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听话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7553795968,978755379596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作者泉河润一是有着30年的教育经验的在职教师,同时也是2个孩子的父亲,在日本教育界深受好评。本书提出的育儿问题与解决方法皆是他多年亲身经历的总结,具有典型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本书对诸如挑食、哭闹、沉迷网络等20个育儿难题均提供了对症下药的教育原则,根据问题后对应页码即可翻阅相应部分,辅以专栏文章和真实案例,图文并茂,有助于家长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内容科学,贴合广大家长科学育儿的心理;语言亲切平实,受众广泛。
·小开本、内外包封设计,装帧精美,轻巧便携;采用进口轻型纸双色印刷,风格明快,阅读体验佳。

作者简介

【日】泉河润一
日本育儿专家,上越教育大学硕士毕业,取得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硕士学位。曾指导过多位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障碍(LD)、阿斯伯格综合征(AS)、自闭症及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儿童,因收效良好,深受同僚、家长信赖。作为特殊教育协调员,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常年为家长和教师答疑解惑。
张雨晗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曾担任多家大型企业、咨询机构的口笔译工作。已有《手工皮艺基础》《7天让你摆脱拖延症》《我想为你连根拔除寂寞》《跟着哆啦A梦学日语》《英语9成单词不用记》等多部译著出版。

目录

序章 你正在为育儿烦恼吗?
你是否有这些育儿烦恼呢? / 2
育儿之困,究竟缘何而起? / 16
第1章 认识父母的作用与责任
父母在育儿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 24
充分发挥父母作用,改变孩子所处环境 / 26
决定自己的育儿立场 / 28
什么是只有身为父母才能收获的礼物? / 35
第2章 打造和谐、放松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减压放松的场所 / 38
能让家长和孩子同时感到放松的场所是哪? / 40
打造和谐、放松家庭环境的5 个要点 / 45
要点1 寒暄招呼不可少 / 46
要点2 在餐桌上交流感情 / 49
要点3 亲子互动游戏很重要 / 57
要点4 让孩子帮忙做家务 / 61
要点5 创造甜点、洗澡、读书的时光 / 62
即使再忙也没关系!一定做得到的3 个方法 / 66
方法1 必须设立“亲子日” / 66
方法2 消灭“大恶魔”——电视、电脑 / 67
方法3 不要用学习填满孩子的日程 / 68
家庭环境放松和谐,孩子必会发生改变 / 69
第3章 儿童教育9 原则
原则1 规划培养孩子的蓝图 / 73
设计育儿蓝图的2 个要点 / 74
要点1 孩子的行为是父母价值观的反映 / 74
要点2 德智体全面发展 / 76
专栏 1 在不同阶段赋予孩子不同的挑战课题 / 78
原则2 激发孩子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 80
承认孩子会“因为不想做而不做” / 80
激发孩子动力,先要培养兴趣 / 82
将兴趣原理应用于教养和学习 / 83
兴趣原理的活用——“兴趣矩阵” / 85
优化“兴趣矩阵”,调动孩子积极性 / 86
专栏2 基于兴趣原理挑选图书 / 89
如何将父母想教的事,变为孩子想学的事? / 91
关联孩子的愿望与父母的愿望 / 91
“爱好”与“志向”方为兴趣之源 / 92
为什么孩子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仍旧不想行动? / 94
原则3 让孩子在“能”的基础上挑战 / 96
不要在孩子“不能”时斥责他 / 96
孩子在“能”时挑战才会成长 / 97
如何让孩子在“能”的状态下挑战? / 99
要点1 从孩子会做、明白的内容开始 / 100
要点2 选择有效的教授方法 / 101
要点3 抓准孩子所需,改善教授内容与方法 / 101
要点4 给孩子精准的积极反馈 / 102
专栏 3 就算目标正确,方法不对也没用 / 104
原则 4 Never,never,never give up ! / 106
如何纠正重度偏食 / 107
步骤 1 做到“在家吃的食物在学校也可以吃” / 108
步骤 2 循序渐进尝试吃少量蔬菜 / 109
步骤 3 循序渐进尝试吃少量米饭 / 109
步骤 4 与平常孩子一样吃米饭 / 111
“Small Step”原则的应用 / 113
用“永不言弃”取代“就这样算了” / 114
“就这样算了”弊害甚多 / 115
专栏 4 亲子共同制定具体的膳食标准 / 118
原则5 培养孩子成为家庭小帮手 / 123
你们家的孩子会帮忙吗? / 12
帮忙的意义 1 培养为别人考虑的孩子 / 123
帮忙的意义 2 培养自尊、负责、有协调性的孩子 / 124
帮忙的意义 3 培养自立、自信的孩子 / 125
帮忙的意义 4 培养有洞察力、坚韧不拔的孩子 / 126
帮忙的意义 5 帮忙做家务对父母是一种分担 / 126
如何让孩子养成分担家务的习惯? / 127
“帮忙”开始的黄金年龄 / 129
错过“帮忙”的黄金年龄,该如何补救? / 130
原则6 规范教育环境,远离“现代凶器” / 132
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和网络的孩子们 / 132
令人震惊的电子产品和网络弊病 / 135
弊病 1 侵占学习时间 / 135
弊病 2 侵占睡眠时间 / 135
弊病 3 侵占与朋友一起运动的时间 / 136
弊病 4 受到电子游戏负面内容的影响 / 136
弊病 5 引发孤僻、自闭、逃学问题 / 137
为什么父母会买给孩子呢? / 137
严守判断标准 / 139
依存症应对法 1 从一开始就不买 / 141
依存症应对法 2 买前定规矩 / 142
如何从已经“上瘾”的状态抽身 / 146
制定可遵守的合理规则 / 147
专栏 5 不要让“早睡”沦为一句口号! / 150
原则7 重新确立话语权威 / 155
为何会丧失话语权威? / 157
运用“Trail Run”,让家长压力归零! / 159
实践“Trail Run”! / 160
即刻见效!“Broken Record Technique” / 162
为了孩子,父母要赢! / 163
盲目坚持权威可能适得其反 / 164
专栏 6 改善因误学或未学引起的问题行为 / 166
原则8 给孩子有效的指令 / 168
如何应对不听指令的孩子? / 168
视点1 你的指令真的传达给孩子了吗? / 170
要点1 使用孩子可理解的、非抽象的语言 / 170
要点2 遵守“一时一事”原则 / 171
要点3 寻找合适的时机 / 172
要点4 遵循“CCQ”原则 / 173
要点5 利用视觉信息,同时注意语速 / 175
视点2 你的指令孩子力所能及吗? / 177
要点1 提出孩子“能做到”的指令 / 177
要点2 考虑孩子的情况 / 178
视点3 这是孩子想做的事情吗? / 179
要点1 说明指令的意义和价值 / 179
要点2 巧用赞扬和感谢 / 180
要点3 培养“家人互助”价值观和助人的习惯 / 181
在抱怨“我们家的孩子不听话”之前 / 181
原则9 不要被感情左右 / 182
“斥责→反抗→消沉”的恶性循环 / 182
焦躁应对法1 将不满平和地讲出来 / 183
焦躁应对法2 “说了和没说一样”的事情选择不说 / 185
焦躁应对法3 给问题行为定级,从容应对 / 187
焦躁应对法4 不要留恋无效的方法 / 193
焦躁应对法5 改变自己“inside out” / 198
将家庭由“不幸的连锁”变为“幸福的连锁” / 198
结语 Ⅰ 写给各位父母 / 200
结语 Ⅱ 写给各位教师 / 203

序言

引言
“啊,给我买个游戏机嘛!大家都有呢!”如果你们家有个5岁左右的孩子,听到他这么央求你,作为父母的你该如何是好呢?
你反问:“大家真的都有了吗?”
孩子答:“虽然也有人没买,但我的朋友可是人手一台。啊——买一台给我嘛!要是我没有的话,大家就不和我玩了!”
孩子翻来覆去用尽各种说辞闹着要你买,最后甚至号啕大哭起来。作为家长的你,无奈之下决定买给他。
听到这个消息,孩子立马喜笑颜开。而你看着他高兴的样子,不禁这么劝慰自己:“唉,算了吧。一来,大部分孩子确实都有游戏机了;二来,他反复闹过这么多次说想要,再不给他买的话,他肯定会讨厌我的……”
然而,现实情况告诉我们:买给孩子的后果更加严重。
你:“今天在幼儿园都发生了些什么呀?”
孩子:“唔,也没什么。”
你:“都8点钟了,不要再玩游戏了!到该洗澡的时候了!”
孩子:“等一下,我马上就要通关了!”
结果,你劈头盖脸骂了他一顿,他才不情不愿地洗澡去了。
像这样“对父母的问话充耳不闻”“迟迟不去洗澡”,不过是众多问题的冰山一角。而由此却会产生诸如“学习时间被游戏占据,导致成绩滑坡”“沉迷游戏,每天玩到深夜,导致睡眠不足”“现实生活中,和朋友玩耍、运动的机会减少,导致孩子体力下降和社会性的欠缺”“视力下降”等一系列后果。
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他会容易焦虑,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终影响人际关系且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也就是说,因为给孩子买了游戏机,上述各种负面影响,就都会接踵而来。
“我们家是女孩,所以没有这方面的担忧。”这么说可就大错特错了。如今的游戏机和手机都可以连接上网,对女孩子而言,她们只是将游戏机或手机转化为社交工具罢了。根据最新统计,女孩花费在社交网站上面的时间,甚至超过男孩玩游戏的时间。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购买了游戏机或手机之后,亲子之间的战争和烦恼都会增加不少。
于是,好不容易全家人一起去泡温泉,但在从温泉池出来的这段舒懒时间里,孩子却爱不释手地拿起游戏机。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也实在和他聊不起来。我在各地的温泉旅馆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这种亲子关系并不罕见,或者说,这便是他们平时相处的模式。
但这真的是父母希望看到的结果吗?
让我们再回到最初的提问。
“啊,给我买个游戏机嘛!大家都有呢!”
如果你们家有个5岁左右的孩子,听到他这么央求你,作为父母你该如何是好呢?
这一次,你是否该这么回答他呢?
“买给你也不是不行。如果你答应我好好遵守规矩的话,我就买给你。”
接下来就是“制定规矩”的环节了。应该如何制定规矩,又要规定哪些内容呢?而且怎样让孩子遵守制定好的规矩,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请参照第3章原则6)
你也可以这么回答他:“妈妈觉得,现在给你买游戏机还太早了呢。妈妈希望你在这个年纪,尽量多和妈妈还有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活动四肢、锻炼身体。等到你上小学了,妈妈可以把游戏机当作祝贺的礼物买给你哦!”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买给孩子呢?
“这些假设的情况我已经不想再听了。我现在迫切面对的问题是,孩子从早晨起来到上学以及放学回家后的时间,一直抓着游戏机不放手。简直叫人伤透脑筋!就算制定了什么规矩,他也绝对不会遵守的!”
这样的抱怨比比皆是。对于那些已经沉迷于游戏机不能自拔,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与学习的孩子,如何降低他们对游戏的依赖度是个棘手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是好呢?(请参照第3章原则6)
如上所言,即使我们只将“玩游戏”这一个问题拿出来讨论,也会发现待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
作为本书作者,我有着30年的小学教师经验,至今仍然在职。在此期间,我接触过诸多孩子、家长,不仅见闻了大量或成功或失败的育儿案例,更实际参与到其中,帮助家长解决困惑与难题。
就拿游戏机的案例来说,我曾经教过“藏在被窝里玩游戏玩到12点还不够,甚至为了玩游戏白天上学迟到早退”的孩子,并且成功将他对游戏的依赖度降低到了于生活无碍的正常水平。(请参照第3章原则6)
此外,诸如“家中三个孩子(分别上五年级、三年级、一年级)全都沉迷在游戏里,视力急剧下降,妈妈只好没收了游戏机”的例子也时有见闻。就笔者自身而言,因为年轻的时候也曾沉迷于电脑游戏,所以可以想象得到孩子们对游戏是如何的痴迷。因此,笔者既可以根据经验推测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能告诉家长们减少负面影响的方法。
购买游戏机,不过是千万事例中的一件。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本书中介绍的方法与原则,不仅是我多年来成功经验的总结,更是从失败经验中得到的教训。
至今为止,我阅读过2500本以上与教育相关的书籍,并积极参加各种与教育相关的研讨会,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
比如,感受到心理咨询对育儿颇有裨益,便考取了NLP①硕士学位。而我同时也是两位孩子的父亲,在育儿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自己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和理论。
也就是说,这本书中所介绍的育儿理论与原则,不仅是30年从教经验和2500册以上的育儿书籍、各种相关研讨会的提炼汇总,也是我16年育儿经验的结晶,是出自于实践的理论与智慧。
关于我个人的介绍到此告一段落,接下来,让我们重新将视线转回“游戏机”的问题上来。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会在序章——《你正在为育儿烦恼吗?》中“电视、电脑游戏、智能手机、社交网站依赖症”的部分涉及,并在第3章“原则6 规范教育环境,远离‘现代凶器’”中提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具体解决方法。通过阅读这些篇章,家长们可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现学现用,或者设计出自己独特的解决之法。
在序章中,共提出以下20个问题:
1.偏食(挑食);2.熬夜(睡眠不足);3.电视、电脑游戏、智能手机、社交网站依赖症;4.无法独立完成穿衣、刷牙等自己的事;5.不帮忙做家务;6.不与父母聊天或亲近;7.不去户外活动或结伴玩耍;8.不学习、不读书、不做作业;9.见人不打招呼、说话粗鲁无礼、在公共场所行为不礼貌;10.通过哭闹、打人等方式达成自己的任性诉求;11.易怒,与朋友矛盾频发;12.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走神;13.家长忙于工作,既无时间又无精力关心孩子;14.(夫妻一方)即使待在家中,也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扮演的角色);15.将育儿问题彻底抛给夫妻其中一方,不闻不问;16.丈夫(妻子)和孩子一起轻视妻子(丈夫);17.与配偶(或孩子的祖父母)教育理念不合;18.无法让孩子有良好的教养;19.不知如何指导孩子学习;20.不知如何与孩子亲近。
本书将由这些具体的问题入手,向读者们一一介绍解决、应对的方法。
如果身为家长的你现在亟须解决其中某一个问题,可以直接翻到与该问题解决方法所对应的页面,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
此外,也十分推荐教师阅读本书。
家长们常常会向老师提出诸如“如何合理控制孩子玩游戏机的时间”“如何使孩子摆脱对智能手机、SNS的依赖”等问题。作为教育者,能为家长们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家长们对教师的信任感。教师们可以灵活运用本书的内容,在育儿方面为家长们提供多样的参考。如此一来,既能减轻家长们的育儿烦恼,又能增加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使教育成为学校、家庭联动的整体,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我们都是为了培养肩负未来的孩子们,若本书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些许参考,我将不胜欣慰。
(注:本书中所有人名均为化名。)

文摘

充分发挥父母作用,改变孩子所处环境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诸如电视、电脑、游戏机、智能手机等方便好用又吸引力十足的电子设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饮食方面,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就能做出的各种简单的速食产品(其中含糖、防腐剂、化学添加剂)也大行其道。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给予孩子什么,又不给予孩子什么,成了对家长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家长们正确发挥他们身为“防波堤”的作用,即“将负面因素排除在外,仅让正面因素通过的过滤作用”,就能够使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比如说,从最初就不给孩子买电视、电脑、游戏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也是家长们的一种选择。
即使已经购买了电视或电脑,将它搁置在客厅由父母进行监督,制定使用规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比如,“周六的晚饭时间不能看电视”“晚上五点起可以玩一个小时电脑游戏”等。
此外,不给孩子买电脑、游戏机,而是以亲子间的扑克牌游戏、户外玩耍代替,也是一种选择。
放弃家中零食不断的做法,改为准备水果和米饼类点心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用每周和孩子共同做饭的活动,代替每周去一次汉堡店的方法也值得借鉴。
不让学前儿童去上补习班,改为父母亲自在家教授,是一种选择。
不把孩子送到附近的托儿所,改为父母自己投身育儿生活,也是一种选择。
每周有一天时间尽早完成工作下班,创造家庭亲子时间,同样是种选择。
诚然,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处。但是,请各位家长放心,就像我们刚才举出的例子那样,通过智慧的选择,我们可以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
并且,父母比谁都更需要变得智慧。即使面对游戏机这样小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做出不同选择。(具体参照第3章 原则6)
而在做出这些选择之前,父母首先会遇到“是否下定决心承担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和责任”这个问题。
说起“作为引导者”,可能会有人感到犹豫吧。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比如,“母亲为宝宝考虑,选择戒掉烟、酒”这个行为,就是我们上文所提到的过滤作用。“比较、衡量各所幼儿园(托儿所)的优劣”,则印证了创造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的作用。“父母自身严格遵守公共秩序,做出表率”,很明显是示范性作用。事实上,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发挥这三种作用。
决定自己的育儿立场
家长是否能自觉其在育儿中扮演着保护、培养、教育、引导的角色,是否有决心积极实施自己作为引导者的责任,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实施——如何确立自己育儿的立场,都将会对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产生决定性影响。
作为父亲或母亲,如何决定自己的育儿立场,其实也是父母如何协调工作和家庭间关系的重要因素。父母需要思考,在自己的心中,育儿一事是否与工作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比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要,还是只能排在第二、第三顺位。具体来说,这是指“自己专心工作,将育儿全盘甩给配偶”,还是“将育儿作为夫妇共同的任务,共同分担合作”的问题。
在此,我们通过几个家庭的案例,来看看不同的育儿立场分别会产生何种结果。
首先,来看一个丈夫是个“甩手掌柜”的例子。
将育儿全盘抛给妻子的丈夫
丈夫把育儿这件事全都推在我身上,一点也不帮忙。即使我对他抱怨,他也理直气壮地说:“育儿本来就是妈妈的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
儿子上了中学后,问题连连,叫我头痛不已。前几天,我对丈夫说:“下次班主任再来电话,你来接吧,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刚说罢,丈夫转头就对儿子道:“听见了吗?你妈说不想管你了。别再给人惹麻烦了。”我听他这么说,立马怒火冲天,冲他发脾气。可丈夫仍旧事不关己地回道:“你何必责怪我,那不是你自己养出来的好儿子吗?一直培养、指导他的人可不是我,是你哦。”(14岁男孩的母亲)
对于这位父亲而言,育儿是一件麻烦而无聊的事情,因此他才尽数将此事推给了妻子。
这位父亲在无形当中给儿子传递了“你是不值得我关爱的孩子”的信息,并给了孩子“麻烦的事情推给别人就好了”的负面示范。
互帮互助、责任感、商量、探讨……原本应该将这些基本素质教给孩子的家庭,现在则成了负面教材。
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积极学习的气氛、将不良因素排除在外的作用、树立模范带头的作用……我们在这个家庭中丝毫看不到这些。
导致儿子成为问题少年的最大因素,莫过于这位父亲的言行。即使是什么都不予以理会的态度本身,也会对儿子造成很大影响。我们时刻不能忽视自己身为父母的影响力。
生活中既有刚才那样的父亲,也有下面这样的父亲。
某位父亲的决心(贯彻身为父亲的责任)
与20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现在的我成为了两位孩子的父亲。我们家孩子真是可爱,“宝贝”是我常说的一个词。我们夫妻二人分工有序,用充沛的爱养育着两个孩子。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孩子教养不好。边玩边吃饭、稍不合意就要闹人……这样下去,学校的老师也会感觉棘手吧。“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教育不够”,即使这种话说的是事实,我却不愿意说。因为,这么一开口,就仿佛在说“我放弃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优先考虑了自己的工作”似的。我是个上班族,但同时也是个父亲,我想要认真贯彻我身为父亲的责任。
事实上,据孩子的班主任所说,这两个孩子与父亲说的“让老师棘手”正好相反,是听话懂事、礼貌周到的好孩子。他们和同学关系融洽,成绩也很不错,亲子关系良好。根据有多年执教经验的笔者分析,在父母富于关怀的培养下,孩子几乎不会发生任何问题行为。
ISBN7553795968,9787553795966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泉河润一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