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警世通言》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明代)冯梦龙
目录
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第二卷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第四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第五卷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第六卷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第七卷陈可常端阳仙化
第八卷崔待诏生死冤家
第九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第十卷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
第十二卷范鳅儿双镜重圆
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第十四卷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第十五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第十六卷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第十七卷钝秀才一朝交泰
第十八卷老门生三世报恩
第十九卷崔衙内白鹞招妖
第二十卷计甲番金(鱼曼)产祸
第二一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二二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第二三卷乐小舍拼生觅偶
第二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
第二五卷桂员外途穷忏悔
第二六卷唐解元一笑姻缘
第二七卷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第二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第二九卷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第三十卷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第三一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第三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
第三三卷乔彦杰一妾破家
第三四卷王娇鸾百年长恨
第三五卷况太守断死孩儿
第三六卷皂角林大王假形
第三七卷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第三八卷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第三九卷福禄寿三星度世
第四十卷旌阳宫铁树镇妖
文摘
版权页:
踹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禀道:“老爷为何不行?”伯牙道:“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两头都是大路,都去得,知道那一路往集贤村去?等个识路之人,问明了他,方才可行。”伯牙就石上少憩,童儿退立于后。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垂玉线,发挽银丝,箬冠野服,左手举藤杖,右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将右手竹蓝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道:“先生有何见教?”伯牙道:“请问两头路,那一条路,往集贤村去的?”老者道:“那两头路,就是两个集贤村。左手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衢三十里官道。先生从谷出来,正当其半,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不知先生要往那一个集贤村?”伯牙默默无言,暗想道:“吾弟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话这等糊涂!相会之日,你知道此间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就该说个明白了。”伯牙却才沉吟,那老者道:“先生这等吟想,一定那说路的,不曾分上下,总说了个集贤村,教先生没处抓寻了。”伯牙道:“便是。”老者道:“两个集贤村中,有一二十家庄户,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多住了几年,正是:土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只说先生所访之友,姓甚名谁,老夫就知他住处了。”伯牙道:“学生要往锺家庄去。”老者闻“锺家庄”三字,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道:“先生别家可去,若说锺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却是为何?”老者道:“先生到锺家庄,要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锺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锺公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锺公道:“元来是吾儿好友。”扶起伯牙苏醒。伯牙坐于地下,口吐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道:“贤弟呵,我昨夜泊舟,还说你爽信,岂知已为泉下之鬼!你有才无寿了!”锺公拭泪相劝。伯牙哭罢起来,重与锺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通家兄弟之音。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柩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锺公道:“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亡儿遗语嘱付道:“修短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欲践前言耳。’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吾儿锺徽之冢。今日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坟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锺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
《警世通言》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明代)冯梦龙
目录
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第二卷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第四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第五卷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第六卷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第七卷陈可常端阳仙化
第八卷崔待诏生死冤家
第九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第十卷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
第十二卷范鳅儿双镜重圆
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第十四卷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第十五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第十六卷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第十七卷钝秀才一朝交泰
第十八卷老门生三世报恩
第十九卷崔衙内白鹞招妖
第二十卷计甲番金(鱼曼)产祸
第二一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二二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第二三卷乐小舍拼生觅偶
第二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
第二五卷桂员外途穷忏悔
第二六卷唐解元一笑姻缘
第二七卷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第二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第二九卷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第三十卷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第三一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第三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
第三三卷乔彦杰一妾破家
第三四卷王娇鸾百年长恨
第三五卷况太守断死孩儿
第三六卷皂角林大王假形
第三七卷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第三八卷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第三九卷福禄寿三星度世
第四十卷旌阳宫铁树镇妖
文摘
版权页:
踹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禀道:“老爷为何不行?”伯牙道:“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两头都是大路,都去得,知道那一路往集贤村去?等个识路之人,问明了他,方才可行。”伯牙就石上少憩,童儿退立于后。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垂玉线,发挽银丝,箬冠野服,左手举藤杖,右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将右手竹蓝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道:“先生有何见教?”伯牙道:“请问两头路,那一条路,往集贤村去的?”老者道:“那两头路,就是两个集贤村。左手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衢三十里官道。先生从谷出来,正当其半,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不知先生要往那一个集贤村?”伯牙默默无言,暗想道:“吾弟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话这等糊涂!相会之日,你知道此间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就该说个明白了。”伯牙却才沉吟,那老者道:“先生这等吟想,一定那说路的,不曾分上下,总说了个集贤村,教先生没处抓寻了。”伯牙道:“便是。”老者道:“两个集贤村中,有一二十家庄户,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多住了几年,正是:土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只说先生所访之友,姓甚名谁,老夫就知他住处了。”伯牙道:“学生要往锺家庄去。”老者闻“锺家庄”三字,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道:“先生别家可去,若说锺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却是为何?”老者道:“先生到锺家庄,要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锺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锺公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锺公道:“元来是吾儿好友。”扶起伯牙苏醒。伯牙坐于地下,口吐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道:“贤弟呵,我昨夜泊舟,还说你爽信,岂知已为泉下之鬼!你有才无寿了!”锺公拭泪相劝。伯牙哭罢起来,重与锺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通家兄弟之音。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柩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锺公道:“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亡儿遗语嘱付道:“修短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欲践前言耳。’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吾儿锺徽之冢。今日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坟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锺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
ISBN | 9787550241718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 冯梦龙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