,甚至连门也不敲一下,连声招呼都不打。一些农夫们的单独的茅舍是舍腰蜂平常主要的居所。通常在这些茅屋的门外,都会有一些高大挺拔的无花果树,一口小小的水井被遮盖在这些果树的树荫下。在具体确定住所的时候,舍腰蜂一般会选择一个能在夏日里被太阳照到的地方。要是能有一个大一点儿的火炉的话,那就更好了,一堆柴火也必不可少。这些需求都由它怕冷的天性决定的。对于它来说,寒冷的冬夜中火炉喷发出的火焰十分温暖。因此,每当舍腰蜂看到有黑烟从烟筒里冒出来,就会非常激动,因为它们知道多了一个地方供自己考虑选择。那里将会带给它安逸、温暖的生活。相反,要是烟筒里面并没有什么黑烟的话,这种地方是绝对不会得到它的信任的,它也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家选择在这样的地方。舍腰蜂的头脑很聪明,它会推断出这间屋子里的主人们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说不定还不如自己。
这位小客人会在七八月的大暑天中出现。它要寻找合适的地点来做窠。无论这间屋子里面有多么喧闹,都不会惊动和扰乱到舍腰蜂。同样,住在屋子里的人们也不会发现它。他们的眼中都没有对方,因此也就互不干扰了。舍腰蜂会用它那尖锐的目光和灵敏的触须到处视察,为自己的新巢选址,天花板、木缝、烟筒这些地方它都不漏过。尤其是火炉旁边的地方。就连烟筒里面都要认真地视察,整个过程细致入微。等它结束考察工作,选定建巢地点之后,便立即飞走。不久之后,又飞了回来,还带着少量的泥土,随着房子的底层开工建设,整个筑造家园的工作便正式启动了。
舍腰蜂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特点,那就是选择新巢的地点各不相同。对于那些小蜂来说,最需要的莫过于炉子内部的温度了。因此,会让舍腰蜂觉得满意的地方,应该是烟筒内部的两侧,大约二十寸高的地方。这个地方虽然是一个非常舒服的藏身妙处,但是,它也有不少缺点。既然是在烟筒的内部建巢,烟的问题不可避免。如果蜂巢要是被烟喷到的话,里面的舍腰蜂自然也在劫难逃,一定会被熏成棕色或者黑色,就像那些烟筒里的砖石一样。小黄蜂也有可能会被闷死在里面。不过,这件事情它们的母亲似乎早有对策,用不着我们替它担心。它们的母亲总是能把自己的家族安排在烟筒的适当位置上。这种地方一般非常宽大,除了烟灰以外,其他的东西都很难到达这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舍腰蜂处处当心,时时谨慎,但还是不会躲过所有的危险。有这样一件事情会时有发生,那就是舍腰蜂建造房屋的过程中,有时会有一阵蒸汽或者是烟幕过来侵扰,这时,舍腰蜂不得不停工,无奈地看着刚刚建成一半的房子。这种停工没有规律,有时候是一小会儿,有时候是一整天。尤其是碰到这家的主人在烧水洗衣服的时候,这种情况是最危险的,因为从早到晚,炉灶里的烟灰与大盆和木桶里面的大量蒸汽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浓厚的云雾。对于蜂巢来说,这是个很严重的威胁,随时都会让它家破人亡。
我记得听人说过,河鸟每次回巢的时候,都要飞过水坝下的大瀑布。听起来让人很佩服河鸟的勇气和胆量。相比之下,舍腰蜂勇气也毫不示弱,甚至,它比河鸟更勇敢。每次舍腰蜂在回巢的时候,都会用牙齿含回一块泥土,用于建造它的巢穴。它每次都是要穿越浓厚的烟灰和云雾,才能到达它的施工工地。但是,那层烟幕实在是太厚重了,舍腰蜂冲进去以后,它那小小的身影便被完全吞噬。虽然看不见它,但是能听到它的声音,是一阵不太规则的、呜呜的声音。这不是别的什么声音,是舍腰蜂在唱歌的声音。它在一边工作,一边低声地哼唱着歌曲。从歌声中我们可以知道,舍腰蜂很快乐,他高高兴兴地工作,不辞辛苦地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可以看得出,他很乐意从事自己现在的这份职业,也对自己的工作成绩很满意。它躲在厚厚的云雾深处,神秘地进行着它自己的工作。忽然,它止住了歌声,安然无恙地从神秘的浓雾深层飞出来,浑身上下完好无损。这已经成了它的本能,这种十分危险的事情它几乎每天它都要经历很多次,直到它建好自己的巢,储藏好食物,最后把自家的大门关上为止。到那时,它才会休息一下。为了自己的家园,这个小家伙也真够不辞辛苦的了!
除了我以外,没人发现舍腰蜂在炉灶里不停地忙着建造住所、储存食物。这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细心的原因吧。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它们时的情景,当时我在爱维浓学院里教书。时钟已经指向两点钟,再过几分钟,外面就会敲鼓,那是在催促我去给羊毛工人们做演讲。就在这时,我忽然看见了一只小昆虫,它很轻灵,也很奇怪。当时它从木桶中升起的热水蒸气中穿飞出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身体也很有意思,中间部位非常瘦小,但尾端却异常肥大,而这两个部分竟然是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的,让人觉得太奇妙了,这是舍腰蜂给我的第一印象。当时我没有用观察的眼光去看它,纯粹是觉得好玩。
自从初次相识之后,它就成了我家里的小客人,我一直对它抱有很浓厚的兴趣。我期盼着能和这个小家伙互相熟识、相互交流。于是,我跟我的家人说,当我不在家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打扰这些小家伙,免得破坏了它们的正常生活。可以看出,尽管它是没有受到邀请的不速之客,我还是对它非常在乎。事情发展态势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当我回到家里以后,发现他们都安然无恙,没有受丝毫打扰。小家伙仍然藏在蒸汽后面,为了自己的家而努力地工作。我为了便于仔细地观察它,熄灭了炉灶中的火焰,我对它实在是太好奇了,包括它的建筑才能以及它的建筑,它吃什么样的食物,还有幼小的黄蜂的进化及生长过程,等等。在接下来将近两小时的时间里,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
说来也奇怪,经过这次观察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舍腰蜂再也没有光顾过我的屋子。将近四十年来,我再也没有在这个屋子里见过它们。更多的关于舍腰蜂的知识的认识,是来自我邻居家的炉灶旁边的蜂巢。
我通过细心观察,在舍腰蜂身上发现了一种孤癖的、流浪的习性。在这一点上,它与其他大多数黄蜂以及蜜蜂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它会先选择好一个地点,自己筑起一个巢穴,这个巢穴显得特别孤独。还有就是,你很少能在舍腰蜂生活的地方见到它的亲属和家族的成员。这种小动物在距离我们城南不远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它不喜欢那些城镇居民的别墅里的炉灶,唯独对农民屋子里充满烟灰的炉灶感兴趣。它们把自己的巢也建在其中,我在我们村里见过的舍腰蜂,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都要多。我们村的屋子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茅屋都有一定的倾斜性,并且让太阳把外面晒成了黄色。
泥水匠蜂选择烟筒来建巢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了。它选择地点的标准并不是贪图安逸或者享乐之类的。因为,很显然,它选的这个地方也舒服不到哪里去。选在这个地方建巢不仅需要高超的建巢技艺,更是冒着随时丧命的危险。单从这两点来说,说舍腰蜂是为了安逸才选择烟筒建巢的,是冤枉了它。它之所以在这种地方选址建巢,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家族。自己安逸、舒服,不如大家有福共享,一起安逸、舒服。由此可见,舍腰蜂是一种家庭责任感很强,比较爱家的动物。还有,舍腰蜂选择烟筒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舍腰蜂及它的家族成员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这需要它们必须住在一个比较温暖的地方。黄蜂和蜜蜂都没有这方面本能的要求,所以它们在建巢选址这方面是很不相同的。
有一次去丝厂,我记得在那里见到了一个舍腰蜂的巢。这个巢建在机房里,那个地方刚好是在大锅炉上面的天花板上。它为自己选择的这个地点,真是独具慧眼。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这个地方在一年当中任何一天,温度计所显示出的温度都是一百二十度。只有晚上和工厂放假的时候除外,因为那时工厂里的锅炉会停止加热。事实说明,温度对于这个小小的动物来说,真的很重要。而且,这个家伙特别善于为自己挑选地点。
我还不止一次地看到过,舍腰蜂把巢穴筑在那些乡下蒸酒的屋子里。而且,凡是方便它们安居与行动的地方都被他们占满了。甚至,他们把那些堆积账簿的地方,也占据了下来。蒸酒房里的温度大约有一百一十三度左右,与上面提到的的丝厂里的温度差不多。这些都表明,就算是在油棕树生长的热带高温环境下,这种泥水匠蜂也完全可以生存。……
ISBN9787550287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法布尔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