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乔治·奥威尔 英语著名小说家、社会评论家的经典杰作
媒体推荐
《动物农场》的故事脉络被评论家分析为与苏联的历史乃至整个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惊人的相似,在很多共产党正在或者曾经执政的国家都能看到动物庄园的类似影子。作者在书中借由对动物庄园的发展变化,对共产主义运动未来命运的预言也被1991年的苏联、东欧剧变和后来的历史所印证。但《动物农场》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对历史的预言,这部寓言体小说以文学的语言指出了:由于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样的诉求,其最终结果都会与其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
《动物农场》自出版以后引起很大反响,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还被改编,以其他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2002年11月话剧《动物农场》在中戏小剧场上演。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奥威尔是一个以诚实的政治信念来真实写作的作者,代表作《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目录
目次
动物农场
附录一《动物农场》序
附录二《动物农场》乌克兰文版序
附录三《动物农场》注解
序言
译者前言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一九〇三年出生于英属印度孟加拉邦莫蒂哈里,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政治讽刺评论家。在近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奥威尔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评论、随笔、杂文和长篇小说。奥威尔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其所生活的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代表作《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盛誉。出版于一九四五年的《动物农场:一个童话故事》(Animal Farm: A Fairy Story),被广泛认为是英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政治讽喻小说,以隐喻的形式描写农场里的一群动物带着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在两头猪的带领下打破旧秩序、冲出人类钳制的牢笼,却又落入一个更加暴苛的陷阱,依然遭受欺骗、奴役和残暴统治。该书以童话的外表,承载了深重的社会关切,夏志清教授认为,“西方文学自伊索寓言以来,历代都有以动物为主的童话和寓言,但对二十世纪后期的读者来说,此类作品中没有一种比《动物农场》更中肯地道出当今人类的处境了。”
《爱尔兰时报》曾评价奥威尔“是一位能够且应该被每一个时代重新发现的作家”,在其去世后的六十多年里,奥威尔确实被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发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译介、研究奥威尔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奥威尔预言过的一九八四年的现实到来,掀起了西方世界研究奥威尔的热潮,奥威尔诞生一百周年(2003)则引发西方学术界再度聚焦奥威尔。奥威尔研究学者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在为企鹅版《动物农场》(2000)所作《序言》中分析指出,“一部好书的标志在于,它被不断重读,易言之,被不断重写。今天,《动物农场》出版五十余年了,影响依然。图书一再刊印,深深融入许多社会,改变了多种想象观念。已被翻译成六十八种不同语言。……《动物农场》可能会激发上百种现代智识解读,这部看似简单实则意味隽永的寓言故事,在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政治与道德迷宫中,始终能够为我们指点迷津。”
《动物农场》作为著名的反乌托邦寓言小说,讲述了“动物主义”革命酝酿、兴起和最终蜕变的故事:农庄中的一群动物不堪人类压迫,奋起反抗并建立自己的家园,然而这场革命最终由于领导者猪的独裁和动物们的愚昧盲从而变质,农场升级成为一个更不平等、更残酷的专制社会。该书出版七十余年来,奥威尔和他的《动物农场》经由翻译,已经被普遍解读为批判极权统治的经典文化符号。这套经典文化符号中涉及的人物(动物)并不多:几头猪,几匹马,几只鸡,几条狗,指涉革命中的领导者及其精英力量;绵羊、奶牛、猫、鸽子和成群的鸡与鹅,等等无名无姓,代表广大勤劳而通常愚昧盲从的普通民众。奥威尔书中,分别喻指人类革命过程中众生相的是:倡导“全体人类都是敌人。全体动物都是同志!”最先煽动暴动的老公猪;带领动物发起暴动取得胜利的两头小公猪;醉心摇唇鼓舌、歌功颂德的传令猪;代表革命过程中截然不同两派群众的三匹马;有哲学头脑的驴子、略识文字的白山羊,偷懒嚼舌的乌鸦……
奥威尔的童年生活、后来当教师和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的经历,使他一直热衷于童话故事体裁,但童话不过是奥威尔政治书写的载体。《动物农场》以童话寓言的方式,通俗却又绝对深刻地描述了“极权”的诞生、发展和最终形成。童话寓言作为一种绝对普遍的表达方式和观察世界的模式,不受时间和地域条件的限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读者在面对寓言作品时容易产生共鸣。奥威尔借助童话寓言的叙述方式,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体现人类的普遍理解力。作品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对斯大林时期的政治极权的影射,而旨在更复杂、深远的喻指——反对一切形式的极权主义,追求民主与公正。因此,世界各国关注奥威尔现象、热爱奥威尔作品的读者和研究者,应当将文本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中来理解,如此才不会有违作者原意。奥威尔用童话寓言告诫世人:一个革命后的政权,如果没有民主监督,没有法治,必定异化,必定走向革命的反面,甚至会建立起更强的专制。严格意义上说来,奥威尔原著是“最残酷、不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但在当时的政治风云中,唯托言童话,奥威尔的政治书写才能够喷薄而出,起到政治警示的作用。他的目标读者从来都不是儿童,而是深陷于二十世纪政治旋涡的成人。
《动物农场》之所以获得如此的关注和普遍的喜爱,除了作品本身寓涵的政治启示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奥威尔创作中的独特文学艺术特色。岁月荏苒,奥威尔语言大师般质朴、精练的文风在文学丛林中熠熠生辉。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中曾详细阐述过自己写作的四大动机,其中之一就是“唯美的思想和热情”,并且还说如果所创作的作品不能同时也成为一次审美的活动自己是不会写的。无疑,《动物农场》就是奥威尔将文学作为一次审美活动的典范。陆建德教授曾经评论说,奥威尔在英国文学史上留名,更多是跟他的写作风格有关系,其最大的长处就是明晰,遣词造句恰到好处,惯常使用普通词汇,但表达意涵契合、妥帖。作为一名文体家,奥威尔在英国文学中有非常独特的位置,但他不只是拥有形式,读者喜欢他语言的时候,也必然喜欢他所论及的内容。奥威尔是一个以诚实的政治信念进行写作的作家,他在陈述政治见解和社会认识时,努力选用普通人能够阅读和理解的文字形式。对奥威尔而言,“好文章应当像一块窗玻璃。”(《我为什么写作》)与其他知识分子用看似深奥的花言巧语讨好权力的做法不同,奥威尔的文字清晰、准确、简洁,透过他的文字可以看到他所生活的真实世界和他的真诚思考。通常所谓的“奥威尔风格”就是政治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他凭生活经验和直接感受,用最简洁明快的语言说出大实话,这种语言因而十分具有穿透力。马尔科姆盛赞《动物农场》为怀疑类小说的最高形式,行文时而教条,时而板起面孔,时而神圣凛然,是奥威尔写得最棒的一部作品。作品借助动物寓言的形式,将犀利的政治讽喻与生动的神话叙事结合起来,充满道德活力,鲜少政治性敌视话语。《动物农场》文笔娴静,文脉通畅,充溢着斯威夫特式的慨然与确定。作品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多半有赖于此。
即将结束行文之际,笔者拟借用钱锺书先生关于文学翻译的描述作结。钱先生从训诂学的角度,阐释“译”“诱”“媒”“讹”“化”的辩证关系时说,“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度越那许多距离,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笔者借用钱先生的话非为自己翻译笔力不逮、语义拙涩之处开脱,而是希望关注奥威尔现象、热爱《动物农场》的读者,能够参与对《动物农场》热译现象的社会学思考和翻译学思考,希望未来的翻译实践者能够从中国传统译论中撷取理论精华,实践与思考并重,将文学译介事业发扬光大。
辛红娟
二〇一六年六月
宁波大学至善楼寓所
文摘
第一章
这天夜里,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喝高了,锁上鸡舍却忘记关畜栏大门。他趔趄着穿过院子,手提灯的光圈随着他的身体左摇右晃。走到后门口,琼斯甩掉脚上的短靴,从厨房啤酒桶里又灌了一杯啤酒下肚。待他摇晃着摸上床时,琼斯太太早已“鼾”然熟睡。
卧室里灯光刚熄灭,农场圈栏各处立刻响起一片窸窸窣窣的声音。白天,农场里传言说,老少校(那头得过奖的中白公猪)头天夜里做了个怪梦,想要跟大家伙说一说。动物们于是商定,一旦确定琼斯先生不会出来阻挠,就到大仓棚里集中。老少校(尽管他当年参赛名为“威灵登美猪”,大伙儿却都一直称他老少校)在农场里威望很高,大家都愿意牺牲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听听他要说什么。
大仓棚尽头有块宛似演讲台的高地,老少校安卧在铺就的稻草铺上,头顶正上方椽梁上吊着一盏灯。老少校十二岁了,近来明显发福,虽然从没锯过獠牙,看上去却仪表不俗,睿智而不失和善。很快,其他动物陆续赶到,各自找到舒坦的姿势安顿下来。首先来的是三条狗:布鲁贝尔、杰西和品彻;接着,几头猪来到演讲台前,卧倒在草秸堆里。母鸡跳上窗槛,鸽子飞上仓棚椽条,绵羊和奶牛紧挨在几头猪后面躺下,开始将胃里的食物反到嘴里咀嚼。拉货车的波克赛和克罗弗一同走进来,步履缓慢,毛茸茸的大蹄子每一步都落得小心翼翼,生怕踩到藏在草堆里的什么小动物。克罗弗是一匹中年母马,敦实、和善,生育过四胎,身材严重走样。波克赛身形庞大,高约六英尺,块头有两匹普通马加在一起那么大。他鼻子上长了一条白斑纹,看起来有点蠢相,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也的确算不上智商一流。大家都非常敬重他,主要是因为他性格稳重,干起活来力大无穷。跟在波克赛和克罗弗后面进来的是白山羊缪丽尔和驴子本杰明。农场里就数本杰明年岁最长、脾气最臭。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怪话连篇——比如,他会说上帝让他长尾巴就是为了赶苍蝇,可他宁可不长尾巴也不愿意有苍蝇。农场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他最不苟言笑。要是问起原因,他总说自己没见着什么值得笑的。虽然不曾公开承认,但他跟波克赛私交不错。他们俩通常星期天一道去果园那边的小草场,肩并肩、默契地啃草。
两匹马刚刚躺下,一群失去妈妈的小鸭子涌入大仓棚,一边低声嘎嘎叫着,一边摇摆着四处走动,想找个不会被其他动物踩到的地方。克罗弗用壮硕的前蹄把他们圈在中间,像围起了一堵墙。小鸭子们舒舒服服地躺下,不一刻就睡熟了。白母马莫丽在最后一刻姗姗来迟。莫丽平日里替琼斯先生拉轻便座驾,模样标致,脑袋呆蠢。她嘴里嚼着一块方糖,迈着优雅的小碎步走进来,找到靠前面的地方,开始摆弄自己的白鬃毛,希望大家注意到她鬃毛上系着的红飘带。猫最后一个来,照例张望了一圈,想找个最暖和的地方。最终挤到了波克赛和克罗弗中间。老少校讲话全程,她都呼噜呼噜、心满意足地睡着,一个字也没听。
除了驯养在后门旁栖枝上的乌鸦摩西,其他动物都到了。老少校看到大家各自就位,专注地等着,便清清嗓子,开了口:
“同志们,大家想必都已经听说我昨夜做了个怪梦。但我想先跟大家说点别的事情。同志们,我恐怕没几个月活头了,我觉得有义务在临终前把一生的智慧传给各位。我活到这么一把岁数,独自躺在圈栏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可以说我对生活的认识不比这世上的其他动物差。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就是想跟大家聊聊生活。
“同志们,咱们大家这是过的什么生活?可以说,咱们的生活悲惨、劳碌而又短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食物仅能勉强果腹。咱们大家,但凡有口气,都会被逼迫着劳动到最后一刻,一旦不中用了,就会被残忍地屠宰掉。英格兰的动物,满了一岁之后就不知道幸福和闲暇为何物。在英格兰,动物没有自由。动物一生境遇凄惨,饱受奴役,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难道仅仅因为这是大自然的安排?难道因为我们的土地太贫瘠,无法供养芸芸众生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同志们,绝非如此!英格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物产富饶,足以供养远超目前数量的动物。仅我们这个农场就足以养活十二匹马、二十头奶牛和几百上千只羊,所有的动物都能过得无比安逸、体面。那么,我们为什么却一直过着悲惨的生活呢?原因是——人类窃取了我们几乎全部的劳动果实!同志们,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症结。可以归咎成一个词——人类。人类是我们仅有的敌人,真正的敌人!赶走人类,才能彻底祛除饥饿与劳役。
“人类是仅有只消耗、不生产的动物。人类不产牛奶,不生蛋,身板弱拉不动犁耙,跑得慢抓不了野兔。然而,人类却主宰着所有的动物,驱使动物为他干活,只发给动物们勉强果腹不至于饿死的口粮,余下的粮食全部被他据为己有。我们辛勤耕地,用粪便肥田,到头来除了这具皮囊别无所有。你们这些奶牛,过去一年挤了几千加仑奶?那些本该用来养肥小牛犊的奶哪里去了?每一滴都进了敌人的肚子!你们这些母鸡,过去一年产了多少只蛋?又有多少只蛋孵成了小鸡?剩余的鸡蛋全部被琼斯和工人卖到市集换成了钱。还有你,克罗弗,你生的四匹小马驹去哪儿了?他们本来可以为你养老、承欢膝下。不满一岁就全都被卖掉,你再也见不到他们。四次辛苦孕育,整日田间劳作,除了一点微薄的口粮和圈栏,你还得到过什么?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悲惨生活,我们也活不到寿终正寝。我自己没什么可抱怨的,算得上幸运,活到十二岁,生育过四百多个孩子,享有了猪的自然寿命。但动物终究难逃残忍的屠刀。你们这些坐在我面前的小肉猪,不出一年,个个都会被送上案台,嚎叫着丧命。我们都难逃此劫——奶牛、猪、母鸡、绵羊,无一例外。马和狗也好不到哪里去。波克赛,等到年老力衰,琼斯就会把你卖给屠户,割断喉咙,煮熟以后喂猎狗。至于狗,当你们老得掉光牙齿,琼斯就会在你们脖子上拴块砖头,拉到最近的池塘里淹死。
“同志们,你们难道还不明白?是人类的暴虐导致我们生活凄惨!只有除掉人类,劳动果实才能归我们自己所有。一夜之间,我们就可以拥有财富、获得自由。如何才能实现?当然是日夜为继、全心全意,为推翻人类的统治而奋斗!同志们,我要传达给你们大家的信息就是:暴动!我也不知道暴动什么时候会发生,也许一个星期,也许一百年,但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正义迟早要来到。同志们,短短的有生之年,你们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最重要的是,请把我的信息传递给咱们的后代,号召咱们的子子孙孙投身暴动,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同志们,记住,决心永远不能动摇!不要被任何诡辩牵制。不要轻信人类和动物利益与共、财产均享的鬼话。一派胡言!人类只为自己谋利益。咱们动物应当团结一致,在斗争中同心同德。全体人类都是敌人。全体动物都是同志!”
这时,大仓棚里一阵骚动。老少校演讲时,四只硕大的老鼠从洞里爬出来,蹲坐着听他慷慨陈词,突然被几条狗发现。老鼠迅速窜回洞里,侥幸得以逃生。少校抬抬前蹄,示意大家安静:
“同志们,”他说,“眼下有一个问题需要首先解决:野生动物,比如老鼠和野兔,他们是敌人还是朋友?我们大家投票表决。我向大会提议:老鼠是同志吗?”
投票即刻举行,压倒多数的选票认为老鼠是同志。只有四票反对——三条狗和一只猫。事后,大家发现猫既投了反对票,也投了赞成票。少校接着说: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我想再次重申:请牢记你们的责任——与人类和人类的行为势不两立。两条腿走路的都是敌人。四条腿走路,或者长翅膀的,都是朋友。大家同时还要牢记:在跟人类的斗争中,切忌效仿他们。即便最后打垮了人类,也不可沾染他们的恶习。动物不能睡在房子里、不能睡在床上、不能穿衣戴帽、不能饮酒、不能吸食烟草、不能染指金钱或经营买卖。人类的所有习惯都是罪恶。最重要的一点,任何动物都不能对同类施行暴政。无论强弱,无论愚智,我们都是兄弟。任何动物都不得杀害其他动物。所有动物一律平等。
“现在,同志们,我要跟各位说说我昨天夜里的梦。我无法向你们准确描述那个梦。那是一个关于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之后的梦。让我想起一些很久之前忘记的事情。记得我小时候,母亲和其他母猪常常哼唱一首老歌,她们只记得歌的曲调和歌词的前三个字。我幼时非常熟悉,后来渐渐遗忘了。然而,我梦里出现了那首歌。而且,我还梦到了完整的歌词——我相信,这首歌很久之前曾在动物中广为传唱,后来因年代久远失传。同志们,我现在就给大家唱唱这首歌。我年纪大了,嗓音嘶哑,教给你们,你们一定会唱得比我好听。歌名叫《英格兰牲畜之歌》。”
老少校清清嗓子,唱了起来。他声音确实嘶哑,不过唱得很好,令大家群情激昂。调子介乎儿歌《克莱门坦》与墨西哥民歌《拉·库卡拉查》之间。歌词如下:英格兰、爱尔兰、
世界各地的牲畜,
快来听我把喜报,
未来世界真美妙。
幸福日子在眼前,
人类暴君要推翻,
英格兰沃野和良田,
任咱牲畜踏其间。
鼻上套环要丢掉,
背上鞍具全不要,
锈坏马刺和马嚼,
残酷毒鞭无处摇。
无尽财富难猜料,
各种麦子和干草,
苜蓿菜豆糖萝卜,
全成美味和佳肴。
沃野良田阳光照,
清澈水源田间绕,
自由之日快来到,
微风香甜伴欢笑。
为那一天早来到,
我们誓死以身报,
牛马鹅儿与火鸡,
应为自由共赴蹈。
英格兰、爱尔兰,
世界各地的牲畜,
听后快把喜报传,
黄金时代在眼前。
乔治·奥威尔 英语著名小说家、社会评论家的经典杰作
媒体推荐
《动物农场》的故事脉络被评论家分析为与苏联的历史乃至整个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惊人的相似,在很多共产党正在或者曾经执政的国家都能看到动物庄园的类似影子。作者在书中借由对动物庄园的发展变化,对共产主义运动未来命运的预言也被1991年的苏联、东欧剧变和后来的历史所印证。但《动物农场》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对历史的预言,这部寓言体小说以文学的语言指出了:由于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样的诉求,其最终结果都会与其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
《动物农场》自出版以后引起很大反响,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还被改编,以其他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2002年11月话剧《动物农场》在中戏小剧场上演。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奥威尔是一个以诚实的政治信念来真实写作的作者,代表作《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目录
目次
动物农场
附录一《动物农场》序
附录二《动物农场》乌克兰文版序
附录三《动物农场》注解
序言
译者前言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一九〇三年出生于英属印度孟加拉邦莫蒂哈里,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政治讽刺评论家。在近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奥威尔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评论、随笔、杂文和长篇小说。奥威尔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其所生活的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代表作《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盛誉。出版于一九四五年的《动物农场:一个童话故事》(Animal Farm: A Fairy Story),被广泛认为是英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政治讽喻小说,以隐喻的形式描写农场里的一群动物带着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在两头猪的带领下打破旧秩序、冲出人类钳制的牢笼,却又落入一个更加暴苛的陷阱,依然遭受欺骗、奴役和残暴统治。该书以童话的外表,承载了深重的社会关切,夏志清教授认为,“西方文学自伊索寓言以来,历代都有以动物为主的童话和寓言,但对二十世纪后期的读者来说,此类作品中没有一种比《动物农场》更中肯地道出当今人类的处境了。”
《爱尔兰时报》曾评价奥威尔“是一位能够且应该被每一个时代重新发现的作家”,在其去世后的六十多年里,奥威尔确实被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发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译介、研究奥威尔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奥威尔预言过的一九八四年的现实到来,掀起了西方世界研究奥威尔的热潮,奥威尔诞生一百周年(2003)则引发西方学术界再度聚焦奥威尔。奥威尔研究学者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在为企鹅版《动物农场》(2000)所作《序言》中分析指出,“一部好书的标志在于,它被不断重读,易言之,被不断重写。今天,《动物农场》出版五十余年了,影响依然。图书一再刊印,深深融入许多社会,改变了多种想象观念。已被翻译成六十八种不同语言。……《动物农场》可能会激发上百种现代智识解读,这部看似简单实则意味隽永的寓言故事,在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政治与道德迷宫中,始终能够为我们指点迷津。”
《动物农场》作为著名的反乌托邦寓言小说,讲述了“动物主义”革命酝酿、兴起和最终蜕变的故事:农庄中的一群动物不堪人类压迫,奋起反抗并建立自己的家园,然而这场革命最终由于领导者猪的独裁和动物们的愚昧盲从而变质,农场升级成为一个更不平等、更残酷的专制社会。该书出版七十余年来,奥威尔和他的《动物农场》经由翻译,已经被普遍解读为批判极权统治的经典文化符号。这套经典文化符号中涉及的人物(动物)并不多:几头猪,几匹马,几只鸡,几条狗,指涉革命中的领导者及其精英力量;绵羊、奶牛、猫、鸽子和成群的鸡与鹅,等等无名无姓,代表广大勤劳而通常愚昧盲从的普通民众。奥威尔书中,分别喻指人类革命过程中众生相的是:倡导“全体人类都是敌人。全体动物都是同志!”最先煽动暴动的老公猪;带领动物发起暴动取得胜利的两头小公猪;醉心摇唇鼓舌、歌功颂德的传令猪;代表革命过程中截然不同两派群众的三匹马;有哲学头脑的驴子、略识文字的白山羊,偷懒嚼舌的乌鸦……
奥威尔的童年生活、后来当教师和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的经历,使他一直热衷于童话故事体裁,但童话不过是奥威尔政治书写的载体。《动物农场》以童话寓言的方式,通俗却又绝对深刻地描述了“极权”的诞生、发展和最终形成。童话寓言作为一种绝对普遍的表达方式和观察世界的模式,不受时间和地域条件的限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读者在面对寓言作品时容易产生共鸣。奥威尔借助童话寓言的叙述方式,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体现人类的普遍理解力。作品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对斯大林时期的政治极权的影射,而旨在更复杂、深远的喻指——反对一切形式的极权主义,追求民主与公正。因此,世界各国关注奥威尔现象、热爱奥威尔作品的读者和研究者,应当将文本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中来理解,如此才不会有违作者原意。奥威尔用童话寓言告诫世人:一个革命后的政权,如果没有民主监督,没有法治,必定异化,必定走向革命的反面,甚至会建立起更强的专制。严格意义上说来,奥威尔原著是“最残酷、不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但在当时的政治风云中,唯托言童话,奥威尔的政治书写才能够喷薄而出,起到政治警示的作用。他的目标读者从来都不是儿童,而是深陷于二十世纪政治旋涡的成人。
《动物农场》之所以获得如此的关注和普遍的喜爱,除了作品本身寓涵的政治启示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奥威尔创作中的独特文学艺术特色。岁月荏苒,奥威尔语言大师般质朴、精练的文风在文学丛林中熠熠生辉。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中曾详细阐述过自己写作的四大动机,其中之一就是“唯美的思想和热情”,并且还说如果所创作的作品不能同时也成为一次审美的活动自己是不会写的。无疑,《动物农场》就是奥威尔将文学作为一次审美活动的典范。陆建德教授曾经评论说,奥威尔在英国文学史上留名,更多是跟他的写作风格有关系,其最大的长处就是明晰,遣词造句恰到好处,惯常使用普通词汇,但表达意涵契合、妥帖。作为一名文体家,奥威尔在英国文学中有非常独特的位置,但他不只是拥有形式,读者喜欢他语言的时候,也必然喜欢他所论及的内容。奥威尔是一个以诚实的政治信念进行写作的作家,他在陈述政治见解和社会认识时,努力选用普通人能够阅读和理解的文字形式。对奥威尔而言,“好文章应当像一块窗玻璃。”(《我为什么写作》)与其他知识分子用看似深奥的花言巧语讨好权力的做法不同,奥威尔的文字清晰、准确、简洁,透过他的文字可以看到他所生活的真实世界和他的真诚思考。通常所谓的“奥威尔风格”就是政治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他凭生活经验和直接感受,用最简洁明快的语言说出大实话,这种语言因而十分具有穿透力。马尔科姆盛赞《动物农场》为怀疑类小说的最高形式,行文时而教条,时而板起面孔,时而神圣凛然,是奥威尔写得最棒的一部作品。作品借助动物寓言的形式,将犀利的政治讽喻与生动的神话叙事结合起来,充满道德活力,鲜少政治性敌视话语。《动物农场》文笔娴静,文脉通畅,充溢着斯威夫特式的慨然与确定。作品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多半有赖于此。
即将结束行文之际,笔者拟借用钱锺书先生关于文学翻译的描述作结。钱先生从训诂学的角度,阐释“译”“诱”“媒”“讹”“化”的辩证关系时说,“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度越那许多距离,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笔者借用钱先生的话非为自己翻译笔力不逮、语义拙涩之处开脱,而是希望关注奥威尔现象、热爱《动物农场》的读者,能够参与对《动物农场》热译现象的社会学思考和翻译学思考,希望未来的翻译实践者能够从中国传统译论中撷取理论精华,实践与思考并重,将文学译介事业发扬光大。
辛红娟
二〇一六年六月
宁波大学至善楼寓所
文摘
第一章
这天夜里,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喝高了,锁上鸡舍却忘记关畜栏大门。他趔趄着穿过院子,手提灯的光圈随着他的身体左摇右晃。走到后门口,琼斯甩掉脚上的短靴,从厨房啤酒桶里又灌了一杯啤酒下肚。待他摇晃着摸上床时,琼斯太太早已“鼾”然熟睡。
卧室里灯光刚熄灭,农场圈栏各处立刻响起一片窸窸窣窣的声音。白天,农场里传言说,老少校(那头得过奖的中白公猪)头天夜里做了个怪梦,想要跟大家伙说一说。动物们于是商定,一旦确定琼斯先生不会出来阻挠,就到大仓棚里集中。老少校(尽管他当年参赛名为“威灵登美猪”,大伙儿却都一直称他老少校)在农场里威望很高,大家都愿意牺牲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听听他要说什么。
大仓棚尽头有块宛似演讲台的高地,老少校安卧在铺就的稻草铺上,头顶正上方椽梁上吊着一盏灯。老少校十二岁了,近来明显发福,虽然从没锯过獠牙,看上去却仪表不俗,睿智而不失和善。很快,其他动物陆续赶到,各自找到舒坦的姿势安顿下来。首先来的是三条狗:布鲁贝尔、杰西和品彻;接着,几头猪来到演讲台前,卧倒在草秸堆里。母鸡跳上窗槛,鸽子飞上仓棚椽条,绵羊和奶牛紧挨在几头猪后面躺下,开始将胃里的食物反到嘴里咀嚼。拉货车的波克赛和克罗弗一同走进来,步履缓慢,毛茸茸的大蹄子每一步都落得小心翼翼,生怕踩到藏在草堆里的什么小动物。克罗弗是一匹中年母马,敦实、和善,生育过四胎,身材严重走样。波克赛身形庞大,高约六英尺,块头有两匹普通马加在一起那么大。他鼻子上长了一条白斑纹,看起来有点蠢相,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也的确算不上智商一流。大家都非常敬重他,主要是因为他性格稳重,干起活来力大无穷。跟在波克赛和克罗弗后面进来的是白山羊缪丽尔和驴子本杰明。农场里就数本杰明年岁最长、脾气最臭。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怪话连篇——比如,他会说上帝让他长尾巴就是为了赶苍蝇,可他宁可不长尾巴也不愿意有苍蝇。农场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他最不苟言笑。要是问起原因,他总说自己没见着什么值得笑的。虽然不曾公开承认,但他跟波克赛私交不错。他们俩通常星期天一道去果园那边的小草场,肩并肩、默契地啃草。
两匹马刚刚躺下,一群失去妈妈的小鸭子涌入大仓棚,一边低声嘎嘎叫着,一边摇摆着四处走动,想找个不会被其他动物踩到的地方。克罗弗用壮硕的前蹄把他们圈在中间,像围起了一堵墙。小鸭子们舒舒服服地躺下,不一刻就睡熟了。白母马莫丽在最后一刻姗姗来迟。莫丽平日里替琼斯先生拉轻便座驾,模样标致,脑袋呆蠢。她嘴里嚼着一块方糖,迈着优雅的小碎步走进来,找到靠前面的地方,开始摆弄自己的白鬃毛,希望大家注意到她鬃毛上系着的红飘带。猫最后一个来,照例张望了一圈,想找个最暖和的地方。最终挤到了波克赛和克罗弗中间。老少校讲话全程,她都呼噜呼噜、心满意足地睡着,一个字也没听。
除了驯养在后门旁栖枝上的乌鸦摩西,其他动物都到了。老少校看到大家各自就位,专注地等着,便清清嗓子,开了口:
“同志们,大家想必都已经听说我昨夜做了个怪梦。但我想先跟大家说点别的事情。同志们,我恐怕没几个月活头了,我觉得有义务在临终前把一生的智慧传给各位。我活到这么一把岁数,独自躺在圈栏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可以说我对生活的认识不比这世上的其他动物差。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就是想跟大家聊聊生活。
“同志们,咱们大家这是过的什么生活?可以说,咱们的生活悲惨、劳碌而又短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食物仅能勉强果腹。咱们大家,但凡有口气,都会被逼迫着劳动到最后一刻,一旦不中用了,就会被残忍地屠宰掉。英格兰的动物,满了一岁之后就不知道幸福和闲暇为何物。在英格兰,动物没有自由。动物一生境遇凄惨,饱受奴役,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难道仅仅因为这是大自然的安排?难道因为我们的土地太贫瘠,无法供养芸芸众生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同志们,绝非如此!英格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物产富饶,足以供养远超目前数量的动物。仅我们这个农场就足以养活十二匹马、二十头奶牛和几百上千只羊,所有的动物都能过得无比安逸、体面。那么,我们为什么却一直过着悲惨的生活呢?原因是——人类窃取了我们几乎全部的劳动果实!同志们,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症结。可以归咎成一个词——人类。人类是我们仅有的敌人,真正的敌人!赶走人类,才能彻底祛除饥饿与劳役。
“人类是仅有只消耗、不生产的动物。人类不产牛奶,不生蛋,身板弱拉不动犁耙,跑得慢抓不了野兔。然而,人类却主宰着所有的动物,驱使动物为他干活,只发给动物们勉强果腹不至于饿死的口粮,余下的粮食全部被他据为己有。我们辛勤耕地,用粪便肥田,到头来除了这具皮囊别无所有。你们这些奶牛,过去一年挤了几千加仑奶?那些本该用来养肥小牛犊的奶哪里去了?每一滴都进了敌人的肚子!你们这些母鸡,过去一年产了多少只蛋?又有多少只蛋孵成了小鸡?剩余的鸡蛋全部被琼斯和工人卖到市集换成了钱。还有你,克罗弗,你生的四匹小马驹去哪儿了?他们本来可以为你养老、承欢膝下。不满一岁就全都被卖掉,你再也见不到他们。四次辛苦孕育,整日田间劳作,除了一点微薄的口粮和圈栏,你还得到过什么?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悲惨生活,我们也活不到寿终正寝。我自己没什么可抱怨的,算得上幸运,活到十二岁,生育过四百多个孩子,享有了猪的自然寿命。但动物终究难逃残忍的屠刀。你们这些坐在我面前的小肉猪,不出一年,个个都会被送上案台,嚎叫着丧命。我们都难逃此劫——奶牛、猪、母鸡、绵羊,无一例外。马和狗也好不到哪里去。波克赛,等到年老力衰,琼斯就会把你卖给屠户,割断喉咙,煮熟以后喂猎狗。至于狗,当你们老得掉光牙齿,琼斯就会在你们脖子上拴块砖头,拉到最近的池塘里淹死。
“同志们,你们难道还不明白?是人类的暴虐导致我们生活凄惨!只有除掉人类,劳动果实才能归我们自己所有。一夜之间,我们就可以拥有财富、获得自由。如何才能实现?当然是日夜为继、全心全意,为推翻人类的统治而奋斗!同志们,我要传达给你们大家的信息就是:暴动!我也不知道暴动什么时候会发生,也许一个星期,也许一百年,但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正义迟早要来到。同志们,短短的有生之年,你们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最重要的是,请把我的信息传递给咱们的后代,号召咱们的子子孙孙投身暴动,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同志们,记住,决心永远不能动摇!不要被任何诡辩牵制。不要轻信人类和动物利益与共、财产均享的鬼话。一派胡言!人类只为自己谋利益。咱们动物应当团结一致,在斗争中同心同德。全体人类都是敌人。全体动物都是同志!”
这时,大仓棚里一阵骚动。老少校演讲时,四只硕大的老鼠从洞里爬出来,蹲坐着听他慷慨陈词,突然被几条狗发现。老鼠迅速窜回洞里,侥幸得以逃生。少校抬抬前蹄,示意大家安静:
“同志们,”他说,“眼下有一个问题需要首先解决:野生动物,比如老鼠和野兔,他们是敌人还是朋友?我们大家投票表决。我向大会提议:老鼠是同志吗?”
投票即刻举行,压倒多数的选票认为老鼠是同志。只有四票反对——三条狗和一只猫。事后,大家发现猫既投了反对票,也投了赞成票。少校接着说: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我想再次重申:请牢记你们的责任——与人类和人类的行为势不两立。两条腿走路的都是敌人。四条腿走路,或者长翅膀的,都是朋友。大家同时还要牢记:在跟人类的斗争中,切忌效仿他们。即便最后打垮了人类,也不可沾染他们的恶习。动物不能睡在房子里、不能睡在床上、不能穿衣戴帽、不能饮酒、不能吸食烟草、不能染指金钱或经营买卖。人类的所有习惯都是罪恶。最重要的一点,任何动物都不能对同类施行暴政。无论强弱,无论愚智,我们都是兄弟。任何动物都不得杀害其他动物。所有动物一律平等。
“现在,同志们,我要跟各位说说我昨天夜里的梦。我无法向你们准确描述那个梦。那是一个关于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之后的梦。让我想起一些很久之前忘记的事情。记得我小时候,母亲和其他母猪常常哼唱一首老歌,她们只记得歌的曲调和歌词的前三个字。我幼时非常熟悉,后来渐渐遗忘了。然而,我梦里出现了那首歌。而且,我还梦到了完整的歌词——我相信,这首歌很久之前曾在动物中广为传唱,后来因年代久远失传。同志们,我现在就给大家唱唱这首歌。我年纪大了,嗓音嘶哑,教给你们,你们一定会唱得比我好听。歌名叫《英格兰牲畜之歌》。”
老少校清清嗓子,唱了起来。他声音确实嘶哑,不过唱得很好,令大家群情激昂。调子介乎儿歌《克莱门坦》与墨西哥民歌《拉·库卡拉查》之间。歌词如下:英格兰、爱尔兰、
世界各地的牲畜,
快来听我把喜报,
未来世界真美妙。
幸福日子在眼前,
人类暴君要推翻,
英格兰沃野和良田,
任咱牲畜踏其间。
鼻上套环要丢掉,
背上鞍具全不要,
锈坏马刺和马嚼,
残酷毒鞭无处摇。
无尽财富难猜料,
各种麦子和干草,
苜蓿菜豆糖萝卜,
全成美味和佳肴。
沃野良田阳光照,
清澈水源田间绕,
自由之日快来到,
微风香甜伴欢笑。
为那一天早来到,
我们誓死以身报,
牛马鹅儿与火鸡,
应为自由共赴蹈。
英格兰、爱尔兰,
世界各地的牲畜,
听后快把喜报传,
黄金时代在眼前。
ISBN | 7020122051,9787020122059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 乔治·奥威尔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