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2):物种起源 978722010833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代表巨著,系统阐释了进化论这一石破天惊的理论。它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图书之一;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传世藏书;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物种起源》的问世,让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彻底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使人类开始了对自身正确的审视。

作者简介

作者:(英)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年),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者。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贝格尔号”帆船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物进化观点。1859年,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经发表,立即震惊了整个科学界乃至全世界。恩格斯将达尔文在书中提出的进化论学说,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译者:何滟,笔名何小禾,女,80后,重庆人。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英语专业。从事编辑、翻译、业余写作十余年,作品有《若无相见,怎会相欠》,翻译作品有《资本论》等。

目录

前言 / 1
导读 / 5
自序 / 17

第 1 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 1
导致变异的各种原因 2
相关变异 5
遗传 6
家养状况下变异的性状 9
家养状况下的变种起源于一个或多个物种 11
各类家鸽的差异和起源 14
古代所遵循的选择原理及其效果 20
已知的无意识选择 24
人工选择的有利条件 29

第 2 章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 33
变异性 34
个体间的不同 35
可疑的物种 38
范围广的、分散大的和普通的物种变异最多 45
大属物种的变异多于小属物种 46
大属物种之间的关系受地域限定 48

第 3 章生存竞争 / 51
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有关 52
生物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 54
抑制增长的性质 57
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复杂关系 60
同种个体间和变种间生存的斗争最剧烈 65

第 4 章自然选择 / 69
自然选择 70
性选择 77
自然选择作用的例证 79
个体之间的杂交 85
自然选择所具备的几大有利条件 90
自然选择所导致的灭绝 96
性状分歧 97
自然选择经由性状的分歧和灭绝发生作用 102
论生物体质倾向的进步及其程度 110
性状趋于相同 114
本章重点 116

第 5 章变异法则 / 121
改变了的外界条件的效果 122
使用与废止的效果 124
环境适应性 129
与成长有关的变异 132
与生长有关的补偿和节约 135
低等动物更容易发生变异 137
物种的异常发达部位更容易发生高度变异 138
物种在性状方面比属更容易发生变异 141
第二性征更容易发生变异 142
物种的相似变异性 145
本章重点 151

第 6 章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与异议 / 153
关于学说上的难点 154
关于过渡变种的完全不存在或极少存在 155
对特殊生物变异过程的讨论 159
完善且复杂的器官 166
过渡的方式 170
自然选择学说中的重大难题 173
自然选择作用下的不太重要的器官 180
所谓“功利说”的真实性 184
统一法则和生存条件法则 189
关于物种寿命的异议 192
勃龙的几个异议 193
关于植物的一些异议 196
关于反对我的各种异议 202
本章重点 225

第 7 章本能 / 233
本能与习性的对比 234
家养动物的本能 238
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本能 241
关于中性昆虫或不育昆虫 257
本章重点 263

第 8 章杂交和杂种 / 265
第一次杂交后的不育性以及杂种后代不育性的区别 266
物种不育性的差异 267
对第一次杂交和杂种不育性起支配作用的法则 273
导致第一次杂交不育性和杂种不育性的原因 279
交互的二型性和三型性 285
杂交变种及其后代的能育性并非普遍现象 288
杂种与混种在非能育性方面的比较 292
本章重点 295

第 9 章关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性 / 299
从沉积的速度和剥蚀的范围来推算时间的过程 300
古生物学标本的匮乏 306
所有地质层中都缺少大量的中间变种 311
全群近似物种的突然出现 318
近似物种群在已知化石层的最底层突然出现 322

第 10 章关于生物的地质演替 / 327
生物地质演替总论 328
关于物种的灭绝 332
全球物种几乎在同时发生变化 336
灭绝物种与现存物种的亲缘关系 340
古代生物类型与现存生物类型的对比 346
第三纪末期所出现的同一地域内的相同模式的演替 350
前章和本章重点 352

第 11 章地理分布 / 357
总述生物的分布情况 358
壁垒的重要性 359
处于同一大陆上的生物的亲缘关系 361
假想中的创造之单一中心 363
散布的手段依靠气候变化和陆地的水平高度差 366
物种在冰河时期中的散布 374
南北半球的冰期交替 379

第 12 章具有亲缘关系的物种的分类 / 387
生物之群下有群 388
分类的规则及具有分类价值的性状 390
其他一些分类要素 394
血统分类 396
同功相似
复杂、普通且呈辐射性的亲缘关系 406
灭绝把生物群分开并决定其界限 408
胚胎学中的一些法则及原理 414
对胚胎学中一些问题的解释 419
残迹的、萎缩的和不发育的器官 425
本章重点 431

结论 / 433
结论 434

达尔文年表 / 438

序言

前 言

1859年,博物学家达尔文将自己的思想结集,出版了《物种起源》,该书一经出版便轰动了当时的学术界。书中,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1]和“物种不变论”[2]。恩格斯更是将达尔文在书中提出的“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方面,它因触动封建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从教会到御用文人的群起攻击,他们诬蔑达尔文学说 “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悖人类尊严;另一方面,达尔文学说得到了以赫胥黎[3]为代表的开明学者的积极捍卫,他们认为,进化论将人们从封建神学的禁锢中解救出来。
达尔文本人则指出,《物种起源》是“一部长篇争辩”,它论证了两个问题:
第一,世界上的一切物种都在不断发生变异;亲代的大部分特征会遗传给子代,子代在继承先代遗传特征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并经过代代相传,最终引起生物类型的改变,致使亲代与子代间出现明显的差异;同时,这种改变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该观点很快被绝大多数的生物学家接受,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主导思想。达尔文指出,一切生物都必须进行生存斗争,被自然所选择。生存斗争主要包括两方面,即生物之间为争夺生存资源的斗争和生物与自然环境的斗争。生存斗争的结果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则是“新物种产生,旧物种灭绝”;任何生物的生存繁衍都要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由于器官功能的分化和生存条件的复杂化,生物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变异,以适应新的环境。人类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也是自然选择、长期发展的产物,而并非出自上帝之手。
达尔文完成《物种起源》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此期间,他也曾遇到一些困难,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完成该书的决心。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多方搜集大量资料,使得最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巨著内容翔实,论证有力。他成功地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并非上帝所创造,而是通过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而来的,这就是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当然,进化论也并非完美无缺,比如达尔文所认定的中间连锁的存在,在目前的地质考察中尚未得到证实,但这并不能否定进化论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他先是总结了前人在分类学、比较解剖学、地质古生物学和进化思想方面的成就,然后结合自身的考察和对大量动植物变异所作的系统研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理论。
第二,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从根本上挑战了长期统治生物学思想领域的“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破除了人类思想的禁锢。
第三,进化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的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它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进化论则把人类放在了与普通生物平等的层面上,阐明人类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也是自然选择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而打破了人类“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的自高自大。
总之,作为一部划时代的生物学论著,《物种起源》使人类对生物界和人类本身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一部深切关注生物土地家园,以灵魂回应灵魂之书,是震撼世界的十大经典巨著之一,也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著。
本书语言平实,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自然科学必备的精准与谨严。沉淀心情,细细品之,您会发现生物进化论并非艰深难懂,它所包含的许多观点,比如自然选择学说、遗传变异、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等,不但妙趣横生,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场头脑风暴。同时,书中配以百余幅精美插图,使您在阅读时轻松愉快如沐春风,毫不乏味;而新颖的编排模式、独特的体例及全彩制作,将为您展开一场视觉盛宴。

编 者
2014年5月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ISBN9787220108334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查理·达尔文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