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传播学中国化研究四十年(1978-2018) 978751087593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作者简介

谢清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2014-2015),福建省传播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以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华夏传播学引论》《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等著作20多部,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和《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两岸关系与海峡传播研究文库》等多套丛书

目录

目?录
总?序 1
代序?本土之路三十年(邵培仁姚锦云) 9
上篇?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阶段、问题与反思
第一章?绪论 3
1.1研究问题缘起 3
1.2研究价值 4
1.3研究方法 5
第二章?“传播学本土化”四十年研究进展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7
2.1
从萌发初期到发酵争论期,相关研究逐渐深化,
整体趋势表现为多元反思与重新思考 7
2.2
传播学学科化进程与本土化研究相互影响,几代学者着力于
西方传播学的系统整理,对本土化研究开展探索与反思 10
2.3 对“传播学本土化”基本问题的认知争议较大,尚需厘清 14
2.4
论争中逐步形成共识,问题集中在普遍—特殊,
西方—中国的矛盾与张力 18
2.5华夏传播研究是集中体现“传播学本土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20
2.6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29

第三章?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 31
3.1伴随意识形态对抗动机,偏重政治层面的萌发初期(1977—1992) 31
3.2 伴随学术自觉,进入文化层面的发酵争论期(1993—2008) 33
3.3

文摘

“文明传播”概念的提出与理论阐释已经成为中国传播学界一个别样的探索方向。从“文明传播”的视角来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以及背后的传播 机制是人类自我反省的必然要求,而文明传播研究的成果从根本上具有指导 人类文明航向的意义。
“文明传播”问题的提出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 研究所的几位传播学研究者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央电视台共同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文明工程”运动。得益于“文明工程” 运动实施引发了“文明传播”问题的思考,并于 2006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文明论坛”上提出建构“文明传播学”的观点。2007 年 8 月“文 明传播的跨学科研究与学科创建”课题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重点课题获 得立项,主要参与者有季燕京、毛峰、王怡红、杨瑞明、张丹、胡河宁、胡 翼青、刘明等人。季燕京、毛峰于 2007 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以文明传播思想为核心的传播哲学》一文,文章认为:“以文明传播思想 为核心的传播哲学认为,信息传播最深刻的起源应当在人类的社会实践—— 认识结构之中,其最核心的基础和根本问题是社会认识的主体性起源。同时, 任何社会认识的主体性都应当是基于社会实践主体性之上的。也就是说,社 会实践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组织方式以及不同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地位,这 是社会认识中主客体关系的基础或依据。因此,真正了解社会传播的主客体 关系及其主体性问题,包括起源和形成,都应当从社会的利益关系、组织关 系、物质条件以及相应的认知模式中寻求答案。”总而言之,文明传播追求的 是自觉审视社会整
ISBN9787510875939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谢清果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