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郭贵春主编的《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第6辑)/科学技术哲学文库》围绕着这四个面向21世纪的“引导性难题”,试图在语境的基底上从科学哲学的元理论、数学哲学、物理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等各个方面,探索科学哲学发展的路径。
本书为科学技术哲学文库之一。
目录
目录
总序
一般科学哲学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前沿研究——“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序/郭贵春 殷杰 3
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建构问题/郭贵春 18
科学修辞学的语境论转向及其特征/郭贵春 张旭 39
模糊性知识的语境逻辑分析/郭贵春 崔帅 51
科学表征中的隐喻建模——基于语境实在论/郭贵春 杨烨阳 67
语境论视阈下的理解与解释之争/申晓旭 殷杰 78
结构主义与科学表征/魏屹东 91
辩护与确证:证据问题研究/尤洋 113
科学修辞学对科学社会性问题的解读/张旭 125
自然科学哲学与数学哲学
非经典逻辑的本质及其意义/郭贵春 崔帅 139
波函数实在论的难题及出路/刘敏 郭贵春 152
当代数学哲学的语境走向/康仕慧 吕立超 166
数学是什么?——从数学实在性的追问到集合论公理的确证/康仕慧 张皓亮 177
中国物理学哲学发展统计分析——以六大期刊为核心的统计分析/程瑞 赵胤印 195
“第二信使”的语义构建与科学修辞/杨维恒 205
社会科学哲学
社会科学中复杂系统范式的适用性问题/殷杰 王亚男 217
社会科学解释机制探析/殷杰 张海燕 235
社会科学的自然主义进路何以可能——兼论塞尔的解决方案/王晓森 殷杰 245
认知与心理学哲学
语境论心理学是可能的吗?——莫里斯的历史分析和思想路径/刘扬弃 殷杰 257
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与伦理的影响/魏屹东 270
心理表征的自然主义解释/魏屹东 274
情境认知:认知的情境性及其情境化方式/王姝彦 李江 291
意识表征问题的神经网络理论研究/尤洋 张亚玲 300
语言主体能力的再考察——布兰顿理性实用主义哲学浅析/曹雅楠 310
科学技术与社会
国内科学社会学教育建设的考察/张培富 贾林海 323
玛蒂尔达效应:女科学家稀缺的历史困境/张培富 李爱花 333
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创新——第六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综述/张培富 李爱花 343
《中国科学通讯》与大后方的对外科学交流( 1942~ 1945年)/孙磊 张培富 贾林海 349
从设计的技术研究到设计的哲学研究/贾林海 365
论科学建制的强势与弱势——从小科学建制、大科学建制谈起/牛杰 张汉静 375
文摘
一般科学哲学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前沿研究——“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序*
郭贵春 殷杰
一
整个20世纪,伴随着一系列科学上的革命性进展,科学哲学也经历着从初期到兴盛再到转型的过程。在21世纪之初,面对科学哲学未来走向的发问,一批科学哲学家及科学家被召集起来共同完成了这部迄今门类规划最为全面的科学哲学丛书——“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它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步入新世纪的科学哲学研究面貌,通过对一般科学哲学及各具体科学哲学研究的梳理与阐释,试图为未来科学哲学开启一幅远景。正如这套科学哲学手册的三位主编——道 加比(Dov Gabbay)、保罗 撒加德(Paul Thagard)、约翰 伍兹(John Woods)所共同认为的,在已知的任何时期,科学在其前沿的运行总是会遇到有关知识与实在的本质的哲学议题。科学论战会引发诸如理论与实验的关系、解释的本质,以及科学接近于真实的程度的问题。在具体科学中,关于存在是什么,以及如何知晓它的问题会引发特殊的关注,例如,物理学中的时空本质问题、心理学中的意识本质问题。因此,科学哲学是对世界进行科学调查的必要部分,并且总的来说,科学哲学正日益成为哲学的核心。尽管仍有哲学家认为关于知识与实在的理论可以通过纯粹的沉思而发展出来,但大多数的哲学研究表明,重视相关科学发现才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例如,心灵哲学已经很明显与经验心理学绑定在一起,而政治理论经常与经济学产生交叉。这些科学哲学研究为哲学探究与科学研究之间架起了一座宝贵的桥梁。科学哲学本身也越来越不再局限于关注一般的科学本质与科学合法性议题,而是格外关注在具体科学哲学内部所引发的特有议题。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该丛书的主编们规划了目前最为齐全的科学哲学子学科群,并力图确立一种偏向于具体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模式。这一举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具体科学哲学已经成为未来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而造成这种趋向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当代科学自身的发展及研究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哲学研究也有必要顺应这种变化来对自身的研究目标与方式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以便维护哲学与科学之间这座桥梁的通畅;另一方面,科学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关系已经越发紧密,存在着普遍的交叉,而产生的影响又多体现在科学中的子学科甚至一些研究前沿与人文、社会领域的交互上,这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将科学作为一个简单的整体,而是应该在各个具体科学领域中来探讨科学之于人文、社会领域的交叉与影响。基于这些判断,可以认为,未来科学哲学研究必将伴随着各个领域的科学发现而不断走向前沿和深化,并在一些传统议题上走向新的理解与探讨,将科学哲学引向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实现最初的意图,丛书邀请了众多充分涉足各具体科学的分卷编者,并且令人欣喜的是,他们从通晓科学的哲学家们,以及(少部分)通晓哲学的科学家们那里征求来了宝贵的稿件。这16卷系列丛书为当代科学哲学研究门类提供了一种目前最为完善和齐全的纵览。这套丛书由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机构之一的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推出,具体目录如下:
《一般科学哲学:焦点主题》(2007年7月出版)
《物理学哲学》(2006年10月出版)
《生物学哲学》(2007年2月出版)
《数学哲学》(2009年6月出版)
《逻辑哲学》(2006年10月出版)
《信息哲学》(2008年12月出版)
《技术与工程科学哲学》(2009年8月出版)
《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哲学》(2006年10月出版)
《人类学与社会学哲学》(2006年10月出版)
《复杂系统哲学》(2011年5月出版)
《统计学哲学》(2011年5月出版)
《经济学哲学》(2012年4月出版)
《医学哲学》(2011年7月出版)
《地球系统科学哲学》(2011年4月出版)
《化学与药物学哲学》(2011年11月出版)
《语言学哲学》(2012年1月出版)
《生态学哲学》(2011年4月出版)
这些分卷广泛考察了基础及应用科学中业已提出的哲学议题。目前,与这套丛书类似的其他著名丛书有以下几种。
(1)“剑桥指南系列丛书”(The Series of Cambridge Companion)。这套丛书十分宏大,不过主要是从整个哲学体系的角度来分卷探讨不同的人物哲学思想、哲学领域或命题,其中自然包含科学哲学,但依然主要是以某种思想或领域的形式来进行撰写的(如《逻辑经验主义》《生物学哲学》)。整体提纲偏重于哲学的历史性脉络,而内容同样是采取收录相关专家供稿的方式。
(2)“牛津哲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s in Philosophy)。与上一部相似,在这套丛书中,科学哲学同样是作为整个哲学体系下的一个分支或衍生命题,甚至其学科定位在丛书规划中没有专门的体现。
(3)“劳特利奇指南系列丛书”(The Series of Routledge Companion)。该套丛书也是同样的风格,与前面介绍的丛书的最大共同点在于,直接将科学哲学纳入哲学框架之内,注重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议题,而没有专门突出其学科性质。
(4)“哲学与科学”(Philosophy and Science)系列丛书。该丛书由欧酷曼(Acumen)出版社出版,亚历山大 伯德(Alexander Bird)作为总主编,丛书主要偏向于有关科学知识的理论与方法论中的核心论题(如《科学方法的理论》《经验主义》《模型与理论》),重在梳理有关这些论题的最新探讨,介绍一些新出现的子学科领域。该丛书同时也期望尽力覆盖到近年来从科学理论,以及一般哲学层面涌现出的重大基础性议题(如《生物学哲学》《精神病学与科学哲学》)。总之,虽然该套丛书专门针对科学哲学,但其内容规划范围有限,依然偏重于一些传统领域和问题。
(5)“波士顿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研究”(Boston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丛书。这套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丛书则属于十分浩大与深入的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研究系列。这套丛书当属目前科学哲学界最为浩瀚夺目的系列成果,其面向各个领域的具体论题,而不是偏重于学科领域来划分,这也就导致了该丛书的专业性质及宏大论题规划,目前已滚动出版数十年,出版300余卷(期),依照分属不同学科、层面及角度的论题来进行收录,几乎涵盖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各个时期的科学哲学研究内容。
(6)“西安大略科学哲学丛书”(The Western Ontario Ser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该丛书表现为类似杂志的期卷形式,每一卷都会设定一个具体的主题,而其中收录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每一卷更像是一部专题文集,它们共同表现出科学哲学丛书的特点。目前该丛书已经更新至78卷。
(7)“匹兹堡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系列丛书”(Pittsburgh Series in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nce)。该丛书由科学哲学研究重镇——匹兹堡科学哲学中心完成。该丛书目前只出版了5部,虽然内容规划性并不强,主题也较为松散(包括《精神分析基础》《演绎主义的局限》《科学的界限》《科学与价值》《推理、解释以及其他的挫折》),它们之间不存在内容上的联系,但学术水平及思想深度毋庸置疑。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较为知名的类似丛书有: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哲学文库”系列,该文库目前已经收录了50余部著作,其中主要是中心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心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研究实力。丛书内容规划全面,采取滚动收录的方式,突出前沿性,通过连续出版,保持着与该领域国际研究的同步,很受国内相关研究领域人士的重视。另一部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哲学基本著作”丛书,这套丛书偏向于经典导读及基础性介绍,主要收录了一些科学哲学领域代表性人物的经典译著(例如,卡尔纳普的《科学哲学导论》、亨普尔的《自然科学的哲学》,等等),以及一些国内科学哲学领域的学者所著的科学哲学基础性读物。
二
通过以上同类丛书的比较可以发现,爱思唯尔出版的这套科学哲学手册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所规划的严密学科体系,并且面向基础性的学科导论,与具体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紧密(甚至邀请许多具体科学领域的学者撰写一些重要科学人物的传记,以及某些学科或命题的发展简史),科学色彩浓厚,所涉及的哲学论题处于前沿,不仅受到许多哲学学者的关注,也受到了来自各相关领域科学家们的好评。其在内容上兼顾了基础性及前沿性,是一部特点
郭贵春主编的《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第6辑)/科学技术哲学文库》围绕着这四个面向21世纪的“引导性难题”,试图在语境的基底上从科学哲学的元理论、数学哲学、物理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等各个方面,探索科学哲学发展的路径。
本书为科学技术哲学文库之一。
目录
目录
总序
一般科学哲学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前沿研究——“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序/郭贵春 殷杰 3
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建构问题/郭贵春 18
科学修辞学的语境论转向及其特征/郭贵春 张旭 39
模糊性知识的语境逻辑分析/郭贵春 崔帅 51
科学表征中的隐喻建模——基于语境实在论/郭贵春 杨烨阳 67
语境论视阈下的理解与解释之争/申晓旭 殷杰 78
结构主义与科学表征/魏屹东 91
辩护与确证:证据问题研究/尤洋 113
科学修辞学对科学社会性问题的解读/张旭 125
自然科学哲学与数学哲学
非经典逻辑的本质及其意义/郭贵春 崔帅 139
波函数实在论的难题及出路/刘敏 郭贵春 152
当代数学哲学的语境走向/康仕慧 吕立超 166
数学是什么?——从数学实在性的追问到集合论公理的确证/康仕慧 张皓亮 177
中国物理学哲学发展统计分析——以六大期刊为核心的统计分析/程瑞 赵胤印 195
“第二信使”的语义构建与科学修辞/杨维恒 205
社会科学哲学
社会科学中复杂系统范式的适用性问题/殷杰 王亚男 217
社会科学解释机制探析/殷杰 张海燕 235
社会科学的自然主义进路何以可能——兼论塞尔的解决方案/王晓森 殷杰 245
认知与心理学哲学
语境论心理学是可能的吗?——莫里斯的历史分析和思想路径/刘扬弃 殷杰 257
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与伦理的影响/魏屹东 270
心理表征的自然主义解释/魏屹东 274
情境认知:认知的情境性及其情境化方式/王姝彦 李江 291
意识表征问题的神经网络理论研究/尤洋 张亚玲 300
语言主体能力的再考察——布兰顿理性实用主义哲学浅析/曹雅楠 310
科学技术与社会
国内科学社会学教育建设的考察/张培富 贾林海 323
玛蒂尔达效应:女科学家稀缺的历史困境/张培富 李爱花 333
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创新——第六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综述/张培富 李爱花 343
《中国科学通讯》与大后方的对外科学交流( 1942~ 1945年)/孙磊 张培富 贾林海 349
从设计的技术研究到设计的哲学研究/贾林海 365
论科学建制的强势与弱势——从小科学建制、大科学建制谈起/牛杰 张汉静 375
文摘
一般科学哲学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前沿研究——“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序*
郭贵春 殷杰
一
整个20世纪,伴随着一系列科学上的革命性进展,科学哲学也经历着从初期到兴盛再到转型的过程。在21世纪之初,面对科学哲学未来走向的发问,一批科学哲学家及科学家被召集起来共同完成了这部迄今门类规划最为全面的科学哲学丛书——“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它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步入新世纪的科学哲学研究面貌,通过对一般科学哲学及各具体科学哲学研究的梳理与阐释,试图为未来科学哲学开启一幅远景。正如这套科学哲学手册的三位主编——道 加比(Dov Gabbay)、保罗 撒加德(Paul Thagard)、约翰 伍兹(John Woods)所共同认为的,在已知的任何时期,科学在其前沿的运行总是会遇到有关知识与实在的本质的哲学议题。科学论战会引发诸如理论与实验的关系、解释的本质,以及科学接近于真实的程度的问题。在具体科学中,关于存在是什么,以及如何知晓它的问题会引发特殊的关注,例如,物理学中的时空本质问题、心理学中的意识本质问题。因此,科学哲学是对世界进行科学调查的必要部分,并且总的来说,科学哲学正日益成为哲学的核心。尽管仍有哲学家认为关于知识与实在的理论可以通过纯粹的沉思而发展出来,但大多数的哲学研究表明,重视相关科学发现才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例如,心灵哲学已经很明显与经验心理学绑定在一起,而政治理论经常与经济学产生交叉。这些科学哲学研究为哲学探究与科学研究之间架起了一座宝贵的桥梁。科学哲学本身也越来越不再局限于关注一般的科学本质与科学合法性议题,而是格外关注在具体科学哲学内部所引发的特有议题。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该丛书的主编们规划了目前最为齐全的科学哲学子学科群,并力图确立一种偏向于具体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模式。这一举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具体科学哲学已经成为未来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而造成这种趋向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当代科学自身的发展及研究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哲学研究也有必要顺应这种变化来对自身的研究目标与方式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以便维护哲学与科学之间这座桥梁的通畅;另一方面,科学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关系已经越发紧密,存在着普遍的交叉,而产生的影响又多体现在科学中的子学科甚至一些研究前沿与人文、社会领域的交互上,这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将科学作为一个简单的整体,而是应该在各个具体科学领域中来探讨科学之于人文、社会领域的交叉与影响。基于这些判断,可以认为,未来科学哲学研究必将伴随着各个领域的科学发现而不断走向前沿和深化,并在一些传统议题上走向新的理解与探讨,将科学哲学引向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实现最初的意图,丛书邀请了众多充分涉足各具体科学的分卷编者,并且令人欣喜的是,他们从通晓科学的哲学家们,以及(少部分)通晓哲学的科学家们那里征求来了宝贵的稿件。这16卷系列丛书为当代科学哲学研究门类提供了一种目前最为完善和齐全的纵览。这套丛书由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机构之一的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推出,具体目录如下:
《一般科学哲学:焦点主题》(2007年7月出版)
《物理学哲学》(2006年10月出版)
《生物学哲学》(2007年2月出版)
《数学哲学》(2009年6月出版)
《逻辑哲学》(2006年10月出版)
《信息哲学》(2008年12月出版)
《技术与工程科学哲学》(2009年8月出版)
《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哲学》(2006年10月出版)
《人类学与社会学哲学》(2006年10月出版)
《复杂系统哲学》(2011年5月出版)
《统计学哲学》(2011年5月出版)
《经济学哲学》(2012年4月出版)
《医学哲学》(2011年7月出版)
《地球系统科学哲学》(2011年4月出版)
《化学与药物学哲学》(2011年11月出版)
《语言学哲学》(2012年1月出版)
《生态学哲学》(2011年4月出版)
这些分卷广泛考察了基础及应用科学中业已提出的哲学议题。目前,与这套丛书类似的其他著名丛书有以下几种。
(1)“剑桥指南系列丛书”(The Series of Cambridge Companion)。这套丛书十分宏大,不过主要是从整个哲学体系的角度来分卷探讨不同的人物哲学思想、哲学领域或命题,其中自然包含科学哲学,但依然主要是以某种思想或领域的形式来进行撰写的(如《逻辑经验主义》《生物学哲学》)。整体提纲偏重于哲学的历史性脉络,而内容同样是采取收录相关专家供稿的方式。
(2)“牛津哲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s in Philosophy)。与上一部相似,在这套丛书中,科学哲学同样是作为整个哲学体系下的一个分支或衍生命题,甚至其学科定位在丛书规划中没有专门的体现。
(3)“劳特利奇指南系列丛书”(The Series of Routledge Companion)。该套丛书也是同样的风格,与前面介绍的丛书的最大共同点在于,直接将科学哲学纳入哲学框架之内,注重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议题,而没有专门突出其学科性质。
(4)“哲学与科学”(Philosophy and Science)系列丛书。该丛书由欧酷曼(Acumen)出版社出版,亚历山大 伯德(Alexander Bird)作为总主编,丛书主要偏向于有关科学知识的理论与方法论中的核心论题(如《科学方法的理论》《经验主义》《模型与理论》),重在梳理有关这些论题的最新探讨,介绍一些新出现的子学科领域。该丛书同时也期望尽力覆盖到近年来从科学理论,以及一般哲学层面涌现出的重大基础性议题(如《生物学哲学》《精神病学与科学哲学》)。总之,虽然该套丛书专门针对科学哲学,但其内容规划范围有限,依然偏重于一些传统领域和问题。
(5)“波士顿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研究”(Boston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丛书。这套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丛书则属于十分浩大与深入的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研究系列。这套丛书当属目前科学哲学界最为浩瀚夺目的系列成果,其面向各个领域的具体论题,而不是偏重于学科领域来划分,这也就导致了该丛书的专业性质及宏大论题规划,目前已滚动出版数十年,出版300余卷(期),依照分属不同学科、层面及角度的论题来进行收录,几乎涵盖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各个时期的科学哲学研究内容。
(6)“西安大略科学哲学丛书”(The Western Ontario Ser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该丛书表现为类似杂志的期卷形式,每一卷都会设定一个具体的主题,而其中收录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每一卷更像是一部专题文集,它们共同表现出科学哲学丛书的特点。目前该丛书已经更新至78卷。
(7)“匹兹堡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系列丛书”(Pittsburgh Series in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nce)。该丛书由科学哲学研究重镇——匹兹堡科学哲学中心完成。该丛书目前只出版了5部,虽然内容规划性并不强,主题也较为松散(包括《精神分析基础》《演绎主义的局限》《科学的界限》《科学与价值》《推理、解释以及其他的挫折》),它们之间不存在内容上的联系,但学术水平及思想深度毋庸置疑。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较为知名的类似丛书有: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哲学文库”系列,该文库目前已经收录了50余部著作,其中主要是中心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心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研究实力。丛书内容规划全面,采取滚动收录的方式,突出前沿性,通过连续出版,保持着与该领域国际研究的同步,很受国内相关研究领域人士的重视。另一部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哲学基本著作”丛书,这套丛书偏向于经典导读及基础性介绍,主要收录了一些科学哲学领域代表性人物的经典译著(例如,卡尔纳普的《科学哲学导论》、亨普尔的《自然科学的哲学》,等等),以及一些国内科学哲学领域的学者所著的科学哲学基础性读物。
二
通过以上同类丛书的比较可以发现,爱思唯尔出版的这套科学哲学手册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所规划的严密学科体系,并且面向基础性的学科导论,与具体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紧密(甚至邀请许多具体科学领域的学者撰写一些重要科学人物的传记,以及某些学科或命题的发展简史),科学色彩浓厚,所涉及的哲学论题处于前沿,不仅受到许多哲学学者的关注,也受到了来自各相关领域科学家们的好评。其在内容上兼顾了基础性及前沿性,是一部特点
ISBN | 9787030568083 |
---|---|
出版社 |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郭贵春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