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一间想象中的图书馆、一部好奇心混合的著作
尝试发现人类历史上知名、无名的书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作者简介
[英]奥利弗·特尔(Oliver Tearle), 英国拉夫堡大学、华威大学英语讲师,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著有《视觉的困惑:文学与幻觉》、《休谟与现代主义》。
柳建树,牛津大学法学硕士,读书人,“自知读书”创始人。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古典世界
荷马史诗
传奇伊索
莱斯沃斯的诗人
几何原本
俄狄浦斯情结
讽刺
罗马的盖茨比
真实故事……
普林尼的历史
最古老的笑话集
第二章 中世纪
盎格鲁-撒克逊态度
梅林登场
马可?波罗之前
胀气的恶魔
乔叟的天文学
中世纪食谱
一个女人的启示
第一本自传
巴恩斯代尔的罗宾
第三章 文艺复兴
高康大
法国版《十日谈》
这是乌托邦吗?
统治者
文艺复兴时期的畅销书
第一位英国女性剧作家
解锁十四行诗
小心猫咪
莎士比亚的基德
谁是W.H.先生
吉诃德式空想
奇闻合集
第四章 启蒙时代
揭黑者鼻祖
另一本日记
醉酒的跳蚤和显微镜
开拓者
费恩斯的旅行方式
克鲁索:续集
迅速的成功
消失的戏剧
定义时代
第五章 浪漫主义时代
哥特热潮
简?奥斯汀的历史
革命时代
第一位女权主义者?
另一个达尔文
《弗兰肯斯坦》
假血
第六章 维多利亚时代
狄更斯圣诞节
被遗忘的轰动人物
烹书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达尔文的畅销书
小说村
两个爱丽丝
第一部侦探小说
瘟毒之书
铁路时代
板球圣经
夏洛克的神笔
手袋?
另一个德拉库拉
秘密生活
第七章 美国人
第十位缪斯
纽伯里波特怪人
美国的第一位作家
爱伦?坡的软体动物
愚人节之书
汤姆叔叔
马克?吐温的回忆录
典型的女孩故事
诗歌——匆忙完成
展望未来
走出狂野的西部
第八章 在欧陆
夫人的童话故事
小汉斯
真实的自白
阅读的危险
愁云惨淡
凡尔纳令人不可思议的预言
结束就好
在地板下
尼采如是说
言归正传
第九章 现代世界
追忆普鲁斯特
文学朝圣
盖茨比之前
阿弗小传
后果
冷漠的声音
绘制城市
从“A”到“Zythum”(古埃及啤酒)
四个字母的争议
一只巨大的……甲虫?
第一个机器人
亲爱的吉蒂
心爱的国家
恐龙热
从印刷到冲浪
新信息
致 谢
译后记
序言
引言
有人问切斯特顿(G·K·Chesterton):如果你流落荒岛,想要带一本什么书?切斯特顿回答:“《托马斯实用造船指南》(Thomas’s Guide to Practical Shipbuilding)。”这个机智的回答或许引人发笑,但这也意味着荒岛唱片节目再也不请他做嘉宾了。然而切斯特顿的妙语确实提醒我们去注意一个平凡但经常被遗忘的事实:“书”并不仅仅指那些“文学名著”或是“你一直想读但从没有时间或勇气去读的小说”。一本书可能完全以实用为目的,但它对西方社会的历史影响却是深远的。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Elements)是两千多年前的一本教科书。恐怕很少有书虫会在一天的劳累之后,拿起欧几里得做睡前读物。但《几何原本》的影响是难以计算的(有点讽刺的是,这本书讲的就是计算)。与此相似,绝少有读者会带一本约翰逊博士(DrJohnson)的字典泡热水澡,但其后的每一本字典——从美国的《韦氏大词典》到成就惊人的《牛津英语词典》——都从中获益良多。这些书是时代的产物,但也反过来影响了之后时代的文化与知识轨迹。这就是本书的主题。
事实上,《秘密图书馆》这本书试图探索并回答一些我好奇已久的与书籍相关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我已经在我的博客“有趣的文学:文学趣味图书馆”(Interesting Literature:A Library of Literary Interestingness)中有所回答。但其中的大多数问题,尤其是那些文字之外的问题,是这本书中独有的。欧几里得的哪些举动是富于原创性且重要的?科幻小说真的准确预言过未来吗?谁写了第一本食谱?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真的都一本正经吗?他们的小说真的回避性事吗?
《秘密图书馆》试着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目标:一是揭示名著鲜为人知的一面,二是说明某些无名的书籍是如何与我们熟知的世界有着惊人的密切关系的。它从熟悉中寻找陌生,从陌生中寻找熟悉。简言之,它尝试发现人类所写过、录入过、刻过、口述过或制造过的最知名和最无名的书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在书籍的世界中深挖一点,你就会发现各种未被讲述过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说过希腊的古典诗人荷马(Homer),但有谁听说过戏仿荷马的作家们呢?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短篇小说声名卓著,但几乎无人知晓他那本令人惊讶的书——事实上那是他一生里唯独畅销的书。我们都知道莎士比亚(Shakespeare)写了一部名叫《哈姆雷特》(Hamlet)的戏剧,但他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剧作家。本书关注的就是那些被忽视的书,那些掉到了图书馆书架背后并已经被遗忘的书。但有时一本经常被看的书也会出现在本书的考察范围内。我肯定不会说但丁(Dante)的《神曲》(Divine Comedy)少有人知,但有多少人真正读过它呢?因此,那本书中“屁声大震”的时刻是中世纪文学隐藏最深的秘密之一。
《秘密图书馆》不想成为“影响了历史的九十九本书清单”或是“人一生必读的九十九本书汇编”,因为我讨论的一些书并没有留存到现代,其中还有一本甚至可能压根儿就没存在过(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解释)。相反,它是好奇心的混合物,是对一间想象中的图书馆的快速浏览——图书馆里堆满了我们熟悉或陌生的书。我讨论的每一本书都向我们透露了一些它所产生的时代的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对我刚才提到的问题给出了一些意味深长的回答。
这本书由九个章节组成,大体覆盖了从古至今的主要历史和文化阶段:古典世界、中世纪、文艺复兴,等等。过了17世纪中叶之后,每件事都变得有趣又复杂起来,尤其是一块叫作美洲的新大陆这时也开始出版书。我用独立的一章来讲美国17世纪至19世纪书籍的发展,也用同样的方式处理欧洲大陆书籍的发展状况。所有这些在最后一章里重新组合,聚焦于20世纪的西方现代性。
开启图书馆之旅前还有一件事。在每一章中,每一本书都和之前的书有所联系。这种联系有时明显,有时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发现,但它们肯定存在。希望你在寻找这些联系时获得乐趣,就像我一样。
奥利弗·特尔
文摘
俄狄浦斯情结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不断创新又影响深远的哲学家。他也是柏拉图之后最早的文学评论家之一——如果不算那些作品没能流传下来的人的话。在他的《诗学》(Poetics)中,他第一次给了我们20世纪所说的“文学理论”。在这本著作里,他思考什么构成了一部好悲剧,并且决定这类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
悲剧这种类型始于古希腊。最早的伟大的悲剧是在盛大的城市酒神节(City Dionysia)上演的。数千名希腊公民会聚集在埃勒尤斯利厄(Eleuthereus)的酒神剧场,观看悲剧三部曲,比如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的《奥瑞斯提亚》(Oresteia)。从社会角度来看,古希腊人去剧院的举动与今天去剧院大不相同,他们看戏更像是现代人去看足球赛。
因为观众人数太多,所以演员只能佩戴面具以象征他们的角色,这样即便是坐在剧院后排的人也能分清不同角色。在拉丁语中,这些面具叫作“persona”(面具)。所以今天当我们说某人性格大变的时候,会说他戴上了面具(adopting a persona)——在比喻的意义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戏剧的角色列表也叫作Dramatis Personae(剧中人物)。
希腊的城市酒神节很可能起源于早期的丰收节。那些节日上也会有戏剧演出,而且一头山羊会被献祭给葡萄酒、丰收和谷物之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其中的寓意是这头羊会抵消城邦所犯下的罪行,正如犹太基督教中替罪羊的概念一样。悲剧也被设计得具有某种对群体的净化作用。而且悲剧这个词本身也暗藏了这重含义,因为悲剧(tragedy)这个词很可能来源于希腊文“山羊的歌”(goat song)这个词。
俄狄浦斯的故事启发了心理分析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让他产生了“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每个男孩都暗自怀有愿望,希望能做俄狄浦斯做过的事情。
古希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是《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的这出悲剧讲的是忒拜国王不知不觉间弑父娶母,无意间实现了他逃避一生的预言。悲剧这种类型需要有一位悲剧英雄,他往往被诱惑去做某件事(经常是杀人,当然也不尽如此),而做了这件事之后,英雄的命运就开始恶化,最终以他的死亡结束,或者如《俄狄浦斯王》中一样,主人公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弗洛伊德对此也有解读,他认为这象征了阉割。)
希腊悲剧背后的意图是希望观众反思自己的所思所为,确保他们避免重蹈俄狄浦斯的覆辙。虽然俄狄浦斯是在无意间弑父娶母的,但最初正是他的骄傲导致了他与拉伊俄斯(Laius)(事后发现这个人正是他的父亲)之间的争执。如果他当初没有那么骄傲,他就永远不会杀死这个他在路上偶遇的人,他的母亲就不会守寡,而他弑父娶母的预言也就永远不会实现。但这么说也有一点不公平,既然希腊人相信一切都是命定的,那么无论俄狄浦斯愿意与否,他最终都会实现预言。这样一来,希腊悲剧的主要“寓意”(moral)似乎成了“生命并不公平”。这些山羊的歌唱纯属徒劳。
罗马的盖茨比
西方文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三部最伟大的作品——T·S·艾略特(T·S·Eliot)的《荒原》(The Waste Land),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Ulysses),还有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的《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都在向一部古罗马的非凡的文学作品致敬,而这部作品保留下来的只是一些片段。根据不同的观点,这部作品要么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小说,要么是一部可耻的垃圾淫秽作品。它的名字《萨蒂里卡》(Satyricon)意为“羊人一样的历险”,这暗示了书中的荒淫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彼特罗纽斯(Petronius)同样是个有趣的人物。在公元1世纪,他在尼禄皇帝的宫廷供职(他的职位听上去颇为不同凡响,叫作elegantiae arbiter,意为典雅的仲裁者)。据历史学家塔西佗说,只有当彼特罗纽斯认可一件东西时,尼禄皇帝才会觉得它可爱。不幸的是,尼禄的这种器重并没能持久:尼禄最终认为彼特罗纽斯能做的最可爱的事就是自杀。看起来是一个诡计多端的叫作提格利奴斯(Tigellinus)的对头嫉妒彼特罗纽斯的高位,设法让尼禄相信他的宠臣“典雅的仲裁者”原来是个叛徒。尼禄最终下令处死这个宠臣。彼特罗纽斯选择自尽,他一边和朋友谈论着诗歌,吃着简餐,一边割开了手腕上的血管,让自己缓慢流血而亡。他甚至把自己的死亡也变成了艺术。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一开始随便为《了不起的盖茨比》起了个名字,叫作《西卵的特里马乔》(Trimalchio in West Egg)。这是把有钱的派对大亨杰伊·盖茨比比作了彼特罗纽斯名著中富裕的主人。
他的小说的名字《萨蒂里卡》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希腊神话中荒淫的羊人(绑着巨大的阴茎的那种);另一方面,它也暗示了这本书讽刺的腔调。具体来讲,《萨蒂里卡》属于梅尼普讽刺体(Menippean satire)(这种讽刺嘲讽的是整体的态度,不只是具体的人和机构)。它是醉酒、纵欲、关于艺术和教育的热烈争论和对厕所的频繁光顾的杂芜的混合体。这本书留存下来的部分很可能不足原作的十分之一,抑或更少。在留下的部分里,叙述者是一个叫作恩可比乌斯(Encolpius)的曾经的角斗士和他的恋人——名叫吉东(Giton)的少年男仆。这部残篇大多聚焦在特里马乔那铺张的宴席上。这位主人曾经是一个奴隶,荒淫而有钱。
《萨蒂里卡》是伟大的艺术还是赤裸裸的色情?那场关于文学作品的无休无止的争论就是从彼特罗纽斯的这部小说开始的——如果它算得上是小说的话。无论在哪种意义上,它无疑都是一部很现代的作品,这尤其体现在它关注的是罗马人真实的日常生活上(在彼特罗纽斯之前,古典诗歌和戏剧在描写人的时候倾向于理想主义,而非写实主义)。如斯蒂文·摩尔(Steven Moore)在《小说:一部另类历史》(The Novel:An Alternative History)中指出的,彼特罗纽斯的书和詹姆斯·乔伊斯的现代杰作《尤利西斯》十分相像。它们都在荷马《奥德赛》的情节基础上进行了松散的改写,都粗鄙猥亵,文风多样,而且都与之前的文学作品有很深的关系。但彼特罗纽斯的写作比乔伊斯早了两千年。《尤利西斯》发表于1922年。同一年里,T·S·艾略特发表了《荒原》,它以彼特罗纽斯的句子作为题词。
彼特罗纽斯的小说为叙述者本人也是故事中的人物开了先河,这迥异于当时的传奇小说和史诗中叙述者那超然的口吻。因为这个原因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这部小说代表了小说发展史中的一个关键时刻。
文摘③
吉诃德式空想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StratforduponAvon)离开世界。那一天,西班牙的另一位文学巨匠米歇尔·德·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也入土为安。塞万提斯去世的日期通常被认为是4月23日,但实际上他是前一天去世的。一年前,他完成了他的杰作《堂吉诃德》(Don Quixote)的第二部分。它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它的一部分甚至成为莎士比亚晚期戏剧《卡丹纽》(Cardenio)的素材,可惜这部戏剧如今失传了。
现在常用的几个词,比如吉诃德式空想(quixotic)和色狼(lothario),都源于这部小说。它是先锋小说作品,是小说的早期典范,甚至在“后现代”(postmodern)这个词被发明之前很久,它就已经是后现代的了。巨蟒剧团的成员可能是他的粉丝:有人认为他们的奶酪店段子(Cheese Shop sketch)也要部分归功于《堂吉诃德》。
阿隆索·奎克萨诺(Alonso Quixano),也就是书名中的这位堂吉诃德,是一个年近50的伊达尔戈(hidalgo)(西班牙小贵族),他和侄女、管家一起住在拉曼恰(La Mancha)。他的脑海中充满了他所阅读的骑士小说,不幸的是,他相信所有这些浪漫故事都是真的。受到骑士英雄主义故事的熏陶,奎克萨诺决定自己成为骑士,然后他就上路了,与风车大战(然后他又吓得逃跑了,因为他相信它们是怪物)。
《堂吉诃德》其实不是一本书,而是两本:最初的冒险及其续集,续集是在第一本出版十年后写的。在1605年第一卷的出现与1615年第二卷的出现之间,一个名叫阿隆索·费尔南德斯·德·阿韦拉内达(Alonso Fernández de Avellaneda)的经济学家盗窃了塞万提斯(Cervantes)的人物(当时可没有版权法),并写了一本较差的续集——《拉曼恰的机智骑士堂吉诃德第二卷》。它发表于1614年。塞万提斯决定,如果要有一本适当的续集的话,那应该由他自己来写,所以他就开始写他的书的续集。
威廉·福克纳每年都重读一遍《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的叙述者把这个故事归功于一位穆斯林史学家希德·哈梅特·贝内恩赫利(Cide Hamete Benengeli,Benengeli在阿拉伯语中是“茄子”的意思)。这位“茄子”先生从来没有存在过,这是塞万提斯的文学骗术。
塞万提斯在1571年的勒班托海战中失去了左手。他和他的兄弟于1575年被海盗俘虏,并作为奴隶出售给阿尔及尔国王。他们做了五年奴隶,直到最终付清了赎金。1588年,塞万提斯还帮助西班牙无敌舰队准备攻击英格兰。
《堂吉诃德》也是17世纪西班牙的粗野喜剧。在某处,我们的主人公在一个笼子里拉了裤子。在另一处,他无意中向闯入他的卧室的年轻女士们暴露了自己的裸体。桑丘·潘沙和堂吉诃德相互呕吐到了对方的脸上。它是不虔、下流、庸俗的,而且非常现代。除了风车之外,它里面还有很多东西。
一间想象中的图书馆、一部好奇心混合的著作
尝试发现人类历史上知名、无名的书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作者简介
[英]奥利弗·特尔(Oliver Tearle), 英国拉夫堡大学、华威大学英语讲师,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著有《视觉的困惑:文学与幻觉》、《休谟与现代主义》。
柳建树,牛津大学法学硕士,读书人,“自知读书”创始人。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古典世界
荷马史诗
传奇伊索
莱斯沃斯的诗人
几何原本
俄狄浦斯情结
讽刺
罗马的盖茨比
真实故事……
普林尼的历史
最古老的笑话集
第二章 中世纪
盎格鲁-撒克逊态度
梅林登场
马可?波罗之前
胀气的恶魔
乔叟的天文学
中世纪食谱
一个女人的启示
第一本自传
巴恩斯代尔的罗宾
第三章 文艺复兴
高康大
法国版《十日谈》
这是乌托邦吗?
统治者
文艺复兴时期的畅销书
第一位英国女性剧作家
解锁十四行诗
小心猫咪
莎士比亚的基德
谁是W.H.先生
吉诃德式空想
奇闻合集
第四章 启蒙时代
揭黑者鼻祖
另一本日记
醉酒的跳蚤和显微镜
开拓者
费恩斯的旅行方式
克鲁索:续集
迅速的成功
消失的戏剧
定义时代
第五章 浪漫主义时代
哥特热潮
简?奥斯汀的历史
革命时代
第一位女权主义者?
另一个达尔文
《弗兰肯斯坦》
假血
第六章 维多利亚时代
狄更斯圣诞节
被遗忘的轰动人物
烹书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达尔文的畅销书
小说村
两个爱丽丝
第一部侦探小说
瘟毒之书
铁路时代
板球圣经
夏洛克的神笔
手袋?
另一个德拉库拉
秘密生活
第七章 美国人
第十位缪斯
纽伯里波特怪人
美国的第一位作家
爱伦?坡的软体动物
愚人节之书
汤姆叔叔
马克?吐温的回忆录
典型的女孩故事
诗歌——匆忙完成
展望未来
走出狂野的西部
第八章 在欧陆
夫人的童话故事
小汉斯
真实的自白
阅读的危险
愁云惨淡
凡尔纳令人不可思议的预言
结束就好
在地板下
尼采如是说
言归正传
第九章 现代世界
追忆普鲁斯特
文学朝圣
盖茨比之前
阿弗小传
后果
冷漠的声音
绘制城市
从“A”到“Zythum”(古埃及啤酒)
四个字母的争议
一只巨大的……甲虫?
第一个机器人
亲爱的吉蒂
心爱的国家
恐龙热
从印刷到冲浪
新信息
致 谢
译后记
序言
引言
有人问切斯特顿(G·K·Chesterton):如果你流落荒岛,想要带一本什么书?切斯特顿回答:“《托马斯实用造船指南》(Thomas’s Guide to Practical Shipbuilding)。”这个机智的回答或许引人发笑,但这也意味着荒岛唱片节目再也不请他做嘉宾了。然而切斯特顿的妙语确实提醒我们去注意一个平凡但经常被遗忘的事实:“书”并不仅仅指那些“文学名著”或是“你一直想读但从没有时间或勇气去读的小说”。一本书可能完全以实用为目的,但它对西方社会的历史影响却是深远的。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Elements)是两千多年前的一本教科书。恐怕很少有书虫会在一天的劳累之后,拿起欧几里得做睡前读物。但《几何原本》的影响是难以计算的(有点讽刺的是,这本书讲的就是计算)。与此相似,绝少有读者会带一本约翰逊博士(DrJohnson)的字典泡热水澡,但其后的每一本字典——从美国的《韦氏大词典》到成就惊人的《牛津英语词典》——都从中获益良多。这些书是时代的产物,但也反过来影响了之后时代的文化与知识轨迹。这就是本书的主题。
事实上,《秘密图书馆》这本书试图探索并回答一些我好奇已久的与书籍相关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我已经在我的博客“有趣的文学:文学趣味图书馆”(Interesting Literature:A Library of Literary Interestingness)中有所回答。但其中的大多数问题,尤其是那些文字之外的问题,是这本书中独有的。欧几里得的哪些举动是富于原创性且重要的?科幻小说真的准确预言过未来吗?谁写了第一本食谱?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真的都一本正经吗?他们的小说真的回避性事吗?
《秘密图书馆》试着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目标:一是揭示名著鲜为人知的一面,二是说明某些无名的书籍是如何与我们熟知的世界有着惊人的密切关系的。它从熟悉中寻找陌生,从陌生中寻找熟悉。简言之,它尝试发现人类所写过、录入过、刻过、口述过或制造过的最知名和最无名的书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在书籍的世界中深挖一点,你就会发现各种未被讲述过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说过希腊的古典诗人荷马(Homer),但有谁听说过戏仿荷马的作家们呢?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短篇小说声名卓著,但几乎无人知晓他那本令人惊讶的书——事实上那是他一生里唯独畅销的书。我们都知道莎士比亚(Shakespeare)写了一部名叫《哈姆雷特》(Hamlet)的戏剧,但他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剧作家。本书关注的就是那些被忽视的书,那些掉到了图书馆书架背后并已经被遗忘的书。但有时一本经常被看的书也会出现在本书的考察范围内。我肯定不会说但丁(Dante)的《神曲》(Divine Comedy)少有人知,但有多少人真正读过它呢?因此,那本书中“屁声大震”的时刻是中世纪文学隐藏最深的秘密之一。
《秘密图书馆》不想成为“影响了历史的九十九本书清单”或是“人一生必读的九十九本书汇编”,因为我讨论的一些书并没有留存到现代,其中还有一本甚至可能压根儿就没存在过(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解释)。相反,它是好奇心的混合物,是对一间想象中的图书馆的快速浏览——图书馆里堆满了我们熟悉或陌生的书。我讨论的每一本书都向我们透露了一些它所产生的时代的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对我刚才提到的问题给出了一些意味深长的回答。
这本书由九个章节组成,大体覆盖了从古至今的主要历史和文化阶段:古典世界、中世纪、文艺复兴,等等。过了17世纪中叶之后,每件事都变得有趣又复杂起来,尤其是一块叫作美洲的新大陆这时也开始出版书。我用独立的一章来讲美国17世纪至19世纪书籍的发展,也用同样的方式处理欧洲大陆书籍的发展状况。所有这些在最后一章里重新组合,聚焦于20世纪的西方现代性。
开启图书馆之旅前还有一件事。在每一章中,每一本书都和之前的书有所联系。这种联系有时明显,有时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发现,但它们肯定存在。希望你在寻找这些联系时获得乐趣,就像我一样。
奥利弗·特尔
文摘
俄狄浦斯情结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不断创新又影响深远的哲学家。他也是柏拉图之后最早的文学评论家之一——如果不算那些作品没能流传下来的人的话。在他的《诗学》(Poetics)中,他第一次给了我们20世纪所说的“文学理论”。在这本著作里,他思考什么构成了一部好悲剧,并且决定这类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
悲剧这种类型始于古希腊。最早的伟大的悲剧是在盛大的城市酒神节(City Dionysia)上演的。数千名希腊公民会聚集在埃勒尤斯利厄(Eleuthereus)的酒神剧场,观看悲剧三部曲,比如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的《奥瑞斯提亚》(Oresteia)。从社会角度来看,古希腊人去剧院的举动与今天去剧院大不相同,他们看戏更像是现代人去看足球赛。
因为观众人数太多,所以演员只能佩戴面具以象征他们的角色,这样即便是坐在剧院后排的人也能分清不同角色。在拉丁语中,这些面具叫作“persona”(面具)。所以今天当我们说某人性格大变的时候,会说他戴上了面具(adopting a persona)——在比喻的意义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戏剧的角色列表也叫作Dramatis Personae(剧中人物)。
希腊的城市酒神节很可能起源于早期的丰收节。那些节日上也会有戏剧演出,而且一头山羊会被献祭给葡萄酒、丰收和谷物之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其中的寓意是这头羊会抵消城邦所犯下的罪行,正如犹太基督教中替罪羊的概念一样。悲剧也被设计得具有某种对群体的净化作用。而且悲剧这个词本身也暗藏了这重含义,因为悲剧(tragedy)这个词很可能来源于希腊文“山羊的歌”(goat song)这个词。
俄狄浦斯的故事启发了心理分析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让他产生了“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每个男孩都暗自怀有愿望,希望能做俄狄浦斯做过的事情。
古希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是《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的这出悲剧讲的是忒拜国王不知不觉间弑父娶母,无意间实现了他逃避一生的预言。悲剧这种类型需要有一位悲剧英雄,他往往被诱惑去做某件事(经常是杀人,当然也不尽如此),而做了这件事之后,英雄的命运就开始恶化,最终以他的死亡结束,或者如《俄狄浦斯王》中一样,主人公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弗洛伊德对此也有解读,他认为这象征了阉割。)
希腊悲剧背后的意图是希望观众反思自己的所思所为,确保他们避免重蹈俄狄浦斯的覆辙。虽然俄狄浦斯是在无意间弑父娶母的,但最初正是他的骄傲导致了他与拉伊俄斯(Laius)(事后发现这个人正是他的父亲)之间的争执。如果他当初没有那么骄傲,他就永远不会杀死这个他在路上偶遇的人,他的母亲就不会守寡,而他弑父娶母的预言也就永远不会实现。但这么说也有一点不公平,既然希腊人相信一切都是命定的,那么无论俄狄浦斯愿意与否,他最终都会实现预言。这样一来,希腊悲剧的主要“寓意”(moral)似乎成了“生命并不公平”。这些山羊的歌唱纯属徒劳。
罗马的盖茨比
西方文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三部最伟大的作品——T·S·艾略特(T·S·Eliot)的《荒原》(The Waste Land),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Ulysses),还有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的《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都在向一部古罗马的非凡的文学作品致敬,而这部作品保留下来的只是一些片段。根据不同的观点,这部作品要么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小说,要么是一部可耻的垃圾淫秽作品。它的名字《萨蒂里卡》(Satyricon)意为“羊人一样的历险”,这暗示了书中的荒淫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彼特罗纽斯(Petronius)同样是个有趣的人物。在公元1世纪,他在尼禄皇帝的宫廷供职(他的职位听上去颇为不同凡响,叫作elegantiae arbiter,意为典雅的仲裁者)。据历史学家塔西佗说,只有当彼特罗纽斯认可一件东西时,尼禄皇帝才会觉得它可爱。不幸的是,尼禄的这种器重并没能持久:尼禄最终认为彼特罗纽斯能做的最可爱的事就是自杀。看起来是一个诡计多端的叫作提格利奴斯(Tigellinus)的对头嫉妒彼特罗纽斯的高位,设法让尼禄相信他的宠臣“典雅的仲裁者”原来是个叛徒。尼禄最终下令处死这个宠臣。彼特罗纽斯选择自尽,他一边和朋友谈论着诗歌,吃着简餐,一边割开了手腕上的血管,让自己缓慢流血而亡。他甚至把自己的死亡也变成了艺术。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一开始随便为《了不起的盖茨比》起了个名字,叫作《西卵的特里马乔》(Trimalchio in West Egg)。这是把有钱的派对大亨杰伊·盖茨比比作了彼特罗纽斯名著中富裕的主人。
他的小说的名字《萨蒂里卡》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希腊神话中荒淫的羊人(绑着巨大的阴茎的那种);另一方面,它也暗示了这本书讽刺的腔调。具体来讲,《萨蒂里卡》属于梅尼普讽刺体(Menippean satire)(这种讽刺嘲讽的是整体的态度,不只是具体的人和机构)。它是醉酒、纵欲、关于艺术和教育的热烈争论和对厕所的频繁光顾的杂芜的混合体。这本书留存下来的部分很可能不足原作的十分之一,抑或更少。在留下的部分里,叙述者是一个叫作恩可比乌斯(Encolpius)的曾经的角斗士和他的恋人——名叫吉东(Giton)的少年男仆。这部残篇大多聚焦在特里马乔那铺张的宴席上。这位主人曾经是一个奴隶,荒淫而有钱。
《萨蒂里卡》是伟大的艺术还是赤裸裸的色情?那场关于文学作品的无休无止的争论就是从彼特罗纽斯的这部小说开始的——如果它算得上是小说的话。无论在哪种意义上,它无疑都是一部很现代的作品,这尤其体现在它关注的是罗马人真实的日常生活上(在彼特罗纽斯之前,古典诗歌和戏剧在描写人的时候倾向于理想主义,而非写实主义)。如斯蒂文·摩尔(Steven Moore)在《小说:一部另类历史》(The Novel:An Alternative History)中指出的,彼特罗纽斯的书和詹姆斯·乔伊斯的现代杰作《尤利西斯》十分相像。它们都在荷马《奥德赛》的情节基础上进行了松散的改写,都粗鄙猥亵,文风多样,而且都与之前的文学作品有很深的关系。但彼特罗纽斯的写作比乔伊斯早了两千年。《尤利西斯》发表于1922年。同一年里,T·S·艾略特发表了《荒原》,它以彼特罗纽斯的句子作为题词。
彼特罗纽斯的小说为叙述者本人也是故事中的人物开了先河,这迥异于当时的传奇小说和史诗中叙述者那超然的口吻。因为这个原因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这部小说代表了小说发展史中的一个关键时刻。
文摘③
吉诃德式空想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StratforduponAvon)离开世界。那一天,西班牙的另一位文学巨匠米歇尔·德·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也入土为安。塞万提斯去世的日期通常被认为是4月23日,但实际上他是前一天去世的。一年前,他完成了他的杰作《堂吉诃德》(Don Quixote)的第二部分。它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它的一部分甚至成为莎士比亚晚期戏剧《卡丹纽》(Cardenio)的素材,可惜这部戏剧如今失传了。
现在常用的几个词,比如吉诃德式空想(quixotic)和色狼(lothario),都源于这部小说。它是先锋小说作品,是小说的早期典范,甚至在“后现代”(postmodern)这个词被发明之前很久,它就已经是后现代的了。巨蟒剧团的成员可能是他的粉丝:有人认为他们的奶酪店段子(Cheese Shop sketch)也要部分归功于《堂吉诃德》。
阿隆索·奎克萨诺(Alonso Quixano),也就是书名中的这位堂吉诃德,是一个年近50的伊达尔戈(hidalgo)(西班牙小贵族),他和侄女、管家一起住在拉曼恰(La Mancha)。他的脑海中充满了他所阅读的骑士小说,不幸的是,他相信所有这些浪漫故事都是真的。受到骑士英雄主义故事的熏陶,奎克萨诺决定自己成为骑士,然后他就上路了,与风车大战(然后他又吓得逃跑了,因为他相信它们是怪物)。
《堂吉诃德》其实不是一本书,而是两本:最初的冒险及其续集,续集是在第一本出版十年后写的。在1605年第一卷的出现与1615年第二卷的出现之间,一个名叫阿隆索·费尔南德斯·德·阿韦拉内达(Alonso Fernández de Avellaneda)的经济学家盗窃了塞万提斯(Cervantes)的人物(当时可没有版权法),并写了一本较差的续集——《拉曼恰的机智骑士堂吉诃德第二卷》。它发表于1614年。塞万提斯决定,如果要有一本适当的续集的话,那应该由他自己来写,所以他就开始写他的书的续集。
威廉·福克纳每年都重读一遍《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的叙述者把这个故事归功于一位穆斯林史学家希德·哈梅特·贝内恩赫利(Cide Hamete Benengeli,Benengeli在阿拉伯语中是“茄子”的意思)。这位“茄子”先生从来没有存在过,这是塞万提斯的文学骗术。
塞万提斯在1571年的勒班托海战中失去了左手。他和他的兄弟于1575年被海盗俘虏,并作为奴隶出售给阿尔及尔国王。他们做了五年奴隶,直到最终付清了赎金。1588年,塞万提斯还帮助西班牙无敌舰队准备攻击英格兰。
《堂吉诃德》也是17世纪西班牙的粗野喜剧。在某处,我们的主人公在一个笼子里拉了裤子。在另一处,他无意中向闯入他的卧室的年轻女士们暴露了自己的裸体。桑丘·潘沙和堂吉诃德相互呕吐到了对方的脸上。它是不虔、下流、庸俗的,而且非常现代。除了风车之外,它里面还有很多东西。
ISBN | 7300264344,9787300264349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奥利弗·特尔 (Oliver Tearle)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