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肖江虹著的《傩面(精)》为一部当代原创长篇小说,分为蛊镇、傩面、悬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日渐式微的蛊术、傩戏、悬棺三种传统文化中古老神秘的现象,通过仅存的继承者的眼睛展现出这些现象的真实面目和没落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悲悯情怀,呼吁人们在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中也要坚守、保护传统。
媒体推荐
我记录这些消逝和即将消逝的风物,不是吟喁挽歌,而是想努力把曾经打动我们的乡村诗意记录下来,让读者能看到祖先们在遥远的过去鸷经拥有的伟大的想象力和诚挚的包容心。
——肖江虹
作者简介
肖江虹,男,生于1976年,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于《当代》《人民文学》《钟山》《中国作家》《天涯》《山花》等刊物。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中篇小说选刊》等选载或入选各类选本。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一等奖、首届贵州专业文艺一等奖、第二届贵州专业文艺特等奖。
目录
蛊镇
傩面
悬棺
文摘
一个清晨,伤心的王四维带着无解的王细崽离开了蛊镇,跟着外出的人流去了遥远的城市。半个月后的一个黄昏,更伤心的王四维带着更无解的王细崽出现在村头。他对遇到的每一个人说:都怪这张逼脸。细崽妈扒开儿子的衣服,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伤痕遍布全身。女人落了泪,抓住男人问这些伤是咋弄的。男人半天才说棚户区的其他娃娃都拿细崽当怪物打整,背着大人就没轻没重打他。抱着细崽哭了一回,女人说细崽我们哪儿也不去了,就是灵霄宝殿也不去了,我们就好好在家待着。
奇怪的是,自从回到蛊镇后,细崽脸上的赤红开始渐渐淡去,步子跟来时差不多。第一个发现的就是王昌林。一天,王昌林在村口遇见细崽端着小鸡鸡,对着远方咬牙切齿地撒尿,还咕哝:
“霉死你狗日的。”
目光顺着幺公皱皮的小鸡鸡歪歪扭扭绕过去,王昌林就看见了王木匠的屋子。
王木匠一身手艺,尤其擅长做寿木,前些年进山伐木,让一棵老黄杉砸断了腿。断腿后路就不平了,一迈步就跃跃欲试的模样。去年接到一个徒弟的信,让他去城里一个木材加工厂上班。兴冲冲进了城,徒弟带他去见工厂老板,老板看他一飞冲天跑来的架势,盯着那条断腿看了半天,一挥手就把他扇回了蛊镇。
王昌林不知道王木匠如何得罪了细崽。木匠是他看着长大的,不折不扣的老好人。早些年给人做个门窗,打个寿木,从不谈价,主人家看着给,多多少少他都受。最近几年就更不说了,气饱力胀的年轻汉子全都走光了,瘸腿的王木匠就成了寨子里头力气最大的人。谁家有个搬抬扛移的重活,站在村头的土堡上甩一嗓子,木匠就笑眯乐呵腾云驾雾赶来了。论人缘,十里八乡怕是没人敢和木匠比。前年木匠老爹老去,附近好几个寨子的人全来了,虽说都是些老弱病残,但量大,把一个院子塞得满满的。
王昌林背着手,盯着细崽的一举一动。等细崽收拾好撒尿的家什,王昌林往前迈了两步,他说幺公,木匠到底咋个得罪你了?细崽红着眼说,他把我从常家买来的饼干扔丢了,说饼干长了霉,不能吃。王昌林说木匠做得对呀。细崽翻着眼说干尿,他是没的吃眼红才这样干的。王昌林笑笑,双手把细崽扳过来,刚想给幺公讲道理,忽然呆住了。细崽额头上那团火烧云,仿佛正随着黄昏的降临慢慢淡去。
伸手使劲抹了抹,力气大了些,细崽咧着嘴叫了一声。
“怪了,幺公,淡去了呢!”王昌林惊讶着说。
挥手格开王昌林的手,细崽愤愤地说:“管老子的,多管闲事。”
又仔细看了一回,王昌林确定,真是淡去了。
回到蛊镇半个月,细崽有了一个能挣钱的活。
这个安逸的活路和村东头的柳七爷有关。 蛊镇最大的一棵古柏在寨中的晒谷场上,浓荫蔽日,像个浑圆的伞盖。教书先生柳七爷每次给寨人讲古,到《三国演义》刘备出场那一段,就说刘备还是个娃娃那阵子,就坐在村子里一棵古树下,让其他娃娃来参拜他,喊他陛下,有人看见了,就说那棵树不就是皇帝的黄落伞盖吗?这娃娃长大了定有出息。
然后柳七爷手指往上一戳,对众人说,那树就这模样,按这说法,我们大家都是帝王命哟。大家就呵呵笑一回。
柳七爷脑壳不大,但学问不少,上古那些芝麻大小的事情他都晓得。只要老天给脸,晚饭以后听他讲古是蛊镇人雷打不动的科目。人多那时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古柏下围得水泄不通。离得远的,怕听漏了,脖子伸得老长,眉毛跟着剧情上下抖动。现在人少了,只剩下几个老眼昏花的和鼻涕横流的。但科目还在。只是柳七爷讲古的劲头没以前那样足实了,有一搭没一搭,还老出错。说诸葛孔明死后,魏延反了,大喊三声谁敢杀我,第三声话音未落,就被身边的马超一刀砍于马下。周围尽是失望之色,王昌林实在忍不住了,咳嗽一声,装得水波不兴样地纠正:老七,是马岱,马超早死了。柳七爷双眼浮起一层灰暗,四下扫扫说:“冷火丘烟的,没兴致,以前堆得密密匝匝的时候,我哪个时候讲错过?”
肖江虹著的《傩面(精)》为一部当代原创长篇小说,分为蛊镇、傩面、悬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日渐式微的蛊术、傩戏、悬棺三种传统文化中古老神秘的现象,通过仅存的继承者的眼睛展现出这些现象的真实面目和没落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悲悯情怀,呼吁人们在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中也要坚守、保护传统。
媒体推荐
我记录这些消逝和即将消逝的风物,不是吟喁挽歌,而是想努力把曾经打动我们的乡村诗意记录下来,让读者能看到祖先们在遥远的过去鸷经拥有的伟大的想象力和诚挚的包容心。
——肖江虹
作者简介
肖江虹,男,生于1976年,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于《当代》《人民文学》《钟山》《中国作家》《天涯》《山花》等刊物。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中篇小说选刊》等选载或入选各类选本。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一等奖、首届贵州专业文艺一等奖、第二届贵州专业文艺特等奖。
目录
蛊镇
傩面
悬棺
文摘
一个清晨,伤心的王四维带着无解的王细崽离开了蛊镇,跟着外出的人流去了遥远的城市。半个月后的一个黄昏,更伤心的王四维带着更无解的王细崽出现在村头。他对遇到的每一个人说:都怪这张逼脸。细崽妈扒开儿子的衣服,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伤痕遍布全身。女人落了泪,抓住男人问这些伤是咋弄的。男人半天才说棚户区的其他娃娃都拿细崽当怪物打整,背着大人就没轻没重打他。抱着细崽哭了一回,女人说细崽我们哪儿也不去了,就是灵霄宝殿也不去了,我们就好好在家待着。
奇怪的是,自从回到蛊镇后,细崽脸上的赤红开始渐渐淡去,步子跟来时差不多。第一个发现的就是王昌林。一天,王昌林在村口遇见细崽端着小鸡鸡,对着远方咬牙切齿地撒尿,还咕哝:
“霉死你狗日的。”
目光顺着幺公皱皮的小鸡鸡歪歪扭扭绕过去,王昌林就看见了王木匠的屋子。
王木匠一身手艺,尤其擅长做寿木,前些年进山伐木,让一棵老黄杉砸断了腿。断腿后路就不平了,一迈步就跃跃欲试的模样。去年接到一个徒弟的信,让他去城里一个木材加工厂上班。兴冲冲进了城,徒弟带他去见工厂老板,老板看他一飞冲天跑来的架势,盯着那条断腿看了半天,一挥手就把他扇回了蛊镇。
王昌林不知道王木匠如何得罪了细崽。木匠是他看着长大的,不折不扣的老好人。早些年给人做个门窗,打个寿木,从不谈价,主人家看着给,多多少少他都受。最近几年就更不说了,气饱力胀的年轻汉子全都走光了,瘸腿的王木匠就成了寨子里头力气最大的人。谁家有个搬抬扛移的重活,站在村头的土堡上甩一嗓子,木匠就笑眯乐呵腾云驾雾赶来了。论人缘,十里八乡怕是没人敢和木匠比。前年木匠老爹老去,附近好几个寨子的人全来了,虽说都是些老弱病残,但量大,把一个院子塞得满满的。
王昌林背着手,盯着细崽的一举一动。等细崽收拾好撒尿的家什,王昌林往前迈了两步,他说幺公,木匠到底咋个得罪你了?细崽红着眼说,他把我从常家买来的饼干扔丢了,说饼干长了霉,不能吃。王昌林说木匠做得对呀。细崽翻着眼说干尿,他是没的吃眼红才这样干的。王昌林笑笑,双手把细崽扳过来,刚想给幺公讲道理,忽然呆住了。细崽额头上那团火烧云,仿佛正随着黄昏的降临慢慢淡去。
伸手使劲抹了抹,力气大了些,细崽咧着嘴叫了一声。
“怪了,幺公,淡去了呢!”王昌林惊讶着说。
挥手格开王昌林的手,细崽愤愤地说:“管老子的,多管闲事。”
又仔细看了一回,王昌林确定,真是淡去了。
回到蛊镇半个月,细崽有了一个能挣钱的活。
这个安逸的活路和村东头的柳七爷有关。 蛊镇最大的一棵古柏在寨中的晒谷场上,浓荫蔽日,像个浑圆的伞盖。教书先生柳七爷每次给寨人讲古,到《三国演义》刘备出场那一段,就说刘备还是个娃娃那阵子,就坐在村子里一棵古树下,让其他娃娃来参拜他,喊他陛下,有人看见了,就说那棵树不就是皇帝的黄落伞盖吗?这娃娃长大了定有出息。
然后柳七爷手指往上一戳,对众人说,那树就这模样,按这说法,我们大家都是帝王命哟。大家就呵呵笑一回。
柳七爷脑壳不大,但学问不少,上古那些芝麻大小的事情他都晓得。只要老天给脸,晚饭以后听他讲古是蛊镇人雷打不动的科目。人多那时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古柏下围得水泄不通。离得远的,怕听漏了,脖子伸得老长,眉毛跟着剧情上下抖动。现在人少了,只剩下几个老眼昏花的和鼻涕横流的。但科目还在。只是柳七爷讲古的劲头没以前那样足实了,有一搭没一搭,还老出错。说诸葛孔明死后,魏延反了,大喊三声谁敢杀我,第三声话音未落,就被身边的马超一刀砍于马下。周围尽是失望之色,王昌林实在忍不住了,咳嗽一声,装得水波不兴样地纠正:老七,是马岱,马超早死了。柳七爷双眼浮起一层灰暗,四下扫扫说:“冷火丘烟的,没兴致,以前堆得密密匝匝的时候,我哪个时候讲错过?”
ISBN | 9787539657028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作者 | 肖江虹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