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 7302506833,978730250683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阅读本书,知晓如何运用同理心进行亲子沟通,如何看到孩子的情绪,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做到“没有敌意的坚决和没有诱惑的深情”,实现父母和孩子心灵的共同成长。

著名作家,银河奖、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 马伯庸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脑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陶沙
著名表演艺术家 梁天
积极心理学研究者,安妮育心学院创始人 安妮(Annie Liu)
北京市校外教研室研究员 刘敏
对外经贸大学中华文化国际发展中心主任 李伯淳
联袂诚意推荐

作者简介

作者:临界冰

临界冰
原名刘畅,致力于积极教育实践的经济学、心理学双硕士,拥有国际认证的心理咨询师。
十余年来,在积极教育领域稳步前行,研究开发了ETO童年文化培育系统。
一身粗粝,却又满心细腻,拥有时光雕刻过的沉实,又有行走萃取过的悲悯。阅读临界冰,就似在莽原的一隅,俯瞰众生欢喜,倾听万籁之声。

目录

理解孩子的与众不同

1.1 你的粗心大意也不一定是坏事情 / 002

1.1.1 粗心的幸运儿 / 003

1.1.2 粗心的人对某些信息的判断更有价值 / 004

1.1.3 “粗”和“细”都是相对某种情况而言的 / 005

1.2 原谅我,我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 007

1.2.1 在不为人知的世界里悄悄地病着 / 008

1.2.2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 009

1.2.3 儿童多动症的成因 / 012

1.2.4 儿童多动症行动指南 / 013

1.3 我是敏感的小蜗牛,请让我慢慢长大 / 020

1.3.1 那个慢热的小蜗牛 / 021

1.3.2 敏感孩子的特征 / 023


2.1.5 放手,去做一个成长的父母 / 057
2.2 可怕的“亲情冷漠症” / 059
2.2.1 家有“亲情冷漠症”的孩子 / 059
2.2.2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冷漠? / 061
2.2.3 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关爱呢? / 067
2.3 父亲的爱,不可替代 / 070
2.3.1 缺乏父爱综合征 / 071
2.3.2 父亲在女儿日后的亲密关系中承担重要角色 / 073
2.3.3 父亲是儿子的榜样 / 075
2.3.4 完全的父爱打造孩子的健康人生 / 077
2.4 低质量的陪伴是一种伤害 / 078
2.4.1 陪伴不只是陪着 / 079
2.4.2 没有回应的陪伴就不会有爱的链接 / 080
2.4.3 如果做不到放下期待,陪伴就没有意义了 / 081
2.4.4 父母要对自己的内心保持敏感,好好爱自己才能更好地
爱孩子 / 083
2.4.5 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 085
2.5 亲子焦虑,你中招了吗? / 088
2.5.1 典型亲子焦虑的妈妈 / 089
2.5.2 焦虑源于家长自身的不自信 / 091
2.5.3 亲子焦虑的问题亦是夫妻关系的折射 / 093
2.5.4 改变对自己的态度,学会爱自己 / 094
VII


3.5.2 为什么说青春前期儿童的同伴压力问题更为严峻? / 126
3.5.3 青春前期同伴压力的利与弊 / 129
3.5.4 如何应对青春前期消极的同伴压力? / 131
第 4 章
弥补家庭中的原生缺陷

4.1 妈妈,你别讨厌我…… / 134
4.1.1 幼年时期形成的负面心理场,一生无法释怀 / 135
4.1.2 以偏概全地定义内化孩子的三观 / 135
4.1.3 青少年犯罪来自幼年遭受的语言暴力 / 136
4.1.4 拒绝语言暴力 / 137
4.2 解读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灵密码 / 139
4.2.1 离异,阴霾背后的殇 / 139
4.2.2 解读离异家庭中孩子的心灵密码 / 141
4.2.3 给孩子心灵撑起一个完整的家 / 146
4.3 我怎么不会爱 / 148
4.3.1 我怎么不会爱? / 149
4.3.2 亲子中断在幼年的孩子心中植下深深的洞 / 150
4.3.3 幼年的分离伤痛映射到关系中,内化成一辈子不可言说
的痛 / 152
4.3.4 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孩子在身边的幸福 / 153
4.4 别让孩子成为棍棒之下的施暴者 / 154
4.4.1 校园里爱施暴的小霸王 / 154

5.3.2 心流的体验是怎么产生的? / 202

5.3.3 如何打造心流? / 203

5.4 专注力,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 205

5.4.1 拥有专注力到底有多重要? / 206

5.4.2 无法专注的原因 / 208

5.4.3 怎样培养专注力? / 211

5.5 千万别看这篇关于自控力的文章 / 214

5.5.1 挽救沉迷手游的孩子 / 215

5.5.2 自控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217

5.5.3 怎样才能提高自控力? / 223

5.6 走到绝境,一项可以拯救自己的能力 / 226

5.6.1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孩子也不例外 / 227

5.6.2 逆商到底有多重要? / 228

5.6.3 衡量逆商高低的指标有哪些呢? / 229

5.6.4 逆商是可以习得的能力 / 232

5.6.5 苦难是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 / 233

参考文献 / 234

序言

不要成为孩子精神世界的陌生人

你有没有感觉到家里从小一直很乖的孩子,到了七八岁,
突然变得顽劣,开始不听父母的指挥,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
行事?

在心理学上,把7~12岁称为“正在凝固的水泥”阶段。
这段时期的孩子,他们的人格开始慢慢形成。

研究发现,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和对世界探索的过程中,
独立意识的确立,以及幼时对世界的认知,奠定了他们一生
中最基本的人格特征和对世界的看法。

7~12岁的孩子,行为受到父母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共同
支配,制衡本就是相互的,所以父母意识和孩子个人意识的
制衡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格。同时,7~12岁也是孩子发展
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培养好习惯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孩子们会表现得非常活跃、好动,此时他
们的“内驱力”,也就是来自潜意识的巨大力量,都会投入
学校学习和大量的游戏中去。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渴望


二是帮助孩子超越自卑——通过理解每个孩子的与众不
同,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三是建立安全感——通过帮助孩子跨越成长中的第一道
坎,构建强大的内心世界。

“亲子系列”没有晦涩的理论说教,也不是表面光鲜没
有内涵的鸡汤文,而是通过对一个个真实鲜活案例的拆解分
析,导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也许这些案例就真
切地发生在你身边,比如你是否也在重复“低质量的陪伴”,
或者你的孩子正在经历“被孤立”的困扰……

让我们进入孩子内心世界,寻找每个问题背后隐藏的真
正心理原因,用科学的方式与孩子建立良性的亲子互动,实
现父母和孩子心灵的共同健康成长。在良性亲子关系建立的
同时,作为家长的你,也一定会遇到一个全新的自我。

文摘

1.1.3 “粗”和“细”都是相对某种情况而言的

接收信息后,人们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会因个体的
差异而有所不同。最有意思的区别是在思维导向和情感导
向上。

思维导向的人用概念和定义来理解事物,情感导向的人
用价值和意义来理解事物。因此擅长思维导向的人对于情感
有关的知识就会表现“粗线条”,擅长情感导向的人对于思
维相关的知识就会“马大哈”。

因此,粗心的人不是对所有事情都会粗心,在工作中表
现粗心经常出错,很可能是你没有找对适合的工作岗位。


另外几位孩子的家长也都纷纷带着自己孩子离开那张桌
子去别处玩。

男孩的奶奶低着头,显得很愧疚,一个劲儿地给离开的
孩子和家长鞠躬,家长们也不领情,愤愤地带着孩子离开。

我来到那位奶奶的旁边,问她:“孩子是不是有注意缺
陷多动症?”

奶奶抬头看看我,默默点了点头,我看到她的眼角有些
湿润,没有人会知道,多动症患儿不安静、不守规矩、爬高窜
低、淘气调皮不听劝的背后,承载着孩子家长多少眼泪与心酸。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多动症的孩子,第一反应是,这是
个缺乏管教的“熊孩子”。许多家长会让自家的孩子远离他们,
以免被带坏。一些多动症孩子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
子已经生病了,于是这些孩子在周围人鄙夷的眼神中,在“被
惯坏了”的标签下,在惶恐自卑不为人知的世界里,忍受痛苦,
悄悄地病着。

1.2.2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个重大的公共
卫生问题,仅美国就有超过500万儿童罹患该病,在我国更
是有大约1500万的患儿。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该病的确诊率正在逐年增加:2013
年,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估计,9.5%的4~17岁的儿童
和青少年(13.3%的男孩,5.6%的女孩)被诊断为ADHD。
ISBN7302506833,978730250683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临界冰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