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胶磷矿选矿技术 978712133060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言简意赅、观点新颖,总结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胶磷矿选矿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供磷矿选矿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李耀基,男,1962年6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磷资源采选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创新团队带头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合作导师,武汉工程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采矿及选矿技术研究及管理,先后参与和主持完成国家、云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云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产业化项目)4项,主编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试验研究报告20余篇,在国内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出版专著2部。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
1.1 世界磷矿资源简介 2
1.2 中国磷矿资源简介 3
1.3 云南省磷资源分析 4
1.3.1 云南省磷矿资源分布状况 4
1.3.2 云南省磷矿资源总体特征 5
1.3.3 云南省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6
1.4 国内外磷矿选矿简介 6
1.4.1 国外磷矿选矿简介 6
1.4.2 国内磷矿选矿简介 8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第2章 工艺矿物学研究 18
2.1 引言 19
2.2 胶磷矿构造特征 19
2.2.1 矿石的构造 19
2.2.2 矿石的结构 21
2.3 中硅中镁混合型胶磷矿 23
2.3.1 化学分析 23
2.3.2 矿物组成 23
2.3.3 化学指标在矿物中的分配 25
2.3.4 主要矿物的嵌布粒度特征 26
2.3.5 矿物单体及连生体测定 28
2.4 高硅低镁混合型胶磷矿 30
2.4.1 化学分析 30
2.4.2 矿物组成 31
2.4.3 化学指标在矿物中的分配 32
2.4.4 各类矿物的嵌布分析 33
2.4.5 样品粒度及化学指标分布 35
2.4.6 矿物单体及连生体测定 36
2.4.7 磷精矿中硅质矿物(SiO2)粒度分布 40
2.5 本章小结 40
第3章 磷矿浮选与表面活性剂 43
3.1 引言 44
3.2 磷矿浮选 44
3.2.1 浮选原理 44
3.2.2 浮选药剂 49
3.2.3 浮选工艺 54
3.3 表面活性剂 63
3.3.1 临界胶束浓度 63
3.3.2 亲水亲油平衡值 65
3.3.3 Krafft点与浊点 68
第4章 单矿物浮选 70
4.1 引言 71
4.2 矿样、药剂和方法 72
4.2.1 矿样 72
4.2.2 药剂 76
4.2.3 试验方法 76
4.3 结果与讨论 77
4.3.1 胺类捕收剂浮选石英 77
4.3.2 脂肪酸浮选磷矿石 94
4.4 本章小结 112
第5章 阳离子反浮选脱硅 114
5.1 引言 115
5.2 矿样、药剂和试验方法 116
5.2.1 矿样 116
5.2.2 药剂 116
5.2.3 试验方法 117
5.3 结果与讨论 117
5.3.1 硅质磷矿Ⅰ反浮选脱硅 117
5.3.2 硅质磷矿Ⅱ反浮选脱硅 129
5.4 本章小结 146
第6章 脂肪酸正浮选脱硅 147
6.1 引言 148
6.2 矿样、药剂和试验方法 148
6.2.1 矿样 148
6.2.2 药剂 149
6.2.3 试验方法 149
6.3 结果与讨论 149
6.3.1 硅质磷矿Ⅰ正浮选脱硅 149
6.3.2 硅质磷矿Ⅱ正浮选脱硅 157
6.4 本章小结 210
第7章 分级浮选 211
7.1 引言 212
7.2 +500目磷矿反浮选脱硅研究 213
7.2.1 十二胺(DS2)浮选试验 213
7.2.2 醚胺(GE-609)浮选试验 219
7.3 -500目磷矿正浮选研究 224
7.3.1 复合捕收剂的选择 224
7.3.2 CZFC+OP-10的用量试验 226
7.3.3 一粗一精浮选试验 227
7.3.4 CZFC+OP-10精选试验 229
7.4 本章小结 230
第8章 化学脱硅 231
8.1 引言 232
8.2 试验原理 232
8.3 试验结果 233
8.3.1 反应时间 233
8.3.2 反应温度 234
8.4 本章小结 236
附录A 磷矿浮选中常见药剂的解离常数 237
参考文献 238

序言

目前高品位磷矿资源已经濒临枯竭,中低品位磷矿的开发和利用已迫在眉睫。经过多年研究,针对高镁低硅的钙质磷矿,虽然已开发出合适的药剂制度并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但是该类磷矿储量较低,仅占总储量的10%左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磷矿需求。含有硅质脉石的混合型磷矿、硅质及硅酸盐型磷矿储量较大,但其中的硅质脉石难以脱出。因此,脱硅药剂和浮选工艺的开发是解决目前磷矿资源不足的关键。
为了针对性开发混合胶磷矿浮选药剂,本书首先开展了矿物工艺学研究,研究表明,混合型胶磷矿中主要有用矿物为胶磷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玉髓、白云石等。选矿富集胶磷矿的过程中,除脱除主要脉石矿物外,还需要考虑脱除部分长石、云母等硅酸盐矿物及褐铁矿,以满足下游用矿要求。石英为晶体,需要对其进行浮选机理研究,开发相应的浮选药剂。此外,部分硅质脉石为玉髓,玉髓是隐晶质,常含氧化铁和有机质等,并可含不定量的H2O。过去磷块岩中的玉髓不被重视,没有开展过浮选机理研究,在一些硅质及硅酸盐型磷块岩选矿过程中出现了脱硅难的问题。经偏光显微镜下观察,该样品中存在玉髓,应针对玉髓开展浮选相关的研究。
浮选是一个较复杂的矿石处理过程,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磨矿细度、矿浆浓度、温度、药剂制度、充气和搅拌、浮选时间、浮选流程、水质等。其中,对浮选影响最大的是捕收剂的特点及性质。
在阳离子反浮选脱硅工艺中,阳离子捕收剂的碳链长度以12~14个为宜。碳链太短,会使捕收剂的表面活降低,增加捕收剂的使用量,而过长的碳链会使捕收剂溶解度大幅下降,捕收剂不能有效的吸附在石英表面,最终影响其捕收能力。然而,在实际矿物浮选中,胺类捕收剂浮选泡沫太黏、流动性差,不仅难以提高磷矿品位,而且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通过泡沫调整剂研究,开发出了能明显改善泡沫性质的多元醇XC。泡沫性质改善后,精矿品位有所提高。
在脂肪酸正浮选工艺中,经研究,三种脂肪酸单独使用浮选性能的大小依次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即不饱和程度越高捕收性能越好。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对磷矿几乎没有浮选能力。在DGFC、XJFC、CZFC和DDFC四种植物油脂肪酸中,捕收性能最好的是CZFC,DGFC捕收性能最差。这是由于CZFC中棕榈酸含量较低,DGFC中棕榈酸含量较高。
胶磷矿中硅质脉石大部分以石英(玉髓)形式存在。由于石英(玉髓)与NaOH可以发生以下反应:SiO2+NaOH→NaO?nSiO2+H2O(n=1~2,模数)。NaO?nSiO2即水玻璃,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氟磷灰石不与NaOH反应而留在固相物中。经过过滤,可以达到氟磷灰石与硅质脉石的分离。采用化学法可以有效脱出硅质及硅酸盐型胶磷矿中的硅质脉石,由于磷灰石不与NaOH发生反应,因此P2O5回收率接近100%。
ISBN9787121330605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耀基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