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9)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综合应用能力(B类)(社会科学专技类·适用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详见图书封底) 978751922438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综合应用能力(B类)》由中公教育依据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大纲和真题编写,我们将试卷中的各个题型拆解为独立的模块,专题专讲,专题专做,并以理论和示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讲解,方便考生了解各个题型的作答方法。同时,在每篇的例题精讲处放置视频二维码,考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收看中公师资对于该例题的相关讲解。
购书后关注事业单位考试自习室,还可免费领取图书专属事业单位备考大礼包。

目录

综合应用能力(B类)
考情分析(1)
第一章题型概述(4)
第一节定义及题型分类(4)
一、大纲阐释(4)
二、定义(4)
三、题型分类(4)
第二节作答基本要求(6)
一、分析全面(6)
二、依据材料(7)
三、表述准确(8)
第二章概念界定题(10)
第一节作答方法(10)
一、概念阐释(10)
二、分析角度(10)
第二节例题精讲(11)
一、例题精讲一(11)
二、例题精讲二(12)
第三节强化训练(13)
一、强化训练一(13)
二、强化训练二(14)
三、强化训练三(15)
四、强化训练四(16)
五、强化训练五(17)
六、强化训练六(19)
七、强化训练七(20)
八、强化训练八(20)
九、强化训练九(21)
十、强化训练十(22)
第三章特征分析题(24)
第一节作答方法(24)
一、分析材料(24)
二、提炼要点(24)
三、加工要点(24)
第二节例题精讲(25)
一、例题精讲一(25)
二、例题精讲二(26)
第三节强化训练(28)
一、强化训练一(28)
二、强化训练二(29)
三、强化训练三(30)
四、强化训练四(31)
第一章题型概述(34)
第一节大纲阐释及题型分类(34)
一、大纲阐释(34)
二、题型分类(34)
第二节作答基本要求(46)
一、紧扣题目要求(46)
二、抓住核心问题(46)
三、作答要点全面(47)
第二章病句修改(48)
第一节作答方法(48)
一、结构分析法(48)
二、词语标识法(50)
三、逻辑推断法(53)
第二节例题精讲(54)
一、例题精讲一(54)
二、例题精讲二(55)
第三节强化训练(57)
一、强化训练一(57)
二、强化训练二(58)
第三章标点改错(59)
第一节作答方法(59)
一、问号(59)
二、顿号(60)
三、逗号(62)
四、冒号(63)
五、引号(64)
六、省略号(65)
七、括号(66)
八、书名号(67)
第二节例题精讲(68)
第三节强化训练(69)
第四章成语改错(71)
第一节作答方法(71)
一、从适用对象角度判断(71)
二、从程度轻重角度判断(71)
三、从侧重点角度判断(72)
四、从感情色彩角度判断(73)
五、从语法角度判断(74)
六、从语义重复角度判断(75)
第二节例题精讲(76)
第三节强化训练(78)
第五章错别字修改(81)
第一节作答方法(81)
一、分清字义(81)
二、推想字形(81)
三、理清源头(81)
第二节例题精讲(84)
第三节强化训练(85)
第一章题型概述(88)
一、大纲要求(88)
二、命题特点(88)
三、真题分析(89)
四、备考策略(90)
第二章论证与论证评价(92)
第一节论证评价基础知识(92)
一、逻辑与思维(92)
二、概念、判断、推理(92)
三、论证与推理(93)
四、论证评价(95)
第二节论证评价常见错误(96)
一、概念性问题(96)
二、结论性问题(99)
三、推理性问题(101)
四、论据性问题(107)
第三章论证评价答题思路(111)
第一节答题原则(111)
一、做到“三原”(111)
二、抓住主要错误(111)
三、掌握三大步骤(111)
四、注意客观性(111)
第二节答题步骤(111)
一、审题(111)
二、构思(112)
三、作答(113)
第三节例题精讲(115)
第四节强化训练(117)
一、强化训练一(117)
二、强化训练二(119)
三、强化训练三(121)
第一章题型概述(124)
第一节大纲阐释及题型分类(124)
一、大纲阐释(124)
二、题型分类(124)
第二节作答基本要求(125)
一、材料应用题的作答要求(125)
二、材料理解题的作答要求(126)
第二章材料应用题(128)
第一节作答方法(128)
一、明确调查目的(128)
二、把握已有信息(128)
三、结合实际发挥(129)
第二节例题精讲(131)
一、例题精讲一(131)
二、例题精讲二(133)
第三节强化训练(134)
第三章材料理解题(137)
第一节作答方法(137)
一、原因分析(137)
二、启示分析(138)
三、关系分析(139)
第二节例题精讲(140)
一、例题精讲一(140)
二、例题精讲二(142)
三、例题精讲三(143)
第三节强化训练(145)
一、强化训练一(145)
二、强化训练二(146)
三、强化训练三(148)
第一章题型概述(152)
第一节大纲阐释及命题特点(152)
一、大纲阐释(152)
二、命题特点(152)
第二节作答基本要求(153)
一、观点明确(153)
二、联系实际(154)
三、结构完整(155)
四、思路清晰(156)
五、见解深刻(157)
六、论证有力(158)
七、语言合理(159)
第二章写作的作答技巧与策略(161)
第一节应试写作准备(161)
一、知识储备(161)
二、技能准备(161)
第二节审题和立意(162)
一、审题的内容(162)
二、审题的关键(163)
三、立意的基本过程(164)
四、立意的基本要求(164)
五、审题与立意的基本方法(166)
第三节布局(175)
一、巧于起笔,写好文章的开头(175)
二、层次分明,写好文章的主体部分(177)
三、果断收笔,写好文章的结尾(180)
第四节选材(182)
一、概述(182)
二、选材的基本原则(182)
三、材料的基本用法(183)
第三章写作的常见误区(184)
第一节观点性错误(184)
一、立意错误(184)
二、立意不准(185)
三、论点不全面(185)
四、观点不明确,主旨不清晰(186)
第二节材料性错误(186)
一、认识性错误(187)
二、运用性错误(188)
第三节表达性错误(189)
一、拟题不当(189)
二、文不对题(190)
三、起笔和收笔无力(190)
四、详略不当(191)
五、铺垫过多,进入正题太慢(191)
六、层次不清(192)
第四章写作范文精讲(193)
范文1基层干部作用主题(193)
范文2优质公共政策主题(195)
范文3互联网发展主题(197)
范文4品质革命主题(199)
范文5成就美好人生主题(201)
范文6文化强国主题(203)
范文7基层文化建设主题(205)
范文8环保终身追责主题(207)
中公教育·云南分部一览表(209)

文摘

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自然科学专技类、中小学教师类和医疗卫生类五个类别。这五个类别的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其中,综合应用能力(B类)试题是针对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所设置的题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中公教育教材编研团队对该科目的考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考试目标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的规定,综合应用能力(B类)是针对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
根据大纲规定,综合应用能力(B类)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社会科学领域文本的事实和观点,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现象、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调查研究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问题,系统地收集事实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评价和应用。
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清晰地陈述意见、论证观点、表达思想。
三、试卷结构及题型分析
根据大纲规定,综合应用能力(B类)试卷由主观性试题组成,主要题型包括概念分析题、校阅改错题、论证评价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等。每次考试从上述题型中组合选用。
详细来看:
概念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在结合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对特定的词语、句子及其中所蕴含的观点进行解释分析。例如2017年下半年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B类)的概念分析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概括特色小镇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即需要考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材料观点,进而概括“特色小镇”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校阅改错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指能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发现句子或者字、词等存在的问题,并书写出正确答案。例如2018年上半年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B类)校阅改错题考查了关于“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材料,其中包含语句顺序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错别字等错误,考生需要全面指出并改正。
论证评价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运用逻辑方法,对给定资料中包含的现象、问题、观点等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并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题目。例如2018年上半年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B类)论证评价题,明确给出材料在论证“生命在于静止”过程中的三处错误,要求考生分别找出与三处论证错误最为类似的选项,并指出材料中的其他错误。考生要明确材料观点,梳理逻辑思路,条理清晰地指出错误所在。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是指在结合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中所陈述的事实、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评价或应用。考生需注意,材料分析题涉及统计学相关知识,作答难度较高,考生还需加强自身储备,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写作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是指根据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撰写一篇议论文。例如2018年上半年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B类)写作题即要求考生以“在自省中成就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考生在作答时应当根据给定资料,把握材料主旨,并联系实际立意行文。
为了让广大考生在考试中都有跻身高分行列的机会,中公教育教材编研团队以多年事业单位考试研发的深厚基础,总结出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试的备考策略。
1.结合考试时间,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良好的备考效果,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是必须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工作、学习的紧张程度以及生活情况,合理安排,明确阶段性的复习目标,充分利用有效时间,集中精力备考。同时也要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复习的质量和效果。
2.注重对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的储备
从近几年考试的变化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考试对岗位工作实际所需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多。综合应用能力(B类)针对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招考,试题的背景材料倾向于社会科学领域,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艺术类、历史学类、管理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新闻传播学类、社会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考生平时要注重对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的积累,这样在考试中才能从容应对。
3.注重主观题的解答技巧
云南省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B类)与其他考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主观题题型多样、难度较大,主观题的作答效果如何是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解答主观题时,除了要运用平时积累的时政热点,还要注重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同时,考生也要重视文字的书写,干净整洁的卷面同样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所在。
第一篇概念分析题
第一章题型概述
第一节定义及题型分类
一、大纲阐释
通过对大纲的分析可知,概念分析题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考生只有掌握该能力的考查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备考。
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为:“能够把握社会科学领域文本的事实和观点,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
(一)能够把握社会科学领域文本的事实和观点
文本,是指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统含义的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的组合。一个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或者经过编辑加工的几则材料。能够把握社会科学领域文本的事实和观点,即要求考生通过对相关材料的阅读,了解并掌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这是考生作答概念分析题的基础。
(二)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
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即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对其中特定的词、短语或句子进行理解。考生对于“全面准确”要有正确认识:“全面”是指对作答概念的分析,需要掌握通篇材料,避免遗漏相关信息;“准确”则要求严格依据材料作答,不要添加个人思想,确保答案体现材料真意。“全面”与“准确”二者并驾齐驱,都是获得高分的必要条件。这也是考生作答概念分析题的关键。
二、定义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
所谓概念分析题,是指在结合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理解特定词语的含义,分析材料界定概念的角度,并归纳概念的特征表现等。
三、题型分类
概念分析题的出题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概念界定题,二是特征分析题。其作答字数一般不超过150字。
(一)概念界定题
概念界定题通常要求考生对概念进行阐释,或者分析材料界定概念的角度。
1.概念阐释
概念阐释是指解释特定词语的内涵,继而归纳在材料中所出现的与此概念相关的原因、影响等信息,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其出题形式常为“请对……进行阐释/解释”或“谈谈……的含义/内涵”。
【示例1】
根据材料一,概括特色小镇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2017下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1)
【示例2】
请概括分析“城市自治权”的含义。
要求:全面、准确。(300字左右)
2.分析角度
分析角度即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不同观点分别从哪一角度界定了概念。所谓“角度”是指观点在表达过程中所着眼的范畴和领域,而并非观点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其出题形式常为“指出以上?菖种观点各从哪一角度界定了?菖?菖概念”。
【示例1】
请指出以上三则观点分别从哪个方面界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概念。
要求:简明、准确,每点不超过6个字。(2018上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1)
【示例2】
分别指出以上三个观点各从哪一角度界定了“一带一路”的概念。(6分)
要求:简明、精准,不超过50字。(2017·湖北武汉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二题·1)
(二)特征分析题
所谓“特征”是指一事物异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要求考生归纳某一概念的特征表现,并对每个特征进行分析阐释。其出题形式常为“归纳……的基本特征”“对每个特征进行简要说明”。
【示例1】
分别概括以上三种观点所反映的“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150字。(2017上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2)
【示例2】
请分别归纳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要求:准确、清晰,总字数不超过150字。(2016下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
【示例3】
根据以上三则观点,归纳“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100字。(2015下半年·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第一题·2)
第二节作答基本要求
概念分析题的作答基本要求一般包括分析全面、依据材料、表述准确三个方面。
ISBN9787519224387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李永新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