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2018版) 978751333255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要让孩子做一个怎样的人?是灵魂自由、热爱工作、享受生活的人,还是被规训得千人一面,否定生命、埋怨社会的人?

这,全都取决于家长和老师。

夏山的目标,是让孩子做一个自由、快乐的人。

真实的人生总是困难重重,焦虑与仇恨在这个时代又无处不在。

但只要有爱,有自由,就会培育出勇敢正直,漂亮丰盛的,完整的人。

如何让孩子成为幸福的人?

夏山的方法是:不强制他做任何事。让孩子做自己,依照兴趣自由发展。信任他,支持他,爱他。强制和苛责,都不是爱。

如何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内在动力?

夏山的方法是:自治与信任。相信他做出的选择。不勉强他时刻苦读,到他明白事情的重要性,效率会惊人。

如何解决“问题儿童”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都是我们的问题。

名人推荐

有些孩子攻击性很强,《夏山学校》对此给出回答:问题儿童的父母必须冷静地问自己:我有没有真正表示过认可我的孩子?我有没有表示我信任他,了解他?对每个小孩来说,大人的认可就表示爱,不认可就表示恨。焦虑的父母无法给予孩子以爱、荣誉、尊敬和信任……当孩子没有惧怕和拘束时,他们并无侵略性。

——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

《夏山学校》是一本边读边忍不住用粗线划重点的书,其中有许多尼尔先生充满智慧的金句,这些散落的金句贯穿于夏山学校的日常,构成了尼尔先生和夏山学校的老师们背后的行动准则。

——家庭教育影响力媒体童书妈妈三川玲

今天,在市面上畅销的书:《窗边的小豆豆》、《夏山学校》等书,描写的都是20世纪前半叶一些教育先驱所做的尝试,令人安慰的是这些尝试已经在今天,在全世界二分之一的国家里成为现实。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

凡是读了《夏山学校》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孩子只要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可以在两年之内学完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全部课程而考上大学,这是为什么?……在这种“不强迫孩子学习”的学校里,为什么考上大学的比率要比其他学校高出70%以上?

——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

我们做父母的,要想孩子将来幸福,应该努力支持孩子“自我”的成长和完善,而不是简单地设定一个“框框”,要求孩子达到父母预想的样子。《夏山学校》里尼尔提到,他不赞成很多家长要求孩子从小遵从严格的道德、礼节,因为那些家长的行为就是在设定这样的“框框”。

——儿童教育专家小巫

西方世界还没有一位教育家可以和A.S.尼尔比肩,《夏山学校》无疑让我们在黑暗的路途上看到了一丝微光。

——[美]作家亨利·米勒

任何一位为人父母者,都能从本书中获益......你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美]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

我读过《夏山学校》,我羡慕夏山学校,我相信再差的学生进了夏山学校都会变好,因为夏山学校给孩子几乎是无限的自由。而正是这些自由,唤醒了孩子美好向上的心灵。

——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

媒体推荐

在阅读和评论教育书籍的25年里,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像《夏山学校》一样刺激,激动和挑战的书。我向所有教育工作者推荐这本书。

——《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作者:(英) A.S.尼尔 译者:王克难
A.S.尼尔(A.S.Neill,1883-1973)

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夏山学校创始人。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现代民主学校的开拓者,《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原型。被誉为“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校长尼尔认为:“要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近一个世纪以来,夏山始终坚持民主的理念,立志培育自由与幸福的人。

本书于1960年出版后,迅速在全世界掀起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仅在美国,《夏山学校》就销售超过3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列为必读书。目前,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越来越多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教师奉为必读的教育经典。

目录

第一章乐园一样的学校1

夏山是个什么学校3

夏山的一天13

夏山教育和一般教育的比较23

夏山的孩子们29

一对一的个别谈话34

自我管理的孩子——学校大会44

男女合校55

没必要让孩子工作57

游戏至上60

孩子是天生的演员64

舞蹈+音乐68

运动=游戏70

英国政府督学报告72

教育部与夏山的关系80

夏山的前途83

第二章养育孩子87

不自由的孩子89

自由的孩子98

爱与赞许110

恐惧与伤害117

自卑感与幻想125

孩子的破坏行为与价值观129

说谎≠不诚实136

责任感与义务感141

服从与纪律143

奖励与处罚150

大小便问题160

饮食的习惯164

健康与睡眠168

清洁与服装170

玩具与创造性173

不吵才怪175

礼貌与礼节176

金钱与爱181

幽默与玩笑184

第三章“小孩从哪里来?”187

“危险”的游戏189

不能回避的问题201

最初的探索206

光着身子211

“黄段子”213

同性恋216

滥交、私生子与堕胎217

第四章孩子应该遵从什么221

无须教孩子信仰宗教223

道德训练229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236

说脏话并不可怕239

无须审查孩子的读物243

第五章孩子的问题249

孩子的残忍来自大人251

孩子犯罪是因为缺乏爱254

孩子偷窃是情感上不满足258

少年犯是社会的问题264

医治孩子要用爱270

让孩子做他自己275

第六章家长的问题279

恨生恨、爱生爱281

被宠坏的孩子285

权力与权威288

忌妒与占有296

没有爱的婚姻301

焦虑的父母304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309

第七章问题与答案319

一般性问题321

关于夏山的问题326

关于养育孩子的问题332

关于性的问题345

关于宗教的问题349

关于心理学的问题351

关于学习的问题354

文摘

爱与赞许

孩子们幸福与快乐的程度,全靠我们给他的爱与赞许而定。我们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边。与孩子站在一边就是给孩子爱,那并不是一种占有的爱,也不是一种不讲理智的爱,而是一种让孩子感觉到你爱他,也赞同他一切行为的爱。这是不难做到的,我就知道许多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边的父母,他们从不要求孩子回报,结果得到了很多回报。他们都了解:孩子只是孩子,并不是小大人。

当一个孩子写信回家:“妈妈,给我寄十先令来,祝一切都好,问爸爸好。”做父母的微笑了,他们知道这就是一封十岁小孩的很诚实的信。不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便会对这样一封信叹气:这个自私的小鬼,不是要东西就是要钱。

明理的学生家长,从来不问学生在学校怎样,他们自己看得很清楚。那些不对劲的家长则不断问我:他认字了没有?什么时候才会变得爱干净?他去不去上课?

我们要对孩子有信心。有的家长做得到,有的则做不到。如果你对孩子没有信心,他会感觉得到,会觉得你不够爱他们,否则你就应该更信任他们。当你认可他们的时候,你什么话和什么事都可以对他们讲,因为赞许会打消所有的顾虑。

问题是:如果你不认可自己,你是否能认可孩子?如果不了解自己,你便不能认可自己;你对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了解得越清楚,认可自己的可能性也越大。

我衷心认为,家长对自己和孩子的天性越了解,就越能防止孩子的心理问题。我要再次强调:如果家长把他们过时的想法、做法和道德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他们是为过去而牺牲了孩子。这些话是针对那些从前自己被逼着相信严厉的宗教,而现在又逼着子女信同样宗教的父母说的。

我知道,天下最困难的事,莫过于放弃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但是只有割舍,我们才能发现生命、进步与幸福。父母一定要放弃成见,也一定要摒弃藏在权威和批判后面的仇恨,以及由恐惧造成的不容忍态度,他们必须摒弃旧的道德观和舆论。

简单一点说,做家长的一定要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人,他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这很不容易,因为一个人不仅是他自己,也是他所有遇到的人的混合体,他会学到许多别人的价值观念。家长把自己父母的权威加在孩子身上,每一个男人身上都有他父亲的影子,每个女人都有她母亲的影子,这种强加的权威造成仇恨,也造成问题儿童。这正好和认可儿童背道而驰。

很多女孩跑来对我说:“我没有一件事能讨好妈妈,她样样都比我做得好,如果我织毛线或缝衣服做得稍微不好一点,她就大发脾气。”

孩子对爱和理解的需要远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他们需要爱与赞许。只有真正有勇气和爱心的父母,才有能力给孩子表现善良的自由。

这个世界充满苛责。这种说法只不过比“这个世界充满仇恨”好听一点罢了。父母的仇恨造成问题儿童,就像社会的仇恨造成罪犯一样。唯一的救赎是爱,难处在于:没有一个人能被强迫去爱。

问题儿童的父母必须冷静地问问自己:我有没有真正表示过认可我的孩子?我有没有表示我信任他,理解他?我在这里并非空谈理论,因为我曾经见过问题儿童到夏山以后,变成快乐正常的孩子。我发现治疗创伤的“良药”就是认可他、信任他和理解他。

认可对正常儿童和对问题儿童来说同样重要。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必须遵守这个信条:你要站在孩子这一边。遵守这一信条是夏山成功的唯一原因。因为我们绝对为孩子着想,而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感觉到。

我并不是说我们是一群天使,有时我们大人也照样会埋怨。如果我在漆门时罗伯特跑来往我的门上扔烂泥的话,我会痛快地骂他一顿,因为我知道他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他不会在乎我对他说的话。但是如果罗伯特刚从一个很严格的学校转来,而他扔泥巴实际上是在反抗权威,我就会和他一起往门上扔烂泥,因为解救他比我的门更重要。我知道我一定要站在他这一边,耐着性子等他发泄完,然后他就会恢复正常。这真不容易做到,我曾经忍痛看着一个小男孩乱踢我珍贵的陶盘而不作声,因为我知道如果一出声,他就会把我当作他严厉的父亲—每逢儿子弄他的工具时他便威胁要打他。

妙就妙在即使有时骂骂孩子,你还是可以站在他那边。如果你站在他那边,他会感觉得到。关于土豆或者弄坏工具的争执,并不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在孩子以前的生活中,权威和道德像警察一样经常约束着他的行动,现在,如果你不用权威或道德压制他,他就会觉得你是站在他那一边的。

当一个八岁小女孩从我身旁走过时说:“尼尔是个大笨蛋。”我知道这是她喜欢我的反话,或者说明她那时很自在。孩子对“被爱”的需要远远超过“爱别人”。对每个小孩来说,大人的认可就表示爱,不认可就表示恨。夏山的孩子对教职员的态度和对我的态度一样,孩子们觉得教职员也永远和他们站在同一边。

我已经提到过自由孩子的真诚。这种真诚来自认可,因为他们不必遵守一些不自然的规则和戒条,因此不需要过虚假的生活。

那些刚从“必须尊敬权威”的学校来的孩子,总是称我为“先生”。当他发现我不代表权威时就不叫先生,而叫我“尼尔”。他们从不通过献殷勤赢得我的赞许,而只希望得到夏山集体的认同。从前我在苏格兰一个村庄做老师时,小孩放学后会自动留下来帮我打扫教室或者去校园修剪树木,那时他们矫情地想得到我的称赞,因为我是他们的导师。

在夏山却没有一个孩子做任何事情以博取我的称赞,也许有客人看见孩子帮助我除草,会觉得我的话与事实不符。他们除草的动机与我个人无关,那些小孩除草,是因为他们自己在学校大会通过了一条规定:任何十二岁以上的男孩每星期都要在校园做工两小时。这条规定后来取消了。

在任何社会里,人们都有一种获得认可的天生愿望。罪犯则是放弃了被社会认可的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被迫把被社会认可的希望转化成对社会规则的蔑视。罪犯永远是自我中心者,他总是想:我要发横财,去他妈的什么社会。刑罚只会加强他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监狱只会逼他变成一个更孤独的人,使他把注意力更集中到自己身上,同时恨惩罚他的社会。惩罚与牢狱都不能改变一个罪犯,因为那些只能证明社会对他的憎恨。社会为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而限制他生存的机会,这种愚蠢而不人道的监狱制度是值得检讨的,它对治疗罪犯的心理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我认为,感化院最重要的是要形成集体认同的氛围。如果孩子一看见督察就要敬礼,或者一见院长进教室就要立正,校内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同时也不可能有集体认同的气氛。霍默·莱恩发现,一个孩子刚到小共和国①时,他往往用从前在贫民区的办法去博得新同伴的认可。他吹嘘以前所做的一切,诸如怎样精明地偷东西,如何巧妙地躲避警察等。当他发现同伴对这种方式不感兴趣,他便会颇感狼狈,自卫地谩骂新同伴。慢慢地,天生想被人认可的愿望,使他不得不想办法获得新环境成员的接纳,因此不需要个别治疗,他就很自然地找到了和新伙伴融洽相处的方式。几个月以后,他成了合群的人。容我在这里向每天五点二十搭火车下班的平凡可敬且具有同情心的丈夫讲几句话:

我认得你,约翰。我知道你想爱你的孩子,同时也希望他们爱你。我知道,五个月大的儿子半夜两点无缘无故大哭时,你对他没有什么好感。但请你相信,即使一时找不出原因,他也一定有他哭的道理,不要对他吼。对一个婴儿来说,男人的声音比女人的更可怕。你永远不知道,在不适当的时候,一个响亮而愤怒的声音是否会永久地将恐惧刻在孩子的心上。

不要理会“父母手册”上写的“不要在床上抱孩子”那一套,尽可能地搂抱和逗你的婴儿。

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把戏炫耀。称赞和责骂必须同样小心,在人前当面捧她是不高明的,例如“啊!是呀,玛丽很不错,上星期在班上又是第一,她的确聪明”等。我并不是说你不应该称赞你的孩子,一句“你的风筝做得很好”是可以的,但是为了在客人面前炫耀自己而称赞就不对了。被称赞太多的鸭子,会像天鹅一般把脖子伸得长长的,自鸣得意起来,这让小孩不能真实地认识自己,你不应该鼓励孩子脱离现实,营造空中楼阁。但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失败了,绝对不要落井下石,即使成绩单上都是红字,也不要作声。更重要的是:如果比利因为打架输了而哭着回家,千万别说他没出息。

如果你说“当我像你那么大的时候……”,就大错特错了。总之,不论孩子是什么样子,你都得接纳他,要绝对避免把他和你自己作比较。

我唯一一句针对家庭、学校和人生的格言是:少管他人闲事。这句话在任何情形下都适用。

这句格言是培养宽容的人生态度的唯一方法。我很奇怪我以前没想到“宽容”这个词,这个词正好形容自由学校。我们想要孩子有宽容之心,就必须对他们先表示宽容。
ISBN9787513332552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A.S.尼尔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