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可以随意组合的教室是什么样子?
● 学校里竟然也有“三室一厅”的“家”!
● 三个年级大小同学一起上课是什么体验?
● 在一所3.0版本的学校当教师是什么感受?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里,一间间独立的教室、一排排整齐的学生,构成了学校最主要的教育空间。但是,当一堵堵墙被推倒,当校园有了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空间,当学校体现出“家”的味道,教育会发生什么变化?
作者简介
刘可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实践导师。曾获“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当代教育名家”等称号。著有《教育其实很美》《刘可钦与主体教育》等。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大家三小:开创面向未来的新时代
第一节 理念认同可入心
第二节 可感知的理念生长
第三节 整体变革的系统设计
第二章
学校 3.0:建筑与教育的最美相遇
第一节 让学习发生在足迹所至
第二节 多样学习方式的保障
第三节 多层次空间: 孕育灵感与创造
第四节 空间就是课程
第五节 学校与社区相连
第三章 班组群:大小孩子在一起
第一节 我们的“三室一厅”
第二节 班主任 + 导师
第三节 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同伴
第四节 学习与生活的基地
第五节 让学校教育更有滋味儿
第六节 学校变革的最小“孵化器”
第四章 真实的学习:构建生态大课程
第一节 课程变革的校本印记
第二节 三个目标、五种能力
第三节 课程的“骨架”与“血肉”
第四节 灵动的板块学时
第五节 看见学生,看见学习,看见成长
第六节 “田间地头”的课程研发
第五章
有问题,有互动:多样综合的学习方式
第一节 重塑教与学的文化
第二节 学习的学习
第三节 学科的新风景
第四节 年级与学科的多样组合
第五节 当儿童对话课程
第六章
行有规、行同矩、心自由:学生积极行为的养成与支持
第一节 积极行为养成的现实挑战
第二节 积极行为的五大基石
第三节 养成积极行为,从这里出发
第四节 行为评价与三级干预系统
第五节 循规范,正方圆
第七章
学校中的学校:变革学校管理模式
第一节 组织结构扁平化
第二节 人财物,责权利
第三节 多元参与的学校共治
第四节 学校变小,文化增厚
第五节 超越部门边界
第八章
解放教育力:成长在聚光灯下的教师
第一节 从“饭后甜点”到“主餐”
第二节 做自主发展“大餐”的“烹饪高手”
第三节 项目学习,回到真实教育现场
第四节 教师发展的“美食节”
第五节 走上科学、专业的成长道路
第六节 是创造者,亦是受益者
第九章 教育共同体:社区中的学校
第一节 立德树人,三位一体
第二节 社区的“庙堂”
第三节 学校对话社区的桥梁
第四节 打开的校门
第十章
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创造更多可能
第一节 重构学习关系
第二节 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
第三节 共进共赢的学校发展生态
第四节 多维变革积淀成长动力
第五节 比肩同行,共创新时代好学校
结语
后记
● 可以随意组合的教室是什么样子?
● 学校里竟然也有“三室一厅”的“家”!
● 三个年级大小同学一起上课是什么体验?
● 在一所3.0版本的学校当教师是什么感受?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里,一间间独立的教室、一排排整齐的学生,构成了学校最主要的教育空间。但是,当一堵堵墙被推倒,当校园有了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空间,当学校体现出“家”的味道,教育会发生什么变化?
作者简介
刘可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实践导师。曾获“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当代教育名家”等称号。著有《教育其实很美》《刘可钦与主体教育》等。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大家三小:开创面向未来的新时代
第一节 理念认同可入心
第二节 可感知的理念生长
第三节 整体变革的系统设计
第二章
学校 3.0:建筑与教育的最美相遇
第一节 让学习发生在足迹所至
第二节 多样学习方式的保障
第三节 多层次空间: 孕育灵感与创造
第四节 空间就是课程
第五节 学校与社区相连
第三章 班组群:大小孩子在一起
第一节 我们的“三室一厅”
第二节 班主任 + 导师
第三节 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同伴
第四节 学习与生活的基地
第五节 让学校教育更有滋味儿
第六节 学校变革的最小“孵化器”
第四章 真实的学习:构建生态大课程
第一节 课程变革的校本印记
第二节 三个目标、五种能力
第三节 课程的“骨架”与“血肉”
第四节 灵动的板块学时
第五节 看见学生,看见学习,看见成长
第六节 “田间地头”的课程研发
第五章
有问题,有互动:多样综合的学习方式
第一节 重塑教与学的文化
第二节 学习的学习
第三节 学科的新风景
第四节 年级与学科的多样组合
第五节 当儿童对话课程
第六章
行有规、行同矩、心自由:学生积极行为的养成与支持
第一节 积极行为养成的现实挑战
第二节 积极行为的五大基石
第三节 养成积极行为,从这里出发
第四节 行为评价与三级干预系统
第五节 循规范,正方圆
第七章
学校中的学校:变革学校管理模式
第一节 组织结构扁平化
第二节 人财物,责权利
第三节 多元参与的学校共治
第四节 学校变小,文化增厚
第五节 超越部门边界
第八章
解放教育力:成长在聚光灯下的教师
第一节 从“饭后甜点”到“主餐”
第二节 做自主发展“大餐”的“烹饪高手”
第三节 项目学习,回到真实教育现场
第四节 教师发展的“美食节”
第五节 走上科学、专业的成长道路
第六节 是创造者,亦是受益者
第九章 教育共同体:社区中的学校
第一节 立德树人,三位一体
第二节 社区的“庙堂”
第三节 学校对话社区的桥梁
第四节 打开的校门
第十章
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创造更多可能
第一节 重构学习关系
第二节 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
第三节 共进共赢的学校发展生态
第四节 多维变革积淀成长动力
第五节 比肩同行,共创新时代好学校
结语
后记
ISBN | 9787300256757,7300256759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刘可钦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