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9)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适用于全国各省(区、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详见图书封底) 978751153192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本书具有如下特色:
1.量身定制内容。本书针对事业单位分类统考中A类综合管理类岗位考试的真题特点,设置题型板块,讲解特色考点。
2.解读真题,分析考情。本书介绍了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的基本情况,通过精选真题分析综合管理类考试各专项的具体考情,解读命题特点和趋势。
3.覆盖核心考点,精讲作答技巧。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由具有多年授课经验的中公老师对历年真题进行总结分析,确定每种题型的核心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章节、体例和结构。
4.扫码听微课程,学习经典真题。本书各部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题,在文字解析的基础上,还配有中公专职师资视频讲解,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
购书扫码关注,回复“自习室”免费获取图书专属大礼包。

目录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考情深度分析(1)
第一章管理(12)
第一节管理概述(12)
第二节管理职能(13)
第三节决策(15)
第二章国情地理(17)
第一节国情概况(17)
第二节自然地理(19)
第三节世界地理概况(22)
第三章政治(24)
第一节十九大以来国家发展新理念(24)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26)
第四章法律(32)
第一节宪法(32)
第二节监察法(34)
第三节民法(36)
第四节刑法(39)
第五节行政法(42)
第五章经济(46)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6)
第二节微观经济(47)
第三节宏观经济(47)
第六章人文与历史(49)
第一节文化常识(49)
第二节历史常识(56)
第七章科技与生活(65)
第一节高新技术(65)
第二节生活常识(68)
第一章选词填空(78)
第一节词义辨析(78)
一、词语的理性义(78)
二、词语的色彩义(80)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82)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82)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84)
第三节成语(86)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86)
二、成语连用(89)
第四节虚词(89)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90)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90)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92)
第五节语境分析法(94)
一、对应分析法(94)
二、情境展开法(96)
第二章片段阅读(98)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98)
一、题型解读(98)
二、解题指津(98)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101)
一、题型解读(101)
二、解题指津(101)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104)
一、题型解读(104)
二、解题指津(104)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106)
一、题型解读(106)
二、解题指津(106)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108)
一、题型解读(108)
二、解题指津(108)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111)
一、题型解读(111)
二、解题指津(111)
第七节关键信息识别法(113)
一、关键词(114)
二、关键句(117)
三、关键暗示信息(118)
第三章语句表达(120)
第一节语序排列(120)
一、关注首尾句(120)
二、抓住关联词(121)
三、重视指代词(122)
四、注意逻辑顺序(122)
五、注意承启关系(123)
第二节句子填空(125)
一、话题统一(125)
二、前后照应(126)
三、句式一致(127)
四、意境协调(127)
第一章数量关系基础知识(130)
一、数的整除特性(130)
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31)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133)
四、同余与剩余(133)
五、尾数法(135)
第二章数量关系题型分类精讲(136)
一、计算问题(136)
二、和差倍比问题(138)
三、行程问题(139)
四、工程问题(141)
五、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143)
六、几何问题(147)
七、利润问题(150)
八、容斥问题(152)
九、植树问题(153)
十、抽屉原理(153)
十一、推理问题(154)
十二、运筹问题(155)
十三、浓度问题(156)
十四、牛吃草问题(157)
十五、鸡兔同笼问题(158)
十六、盈亏问题(158)
十七、日期问题(159)
十八、方阵问题(160)
十九、年龄问题(161)
二十、时钟问题(161)
第三章数量关系常用解题方法(163)
一、代入排除法(163)
二、特殊值法(165)
三、方程法(166)
四、图解法(168)
五、十字交叉法(170)
第一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72)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72)
图形构成(172)
一、点线角面(172)
二、封闭开放(175)
三、图形部分(176)
四、图形种类(177)
五、元素位置(179)
几何性质(180)
一、对称性(180)
二、重心(181)
三、面积和体积(181)
图形转化(182)
一、移动、旋转、翻转(182)
二、图形叠加(183)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84)
一、顺推型图形推理(184)
二、九宫格图形推理(185)
三、分类型图形推理(187)
四、类比型图形推理(188)
五、空间形式图形推理(189)
六、其他形式图形推理(191)
第二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93)
第一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193)
一、定义的逻辑知识(193)
二、定义判断解题原则(194)
三、定义判断解题步骤(194)
四、定义判断题型分类(194)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96)
一、单定义判断(196)
二、多定义判断(203)
第三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205)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205)
一、类比推理考查方式(205)
二、类比推理解题步骤(206)
三、类比推理解题技巧(206)
四、类比推理出题陷阱(208)
第二节类比推理考点分类精讲(209)
一、概念间关系(210)
二、近反义关系(211)
三、描述关系(211)
四、条件关系(213)
五、语法关系(213)
第四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215)
第一节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215)
必然性推理(215)
一、直言命题(215)
二、复言命题(221)
可能性推理(228)
一、削弱型题目(229)
二、加强型题目(232)
三、前提型题目(236)
四、解释型题目(238)
五、评价型题目(240)
六、结论型题目(243)
第二节逻辑判断实战技巧(244)
一、找突破口法(244)
二、假设法(246)
三、排除法(248)
四、排序法(248)
五、图表法(249)
六、计算法(250)
第一章资料分析常见概念(252)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252)
二、增长量(253)
三、增长率(255)
四、比重(257)
五、倍数和翻番(258)
六、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259)
七、进出口额(260)
八、指数(261)
第二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62)
一、尾数法(262)
二、首数法(262)
三、有效数字法(263)
四、特征数字法(264)
五、范围限定法(264)
六、乘除法转化法(265)
七、同位比较法(266)
八、运算拆分法(267)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267)
第三章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273)
一、计算题(273)
二、排序题(274)
三、计数题(275)
四、趋势判断题(276)
五、综合判断题(277)
六、假设条件题(27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81)

文摘

第一章管理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该定义包含以下六层含义: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管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性
管理的特性包括二重性、目标性、组织性和创新性。
(一)管理的二重性
首先,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一方面,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其次,管理的二重性也指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者既要善于利用系统化知识,又要善于发挥创造性。
(二)管理的目标性
管理的目标性,使得管理具有明确的活动和资源配置方向;具有激励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的功能;具有创造和谐管理环境的作用,为管理者有效地检测管理结果提供依据。因此,管理具有目标性,成为现代管理中目标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
(三)管理的组织性
管理是组织的机能,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管理与组织的这种密切相关性,决定了管理具有组织性的特征。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构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
(四)管理的创新性
管理在本质上具有不断创新的特性。如同现代管理学家弗里蒙特·E·卡斯特所指的那样,“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地、不断地、根本地变革”。
第二节管理职能
尽管对管理职能的划分有不同的理解和分类,但是大多数专家都承认,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工作所包括的几种基本活动的内容,其中有四项基本职能是多数专家所公认的,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职能间密切联系。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组织、领导、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一、计划
(一)计划概述
为了使人们的集体活动卓有成效,就必须使人们明确他们应该去完成什么目标,明确为了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这种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具有目标性、先导性、普遍性和效益性。
(二)计划的类型
(1)按计划执行时间的长度可以将计划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按照计划职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职能计划。
(3)按计划针对的对象范围可将计划分为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
(4)按计划内容的详尽程度可将计划分为指导性计划与具体性计划。
经典考题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哪一个职能?()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
解析:此题答案为A。计划是所有管理职能中一个最基本的职能,它是对未来活动所进行的预先行动安排,是一种针对未来的规划、谋划、策划、企划等。古人所说的“运筹帷幄”,是对计划职能的最形象概括。
二、组织
(一)组织概述
通常情况下,作为名词的“组织”是指人的集合体;作为动词的“组织”是指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给组织下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他认为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和信息的交流。信息的交流是连接组织的共同目标与合作意愿的桥梁。
组织的特征包括目标的一致性、原则的统一性、资源的整合性、活动的协作性和结构的系统性。
(二)组织的纵向结构设计
组织的纵向结构设计,就是确定管理幅度、划分管理层次。
在一个部门人员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一个管理者能直接管理的下属人数越多,那么该部门内的管理层次也就越少,所需要的管理人员也越少;反之,所需要的管理人员就越多,相应地管理层次也越多。由此可见,管理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层次的多少。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同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就越多。
三、领导
(一)领导的含义
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领导是指激励、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
(二)领导权变理论
1.菲德勒权变理论
菲德勒认为对领导效果起重要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有三条:①上下级关系;②任务结构;③职位权力。菲德勒也认为,领导者的领导风格是稳定不变的,要提高领导效果,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替换领导者,选用适应新情境的领导者;二是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
2.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
情境领导理论也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成功取决于下属的成熟程度以及由此而确定的领导风格。下属成熟度包括能力与心理成熟度。前者包括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即工作成熟度高的个体拥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去完成其工作任务;后者指一个人做某事的意愿和动机,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主要靠内部动机的激励。情境领导模型将领导风格分为四类:①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②说服型(高工作—高关系);③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④型(低工作—低关系)。
(三)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认为,使员工感到不满的往往是公司政策与管理方式、上级监督、工资、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等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但能预防员工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使员工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往往是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和进步等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激励因素”。
四、控制
(一)控制概述
控制,从其最传统的意义方面说,就是按照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控制具有监督、纠偏、协调和激励四种功能。
(二)控制的类型
控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若干类型。
(1)根据控制活动的性质,可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2)根据控制活动进程的阶段,可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3)根据控制信息的类型,可分为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4)根据控制的手段,可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第三节决策
一、决策概述
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佳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该定义包含以下几层含义:①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②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用其中一个;③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④最后所选取的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⑤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确定目标、拟定行动方案、评价选择,到采取行动、实施反馈等一系列活动。
决策的特征包括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和动态性等。
二、决策的类型
根据决策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可分成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决策,需要采用不同的决策方法。为了正确进行决策,必须对决策进行科学分类。
(一)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战略决策是指事关企业大方向,带有全局性、长远性,针对宏观的大政方针所作的决策。这类决策主要由企业最高领导层制订。
战术决策又称策略决策,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它主要由企业中间领导层制订。
业务决策又称日常管理决策,是指属于日常活动中有关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决策。这类决策主要由企业基层管理者负责进行。
(二)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或重复决策,是指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有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例外决策,是指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有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也不能重复使用。
(三)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并能较准确地预测它们各自的后果,易于分析、比较和抉择的决策。其确定性信息较丰富。
风险型决策,是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的执行都有可能出现几种结果,各种结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决策的结果只能按概率来确定,存在着风险的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类似,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不同的后果,但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是未知的,完全凭决策者的个人经验、感觉和估计作出的决策。
(四)按照参与决策的决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个人决策的决策者是单个人,群体决策的决策者可以是几个人、一群人甚至扩大到整个组织的所有成员。
ISBN9787511531926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李永新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