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何泉著的《西藏乡土民居建筑文化研究》选取了一些对藏族民居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问题做“他者文化”的观察和研究,如自然观、宇宙观、洁净观、安全与领域、生态智慧等,最后解析了一个藏族聚落实例,试图揭示出藏族民居背后隐含着的文化逻辑,将藏族乡土建筑的研究从“是什么”的资料积累阶段进一步推进到“为什么”的文化解释阶段。
通过上述关键问题的剖析,可以了解到,基于特殊环境而产生的藏族民居,在乡土社会时代是如何构建一个“神人共居”的空间系统,和谐地统一了天(气候)、地(地理)、人(居者)、神(宗教)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为我国现代藏族居住建筑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何泉,女,1976年生,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绿色建筑设计以及民居的生态更新研究。1999年获得天津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天津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住房城乡建设部项目、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项目、新疆吐鲁番市安居富民低能耗生土示范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并获得多项科研和教学奖励。
目录
前言
第1章 藏族民居的产生背景与类型
1.1 自然生态要素
1.2 社会文化要素
1.3 藏族民居类型和特征
第2章 自然观
2.1 自然崇拜的起源
2.2 藏族的“自然崇拜”观
2.3 藏族自然观与建筑文化
第3章 宇宙观
3.1 藏族空间观与建筑文化
3.2 藏族时间观与建筑文化
第4章 洁净观
4.1 洁净观与净化仪式
4.2 藏族洁净观与建筑文化
第5章 安全与领域
5.1 持久防卫的民族心理
5.2 藏族聚居环境的防卫机制
第6章 生态智慧
6.1 传统藏族民居的总体布局
6.2 传统藏族民居的单体营建
6.3 传统藏族民居的生态建筑模式语言
第7章 拉萨藏族聚落实例
7.1 次角林村概况
7.2 次角林村聚落与民居
7.3 次角林民居建筑文化特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何泉著的《西藏乡土民居建筑文化研究》选取了一些对藏族民居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问题做“他者文化”的观察和研究,如自然观、宇宙观、洁净观、安全与领域、生态智慧等,最后解析了一个藏族聚落实例,试图揭示出藏族民居背后隐含着的文化逻辑,将藏族乡土建筑的研究从“是什么”的资料积累阶段进一步推进到“为什么”的文化解释阶段。
通过上述关键问题的剖析,可以了解到,基于特殊环境而产生的藏族民居,在乡土社会时代是如何构建一个“神人共居”的空间系统,和谐地统一了天(气候)、地(地理)、人(居者)、神(宗教)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为我国现代藏族居住建筑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何泉,女,1976年生,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绿色建筑设计以及民居的生态更新研究。1999年获得天津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天津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住房城乡建设部项目、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项目、新疆吐鲁番市安居富民低能耗生土示范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并获得多项科研和教学奖励。
目录
前言
第1章 藏族民居的产生背景与类型
1.1 自然生态要素
1.2 社会文化要素
1.3 藏族民居类型和特征
第2章 自然观
2.1 自然崇拜的起源
2.2 藏族的“自然崇拜”观
2.3 藏族自然观与建筑文化
第3章 宇宙观
3.1 藏族空间观与建筑文化
3.2 藏族时间观与建筑文化
第4章 洁净观
4.1 洁净观与净化仪式
4.2 藏族洁净观与建筑文化
第5章 安全与领域
5.1 持久防卫的民族心理
5.2 藏族聚居环境的防卫机制
第6章 生态智慧
6.1 传统藏族民居的总体布局
6.2 传统藏族民居的单体营建
6.3 传统藏族民居的生态建筑模式语言
第7章 拉萨藏族聚落实例
7.1 次角林村概况
7.2 次角林村聚落与民居
7.3 次角林民居建筑文化特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ISBN | 7112210399,9787112210398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何泉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