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修订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薛瑞萍,网名看云,小学语文教师。1965年生,籍贯江苏省海安县。1984年毕业于安徽省霍山师范学校。主编《日有所诵》。著有“薛瑞萍母语课堂”系列、“薛瑞萍班级日志”系列。
目录
修订版序秋天的树
序 献给自己的小花
辑一教育,对成长的迷恋
1.不说爱
2.一个学生的分量
3.借读生赵亮
4.杯水车薪
5.走出险境
6.我只能把话讲到
7.“鹰”归来
8.如歌的行板
9.也是原则
10.东风第一枝
11.砸碎牌坊——为教师节而作
12.孩子,你该这样看“公道”
13.一记耳光
14.不改少年狂
15.方念念的故事
16.不虚此生
辑二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
1.整体书空好
2.挤干作业的水分
3“老师的玩笑开大了”
4.可以复制的幸福
5.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6.要怎么掘,便怎么掘
7.投我的影子在你们的卷上
——毕业班上的告别讲演
8.温柔的扼杀
9.比技术更重要的
10.我喜欢
11.我们从另一个世界来
——我和小安
12.两地书:“你我是一样的人”
——致《教师之友》编辑的一封信
13.两地书:低眉信手续续弹
——写给青年同行的心里话
14.两地书:语文不光是课
——给网友“笑语嫣然”的回信
15.毕竟东流去
——十七年教师生涯回顾
辑三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
1.老天真的大实话
——《论语》札记之一
2.《论语》、孔子及我
——《论语》札记之二
3.说孝
——《论语》札记之三
4.喜欢颜回什么
——《论语》札记之四
5.俯仰无愧谢安石
——《世说新语》札记之一
6.老人国里的好孩子
——《世说新语》札记之二
7.游云惊龙王羲之
——《世说新语》札记之三
8.永远的野草
9.不敢说师承
10.涅槃是有的
——我和《沙与沫》
11.关于一本书的对话
12.狄金森啊狄金森
13.不能不说《我与地坛》
序言
献给自己的小花
少部分文字是我在上班时间敲出来的,更多的写在周末和夜晚。
现在,正是周末的黄昏,耳边流淌着《平沙落雁》——化顽石为柔水的好乐,于宁静中,为我送来至为珍贵的澄清明净。
很累很烦。待坐到电脑的跟前,头常是微胀的。工作是艰辛——往往也是孤独的。可是,于飞尘的间隙也有清风,于喧嚷的中间也有乐声,于荆棘的丛中也有野芳。我是特意捕捉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给自己献一朵小花吧——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也有沉重和迷惘。但我的文字,往往略掉了疲惫、沮丧和困苦——无涉乎诚实、全面与否,这是我的选择——有意地,我将目光投在了值得的地方。
否则你怎么办?
物欲汹涌,市声扰攘。
“理想主义”啊,“我有一个梦”啊,如是说、如是想的我们,越来越成为人群中的怪物了——如果“唯物”的他们相信我们是真诚的。
可是,这丝毫不能阻碍我们继续做着我们的好梦——面对现实,我们的力量有多么单薄和弱小,我们的精神就有多么固执和强大。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鲁迅《野草·秋夜》)
这是先生的文字,铮铮铁骨啊,寸寸柔肠啊——从前我读到的是怜惜,如今读到的是刚强!
因为——“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我喜欢念“风起于青萍之末”,喜欢讲“蝴蝶的翼动引发远方的风暴”。案牍劳形,百忧损心,我的眼睛常常倦涩,我的心情常常忧愤,然而,还是喜欢越过沉重和暗淡,将无限温存、无限希冀的目光投送到遥远的地方——都说他们是“祖国的花朵”——那里本该是春光明媚的所在。
“人类需要梦想家,”居里夫人说,“望着这些蚕执着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
从这种意义上,我愿意当自己是蚕——春蚕。因为我越来越感到,确实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近乎神圣的力量在鞭策我。这种力量,暂且称它为——我的教育理想。
这理想便是阳光。有它,便有了花朵的色彩与芬芳。
文摘
版权页:
一年以来,因为上教育在线论坛学习,我交了很多教师网友。他们喜欢读我的文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诚实——在我看来,作文就是做人——这是比夸赞我的文笔更值得自豪的。为此,我也要感谢你们啊——因为总写发生在我们中间的事情,因为总爱读给你们听,因为总要面对着你们闪动着信赖与渴求的明澈如水的眼睛——这目光、这倾听,对我来说,乃是世界上最具强力的震慑和约束——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一个有着起码道德良知的人,文章中哪怕一个细节的作假,也是不能想象的。所以,一直以来,是你们用信任和期待,洗濯我的心灵和文字。只有活得诚实,才是真正活过——是你们,使我的生命不至成为渺茫和虚空。为此,我要谢谢你们。
我要感谢李江涛,感谢你在5月29日读书课上的发言。那天上午是下着雨的,匆匆赶来的河南客人就坐在旁边——她俩光脚穿着凉鞋。
你哭着说:“我这一辈子,到现在为止,有两个班主任。一个教了我五年;一个教了我一年——就是薛老师。我觉得我很幸福,可是我又觉得自己很可怜。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一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做薛老师的学生。”沉默寡言的李江涛啊,仅在两天之前,在27日的“随便写”里,你还告诉我:“老师,你说有客人要来听课,我讨厌来人听课。因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我们的语文课就像一首歌,一幅画。我坐在里面,光是听,就觉得好幸福。我不喜欢被人打扰。”
于是我读《不虚此生》——读你终于开口答我的故事,目的就是想让那个星期五,成为你生命中难忘的、幸福的回忆。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修订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薛瑞萍,网名看云,小学语文教师。1965年生,籍贯江苏省海安县。1984年毕业于安徽省霍山师范学校。主编《日有所诵》。著有“薛瑞萍母语课堂”系列、“薛瑞萍班级日志”系列。
目录
修订版序秋天的树
序 献给自己的小花
辑一教育,对成长的迷恋
1.不说爱
2.一个学生的分量
3.借读生赵亮
4.杯水车薪
5.走出险境
6.我只能把话讲到
7.“鹰”归来
8.如歌的行板
9.也是原则
10.东风第一枝
11.砸碎牌坊——为教师节而作
12.孩子,你该这样看“公道”
13.一记耳光
14.不改少年狂
15.方念念的故事
16.不虚此生
辑二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
1.整体书空好
2.挤干作业的水分
3“老师的玩笑开大了”
4.可以复制的幸福
5.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6.要怎么掘,便怎么掘
7.投我的影子在你们的卷上
——毕业班上的告别讲演
8.温柔的扼杀
9.比技术更重要的
10.我喜欢
11.我们从另一个世界来
——我和小安
12.两地书:“你我是一样的人”
——致《教师之友》编辑的一封信
13.两地书:低眉信手续续弹
——写给青年同行的心里话
14.两地书:语文不光是课
——给网友“笑语嫣然”的回信
15.毕竟东流去
——十七年教师生涯回顾
辑三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
1.老天真的大实话
——《论语》札记之一
2.《论语》、孔子及我
——《论语》札记之二
3.说孝
——《论语》札记之三
4.喜欢颜回什么
——《论语》札记之四
5.俯仰无愧谢安石
——《世说新语》札记之一
6.老人国里的好孩子
——《世说新语》札记之二
7.游云惊龙王羲之
——《世说新语》札记之三
8.永远的野草
9.不敢说师承
10.涅槃是有的
——我和《沙与沫》
11.关于一本书的对话
12.狄金森啊狄金森
13.不能不说《我与地坛》
序言
献给自己的小花
少部分文字是我在上班时间敲出来的,更多的写在周末和夜晚。
现在,正是周末的黄昏,耳边流淌着《平沙落雁》——化顽石为柔水的好乐,于宁静中,为我送来至为珍贵的澄清明净。
很累很烦。待坐到电脑的跟前,头常是微胀的。工作是艰辛——往往也是孤独的。可是,于飞尘的间隙也有清风,于喧嚷的中间也有乐声,于荆棘的丛中也有野芳。我是特意捕捉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给自己献一朵小花吧——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也有沉重和迷惘。但我的文字,往往略掉了疲惫、沮丧和困苦——无涉乎诚实、全面与否,这是我的选择——有意地,我将目光投在了值得的地方。
否则你怎么办?
物欲汹涌,市声扰攘。
“理想主义”啊,“我有一个梦”啊,如是说、如是想的我们,越来越成为人群中的怪物了——如果“唯物”的他们相信我们是真诚的。
可是,这丝毫不能阻碍我们继续做着我们的好梦——面对现实,我们的力量有多么单薄和弱小,我们的精神就有多么固执和强大。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鲁迅《野草·秋夜》)
这是先生的文字,铮铮铁骨啊,寸寸柔肠啊——从前我读到的是怜惜,如今读到的是刚强!
因为——“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我喜欢念“风起于青萍之末”,喜欢讲“蝴蝶的翼动引发远方的风暴”。案牍劳形,百忧损心,我的眼睛常常倦涩,我的心情常常忧愤,然而,还是喜欢越过沉重和暗淡,将无限温存、无限希冀的目光投送到遥远的地方——都说他们是“祖国的花朵”——那里本该是春光明媚的所在。
“人类需要梦想家,”居里夫人说,“望着这些蚕执着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
从这种意义上,我愿意当自己是蚕——春蚕。因为我越来越感到,确实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近乎神圣的力量在鞭策我。这种力量,暂且称它为——我的教育理想。
这理想便是阳光。有它,便有了花朵的色彩与芬芳。
文摘
版权页:
一年以来,因为上教育在线论坛学习,我交了很多教师网友。他们喜欢读我的文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诚实——在我看来,作文就是做人——这是比夸赞我的文笔更值得自豪的。为此,我也要感谢你们啊——因为总写发生在我们中间的事情,因为总爱读给你们听,因为总要面对着你们闪动着信赖与渴求的明澈如水的眼睛——这目光、这倾听,对我来说,乃是世界上最具强力的震慑和约束——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一个有着起码道德良知的人,文章中哪怕一个细节的作假,也是不能想象的。所以,一直以来,是你们用信任和期待,洗濯我的心灵和文字。只有活得诚实,才是真正活过——是你们,使我的生命不至成为渺茫和虚空。为此,我要谢谢你们。
我要感谢李江涛,感谢你在5月29日读书课上的发言。那天上午是下着雨的,匆匆赶来的河南客人就坐在旁边——她俩光脚穿着凉鞋。
你哭着说:“我这一辈子,到现在为止,有两个班主任。一个教了我五年;一个教了我一年——就是薛老师。我觉得我很幸福,可是我又觉得自己很可怜。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一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做薛老师的学生。”沉默寡言的李江涛啊,仅在两天之前,在27日的“随便写”里,你还告诉我:“老师,你说有客人要来听课,我讨厌来人听课。因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我们的语文课就像一首歌,一幅画。我坐在里面,光是听,就觉得好幸福。我不喜欢被人打扰。”
于是我读《不虚此生》——读你终于开口答我的故事,目的就是想让那个星期五,成为你生命中难忘的、幸福的回忆。
| ISBN | 7300243789,9787300243788 |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薛瑞萍 |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