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森林报?冬》讲述冬天的森林里动植物生活的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向自然的大门。在这里孩子学会了观察和比较,第一次迈开独立的脚步,第一次品尝独立探索的快乐。
《森林报?冬》唤醒了小读者们乐观面对寒冷的激情,是令孩子爱上生活和自然探索的自助教师。
一部史无前例的大自然百科全书,适合任何性别、任务何年龄、任何文化背景的人。
《森林报?冬》摒弃传统自然文学的分散性,也不再局限于描述枯燥的事件,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运动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动物和植物季节交替的生活现象。
作者简介
维?比安基(1894—1959)
苏联著名儿童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家,有“发现森林第一人”、“森林哑语的翻译者”的美誉。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喜欢观察动植物,并学会记录大自然发生的趣事。27岁时,他已经记下了一大堆有关大自然观察日记,并下定决心用生动、轻快的笔触,将那些新奇瑰丽的小动物、植物及它们之间发生的稀奇故事写进书里,让更多人了解它们,关心它们,热爱它们。此后30年里,他一直为此目标辛勤笔耕,写下大量科普作品、童话和小说。
目录
No.10 小路初白月 (冬天第一月)
一年:12个月的欢乐诗篇——12月
冬书
谁——怎样去读?/5谁——用什么写?/6普通信和狡猾的信/6
小狗和狐狸,大狗和狼/8狼的花招/10树木怎样过冬/11
森林中的大事
不求甚解的小狐狸/15可怕的脚印/18雪底下的鸟群/19
雪爆炸了,鹿得救了/21银白的海底世界/26
乡村日历
城市新闻
光脚在雪上爬/33国外消息/34埃及拥挤的鸟儿/35
轰动非洲南部的大事/37
狩猎
带了小旗子打狼/40察看银径上的脚印/40包围/44夜晚/44
第二天早上/47围攻/48
打靶场
第十次竞赛/53“锐眼”竞赛/54
No.11 极度饥饿月 (冬天第二月)
一年:12个月的欢乐诗篇——1月
森林中的大事
林子里好冷啊,好冷啊/59吃饱的不怕冷/60
一个跟着一个/61芽在哪儿度过冬天/64
小木屋里的荏雀/66我们怎样去打猎/68
野鼠搬出了树林/70遵守规则的林中居民/72
狗熊找到的好地方/78
城市新闻
免费食堂/80学校的森林角/80
钓钩永不落空
狩猎
深入熊洞/93猎熊(围猎)/97
打靶场
第十一次竞赛/112“锐眼”竞赛/114
No.12 空腹盼春月 (冬天第三月)
一年:12个月的欢乐诗篇——2月
熬得过吗?
严寒的牺牲者/119冰地囚牢/122冰玻璃青蛙/124瞌睡虫/125
轻装/126苦中作乐/128从冰窟窿里伸出来的脑袋/129
解除武装/131钟爱冷水浴的鸟儿/132水晶宫里/135
雪底下的生命/136春的预兆/140
城市新闻
在大街上打架/143修补和新建/144鸟食堂/145市内交通新闻/146返回故乡/147在雪底下度童年/147新月初升/149迷人的小白桦/151最早的歌声/153绿棒接力赛跑/155
狩猎
巧妙的圈套/157活捉小野兽/159狼阱/163狼圈/165
地上的机关/166熊洞旁又出事了/168
打靶场
第十二次竞赛/177
打靶场答案
文摘
学校的森林角
现在,你不论去哪所学校,都能看见一个学生们建的大自然生物角。生物角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箱子、罐子和笼子,里面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这些都是孩子们趁夏天野游的时候逮住的。现在,孩子们可忙坏了,一边要填饱所有小动物的肚子,一边要按照每个小客人的习性和爱好给它们安排住处,最后还要看好每一种小动物,防止它们逃跑。生物角的居民包括鸟儿、小野兽、蛇、蛙,还有一些小昆虫。
在一个有生物角的学校,当我看了一些孩子们写下的夏天日记后,我才明白孩子们并不是随便抓动物来玩玩的,他们的行动很有意义。
6月7日,孩子们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我们贴出一张宣传单,希望大家把逮到的动物都交给值日生。”
6月10日,值日生记录道:“啄木鸟是图拉斯带来的;小甲虫是米龙诺夫带来的;蚯蚓是加甫里洛夫带来的;雅柯甫列夫带来一只瓢虫和一只生长在荨麻上的小甲壳虫;包尔则带来一只幼小的篱雀。”
日记上几乎每天都有类似的记录:
“6月25日,我们去池塘边玩耍,捉到好多蜻蜓的幼虫,还有别的小昆虫。还有人找到一只我们非常需要的蝾螈。”
有的孩子把他们抓到的动物详细描述了一番:
“我们抓到了好多水蝎子、松藻虫和青蛙。青蛙有四只脚,每只脚上分别长着四只脚趾。它的眼睛是乌溜溜的,鼻子像两个小洞。青蛙是对人类十分有益的朋友。”
冬天,孩子们还凑钱到商店里买了几种我们本地没有的小动物,比如说乌龟、金鱼、天竺鼠,还有些羽毛鲜艳的小鸟。每当走近生物角,你就能听到里面的房客乱七八糟的喧闹声。有的在尖声叫嚷,有的在婉转地啼鸣,有的在轻轻地哼唧;有的小房客是毛茸茸的,有的则是光秃秃的,有的长满羽毛。总之,生物角简直是个小型动物园。
孩子们还琢磨出交换动物的好主意。夏天的时候,一所学校的学生捉到许多鲫鱼,另一所学校的学生则养殖了很多兔子,都快多得放不下了。于是,两个学校的孩子进行了交换:四条鲫鱼换一只家兔。
低年级学生都是这样做的。而年纪稍长的孩子,则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小组织,几乎每所学校都建立了少年自然科学家小组。
在列宁格勒的少年宫里,也有这样的一个小组,各个学校都选派了最棒的少年自然科学家参与。在那儿,少年动物学家和少年植物学家们,共同学习怎么观察和猎捕动物,又该怎么照顾逮到的动物,怎么制作动物标本,怎么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
整个学年里,小组组员们常常一起到城外许多地方去野游。夏天,小组全体组员集体到离列宁格勒很远的地方去郊游。他们要在那儿住满一个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植物学组组员负责采集植物标本;哺乳动物学组组员负责捉老鼠、刺猬、鼩鼱、小兔子和其他小野兽;鸟类学组组员负责找到鸟巢,观察里面生活的鸟儿;爬虫类学组组员去抓青蛙、蛇、蜥蜴和蝾螈;水族学组组员捕鱼类和一切水里生活的动物;昆虫学组组员负责抓蝴蝶、甲虫,还要负责研究蜜蜂、黄蜂、蚂蚁什么的。
少年米丘林小学者们,在学校开辟了实验园地和种植果树与林木的苗圃。他们在自己的小菜园里,常常收获辛勤的果实。
他们还把整个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写成日记,主要是描述自己的观察所得和工作状况。
无论是刮风、降雨、寒冬、暑天,田野、草地、江河、湖泊和森林里的秘密,还是农场职工们的田间劳作,所有这一切,少年科学家都在用心观察。他们的工作其实是在对我们伟大祖国丰富多彩的物产资源进行最初的考察。
在我国,新一代的科学家、勘探工作者、猎人、自然工作者正在成长起来。这新的一代是充满智慧、生机勃勃而又具有开创力的一代
《森林报?冬》讲述冬天的森林里动植物生活的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向自然的大门。在这里孩子学会了观察和比较,第一次迈开独立的脚步,第一次品尝独立探索的快乐。
《森林报?冬》唤醒了小读者们乐观面对寒冷的激情,是令孩子爱上生活和自然探索的自助教师。
一部史无前例的大自然百科全书,适合任何性别、任务何年龄、任何文化背景的人。
《森林报?冬》摒弃传统自然文学的分散性,也不再局限于描述枯燥的事件,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运动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动物和植物季节交替的生活现象。
作者简介
维?比安基(1894—1959)
苏联著名儿童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家,有“发现森林第一人”、“森林哑语的翻译者”的美誉。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喜欢观察动植物,并学会记录大自然发生的趣事。27岁时,他已经记下了一大堆有关大自然观察日记,并下定决心用生动、轻快的笔触,将那些新奇瑰丽的小动物、植物及它们之间发生的稀奇故事写进书里,让更多人了解它们,关心它们,热爱它们。此后30年里,他一直为此目标辛勤笔耕,写下大量科普作品、童话和小说。
目录
No.10 小路初白月 (冬天第一月)
一年:12个月的欢乐诗篇——12月
冬书
谁——怎样去读?/5谁——用什么写?/6普通信和狡猾的信/6
小狗和狐狸,大狗和狼/8狼的花招/10树木怎样过冬/11
森林中的大事
不求甚解的小狐狸/15可怕的脚印/18雪底下的鸟群/19
雪爆炸了,鹿得救了/21银白的海底世界/26
乡村日历
城市新闻
光脚在雪上爬/33国外消息/34埃及拥挤的鸟儿/35
轰动非洲南部的大事/37
狩猎
带了小旗子打狼/40察看银径上的脚印/40包围/44夜晚/44
第二天早上/47围攻/48
打靶场
第十次竞赛/53“锐眼”竞赛/54
No.11 极度饥饿月 (冬天第二月)
一年:12个月的欢乐诗篇——1月
森林中的大事
林子里好冷啊,好冷啊/59吃饱的不怕冷/60
一个跟着一个/61芽在哪儿度过冬天/64
小木屋里的荏雀/66我们怎样去打猎/68
野鼠搬出了树林/70遵守规则的林中居民/72
狗熊找到的好地方/78
城市新闻
免费食堂/80学校的森林角/80
钓钩永不落空
狩猎
深入熊洞/93猎熊(围猎)/97
打靶场
第十一次竞赛/112“锐眼”竞赛/114
No.12 空腹盼春月 (冬天第三月)
一年:12个月的欢乐诗篇——2月
熬得过吗?
严寒的牺牲者/119冰地囚牢/122冰玻璃青蛙/124瞌睡虫/125
轻装/126苦中作乐/128从冰窟窿里伸出来的脑袋/129
解除武装/131钟爱冷水浴的鸟儿/132水晶宫里/135
雪底下的生命/136春的预兆/140
城市新闻
在大街上打架/143修补和新建/144鸟食堂/145市内交通新闻/146返回故乡/147在雪底下度童年/147新月初升/149迷人的小白桦/151最早的歌声/153绿棒接力赛跑/155
狩猎
巧妙的圈套/157活捉小野兽/159狼阱/163狼圈/165
地上的机关/166熊洞旁又出事了/168
打靶场
第十二次竞赛/177
打靶场答案
文摘
学校的森林角
现在,你不论去哪所学校,都能看见一个学生们建的大自然生物角。生物角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箱子、罐子和笼子,里面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这些都是孩子们趁夏天野游的时候逮住的。现在,孩子们可忙坏了,一边要填饱所有小动物的肚子,一边要按照每个小客人的习性和爱好给它们安排住处,最后还要看好每一种小动物,防止它们逃跑。生物角的居民包括鸟儿、小野兽、蛇、蛙,还有一些小昆虫。
在一个有生物角的学校,当我看了一些孩子们写下的夏天日记后,我才明白孩子们并不是随便抓动物来玩玩的,他们的行动很有意义。
6月7日,孩子们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我们贴出一张宣传单,希望大家把逮到的动物都交给值日生。”
6月10日,值日生记录道:“啄木鸟是图拉斯带来的;小甲虫是米龙诺夫带来的;蚯蚓是加甫里洛夫带来的;雅柯甫列夫带来一只瓢虫和一只生长在荨麻上的小甲壳虫;包尔则带来一只幼小的篱雀。”
日记上几乎每天都有类似的记录:
“6月25日,我们去池塘边玩耍,捉到好多蜻蜓的幼虫,还有别的小昆虫。还有人找到一只我们非常需要的蝾螈。”
有的孩子把他们抓到的动物详细描述了一番:
“我们抓到了好多水蝎子、松藻虫和青蛙。青蛙有四只脚,每只脚上分别长着四只脚趾。它的眼睛是乌溜溜的,鼻子像两个小洞。青蛙是对人类十分有益的朋友。”
冬天,孩子们还凑钱到商店里买了几种我们本地没有的小动物,比如说乌龟、金鱼、天竺鼠,还有些羽毛鲜艳的小鸟。每当走近生物角,你就能听到里面的房客乱七八糟的喧闹声。有的在尖声叫嚷,有的在婉转地啼鸣,有的在轻轻地哼唧;有的小房客是毛茸茸的,有的则是光秃秃的,有的长满羽毛。总之,生物角简直是个小型动物园。
孩子们还琢磨出交换动物的好主意。夏天的时候,一所学校的学生捉到许多鲫鱼,另一所学校的学生则养殖了很多兔子,都快多得放不下了。于是,两个学校的孩子进行了交换:四条鲫鱼换一只家兔。
低年级学生都是这样做的。而年纪稍长的孩子,则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小组织,几乎每所学校都建立了少年自然科学家小组。
在列宁格勒的少年宫里,也有这样的一个小组,各个学校都选派了最棒的少年自然科学家参与。在那儿,少年动物学家和少年植物学家们,共同学习怎么观察和猎捕动物,又该怎么照顾逮到的动物,怎么制作动物标本,怎么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
整个学年里,小组组员们常常一起到城外许多地方去野游。夏天,小组全体组员集体到离列宁格勒很远的地方去郊游。他们要在那儿住满一个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植物学组组员负责采集植物标本;哺乳动物学组组员负责捉老鼠、刺猬、鼩鼱、小兔子和其他小野兽;鸟类学组组员负责找到鸟巢,观察里面生活的鸟儿;爬虫类学组组员去抓青蛙、蛇、蜥蜴和蝾螈;水族学组组员捕鱼类和一切水里生活的动物;昆虫学组组员负责抓蝴蝶、甲虫,还要负责研究蜜蜂、黄蜂、蚂蚁什么的。
少年米丘林小学者们,在学校开辟了实验园地和种植果树与林木的苗圃。他们在自己的小菜园里,常常收获辛勤的果实。
他们还把整个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写成日记,主要是描述自己的观察所得和工作状况。
无论是刮风、降雨、寒冬、暑天,田野、草地、江河、湖泊和森林里的秘密,还是农场职工们的田间劳作,所有这一切,少年科学家都在用心观察。他们的工作其实是在对我们伟大祖国丰富多彩的物产资源进行最初的考察。
在我国,新一代的科学家、勘探工作者、猎人、自然工作者正在成长起来。这新的一代是充满智慧、生机勃勃而又具有开创力的一代
ISBN | 9787511356338,7511356338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作者 | 维·比安基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