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 978755396486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4215418 类别: 图书 家庭教育 素质教育
编辑推荐

在《品格的力量》一书中,作者从多个方面论证了那些与品格有关的品质才是孩子人生获得成功的主要基础。这些品质包括:坚韧、好奇心、责任心、乐观精神、自控力等。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中,作者继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紧迫的问题:

·在贫困中长大会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如何影响了儿童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业成功?
·对儿童负有责任的成人(从父母、老师到政策制定者和慈善家),可以采取哪些切实的措施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获得美好的未来?

作者再次鼓励我们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童年的挑战。他认为,我们不应该试图“传授”坚毅和自控力等技能,相反,应该在家庭和学校中营造有可能培养这些品质的环境。作者吸收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应对童年不良环境的洞见与新策略,旨在帮助更多孩子获得成功。

媒体推荐

图赫的调查证明,如果从出生开始就能够被正确引导,所有孩子都能够获得自控、坚毅、成功的能力。诸多有益且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克服问题,在家庭在学校都茁壮成长。
——《科克斯评论》
通过深入的研究,并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持研究得出的结论,图赫令人信服地指出,为了培养孩子的品格,应该让他们的生命有不同的体验,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课堂的气氛。作者也表明,一些小小的举动就会带来深刻的改变。图赫强烈呼吁个人采取行动,并表明,通过不同方向的努力,我们有可能为未来构建更好的教育体系。
——《图书馆期刊》

对《品格的力量》的好评

把认读卡扔到一边吧——坚毅、品格与好奇心远比认知能力更重要。毫无疑问,《品格的力量》将把我们从儿童教育的误区中拉出来。
——《人物》杂志(People)
《纽约时报杂志》的编辑图赫先生彻底扭转了我们对儿童教育问题的传统认识。他认为,无论在学校还是生活中,坚毅、自制、好奇、责任心、勇敢和自信等非认知技能都是成功的关键……这本语言精彩、观点新颖的书对所有关心美国儿童成长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科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重点书评”
图赫以亲身经历诠释了儿童教育的新理论。诸多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单亲母亲和科研人员的亲身讲述,验证了图赫的科学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以品格为基础的全新学习模式。
——《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品格的力量》绝对不可不读。这本趣味横生的书告诉我们,有关儿童培育的传统思维完全错误。
——《学校领导简讯》(School Leadership Briefing)
培育一个成功的孩子绝非易事。关于如何让孩子学会成长并走向成功的思想并不少见。保罗·图赫总结了儿童教育领域的新研究,并采访了很多对教育和儿童未来的传统认识发起挑战的教育者和改革家。现在,他把这些改革理念变成了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所有父母都应该看看这本书。——查尔斯·杜西格(Charles Duhigg),《习惯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作者
我希望我能把这本结构紧凑、观点清晰、文笔清新的好书呈现给所有父母、教师和政治家。归根到底,这本书的核心就是:成功的关键在于品格,而不是认知能力,而且品格是可以培育的。《品格的力量》将改造我们认识儿童的思维。但不仅于此,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亚历克斯·克罗威兹(Alex Kotlowitz),《这里没有孩子》(There Are No Children Here)作者
在这本趣味横生且意义非凡的著作中,图赫解释了生活在社会经济两个极端的美国儿童为什么偏偏会遗失这些最有价值的经历……揭示出美国人童年的极端性:对于富裕的孩子而言,一张坚不可摧的安全网稳稳地为他们锁定了未来;对于贫困的孩子而言,前面却几乎只有沉沦这一条路。
——安妮·墨菲·保罗(Annie Murphy Paul),《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图赫先生的新书《品格的力量》,是大脑领域新研究成果与其在学校改革第一线亲身经历的结合。他指出,对孩子的成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品格,而父母和学校在塑造这些成功品格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本书令人深思,给人启发。它让我变成乐观主义者,而不是宿命论者。
——玛格丽特·温特(Margaret Wente),《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
这本引人入胜的新书给关于学校改革的这场大辩论开启了一扇光明之窗……图赫为我们诠释了一系列品格特征——显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神经学家们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贫穷与教育之间的交集。
——托马斯·托克(Thomas Toch),《华盛顿月刊》(The Washington Monthly)
这本精彩纷呈的新书为学校改革开启了新路,这些建议或将彻底改造我们的学校教育体系,尤其是针对低收入社区的学校。
——杰伊·马修斯(Jay Mathews),《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品格的力量》引导读者快速浏览了现实的学校状况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辅以生动的事例——逆境中的孩子如何摆脱命运的枷锁,以及富裕孩子在培育品格力量过程中遭遇的阻力。
——詹姆斯·斯维尼(James Sweeney),《克利夫兰老实人报》(Cleveland Plain Dealer)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以及书中摆脱逆境的孩子和帮助他们的那些人……这本书不仅有深入的理论研究,更有痛快淋漓的语言和发人深省的启迪。
——西沃恩·克里尔思(Siobhan Curious),“课堂就是个微世界”博客(Classroom as Microcosm)

作者简介

保罗·图赫(Paul Tough),《纽约时报杂志》(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特约撰稿人以及公共广播节目《美国人的生活》(This American Life)定期撰稿人。他的作品经常刊登在《纽约客》(The New Yorker)、《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绅士季刊》(GQ)和 《君子杂志》 (Esquire)等刊物上。他曾担任过《纽约时报杂志》和《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的编辑以及《美国人的生活》节目监制。他与妻子及两个孩子一起住在纽约蒙托克小镇

目录

1 不良环境
·贫困孩子在学校里为何困难重重
·非认知性技能的重要性
·“好吧,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一点,我们该怎么办?”
2 策略
·按比例放大之法带来的问题
·不同的方法,共同的主线
·一个自出生开始至高中毕业为止的完整的故事
3 技能
·我们能就如何最好地教会学生培养坚毅达成一致意见吗?
·教品格而不谈品格
·称之为“教”合适吗?
4 压力
·战斗或逃跑反应简介
·毒性压力对大脑有什么影响?
·执行功能为何对上学很重要?
5 父母
·婴儿是如何理解世界的?
·“发球—接发球式互动”的重要性
·帮助或不帮助婴儿应对压力
6 创伤
·你的不良童年经历(ACE)得分如何?
·不良经历和不良环境
·不良童年经历及其对学业成功的影响
7 忽视
·一种“良性”忽视?
·慢性刺激不足的恶劣影响
·一所俄罗斯孤儿院的教训
8 早期干预
·幼年为什么重要
·教育项目应顺应脑科学的发展
·跟孩子说话与政策制定者的困境
9 依恋
·牙买加实验告诉我们亲子依恋的重要性
·建立“安全堡垒”
·只给父母们分发一些小册子就能让婴儿对父母更有安全依恋感吗?
10 家访
·依恋与生物行为匹配
·茱莉安娜和扔饼干风波
·“我们只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积极的时刻之上”
11 家庭之外
·教保项目的成效
·职业发展培训延伸至非正式的保育服务提供者
·帮助幼儿园老师减轻心理压力
·双向自我调节模式
12 建筑模块
·在学前班里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那可能就不是你的恒心不够的问题”
·坚毅与韧性的深层根源
13 惩戒
·“零容忍”的历史
·哪些学生被暂时停学?为什么?
·同学停学对未被停学的学生的影响
·严厉的惩罚为何常常事与愿违
14 激励
·行为主义教育方法
·过了贴纸和比萨派对阶段
·“统计显示经济激励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为零”
15 动机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是什么使得一个四岁的孩子不想画彩笔画了?
·自主性、能力和关联性
16 评估
·我们如何测量非认知能力?
·发现那些帮助孩子们参与学习的教育者
·老师向其学生传达的深层信息是什么?
17 信息
·每所学校关于失败的叙事
·什么样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培养坚毅?
·是变得坚韧不拔还是只是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18 思维模式
·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的敌人?
·一张便条的变革性力量
·切断“战斗或逃跑”警报
19 关系
·拉希德为什么会遭到袭击?他为什么会谈起这事?
·课堂气氛如何影响考试成绩?
·真有可能让整所学校发生转变吗?
20 教学法
·老师们放弃控制权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自主项目和学生主持的会议
·布置要求严格、有深度、有挑战性的作业
21 挑战
·大量的基本功训练,解决问题式的练习很少
·日本人的教学方法
·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策略
·“应该尽量减少困惑与沮丧”
22 深度学习
·21世纪美国就业市场的需求
·“从历史上看,深度学习一直是优势阶层所考虑的事情”
·埃尔姆市预备小学发生了转变
23 解决方案
·七百万儿童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
·支离破碎的体制
·改变我们的政策,改变我们的做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序言

·战斗或逃跑反应简介
·毒性压力对大脑有什么影响
·执行功能为何对上学很重要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紧迫的问题:在一个生活条件差的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究竟是什么东西最强烈地妨碍着他发展迈向成功所必需的技能?部分答案与基本的健康问题有关:平均来看,贫穷儿童比富裕儿童所吃的营养食品要少,所得到的医疗照顾要差。另一部分答案与早期的认知刺激有关:富裕的父母一般会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更多的书籍和益智玩具;低收入的父母不太可能住在那些拥有好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丰富机会的社区,他们在与自己的婴幼儿说话时也不太可能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
所有这些因素都非常重要。不过,神经系统科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研究者已经开始着力研究引起不良环境中长大儿童的问题的一系列新的和不同的原因,他们的研究正在调整我们关于劣势与机会的认识。这些研究者们得出结论说,环境主要是通过压力机制影响儿童发育的。某些长期经历的环境因素会对儿童造成持续而不良的压力,而那些压力源会破坏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其程度比我们原先所理解的要大得多。
不幸,尤其是幼儿时期的不幸,对于我们每个人体内那个复杂的将大脑、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与释放包括皮质醇在内的应激激素的腺体)连为一体的压力—反应网络的发育具有强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幼儿时期,这个复杂的网络对于环境提示高度敏感,它在不断地从环境中寻找信号以告诉自己未来的岁月里会发生什么。当那些信号暗示生活将会很艰难时,这个网络就会做出准备应对麻烦的反应:升高血压,增加肾上腺素的产生,提高警惕。
从短期来看,这也许会有好处,尤其是在一个危险的环境之中:当你的威胁探测系统——有时又被称为或战斗或逃跑反应——处于高级戒备状态时,你随时准备面对麻烦,你便可以很快对麻烦做出反应。换句话说,这些自我调适的产生具有其坚实的进化原因。但是,较长时间进行这些调适也会引起许多生理问题:它们往往会导致免疫系统缺乏抵抗力,代谢系统发生转变并引起体重增加,然后,将来会导致哮喘、心脏病等各种身体疾病。更糟糕的是,压力会影响大脑发育。高强度的压力,尤其是在幼儿时期,会阻碍儿童前额皮质的发育,而前额皮质正是我们大脑中控制最微妙最复杂的智力功能和情绪与认知调节能力的那一部分。
在情感层面上,早年长期的压力——现在许多研究者称之为毒性压力——会使得儿童难以节制自己面对失望与挑衅的反应。小小的挫折会让他们觉得像惨重的失败,稍许的蔑视会让他们觉得像严重的对抗。在学校里,一个随时警惕威胁的高度敏感的压力—反应系统会导致这样一些事与愿违的行为模式:打架,顶嘴,在课堂上捣乱,此外更微妙的还有,一天到晚戒备同龄人、抗拒老师和其他成年人。
在认知的层面上,在一个混乱而不稳定的环境中长大——并且经历这种环境所产生的那种慢性而高度的压力——会破坏许多由前额皮质所控制的被称为执行能力的技能的发展,如被许多研究者比作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一组监督大脑工作的高阶心智能力。执行能力包括工作记忆、自动调节和认知弹性,是支撑韧性与坚毅等非认知性能力的大脑发育的构件,即神经系统的基础设施。它们对于应对不熟悉的情况和处理新的信息极其有帮助,而这些事情正是我们让孩子们每天在学校里所做的事情。当一个孩子的执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时,他那些上学的日子就会变成一种没完没了的挫败体验,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指令,而他又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

父 母

·婴儿是如何理解世界的?
·“发球—接发球式互动”的重要性
·帮助或不帮助婴儿应对压力

许多关于幼年不幸与儿童发育的新研究都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悖论:一方面对贫穷所滋生的问题有了非常清楚明白的认识与了解,而另一方面却对解决之道茫然无知。现如今人们常常会觉得好像你得成为一位神经化学博士才能明白那些生活条件差的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全都是怎么回事。然而那门错综复杂的科学——那些肾上腺得以分泌糖皮质激素、免疫细胞得以发送细胞因子的精确的机制——并不太能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最好地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也许有一天会出现对付这些神经化学失衡症状的神经化学疗法——打一针或者吃一片药就能神奇地对抗童年不良环境的影响。不过现在我们要纠正或补偿那些影响,最好的法子还是一个笨办法:改变孩子们所生活的环境。
当我们听见“环境”这个词语时,我们通常最先想到的是一个孩子的物理环境。不利的物理环境在儿童的发育中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当它们真的有毒的时候,如儿童所饮用的水中含铅或所呼吸的空气中有一氧化碳。但是这一批新的研究人员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是,对大部分儿童来说,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不是他们所居住的房屋,而是他们所感受的关系——即生活中成年人与他们的互动方式,尤其是当他们感受到压力时。
儿童发展情感、心理与认知能力的首要环境是他们的家庭——更具体地说,是其家人。从婴儿期开始,儿童就依靠父母的反应来理解世界。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的研究人员将之称为“发球与接发球”式互动。婴儿发出一种声音或看着某个物体——那就是发球——父母的接发球则是关注孩子所关注的东西,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言语回应孩子的咿咿呀呀:“对,那是你的狗狗!”“你看见风扇了?”“噢,宝贝,你不高兴了?”父母和婴儿之间这些基本的互动,在父母看来常常是没有意义的重复,但对婴儿来说却充满了宝贵的信息,能告诉他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比婴儿的任何其他体验更能触发其大脑中控制情绪、认知、语言与记忆区域的神经联系的发展和强化。
父母在孩子幼时所扮演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孩子压力的外在调节者,从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来说都是如此。有研究表明,要是父母表现严厉或者喜怒无常——尤其是当孩子心烦意乱的时候——天长日久,孩子们就不太可能培养出管理强烈情绪的能力,而更有可能对压力情境做不出有效的反应。与之相反,能够帮助孩子处理压力时刻、在发过脾气之后或恐惧之余能够自己冷静下来的父母,对于孩子养成长期管理压力的能力则通常具有深刻的积极作用。婴幼儿时期自然有很多大哭大闹的时候,而每一次哭闹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即便对于当时的孩子父母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当一个孩子的照料者敏感而沉着地回应其躁动的情绪时,孩子就更有可能明白自己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绪,即使是那些强烈的不愉快情绪也能管理。那种理解虽然首先还不是一种知性的理解,但却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以后当这孩子再次面临压力情境甚至面对危机的岁月时,那将会是他极其宝贵的财富。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神经系统科学家们在啮齿动物和人类研究中都证实,父母的照顾,特别是紧张时刻父母的照顾,不仅会影响儿童荷尔蒙水平和脑内化学物质的发育水平,而且能更深刻地影响其基因表现水平的发展。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表明, 母鼠特定的育儿行为会改变幼鼠DNA中某些化学物质固定在某些序列上的方式,即其所谓甲基化过程。幼鼠紧张时母鼠温暖而积极的回应与养育——尤其是被称为舔舐和理毛的那种抚慰性的母性行为——会正好在幼鼠DNA中控制成年后海马体处理压力荷尔蒙的方式的那个区域创造甲基化效应。(尽管具体的证据还有待发现,但)有强烈的迹象表明,作为对相应的人类养育行为的反应,同样的甲基化效应也发生在人类婴儿身上。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证实,许多父母(和已经长大的孩子回忆童年时)直观地感觉到,哪怕是父母关注的小小瞬间也在很深的层次上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事实证明,能一直影响到我们的基本基因序列。
ISBN9787553964867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美】保罗·图赫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