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新论 7520123472,978752012347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舆论引导新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雷跃捷,教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兼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终评会委员,教育部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中国新闻奖评委,《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刊物的编委,是国内知名新闻传播学学者,长期致力于新闻学和舆论学研究。出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舆论》《网络新闻传播概论》《新闻理论》《媒介批评》等著作十余部。在舆论学方面发表了许多重要学术论文,如《把握舆论工作规律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媒体融合时代舆论引导方式变革的新动向》《论如何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等

目录

绪论
第一节关于本书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新形势下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新格局与新机制的背景研究
第一节当前我国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的宏观背景
第二节“阿拉伯之春”事件中社交媒体舆论运行机制研究
第三节台湾地区2015~2016年“选战”中“蓝”“绿”阵营舆论博弈现象分析
第四节新疆“7·5”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第二章我国舆论引导格局与机制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新闻宣传管理机构的舆论引导格局和机制现状
第二节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格局和机制现状
第三节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格局和机制现状
第四节社会组织的舆论引导格局和机制现状
第五节“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格局和机制现状
第三章媒体融合对当前我国舆论引导格局和机制的影响
第一节媒体融合的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媒体融合对当前我国舆论引导格局的影响
第三节媒体融合对当前我国舆论引导机制的影响
第四章建立健全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格局和机制的建议
第一节建构“五位一体”的舆论引导格局
第二节把握舆论引导机制的五个“度”
第三节建立、健全和完善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因此要通过建立四重机制来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分别是:强化信息共享,构建舆情监测机制;提高研判能力,构建舆情预警机制;提高应对能力,构建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联动机制;强化监察评估,构建舆情问责机制。焦俊波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研究》中指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两个前提是该不该引导和能不能引导。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原则是,从意识上说是引导的而非控制的;从目标上说是和谐的而非同质的;从手段上说是并重的而非偏颇的;从信息上说是及时、真实、公开的而非拖延、虚假、掩盖的;从时机上说是主动出击而非被动还击的。李伟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中指出,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依托新媒体平台,大量虚假消息进入公众视野,扰乱人们的视线、煽动人们的情绪,对群体性事件急转直下的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媒体成为群体性事件恶化升级的“助推器”。对新媒体上的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不是一种盲目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比如适应超越律、多向互动律、内化外化律、协调控制律等。只有遵循以上规律,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才会跳脱随意化的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聚焦媒介融合背景下舆论引导格局的转型
张涛甫认为,有什么样的舆论表达格局,就有相对应的舆论引导格局。当前,在舆论表达格局转型的强大外部性冲击之下,一元化的舆论引导格局也开始逐渐释放出一些弹性,坚固的路径依赖渐渐松动,舆论引导格局开始艰难转型。但未来的中国舆论引导格局尚存在不少变数与不确定性,中国社会力量的顽强生长和新媒体的巨大技术活性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
ISBN7520123472,978752012347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雷跃捷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