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养育:用成长型思维,培养孩子未来核心竞争力 978751271664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4216145 类别: 图书 家庭教育 素质教育
编辑推荐

? 深耕早幼教行业28年的高寿岩(喵姐)多年积淀之作
? 张思莱、凯叔、周洲等30余位行业知名人士赞誉推荐
? 引领年轻一代育儿观念“新升级”,超过1500家早教机构、150万学龄前儿童从其产品和理念中受益
? 1个教育核心原则——基于优势
4种亲子关系模型分析——沙子型、绳子型、罩子型、梯子型
7大未来世界需要的核心能力——学习力、表达力、情绪力、社交力、自控力、乐观力、坚毅力
? 赋能家长,培养未来更具竞争力的孩子

名人推荐

《成长型养育》这本书抓住了现时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本质问题,通过科学的框架和维度,把传统的育儿知识做了重新梳理,启发父母用成长型思维看待孩子的成长。书中提炼的健康的亲子关系模型和孩子成长的7项关键能力,也将成为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指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帼眉
家庭是孩子的头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头一任老师,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孩子,才会走得更远。《成长型养育》这本书给广大父母很好的教育指导,让家长对教育孩子有了全新的认识。
——儿科专家 张思莱
《成长型养育》这本书的重要观点,是启发家长如何基于孩子的优势去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喵姐高寿岩是我的好朋友,一位专注儿童教育28年的专家,希望这本书能给年轻的父母们带来指引和帮助。
——“凯叔讲故事”创始人 凯叔
喵姐这本新书里对中国式亲子关系有非常精确的总结,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其中关于孩子7项关键能力的培养,更是为家长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方法,深入浅出,是一本“干货”满满的好书。
——“有养”创始人 周洲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成长型养育》这本书提出的梯子型亲子关系和对孩子非常重要的7项关键能力,在教育孩子方面给了我新的感悟和方向。
——知名主持人 周群

作者简介

高寿岩: ?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
? 自媒体喵姐早教说、慧园长创始人
? 新浪早幼教研究院特聘专家
? 2017百度宝宝知道年度影响力个人
? 腾讯教育频道特聘专家
? 中国幼教年会、兖州幼教年会和世界园长大会特邀专家
……
由于喜爱猫咪,被父母们亲切地称为“喵姐”。喵姐师从中国学前教育泰斗陈帼眉教授,在早幼教行业深耕28年。她创立的微信公众号“喵姐早教说”,主要服务于高知识水平较、热爱学习的年轻父母……。
多年来,喵姐持续不断地学习国内外前沿的儿童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等知识体系,并通过在线课程、答疑和线下讲座等形式深入一线,帮助家长、幼儿园老师和早教机构等解决实际的育儿难题。
喵姐的女儿思思是一个喜欢“折腾”的孩子,追求完美,有强烈的好奇心,有自己的主见。她跟妈妈一样,喜欢猫咪,对“喵星人”没有抵抗力。在喵姐的悉心培养下,思思成长为一枚“学霸”,……,现以优异的成绩就读于德国名校。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并坚信只要努力追寻梦想,世界终将因自己而不一样。

目录

基于优势:
教育孩子的核心原则
003?教育孩子,应该扬长还是补短
006?发挥优势,更容易做出成就
008?为什么很多父母把专注力放在孩子的弱势上
010?两种不同的优势来源
012?努力发掘和培养孩子的优势
梯子型:
健康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前提
019?四种亲子依恋类型
023?沙子型、绳子型、罩子型、梯子型的亲子关系
026?梯子型亲子关系的理论基础
028?指导式参与——梯子型亲子关系的陪伴要素
031?渐进式放手——梯子型亲子关系的支持要素
035?阶段性撤离——梯子型亲子关系的独立要素
三个角色: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
041?设计者角色——为孩子提供环境和材料
043?顾问角色——帮助孩子了解世界,学会独立生活
045?权威角色——为孩子设置合理的行为界限
047?三个角色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051?不要经常给孩子贴标签
055?正面积极的评价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优势
057?打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061?减轻家庭冲突对孩子的影响和伤害
主动学习力:
让孩子爱上学习
065?为什么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
067?孩子的学习跟父母想的不一样
070?好奇心和兴趣的重要作用
073?如何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076?培养孩子主动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
080?过度控制让孩子丧失主动性
083?只注重物质奖励会影响学习的主动性
沟通表达力:
激发孩子的沟通和表达热情
089?学会用语言表达能减少孩子的哭闹
091?孩子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093?家庭语言环境是影响孩子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
095?运用“3T原则”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099?建立积极主动式回应的沟通模式
101?父母做好榜样——好好说话,坚定行动
105?重视早期阅读对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
107?儿歌、童谣和古诗文都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材料
情绪管理力:
……
111?孩子发脾气的常见原因
115?孩子从亲近的人身上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117?成人情绪管理的经典方法
122?如何应对孩子发脾气
127?让孩子多体验积极愉快的情绪
社交力:
因材施教,找准社交培养重点
133?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培养社交能力的基础
136?社交中四种不同类型的孩子
138?被忽视型孩子的社交培养重点
141?被拒绝型孩子的社交培养重点
145?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147?优势和长项是决定孩子社交地位的重要因素
149?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自控力:
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
153?自控力所驾驭的三种力量
155?利用“我要做”的力量培养良好的习惯
157?改掉坏习惯就是启动“我不要”的力量
159?用规则帮助孩子建立“我想要”的力量
162?规律生活——培养自控力的重要方式
168?冥想——训练自控力的有效方法
乐观力:
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173?解释风格的三个重要维度
175?影响孩子解释风格的原因
177?不适当的批评方式,会让孩子变得悲观
180?用行为性批评和行为性赞扬塑造孩子乐观的解释风格
182?教会孩子乐观地应对困难
184?教会孩子正确地应对错误
186?培养乐观孩子的三个原则
190?不需要每一件事情都乐观
坚毅力:
坚持下去就会有成就
195?正确解读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
197?西点军校的“野兽计划”说明了什么
199?积极的挫折教育能让孩子更坚毅
203?教孩子正确对待输赢
206?用对鼓励,避免孩子成为“玻璃心”
209?完成有难度的事情,能提高孩子的坚毅力
213?培养坚毅孩子的两个重要因素
入园和入学:
孩子6岁前两个重要的转折
219?幼儿园生活对孩子的挑战
222?刚入园孩子的分离焦虑程度与依恋类型有关
224?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230?成为小学生对孩子的挑战
232?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236?父母要不要陪孩子做作业
238?关注孩子的学习品质
接纳自我:
构建适合的家庭教育模式
243?通过九大维度判断孩子的气质类型
246?根据气质特点教育孩子更轻松
252?性格是由先天的气质和后天的教育共同形成的
254?父母的生活态度取向和教养风格对孩子的影响
258?常用的十五种科学教育方法

序言

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本书突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即教育孩子的核心原则是基于他的优势。
父母往往用自己习惯了的成人的标准去观察和评价孩子,据此获得的关注点一般是孩子的弱势:他不会什么,什么做得不好,等等。如果把眼光投向孩子身上那些由年龄带来的特征,你就会发现,孩子其实有多种父母意想不到的能力,有不少良好发展的苗头。这些正是孩子发展的优势。
基于优势的教育,符合现代教育所倡导的观念——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父母才能了解孩子身上的优势,同时也能正确认识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或“弱势”。
本书作者在学前教育领域耕耘了20多年,为孩子开发课程,给园长和老师讲课,帮助家长解决疑难问题,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本书充分发挥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理论积淀,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育儿操作方法,运用可读性较强、易懂易记的方式,向父母传授了实实在在的方法和道理。
书中还强调了很多十分重要,但易被忽视的品质和能力,比如乐观、自控和坚毅,让父母学习通过自己对周围事件的解释培养孩子的乐观体系,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以及通过让孩子做有难度的事情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这些品质和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坚毅力,我们的研究发现,坚持性在学龄前孩子身上已经开始出现,孩子早年的坚持经验有助于他日后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
书中提炼的健康的亲子关系模型和孩子成长的七项关键能力,也将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指引。
总的来说,这本书抓住了现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本质问题,通过科学的框架和维度,把传统的育儿知识做了重新梳理,启发父母用成长型思维看待孩子的成长。
最后,我以一个老幼教工作者的名义,祝愿孩子们在父母的科学教养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2018年10月(时年87岁)?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荣获对国家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待遇
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和科研半个多世纪

自序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更能面向未来的孩子
我在学前教育领域沉浸了20多年,最近几年专注于家庭教育的工作,遇到并解决了父母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教养问题。我一直有一个冲动,想把我发现的、总结的、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梳理出来,帮助更多父母建立起教育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但一直感觉信息量太大,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2017年10月,19岁的女儿思思去德国留学。早在她读初中时,就跟着老师、同学一起去英国游过学;高中时,她独自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加过6个星期的暑假学习;留学申请的时候,又独自去德国参加了大学面试。比起大多数同龄人,她的独立生活能力要强很多,但面对她第一次如此长时间离开家,我自己很担心、很不舍。
10月4日的早晨,在首都机场办完登机手续,思思跟我拥抱告别后,大踏步地走进安检口,能看得出,她非常期待崭新的学习和生活。她的背影越来越小,直到逐渐模糊的时候,我第一次体验到龙应台在《目送》中描述的感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那一瞬间,思思成长的点点滴滴就像电影,一帧帧浮现在我眼前:见到生人时,害怕地躲在我身后;拼图拼好后,兴奋地跳起来;取得好成绩时,抑制不住地高兴;被老师批评了,回家花式发脾气……
女儿独自出国留学,更像她真正的成人礼。从那时起,我也开始了更加清晰的思考:
在思思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们是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我运用过哪些科学的教育方法?犯了哪些错误?
我有没有建立起成长型思维,用成长的眼光看待思思的成长?
哪些能力是思思的优势?哪些能力是她的弱势?
她的优势得到发挥了吗?
于是,我开始梳理这些问题,整理成了本书的逻辑:发现孩子的优势,跟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愉快地承担起父母的三个角色,这是成长型养育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乐观的能力和坚毅的能力。这七项能力,始于好奇,终于坚毅,是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父母在了解自己和孩子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最终搭建起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模式。
上面讲的,就是成长型养育,即动态地看待孩子的特点,相信孩子的能力和优势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父母的支持和孩子的努力不断提高的。父母需要向孩子传递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告诉孩子这是努力的结果,并在孩子成功的基础上不断让孩子接受新的挑战;当孩子失败了,父母要帮助孩子直面挫折,找到失败的原因,并通过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知道,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一直会失败,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心。
成长型养育不仅能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父母以成长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还能减缓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焦虑。在信息极度发达的年代,通过各种互联网社交工具,大家能够轻松地知道全球的“牛娃”是多么优秀,明星的孩子都上了什么课外班,英国皇室的小公主上了什么幼儿园……知道的太多,而能做到的太少,就会让人变得非常焦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能够让人更加努力,但是过度的焦虑就会让人变得扭曲。当父母过度焦虑时,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和弱势,就容易产生焦躁情绪,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施加无谓的压力,这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支持,结果适得其反。
如果父母能够建立起成长型养育的理念,那么在看到孩子的同龄人在知识、技能等方面优于自己孩子的时候,会告诉自己,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就不会产生过度的焦虑情绪。父母会继续关注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关注孩子的进步,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发掘、发挥孩子的优势,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成长型养育的魅力。
最后,希望父母们在本书的启发下,能够建立起成长型养育的理念,与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乐趣;也祝福孩子们在父母的科学养育下,拥有美好幸福的未来。

喵姐高寿岩
2018年10月?北京

文摘

版权页:

CHAPTER 1
基于优势:
教育孩子的核心原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父母学会用“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有所取舍,把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作为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法,那么亲子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教育孩子会变得更加轻松,孩子的优势会越来越突出,而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我从事儿童教育工作已经20多年,其间接触了成千上万的孩子。1993年下半年,我上大学三年级时,参加了一个儿童研究项目,让我第一次深刻地理解到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测查幼儿园孩子的推理能力,测查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彩色瑞文推理测验。在连续2个月的时间里,每天下午2点半,我都会带着测查箱准时出现在北京市海淀区塔院幼儿园的班级里,给每一个大班的孩子做单独测试。
在这项研究中,我测试了近100个孩子,年龄都在5~6岁。在测试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的推理能力相差很大,有的孩子很优秀,能迅速地找到答案;而有的孩子,非常简单的规律也看不出来,让我有一种想告诉他答案的冲动。不仅仅是推理能力,孩子们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对我这个陌生人自来熟,一边找答案一边跟我闲聊天,而有的孩子却不敢跟我对视,眼睛一直往下看;有的孩子想从我的表情和眼神中判断,他找到的是不是正确答案,而有的孩子非常拘谨,即使他自己找到答案了,如果我不问,他也不说;有的孩子碰到不会的题目,看一眼就告诉我他不会,而有的孩子对不会的题目,会央求我再给他一些时间(每个题目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确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弱势。可是,我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发现一个问题,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更优秀,非常关注孩子的弱势,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孩子的优势。

教育孩子,应该扬长还是补短
2017年,我在一所幼儿园给家长和老师做讲座。讲座结束之后,壮壮的妈妈找我咨询。
壮壮的妈妈愁眉苦脸的,我还以为事情特别严重。她说,壮壮上大班,他的数学能力不好,10以内的加减法做得很慢,自己都快愁死了。我感觉这个问题不严重,于是跟她说,给壮壮一些时间多练习就好了。可她一直唉声叹气,说数学不好以后会影响成绩。我问她:“壮壮有什么优点吗?”旁边壮壮的老师说:“壮壮能很清楚地制订游戏规则,组织其他孩子做游戏,班里有很多孩子都喜欢壮壮,他很有小领袖的风范;另外,壮壮的动作能力很强,幼儿园的攀岩墙他不费力气就能爬上去,跑步是全班跑得最快的,跳绳也是全班跳得最多的。”
可老师的话并没有影响到壮壮的妈妈,她继续说,她给壮壮报了数学培训班,减少了壮壮的运动时间,以便让他好好学习数学。
关于扬长还是补短的问题,一直很有争议。很多父母不接受孩子的短板,希望把短板尽可能地补起来,在补短上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壮壮妈妈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代表。
直到“习得性无助”概念的提出,大家对这个问题才有了新的认识。20世纪60年代,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直在笼子里被反复电击但没办法躲开的狗,完全放弃了躲避,下一次电击的信号响了,哪怕实验者在电击前已经把笼门打开,它也不会逃走。相反,它会在电击到来前就倒地不起,痛苦呻吟。
塞利格曼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理论模型:如果动物在先前的经历中,习得了“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觉,即使它们在可以控制的新环境中,也会放弃尝试。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这种消极的情绪就是“习得性无助”。
壮壮身上也出现了这种消极情绪。妈妈为了提高壮壮的数学能力,为他报了课外班,除了课堂上学习之外,每天晚上都给壮壮复习数学。当壮壮出错的时候,妈妈会说:“我都告诉你几遍了?怎么还学不会啊?”壮壮特别沮丧,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学不会。壮壮喜欢的运动时间减少了,原来在院子里跑跑跳跳的时间都用来学数学了,他的情绪也变得越来越暴躁。
当父母把关注点过多地放在孩子的弱势上,并且缺乏正确的沟通和鼓励方法,孩子做了一些努力但没有成就的时候,就会丧失信心,觉得自己做任何努力都没有用,什么都做不好,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消极情绪。这么说来,难道要无视孩子的弱势吗?当然不是。马丁?塞利格曼说过:“抚养孩子并不是去改正他们的缺点,找出他们的错误,而是要识别和发展他们的优势。”
那么,壮壮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壮壮喜欢运动,父母可以继续发挥他的运动优势,同时把数学渗透到他喜欢的运动中去。比如,跳绳的时候可以通过数数来比较这次跳的数量和上次跳的数量,看看是多跳了几个,还是少跳了几个,回家的时候记录下来;攀爬的时候,数数自己爬了多少个台阶;组织小朋友一起玩儿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壮壮建立不同的规则,比如,3个小朋友一组,能分成几组;4个小朋友一组,又能分成几组……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壮壮对数学的兴趣,一旦壮壮有了兴趣,就会喜欢学习数学,而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又能进一步增强他学数学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从壮壮的案例可以看出,扬长和补短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父母或老师能把孩子的优势作为弥补短板的基础和促进条件,补短的效果往往会更好。另外,父母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培养孩子不擅长的事情,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需要不断地鼓励孩子。
基于优势培养孩子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也得益于此。在女儿思思成长的过程中,我也会不自觉地关注她的缺点,希望她能尽快改掉缺点,而对于她的优点和长处经常视而不见。
幸运的是,我的自知—自省智能还不错,每当感受到自己的急躁情绪或我们俩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时,我就提醒自己:女儿有很多优点,她很有爱心,关心父母;她很上进,愿意接受挑战;她很独立,能自己解决很多问题,而那些缺点和问题是她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只要不断鼓励,保持耐心,女儿就会不断进步。
就这样,通过不断提醒自己关注女儿的优势,女儿变得更积极、进取和独立,而我也不断学习和反省,从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收获。
写下你特别看重,但你的孩子不擅长的能力,思考培养这些能力的方法。

发挥优势,更容易做出成就
有一次,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录节目时,一个家庭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一家三口是广东人,爸爸在广州工作,妈妈陪孩子在北京著名的体校读书、练习武术。这个孩子从小就展现出比同龄孩子更强的运动能力。基于孩子的特点,小学的时候父母选择了广州的武术学校。两年后,父母了解到北京的体校水平更高,鼓励孩子插班考试,考取了北京著名的体校。
这对父母的选择很明智,他们发现了孩子的优势,在规划孩子成长路径时,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而不是基于父母自己的喜好安排孩子的未来。从这个孩子现场的表现来看,他的表达很不通顺,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在普通学校,语文、数学这些科目不会成为他的长项,而孩子的运动优势也完全发挥不出来。
我对这个家庭的建议是,把运动能力作为孩子的发展主线,同时注重孩子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方法是,父母指导孩子在假期学习制订自己的训练计划,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每天的训练计划,以此锻炼孩子的逻辑能力和语言能力;当孩子有想法和需求的时候,父母要鼓励他尽量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以此锻炼其表达能力。
日本的收纳女王近藤麻理蕙,就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把收纳这件看起来没有技术含量的家庭主妇工作,做到了,从而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5年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之一。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在上大学的时候是俄语课代表,还自学了英语、日语,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和阅读,但是在20年的军旅生涯中没有使用过外语,就渐渐生疏了。后来创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在逻辑和发展方向的优势和兴趣,远远大于学习语言的优势和兴趣,虽然英语很有用处,如果花费很多精力练习语言,很可能就会削弱自己在逻辑思维方面的优势。于是任正非放弃了对语言的努力,集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他的领导下,华为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是一家优秀的企业。
不仅仅是上面的案例,纵观很多成功人士,他们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优势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引起别人的关注,提升孩子的自信,自信又给孩子带来更大的成就,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你所取得的成就跟自己的优势有什么关系?
ISBN9787512716643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作者高寿岩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