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7519824535,978751982453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4211336 类别: 图书 科技 电子与通信 电视
编辑推荐

1.人工智能+视频监控的技术结合呈现,国内不多见

2.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视频监控的应用和场景,深入描述

3.创新的概念:三看(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四全(全景数据、全量数据、全域数据、全息数据)、一机一档、一人一档、一车一档、视频监控点的科学布建

4.实用的落地场景,剖析典型案例和应用

作者简介

张新房,男,陕西富平人,1976年出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著有《图说建筑智能化系统》、《壹站安防----智能弱电教程》,发表专业论文超过20篇,建有个人博客,在多个媒体开设有专栏。先后就职于泰科消防保安、西门子楼宇科技、霍尼韦尔、海康威视、佳都科技。目前专注于视频监控、安防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从事相关工作,拥有18年从业经验。

目录

编委会

?? 第一篇基础篇/?1?/
第一章视频监控系统基础/?2?/
1.?什么是闭路监控电视系统/?2?/
2.?智能视频监控/?3?/
3.?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史/?4?/
4.?工业革命/?6?/
5.?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的四个时代/?8/
?? 第二篇技术篇/?11?/
第二章视频监控技术/?12?/
1.?什么是“PAL制式”和“NTSC制式”/?12?/
2.?什么是“场”和“帧”/?12?/
3.?什么是“行”?“逐行”和“隔行”/?13?/
4.?什么是照度/感光度/?14?/
5.?什么是IRE/?15?/
6.?什么是“黑电平”和“白电平”/?15?/
7.?什么是信噪比/?15?/
8.?什么是“全双工”和“半双工”/?16?/
9.?什么是“亮度”?“色调”和“饱和度”/?16?/
10.?常见的图形(图像)格式/?17?/
11.会话初始协议SIP/?19?/
12.媒体服务器MS/?19?/
13.宽动态技术WDR/?19?/
14.?H.264和H.265/?20?/
15.以图搜图/?21?/
16.实时透雾技术/?22?/
17.HDCVI技术/?22?/
第三章人工智能技术/?24?/
1.追溯人工智能的历史/?24?/
2.什么是人工智能/?25?/
3.人工智能历史/?27?/
4.人工智能生态三层架构/?29?/
5.人工智能技术图谱/?30?/
6.直接应用市场/?31?/
7.神经网络/?31?/
8.机器学习/?32?/
9.深度学习/?34?/
?10.算法框架和深度学习库/?38?/
11.卷积神经网络/?50?/
12.无监督学习/?54?/
13.人工智能芯片/?57?/
14.国内安防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成果/?63?/
15.人工智能市场规模/?64?/
?? 第三篇系统篇/?67?/
第四章视频监控系统/?68?/
1.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68?/
2.前端系统/?69?/
3.本地传输系统/?101?/
2.?网络传输线路/?108?/
4.本地控制系统/?122?/
5.远程传输系统/?153?/
?6.远程控制系统/?158?/
?7.典型应用分析/?160?/
8.LED显示系统/?173?/
?9.防雷与接地工程/?206?/
第五章AI+视频监控系统/?235?/
1.AI+安防/?235?/
2.视频监控产业链/?236?/
3.AI+安防的应用场景/?237?/
4.计算机视觉系统/?238?/
5.人脸识别系统/?244?/
6.行人再识别系统/?248?/
7.车辆识别系统/?252?/
8.视频结构化处理系统/?253?/
?? 第四篇应用篇/?259?/
第六章视频联网共享云平台/?260?/
1.现状与需求/?260?/
2.总体设计/?263?/
3.云平台接入层设计/?266?/
4.云平台服务层设计/?272?/
5.应用层设计/?278?/
6.运维管理平台/?287?/
第七章一机一档应用系统/?295?/
1.建设目标/?295?/
2.系统说明/?296?/
3.建设背景/?297?/
4.系统总体设计/?298?/
5.系统功能设计/?305?/
第八章网格化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平台/?312?/
1.网格化和网格化管理/?312?/
2.X标Y实/?315?/
3.四标四实网格化平台/?319?/
第九章视频大数据平台/?324?/
1.建设背景/?324?/
2.系统总体设计/?326?/
3.存储子系统设计/?336?/
4.智能感知多维大数据平台设计/?347?/
第十章地理信息系统和增强现实/?353?/
1.基础知识/?353?/
2.三维引擎/?362?/
?3.智慧楼宇解决方案/?376?/
?? 第五篇安防篇/?395?/
第十一章人工智能在安防系统中的应用/?396?/
?? 第六篇场景篇/?403?/
第十二章宏观政策/?404?/
1.《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404?/
2.《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
若干意见》/?405?/
第十三章天网工程/?407?/
第十四章雪亮工程/?409?/
1.雪亮工程由来/?409?/
2.建设内容/?409?/
3.政策和标准/?410?/
4.雪亮工程发展大事记/?410?/
5.市场分析/?411?/
?? 第七篇趋势篇/?413?/
第十五章安防行业发展现状/?414?/
1.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成果显著/?415?/
2.“雪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415?/
3.地方技防法规日益完善/?416?/
4.我国安防行业发展现状/?416?/
?? 结语/?419?/
?? 致谢/?420?/
?? 参考文献/?422?/

序言

视频监控的数据时代
张新房
2009年编者出版了《图说建筑智能化系统》,里面讲述了15个建筑智能化子系统,图书自上市以来持续销售。时隔9年之后,细观15个建筑智能化子系统的发展变化,唯有闭路监控电视子系统变化最大,尤其是2017年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计算机视觉技术极大地影响了视频和图像技术的发展,这种影响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开启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新时代。在2018年实在是有必要单独写一写视频监控系统。
模拟时代。自1957年第一台电子显像管式摄像机问世,闭路监控电视系统有了60多年的发展历史。模拟监控时代传输系统主要依赖同轴电缆,主要实现监视、录像、回放三大功能,画质清晰、无损伤,受制于生产成本和规模,系统造价居高不下,间接影响了监控系统的普及,造成了模拟监控的三大特点:看不见、看不清、看不懂。看不见是因为覆盖面不够广、看不清是因为画面存储经过压缩后回放看不清、看不懂是因为系统没有智能功能。尽管如此,闭路监控电视系统还是为这个世界提供了一只眼睛,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实现非接触式的“远程”监控,而且可以将视频画面存储下来,对于安全管理、入侵防范、打击犯罪、事后诊断和决策方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公共安全领域,对于事件、案件的侦破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
数字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大约是在2004年左右闭路监控电视系统逐渐由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转换,原来“闭路”的监控系统逐渐向“开路”转换,传输系统的介质逐渐由同轴电缆向网线、光缆进行转换,模拟监控摄像机也升级为网络监控摄像机。视频的监视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录像的介质逐渐由磁带/硬盘录像机(VCR/DVR)升级为网络硬盘录像机(NVR)、回放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进行回放(甚至支持浓缩播放、摘要播放),一些简单的智能分析功能也出现了。
人工智能时代。业界主流认为,2017年是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发展的元年。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机器学习中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技术中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得益于车牌识别技术、车辆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人体识别技术和物体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可以像人的眼睛一样理解监控画面,识别监控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图像画面中的内容,具备类人脑智能。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全面向视频监控系统升级。人工智能对视频监控的核心影响力来源于将传统的非结构化的视频图像进行了结构化处理,使得计算机可以像人一样看得见、看得清和看得懂视频监控图像。
数据时代。不管是模拟监控还是数字监控,即使是人工智能时代视频监控系统所产生的图像、视频数据也是孤立的,单独在视频监控系统中使用(当前的现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新型智慧城市),社会数据、政府数据都能够实现开放和共享,使得真正的数据时代来临,视频数据有机会可以和各类第三方数据进行关联、碰撞,比如和身份证、门禁、停车场、消费、手机、上网数据进行融合,再专业一点可以和旅业数据、飞行数据、地铁数据、公交数据、水电煤气数据进行碰撞,产生出丰富的SaaS应用(软件即服务)。数据时代于2018年雏形初现,让我们看到视频监控发展的无限未来和场景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对安防行业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商用影响了视频监控系统,而视频监控系统间接地影响了整个安防行业。人脸识别身份认证技术可以用于门禁系统、车牌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停车场管理系统、人体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巡更系统、行为分析可以用于入侵报警,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用于考勤、消费等,不一而足。可以预测未来的安防系统中视频监控系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能替代其他的安防系统。这也是前文述及为什么15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唯有视频监控系统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原因。
系统与场景。随着视频监控系统技术的成熟,再辅助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就可以研发出各种各样的专业监控系统,比如联网共享系统、运维系统、网格化基础管理系统、视频图像解析系统、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视频云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是要在本书中予以详细探讨的。视频监控系统也可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的各个行业,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需要视频监控系统。尤其是国家主导的大型视频监控场景包括雪亮工程、平安城市(天网工程)、智慧新警务等,这些是目前视频监控应用最大的三个场景,也是需要在本书中予以深入探讨的。
视频监控的未来。视频监控系统发展了60多年,但真正的革命性的创新和应用出现在最近三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以月、天为单位进行发展的,到底视频监控的未来发展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很难给出清晰、准确的答案,不过笔者还是试图在本书中对于视频监控的发展未来予以预测。
本书的设计理念。云化数据时代,云化是未来的趋势,笔者认为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就是要实现各种视频业务上云,实现云化,最终用户只需要拿出手机、平板电脑、登录网页就能够享受到便利的视频监控服务,不用考虑后台是怎么建设的、怎么运维的。
而云化的过程首先就是建设各种视频云,视频云的细分可能包括警务视频云、应急视频云、交通视频云、教育视频云、政务视频云、安监视频云、卫生视频云、旅游视频云等,就是“云+”的战略,实现政府、社会、企业视频大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最终就能够实现视频云城市。
本书的定位。以普及视频监控系统、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为目的,不涉及具体的技术细节探讨、不涉及硬件的具体设计或者某些详细的语言编程,面向学生、视频监控系统从业者、安防从业者、设计院、政府相关部门、运维商读者,如果能在某些方面(哪怕是一点点)为大家提供参考价值,笔者就心满意足了。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普及和科普视频监控系统基础技术,要想同时了解视频监控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不妨从本书开始。
ISBN7519824535,9787519824532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张新房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