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犟孩子较劲:青春期孩子父母要上的16堂心理课(专供版) 978754843614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4214801 类别: 图书 家庭教育 家教理论
编辑推荐

孩子不听话,难以管教,很多做父母的对此万分苦恼。很多时候,尽管父母对孩子付出了百分之百的爱,可还是得不到孩子的"心"。比如让他好好学习,孩子却偏偏沉迷在网瘾中;为了帮助孩子做功课,妈妈不惜牺牲时间当陪读,孩子却厌烦到想离家出走;父母天天教育孩子要跟同学友好相处,孩子却偏要跟同学打架;想和孩子聊聊学校里的生活,孩子却不愿意搭理父母……这些都让家长感到头疼又无可奈何。

哈尔滨出版社曾出版过一系列家教类书籍。《别和犟孩子较劲:青春期孩子父母要上的16堂心理课》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结合日常家教中的实际案例,深刻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心理原因;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表现进行了深入透视;为父母正确地应对孩子不听话行为提出了各种实用而有效的对策与技巧,是一本专为广大家长解除心病、为孩子送来欢乐的心理家教辅导读物。

作者简介

高佰平,女,1978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高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坚持“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的理念,秉承“让每一株幼苗都茁壮成长,让每一朵鲜花都灿烂开放”的思想,20年来致力于教育事业,多次荣获“优秀辅导员”“优秀园丁”“模范班主任”“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浅水洼里的小鱼>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二等奖;《浅析“小组合作学习”》获全国创新教育论文一等奖,并收入《创新教育文荟》丛书;《阅读作文——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路》获全国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浅谈如何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获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课题《中小学时效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获国级教育科研成果奖。出版图书有《小女神修炼记》《小男神养咸记》《别和犟孩子较劲:青春期孩子父母要上的16堂心理课》等。

目录

第一课 叛逆:不是孩子的罪过
第二课 网瘾:只为找到一个家
第三课 沉默:懂得听,孩子才会说
第四课 孤僻:孩子最需要温暖
第五课 霸道:“小人物”也有大自尊
第六课 自卑:家长的歧视是祸根
第七课 暴躁: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秘”世界
第八课 恐惧:你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爱?
第九课 打架:别让孩子在家里看到暴力
第十课 厌学:源自怯懦的逃避心理
第十一课 偏执:远离坐标的自负者
第十二课 悲观:对世界的错误解读
第十三课 自私:心无他人的孤独情绪
第十四课 偷窃:只为寻找刺激
第十五课 自残:想要得到亲人的关注
第十六课 早恋:缺乏父母关爱的情感补偿

序言

根据教育研究部门对我国家庭的调查,我们惊讶地发现,有70%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幸福,觉得自己和父母有距离;而73%的父母坦言,孩子总不肯乖乖听话,不明白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还没有找到与孩子正确沟通的办法。
孩子不听话,难以管教,很多做父母的对此万分苦恼。很多时候,尽管父母对孩子付出了百分之百的爱,可还是得不到孩子的“心”。比如让他好好学习,孩子却偏偏沉迷于网瘾中;为了帮助孩子做功课,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当陪读,孩子却厌烦到想离家出走;父母天天教育孩子要跟同学友好相处,孩子却偏要跟同学打架;想和孩子聊聊学校里的生活,孩子却不愿意答理父母……这些都让家长感到头疼又无可奈何。
很多为人父母者都有过以上类似的经历,都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遭受过沮丧、失望。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为什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呢?原因就在于家长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做到和孩子正确地沟通。人类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对孩子的心灵进行引导。鲁迅曾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沟通是父母教育孩子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而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作为一个重要命题来看待,是因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涵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终生相伴的好习惯或坏毛病。从这个角度看,家庭教育的意义是胜于学校教育的,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就直接反映了家教水平,这也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发育和生理成长发育同等重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问题。有些家长一味地注重孩子成长的某些结果,比如考试成绩、说话能力、动手能力等。但是,却从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微软前任总裁比尔·盖茨说:“与人沟通是一门学问,它能决定你的事业是否成功;与孩子沟通是一种责任,它能决定孩子的成长,这代表家庭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其实,只要家长们肯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心思,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多点沟通,多点理解,家长就会发现,读懂孩子的心其实很简单。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人手,结合日常家教中的实际案例,深刻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心理原因;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表现进行了深入透视;为父母正确地应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提出了各种实用而有效的对策与技巧,从而帮助父母读懂孩子的心理,然后承认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消灭家长和孩子中间那道“沟”,把“顽劣”的“犟”孩子变成听话的乖孩子!
最后,衷心感谢王伟华、王秀荣、王苹、武秀红、郗祥倩、肖映菁、徐霖、杨喜鸿、张洁、张荣川、张晓雅、吉拥泽、李庆玲、刘丽娟、徐晶等老师和朋友协助并参与本书的创作。没有你们盼帮助,我不可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顺利完成这部作品。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幸运的是晓斌有个理解他的父亲。当一次家长会中,父亲了解到晓斌的真实状况时,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尝试和他进行沟通。开始的时候,晓斌对父亲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又由于晓斌的父亲经常出差,他便想出了用书信沟通的方式。经过父亲不断努力,终于得到了晓斌的回应,把心结解开,重新投入学习中去,并最终考取了名校。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厌学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对、老师不能因材施教或者归因于教育体制等等,但这些都是表面的现象,最根本的在于很多学生缺少人生理想。没有明确的理想,就看不到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因此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再加上学习成绩不如意,很容易就产生厌学的情绪。而一旦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家长不能合理地进行开导,孩子就会陷人迷茫和颓废情绪。
学生缺乏理想,家庭和学校都有一定的责任。作为父母,总是想替孩子做任何事情,把所有的都替孩子准备好,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主动的欲望,就更不要谈人生理想。此外,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情商教育,造成学生的错误观念,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出好成绩,根本没有实用价值,更不能认识到学习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因而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
ISBN9787548436140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高佰平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