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推荐
当前家庭教育应突出“核心素质”培养,“主战场”无疑是学校,而具体指导则应由经过家庭教育理论与实务培训的教师来担任。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套“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丛书”,作为国内*套适用于在岗中小幼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通俗读本,具有较好的实验性、实务性与示范性。
————杨雄
社会学博士、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丛书”衔华佩实、处实效功—— 实在、实用 、实惠、实效—— 确实是一本名副其实、循名责实的实务类教师用书。这里不仅有科学的理念,也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更有高超的指导艺术和智慧!有理由相信,开卷一定会收益满满,掩卷也能实获我心!
————陈镇虎
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
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副会长
作者简介
郁琴芳,博士研究生,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家庭教育指导》杂志副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苏州市家庭教育课程项目、昆山市家校合作项目等特聘专家。研究涉及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指导、校长领导力等领域。独立主持多项上海市级课题,主持上海市教委决策理论课题“社会变迁下的家庭教育”等,“城市化进程中新上海人家庭教育现状与指导研究”获全国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主编《20个父亲的教育智慧》《家校合作50例:区域设计与学校智慧》等。
目录
第一章教师与家庭教育指导
一、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涵
(一) 家庭教育指导的主旨
(二)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二、 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意义
(一) 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二) 多数家庭教育存在缺失
(三) 家庭教育迫切需求指导
三、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
(一)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常见问题
(二)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养现状
第二章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基本任务
一、 全面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
(一) 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二) 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三) 幼儿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四) 幼儿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二、 科学理解学前教育综合改革的内涵
(一) 幼儿园课程与家庭教育指导
(二) 幼儿评价与家庭教育指导
三、 专业引领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需求
(一) 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认识
(二) 家庭教育指导途径需求
(三) 家庭教育指导形式需求
(四) 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需求
(五)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需求
(六) 家庭教育指导频率和时间需求
四、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一) 树立科学的家庭教养观念
(二) 把握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三) 明确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四) 掌握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
第三章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基本能力
一、 沟通与交流
(一) 家园沟通
(二) 家访
二、 策划与组织
(一) 家长会
(二) 家园活动
(三) 班级家委会
三、 指导与引领
(一) 特殊家庭的个别化指导
(二) 家长社群的专业引领
四、 应对与干预
(一) 常见突发事件
(二) 处理突发事件技能要求
第四章幼儿园职初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
一、 家庭教育指导的理念与意识
二、 如何尽快与家长建立互信关系
三、 如何与不同特质的家长打交道
后记
序言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须把握“四个第一”
伴随着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我们以往教育的“顺序模式”——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先后分别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正在转变为一种新的“重叠模式”,即在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家教、家长、学校、教师、社会越来越呈现为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发展。如何将上述不同的教育因子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整合优势,已成为当前“家校合作”“校社共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家庭,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春团拜会上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从社会结构而言,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营造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人的发展序列而言,家庭是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初始的场所。从教育的环境而言,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撑和有益补充,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综合育人格局。
无独有偶,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致辞中,再次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由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该片对比了英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在中国网络播出,使中国广大家长认识到张弛有度于子女成长的重要作用,但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亿多大学毕业生。当然,我们学生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升学竞争方面的压力仍相当大。高考、中考指挥棒,经层层放大,最终将压力传递到了每一个家庭,导致学生学业负担始终得不到减轻。一方面,我们天天喊“减负”,另一方面,我们的家长又一直被迫给孩子“施压”,这是一个悖论,这仍是需要我们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破解的一个社会难题。
记得知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这样感叹:“今天我们的教育能到愉快这个水平吗?我说过我们的‘小皇帝’顶多只能享受到6岁,6岁一上学,就从皇帝变成了‘奴隶’。过去讲溥仪是从皇帝到平民,我们的孩子比不上溥仪这个末代皇帝。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突出的两个字就是‘听话’。稍稍懂事就教育孩子要听话,小时听爸爸妈妈的话、上学听老师的话、工作了听领导的话,似乎听话是中国人的为人之本……”中国家长一边在生活上过分疼爱自己孩子,一边又在学业上无休止地“催逼”孩子。
其实这与中西方家庭代际传递文化有关,中国代际关系是“反哺模式”,西方是“接力模式”。前者对子女几乎是无限责任,所以才会有“啃老一族”。在西方个体主义文化下,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就表明子女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而我们的教育观念是受了所谓“木桶理论”影响太深。中国家长喜欢告诉孩子,去补最短的一块“知识”,家长不停地督促孩子改正其不足,弄得孩子一点自信也没有。而我们参观过的荷兰,该国的教育,不管是学校考试也好,公司培训也罢,首先是问孩子擅长什么?特别问你最感兴趣什么?即便有弱点和缺点也没关系,因为还有“团队合作”训练等着你,你不擅长之处有另一个擅长此道的同事来互补,与你共同完成。
当前家庭教育应突出“核心素质”培养,“主战场”无疑是学校,而具体指导则应由经过家庭教育理论与实务培训的教师来担任。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套“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丛书”,作为国内*套适用于在岗中小幼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通俗读本,具有较好的实验性、实务性与示范性。
————杨雄
社会学博士、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丛书”衔华佩实、处实效功—— 实在、实用 、实惠、实效—— 确实是一本名副其实、循名责实的实务类教师用书。这里不仅有科学的理念,也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更有高超的指导艺术和智慧!有理由相信,开卷一定会收益满满,掩卷也能实获我心!
————陈镇虎
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
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副会长
作者简介
郁琴芳,博士研究生,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家庭教育指导》杂志副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苏州市家庭教育课程项目、昆山市家校合作项目等特聘专家。研究涉及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指导、校长领导力等领域。独立主持多项上海市级课题,主持上海市教委决策理论课题“社会变迁下的家庭教育”等,“城市化进程中新上海人家庭教育现状与指导研究”获全国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主编《20个父亲的教育智慧》《家校合作50例:区域设计与学校智慧》等。
目录
第一章教师与家庭教育指导
一、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涵
(一) 家庭教育指导的主旨
(二)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二、 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意义
(一) 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二) 多数家庭教育存在缺失
(三) 家庭教育迫切需求指导
三、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
(一)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常见问题
(二)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养现状
第二章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基本任务
一、 全面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
(一) 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二) 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三) 幼儿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四) 幼儿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二、 科学理解学前教育综合改革的内涵
(一) 幼儿园课程与家庭教育指导
(二) 幼儿评价与家庭教育指导
三、 专业引领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需求
(一) 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认识
(二) 家庭教育指导途径需求
(三) 家庭教育指导形式需求
(四) 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需求
(五)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需求
(六) 家庭教育指导频率和时间需求
四、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一) 树立科学的家庭教养观念
(二) 把握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三) 明确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四) 掌握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
第三章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基本能力
一、 沟通与交流
(一) 家园沟通
(二) 家访
二、 策划与组织
(一) 家长会
(二) 家园活动
(三) 班级家委会
三、 指导与引领
(一) 特殊家庭的个别化指导
(二) 家长社群的专业引领
四、 应对与干预
(一) 常见突发事件
(二) 处理突发事件技能要求
第四章幼儿园职初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
一、 家庭教育指导的理念与意识
二、 如何尽快与家长建立互信关系
三、 如何与不同特质的家长打交道
后记
序言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须把握“四个第一”
伴随着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我们以往教育的“顺序模式”——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先后分别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正在转变为一种新的“重叠模式”,即在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家教、家长、学校、教师、社会越来越呈现为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发展。如何将上述不同的教育因子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整合优势,已成为当前“家校合作”“校社共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家庭,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春团拜会上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从社会结构而言,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营造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人的发展序列而言,家庭是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初始的场所。从教育的环境而言,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撑和有益补充,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综合育人格局。
无独有偶,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致辞中,再次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由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该片对比了英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在中国网络播出,使中国广大家长认识到张弛有度于子女成长的重要作用,但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亿多大学毕业生。当然,我们学生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升学竞争方面的压力仍相当大。高考、中考指挥棒,经层层放大,最终将压力传递到了每一个家庭,导致学生学业负担始终得不到减轻。一方面,我们天天喊“减负”,另一方面,我们的家长又一直被迫给孩子“施压”,这是一个悖论,这仍是需要我们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破解的一个社会难题。
记得知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这样感叹:“今天我们的教育能到愉快这个水平吗?我说过我们的‘小皇帝’顶多只能享受到6岁,6岁一上学,就从皇帝变成了‘奴隶’。过去讲溥仪是从皇帝到平民,我们的孩子比不上溥仪这个末代皇帝。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突出的两个字就是‘听话’。稍稍懂事就教育孩子要听话,小时听爸爸妈妈的话、上学听老师的话、工作了听领导的话,似乎听话是中国人的为人之本……”中国家长一边在生活上过分疼爱自己孩子,一边又在学业上无休止地“催逼”孩子。
其实这与中西方家庭代际传递文化有关,中国代际关系是“反哺模式”,西方是“接力模式”。前者对子女几乎是无限责任,所以才会有“啃老一族”。在西方个体主义文化下,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就表明子女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而我们的教育观念是受了所谓“木桶理论”影响太深。中国家长喜欢告诉孩子,去补最短的一块“知识”,家长不停地督促孩子改正其不足,弄得孩子一点自信也没有。而我们参观过的荷兰,该国的教育,不管是学校考试也好,公司培训也罢,首先是问孩子擅长什么?特别问你最感兴趣什么?即便有弱点和缺点也没关系,因为还有“团队合作”训练等着你,你不擅长之处有另一个擅长此道的同事来互补,与你共同完成。
ISBN | 9787552019490 |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 郁琴芳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