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人间失格》被认为是日语文学不灭的经典,其在日销量至今已超过600万册。 太宰治在小说里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态度,以看似冷静而克制的笔调,书写生而为人的罪恶与人性之中的无可奈何,让身在迷惘和痛苦中的人拨开迷雾,看透人生。
作者简介
太宰治,日本“无赖派”小说代表作家,其后期重要作品被评价为“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他本人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列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
目录
人间失格 小丑之花 奔跑吧,梅勒斯 Goodbye 维庸之妻
序言
我曾见过那男人的三张照片。 第一张,大概可以说是他的幼年时代,十岁上下。照片上,那孩子被许多女人簇拥着(可以猜出是那孩子的姐妹,还有堂姐妹),身穿粗条纹的裙裤站在庭院的池塘边,脖子向左倾斜三十度左右,笑得很难看。当真难看吗?倒也不尽然。若是那些迟钝的人(也就是对美丑毫不关心的人)露出漠然的表情,敷衍地恭维一句“真是个可爱的小少爷”,也不见得有多么虚伪不堪。俗话说的“可爱劲”,在那孩子的笑容中,也并非丝毫不见踪影。可是,若是让对美丑有所讲究的人来瞧,或许看见照片第一眼就会不悦地嘀咕道“这小孩真讨厌”,接着像拂去一条毛虫一样,将照片丢得远远的。 这孩子的笑容,真是越看越让人不由得感到瘆人的阴森。那根本不是笑容。这孩子,丝毫没有一点笑意。他两手紧握成拳的站姿就说明了一切。人是不可能握紧了拳头还能笑出来的。是猴子,那是猴子的笑容。那只是让丑陋的皱纹都挤在一张脸上而已。照片上的表情实在古怪至极,又带着点下流,没来由地惹人生气,说是“皱脸鬼少爷”也不为过。我至今从未见过表情如此怪异的小孩。 第二张照片上的脸,变化却大得让人咋舌。是学生的模样。无法辨别是高中时期还是大学时期的照片,总而言之是个拥有惊人美貌的学生。而最不可思议的是,他身上没有一丝活人的气息。他身穿学生制服,胸前的口袋里露出白手帕,坐在一张藤椅上,跷着二郎腿,仍旧在笑着。这一次的笑脸并非满脸褶子的猴子笑,而是相当精致的微笑。不过这与人的笑容总有些差别。该说是不见气血呢,还是缺少了生命的厚重感呢?他身上没有一点此类事物的充盈之感,并非鸟儿那种轻灵,而是羽毛一样轻浮,就如同一张白纸在笑着。可以说,他从头到尾都让人觉得造作。称不上装腔作势,称不上举止轻佻,也称不上嬉皮笑脸。说是追赶时髦就更不沾边了。细细看来,这个俊美的学生身上,总让人感觉到一种鬼故事里才有的毛骨悚然之气。我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俊美青年。 剩下的那张照片,是最为诡异的。我完全辨别不出他的年纪。他头上已经有些许白发,坐在一个肮脏不堪的房间角落(照片上清楚地看出,房间的墙壁已经有三处破损),双手凑在火盆边,这回倒是不笑了。他没有任何表情,好比保持着手朝火盆伸出的姿势,就这么自然死亡了一样。这张照片实在惹人厌恶,充满了不祥的气氛。诡异之处还不仅这点。照片上的那张脸,拍摄得倒是够大,我总算能细细端详他的面相了。额头平凡无奇,额角的皱纹、眉毛、眼睛也平凡无奇,连口鼻和下巴也一样。啊,这张脸上何止是没有表情,甚至不给人留下一点印象。因为脸上毫无特征。这么说吧,我看完照片一闭上眼睛,就已经忘记了这张脸。我能回想起房间的墙壁、小小的火盆,可这房间主人公的相貌,却一瞬间烟消云散,不论费多大劲都回想不起来。那是一张无法画成像的脸,也不可能画成一幅漫画。我睁开眼睛时,也并未产生“啊,我想起来了,原来长这样啊”的喜悦之情。说得极端一些,就算睁开眼睛再次注视照片,我也回想不出。它只让人极端不悦,焦躁不堪,视线不由得转向别处。 哪怕是所谓的“死相”,表情也会更丰富一点,至少让人印象深刻。就算是在人的身子上装一个马头,也未必有这么让人生厌。总而言之,任何人见了他,都会毫无来由地寒毛直竖,心里难受。如此怪异的男子面相,我的确从未见过。
文摘
第一封手记 回首往事,人生中尽是耻辱。 普通人的生活对我来说,根本无从捉摸。我出生在东北的乡下,第一次看到火车已经是年纪挺大的时候。我沿着火车站的天桥爬上又爬下,根本没意识到它是为了跨越铁轨而架设的,还以为那是为了让火车站像外国游乐场一样,为追求繁复、娱乐、新潮而建造的设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这么认为。在天桥爬上爬下,对我倒不如说是一种潇洒的游戏,我以为在铁道服务中,这就是最周到的服务之一。日后,我发现天桥不过是为了让旅客跨越铁轨而存在的纯实用性阶梯而已,顿时觉得索然无趣。 我小时候也在图画书上见过地下铁路,同样不认为那是为了实际需要而发明出来的,还以为是在地下坐车比在地面坐车有趣得多,才造出来供人游玩的。 我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卧病在床。躺着的时候我细细想来,这些床单、枕套、被套,都是些无所谓的装饰品。到了将近二十岁时,我才明白它们居然都相当实用。人的俭朴让我心情黯然,悲从中来。 我还从不知饥饿为何物。这并不是说我生养在不愁衣食住的家庭中,绝非这种愚蠢的话题。我是压根不明白“饥饿”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这说法或许有点古怪——就算我肚子空空如也,自己也意识不到。上小学和中学时,我从学校回到家,身边的人就七嘴八舌地问:“肚子饿了吧?我们都是过来人,放学回来的时候,肚子真是饿得受不了啊。来点甜纳豆怎么样?还有蜂蜜蛋糕和面包呢。”我天生会说恭维话,就嘟哝着“肚子好饿”,胡乱往嘴里送入十颗甜纳豆,可我一点都不理解饥饿感究竟为何物。 我的食量当然也不算小,可我不记得曾因为饥饿而进食。我吃他人所谓的珍馐美馔。我吃他人所谓的豪华大餐。别人家款待我的食物,就算强迫自己,我也会吃下去。因此,对年幼的我来说,最为痛苦的时刻就是自家的用餐时间。 在我乡下老家,一家十几个人会全员到齐,在两列菜肴前面对面排开。我最年幼,当然是坐在最下位。餐厅很是昏暗,吃午饭时,十几名家人只是沉默不语地进食,那场面总是令我汗毛直竖。我们是乡下的守旧家族,菜式也是固定的那几样,根本别指望有什么稀奇或是豪华的美食。我便越来越害怕用餐的时刻。我坐在那昏暗房间的最下位,像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样,夹起一点点米饭往嘴边送,再塞进去。人为什么一天要吃三餐呢?每个人都一脸严肃地进食,简直就像是一种仪式。全家人每日三次在固定时刻聚集到昏暗的房间中,将膳食按序摆放,就算不想吃也必须低着头,无言地咀嚼着米粒。我甚至想过,这或许是在向飘游在家中的魂灵祈祷。 “不吃饭就会死”这种话在我听来,纯粹是恼人的恐吓。但这种迷信(不管过多久,我都坚信这是某种迷信)无时无刻不让我饱尝不安与恐惧。因为人不吃饭就会死,所以必须为此而工作,换来饭吃。没有比这种话更让我觉得难解与晦涩,更让我感到是威逼利诱的了。 换言之,直到现在,我对人的营生仍旧一无所知。我自身的幸福观念,与世间大众的幸福观念是彻底背道而驰的,这让我感到惊惶不安。我因为这种不安而夜夜辗转、呻吟,甚至近乎疯狂。我究竟是不是幸福的呢?我小时候,屡屡会有人说我是个至福之人,可我总觉得自己身处地狱。在我看来,说我是至福之人的那群家伙,才真叫安逸,让我望尘莫及。 假设我身上有十个灾祸的结晶,哪怕只把其中一个丢给旁人来背负,恐怕就足以要了旁人的性命吧。我甚至有过这种想法。 总之,我不明白。旁人所感到的痛苦是何种性质、程度,我根本无从捉摸。就是那种实用主义的痛苦,光靠吃饭就能解决的痛苦。或许那才是最强烈的痛苦,是几乎能将我那十重灾祸一扫而空的最凄惨的阿鼻地狱。对此我是真的不明白。即便如此,他们居然能不自杀,不发狂,谈论政党,不绝望,不屈服,继续与生活斗争。他们就不觉得痛苦吗?当个利己主义者,确信那是理所应当的,就能一次都不怀疑自己吗?那样倒是乐得轻松了。人全都是那样的吗?做到那种程度就能打满分了吗?我不明白……他们夜里能酣睡,清早能神清气爽吗?他们会做怎样的梦,走在路上都在想些什么呢?钱吗?怎么会呢,不光只有钱吧。我听别人说过,人是为吃饭而活着的,可从来没听说过人是为钱活着的。不,按照这个道理的话……不对,还是搞不懂……我越是思考,自己就越是糊涂混沌,仿佛唯独我一人是癫狂的,不安与恐惧不住地侵袭而来。我几乎无法与旁人对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 我想出的办法就是,假扮小丑。 那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我极度地害怕人类,却不论如何都对人类依依不舍。而我靠着假扮小丑这法子,勉强维持着自己与人类之间的联系。表面上,我不停地制造出笑容,而内心却是拼了命,抱着百折不挠的决心,在千钧一发间,汗流浃背地讨好他人。 ……
《人间失格》被认为是日语文学不灭的经典,其在日销量至今已超过600万册。 太宰治在小说里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态度,以看似冷静而克制的笔调,书写生而为人的罪恶与人性之中的无可奈何,让身在迷惘和痛苦中的人拨开迷雾,看透人生。
作者简介
太宰治,日本“无赖派”小说代表作家,其后期重要作品被评价为“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他本人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列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
目录
人间失格 小丑之花 奔跑吧,梅勒斯 Goodbye 维庸之妻
序言
我曾见过那男人的三张照片。 第一张,大概可以说是他的幼年时代,十岁上下。照片上,那孩子被许多女人簇拥着(可以猜出是那孩子的姐妹,还有堂姐妹),身穿粗条纹的裙裤站在庭院的池塘边,脖子向左倾斜三十度左右,笑得很难看。当真难看吗?倒也不尽然。若是那些迟钝的人(也就是对美丑毫不关心的人)露出漠然的表情,敷衍地恭维一句“真是个可爱的小少爷”,也不见得有多么虚伪不堪。俗话说的“可爱劲”,在那孩子的笑容中,也并非丝毫不见踪影。可是,若是让对美丑有所讲究的人来瞧,或许看见照片第一眼就会不悦地嘀咕道“这小孩真讨厌”,接着像拂去一条毛虫一样,将照片丢得远远的。 这孩子的笑容,真是越看越让人不由得感到瘆人的阴森。那根本不是笑容。这孩子,丝毫没有一点笑意。他两手紧握成拳的站姿就说明了一切。人是不可能握紧了拳头还能笑出来的。是猴子,那是猴子的笑容。那只是让丑陋的皱纹都挤在一张脸上而已。照片上的表情实在古怪至极,又带着点下流,没来由地惹人生气,说是“皱脸鬼少爷”也不为过。我至今从未见过表情如此怪异的小孩。 第二张照片上的脸,变化却大得让人咋舌。是学生的模样。无法辨别是高中时期还是大学时期的照片,总而言之是个拥有惊人美貌的学生。而最不可思议的是,他身上没有一丝活人的气息。他身穿学生制服,胸前的口袋里露出白手帕,坐在一张藤椅上,跷着二郎腿,仍旧在笑着。这一次的笑脸并非满脸褶子的猴子笑,而是相当精致的微笑。不过这与人的笑容总有些差别。该说是不见气血呢,还是缺少了生命的厚重感呢?他身上没有一点此类事物的充盈之感,并非鸟儿那种轻灵,而是羽毛一样轻浮,就如同一张白纸在笑着。可以说,他从头到尾都让人觉得造作。称不上装腔作势,称不上举止轻佻,也称不上嬉皮笑脸。说是追赶时髦就更不沾边了。细细看来,这个俊美的学生身上,总让人感觉到一种鬼故事里才有的毛骨悚然之气。我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俊美青年。 剩下的那张照片,是最为诡异的。我完全辨别不出他的年纪。他头上已经有些许白发,坐在一个肮脏不堪的房间角落(照片上清楚地看出,房间的墙壁已经有三处破损),双手凑在火盆边,这回倒是不笑了。他没有任何表情,好比保持着手朝火盆伸出的姿势,就这么自然死亡了一样。这张照片实在惹人厌恶,充满了不祥的气氛。诡异之处还不仅这点。照片上的那张脸,拍摄得倒是够大,我总算能细细端详他的面相了。额头平凡无奇,额角的皱纹、眉毛、眼睛也平凡无奇,连口鼻和下巴也一样。啊,这张脸上何止是没有表情,甚至不给人留下一点印象。因为脸上毫无特征。这么说吧,我看完照片一闭上眼睛,就已经忘记了这张脸。我能回想起房间的墙壁、小小的火盆,可这房间主人公的相貌,却一瞬间烟消云散,不论费多大劲都回想不起来。那是一张无法画成像的脸,也不可能画成一幅漫画。我睁开眼睛时,也并未产生“啊,我想起来了,原来长这样啊”的喜悦之情。说得极端一些,就算睁开眼睛再次注视照片,我也回想不出。它只让人极端不悦,焦躁不堪,视线不由得转向别处。 哪怕是所谓的“死相”,表情也会更丰富一点,至少让人印象深刻。就算是在人的身子上装一个马头,也未必有这么让人生厌。总而言之,任何人见了他,都会毫无来由地寒毛直竖,心里难受。如此怪异的男子面相,我的确从未见过。
文摘
第一封手记 回首往事,人生中尽是耻辱。 普通人的生活对我来说,根本无从捉摸。我出生在东北的乡下,第一次看到火车已经是年纪挺大的时候。我沿着火车站的天桥爬上又爬下,根本没意识到它是为了跨越铁轨而架设的,还以为那是为了让火车站像外国游乐场一样,为追求繁复、娱乐、新潮而建造的设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这么认为。在天桥爬上爬下,对我倒不如说是一种潇洒的游戏,我以为在铁道服务中,这就是最周到的服务之一。日后,我发现天桥不过是为了让旅客跨越铁轨而存在的纯实用性阶梯而已,顿时觉得索然无趣。 我小时候也在图画书上见过地下铁路,同样不认为那是为了实际需要而发明出来的,还以为是在地下坐车比在地面坐车有趣得多,才造出来供人游玩的。 我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卧病在床。躺着的时候我细细想来,这些床单、枕套、被套,都是些无所谓的装饰品。到了将近二十岁时,我才明白它们居然都相当实用。人的俭朴让我心情黯然,悲从中来。 我还从不知饥饿为何物。这并不是说我生养在不愁衣食住的家庭中,绝非这种愚蠢的话题。我是压根不明白“饥饿”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这说法或许有点古怪——就算我肚子空空如也,自己也意识不到。上小学和中学时,我从学校回到家,身边的人就七嘴八舌地问:“肚子饿了吧?我们都是过来人,放学回来的时候,肚子真是饿得受不了啊。来点甜纳豆怎么样?还有蜂蜜蛋糕和面包呢。”我天生会说恭维话,就嘟哝着“肚子好饿”,胡乱往嘴里送入十颗甜纳豆,可我一点都不理解饥饿感究竟为何物。 我的食量当然也不算小,可我不记得曾因为饥饿而进食。我吃他人所谓的珍馐美馔。我吃他人所谓的豪华大餐。别人家款待我的食物,就算强迫自己,我也会吃下去。因此,对年幼的我来说,最为痛苦的时刻就是自家的用餐时间。 在我乡下老家,一家十几个人会全员到齐,在两列菜肴前面对面排开。我最年幼,当然是坐在最下位。餐厅很是昏暗,吃午饭时,十几名家人只是沉默不语地进食,那场面总是令我汗毛直竖。我们是乡下的守旧家族,菜式也是固定的那几样,根本别指望有什么稀奇或是豪华的美食。我便越来越害怕用餐的时刻。我坐在那昏暗房间的最下位,像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样,夹起一点点米饭往嘴边送,再塞进去。人为什么一天要吃三餐呢?每个人都一脸严肃地进食,简直就像是一种仪式。全家人每日三次在固定时刻聚集到昏暗的房间中,将膳食按序摆放,就算不想吃也必须低着头,无言地咀嚼着米粒。我甚至想过,这或许是在向飘游在家中的魂灵祈祷。 “不吃饭就会死”这种话在我听来,纯粹是恼人的恐吓。但这种迷信(不管过多久,我都坚信这是某种迷信)无时无刻不让我饱尝不安与恐惧。因为人不吃饭就会死,所以必须为此而工作,换来饭吃。没有比这种话更让我觉得难解与晦涩,更让我感到是威逼利诱的了。 换言之,直到现在,我对人的营生仍旧一无所知。我自身的幸福观念,与世间大众的幸福观念是彻底背道而驰的,这让我感到惊惶不安。我因为这种不安而夜夜辗转、呻吟,甚至近乎疯狂。我究竟是不是幸福的呢?我小时候,屡屡会有人说我是个至福之人,可我总觉得自己身处地狱。在我看来,说我是至福之人的那群家伙,才真叫安逸,让我望尘莫及。 假设我身上有十个灾祸的结晶,哪怕只把其中一个丢给旁人来背负,恐怕就足以要了旁人的性命吧。我甚至有过这种想法。 总之,我不明白。旁人所感到的痛苦是何种性质、程度,我根本无从捉摸。就是那种实用主义的痛苦,光靠吃饭就能解决的痛苦。或许那才是最强烈的痛苦,是几乎能将我那十重灾祸一扫而空的最凄惨的阿鼻地狱。对此我是真的不明白。即便如此,他们居然能不自杀,不发狂,谈论政党,不绝望,不屈服,继续与生活斗争。他们就不觉得痛苦吗?当个利己主义者,确信那是理所应当的,就能一次都不怀疑自己吗?那样倒是乐得轻松了。人全都是那样的吗?做到那种程度就能打满分了吗?我不明白……他们夜里能酣睡,清早能神清气爽吗?他们会做怎样的梦,走在路上都在想些什么呢?钱吗?怎么会呢,不光只有钱吧。我听别人说过,人是为吃饭而活着的,可从来没听说过人是为钱活着的。不,按照这个道理的话……不对,还是搞不懂……我越是思考,自己就越是糊涂混沌,仿佛唯独我一人是癫狂的,不安与恐惧不住地侵袭而来。我几乎无法与旁人对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 我想出的办法就是,假扮小丑。 那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我极度地害怕人类,却不论如何都对人类依依不舍。而我靠着假扮小丑这法子,勉强维持着自己与人类之间的联系。表面上,我不停地制造出笑容,而内心却是拼了命,抱着百折不挠的决心,在千钧一发间,汗流浃背地讨好他人。 ……
ISBN | 9787540488116,7540488115 |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 | 太宰治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