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亚里士多德曾广为人知地声称人是政治的动物。
霍布斯强烈反对这一观点,他认为‘人不是生来就适合于社会的’。”
作者简介
"罗宾?邦斯(R.E.R. Bunce )
剑桥大学博士,获得了关于霍布斯哲学研究的博士学位,现任教于英国剑桥大学。《托马斯?霍布斯:国家与自由》是他正式出版的第1部著作。
在本书中,邦斯博士介绍了霍布斯旨在发现主宰社会世界原则的哲学计划。如果说霍布斯对他成功实现这一目标的评价可能有所争议,那么邦斯则捕捉到了霍布斯作品对于当代读者所具有的非凡而持久的价值。
译者简介
江威
复旦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早期现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目前专攻斯宾诺莎哲学,由于斯宾诺莎政治理论深受霍布斯政治学说影响,译者也熟稔并系统研究霍布斯的著作。
"
目录
霍布斯的生平
早年生活
受雇为人文主义者
霍布斯和新科学
流亡中的哲学家
返回英格兰
晚年
结论:生平与哲学
霍布斯的公民哲学
引言
霍布斯政治思想的性质
霍布斯的作品
人性:理性、知识、想象和激情
人,生而不适合于社会
单纯的自然状态
自然法
人、授权人、代表和国家
通过相互立约创建国家
主权类型
主权者的权利和义务
在主权者下的自由
国家的生命
愚人
国家的死亡
结论:自然正义的科学
接受与解释
引言
霍布斯主义和无神论
霍布斯的门徒
人性与自然状态
社会契约和国家
义务与法律
霍布斯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理论家
霍布斯与囚徒困境
怀疑论者霍布斯
霍布斯与修辞学
结论:理解霍布斯
今日霍布斯
新利维坦和极权主义
重回自然
霍布斯与当代保守主义
在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主义者
结论
建议进一步阅读
霍布斯的生平
霍布斯的作品
自然哲学、数学和语言
神学
伦理学和政治思想
接受
参考文献
手稿
原始文献
其他原始文献
二手文献
议会辨论和法案
名词索引
英文原著
序言
序言
托马斯?霍布斯是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及其著名的作品《利维坦》的标题已成为人类自然状态是“卑污、残忍和短寿”观念的代名词,其主张只有通过一个慷慨的高君主的介入并强加秩序才可能使男男女女们摆脱这种艰难的命运,否则人类社会仍会是混乱不堪。对于霍布斯来说,秩序不能自下而上地自发产生,因为在缺少一个支配一切的力量的情况下,任何个人都可以通过掠夺邻人的财物而获益,尽管大多数人都想生活于和平之中,但他们必须武装自己以对抗潜在的侵略者,而这种动因导致公民社会沦为“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
所以,用当代政治科学的术语来说,霍布斯把人类。自然状态展现为一个集体行动的困境,这其中如果没有外部调解,个体行动者就无法达到佳结果。霍布斯所阐述的这个问题因几个世纪以来作为政治组织和社会合作的持久困境而引发共鸣。今天它在博弈论和国际关系等不同领域中都可以看到。
在这部杰出的著作中,剑桥大学的邦斯(R.E.R.Bunce)博士将霍布斯置于其所处的历史语境中,并阐述了霍布斯旨在以艾萨克?牛顿爵士发现主宰物理世界的原则同样的方式发现主宰社会世界的原则的雄心勃勃的哲学计划。并且,霍布斯认为自己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尽管我们可能会质疑霍布斯这一自负的评价,但是邦斯仍然捕捉到了霍布斯的著作对于当代读者的非凡的、持久的价值。
本书通过阐述对这一传统重要的贡献者之一的思想,对“大思想家政治哲学”系列丛书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没有对霍布斯所做贡献的全面探讨,对于保守主义思想的说明当然就不会是完整的。在以这样一种易读而令人信服的形式提出霍布斯的观点之时,作者创作了有成效的一卷,它对于那些相对不熟悉霍布斯作品的人以及更多的资深学者来说都将是不可或缺的。
约翰?梅多克罗夫特
伦敦国王学院
文摘
霍布斯的生平
霍布斯的生平在生前,如同死后一样,托马斯?霍布斯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霍布斯的许多绰号表明了对其性格的截然不同的看法。据报道,查理二世亲切地称他这位曾经的导师为“熊”。其他人却更少热意地称他为“马姆斯伯里的怪物”。霍布斯的作品在智识上(intellectual)的功绩出现了类似的分歧。在大陆上,霍布斯享有作为新哲学领衔人物的声誉。他的朋友兼合作者塞缪尔?索比埃尔将霍布斯列入那个时代领衔的精神人物之中,并把他与伽利略?伽利莱、勒内?笛卡儿和弗朗西斯?培根相比较。然而,在英国,霍布斯的作品虽然是众所周知的,但没有受到高度重视。皇家学会会员托马斯?斯普拉特(Thomas Sprat)认为,霍布斯的思想是贫瘠而独断的,并把他比作圣乔治的传说中的敌人“瓦格纳”。议会中一些人的看法更为敌对,他们认为霍布斯的观点如此危险,以致他们要求将其作为异端烧死。悖谬的是,这个拥护公民和平并承认争议的分裂性质的人是他那个时代具争议的思想家之一。
早年生活
霍布斯出生的日期和地点至少没有争议。霍布斯于1588年4月15日出生在威尔特郡马姆斯伯里城外的韦斯特波特。霍布斯将他的出生戏称为正是他的母亲对西班牙舰队正在准备攻击英格兰的恐惧促成了这一事件。对于他的母亲我们所知甚少。他的父亲,也就是托马斯?霍布斯,人人都说其是一个未受过良好教育并收入不佳的牧师。他的玩忽职守、醉酒、诽谤和暴力行为使他多次陷入与教会当局的麻烦中。1604年,他因为攻击当地教区的牧师而被开除教籍,并逃往伦敦,此后便未回来过。霍布斯早年生活中另外两位重要人物值得注意。第1位是罗伯特?拉蒂默(Robert Latimer),他教授霍布斯拉丁文、希腊文和其他方面的人文主义课程;第二位是霍布斯的叔叔弗朗西斯,他出资让霍布斯上了牛津大学。拉蒂默无疑是一位有天赋的老师,霍布斯首先跟从他的脚步去了马格达伦学堂(Magdalen Hall),然后靠着自身能力成了一名家庭教师。罗伯特?拉蒂默是霍布斯早年的家庭教师,毕业于牛津大学,因此这里说霍布斯跟从他的脚步去了牛津的马格达伦学堂——该学堂今已并入牛津大学的赫特福德学院,但剑桥还有一所马格达伦学院,切勿将二者混淆;1608年,霍布斯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受雇于威廉?卡文迪许,成了其孩子的家庭教师。
霍布斯以轻蔑的口吻评论牛津。他在其后来的著作中批评了牛津的大学课程以及学生生活文化。他在《利维坦》中抱怨说,牛津仍然为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所主宰,而在《比希莫特》(Behemoth)中则批评了年轻学者的堕落。我们很难判断这些观察究竟有多准确。当然,约50年后获得艺学硕士的约翰?洛克仍然在抱怨亚里士多德在大学课程中的重要性。谈到堕落的指责,值得注意的是,马格达伦学堂自16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清教主义(Puritanism)的前哨,但很难估计这对霍布斯大学生活的影响有多深远。霍布斯确实告诉我们,他更喜欢阅读地图、观看星星和诱捕寒鸦,而不是去听经院逻辑课。在本书中,我提到了霍布斯所参与的许多不同的智识传统,其中包括经院哲学、人文主义和新科学。这三种传统互相重叠,要清楚地将它们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总的来说,经院哲学指的是以学校和大学为主导的学问。经院哲学自觉地植根于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就像托马斯?阿奎那所诠释的那样。经院思想家经常被其贬低者描述为专注于人造的和无用的技术术语,迷失于古代权wei的作品中,因此与现实世界脱节。人文主义者也致力于古典文献;然而,由于他们对公共生活的兴趣,他们对古代世界的历史、修辞学和诗歌更感兴趣。因此,人文主义者要么专注于积极公民的德行,要么专注于智慧君王的施政国策。新哲学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如此,总的来说,诸如培根、伽利略、笛卡儿、伽桑狄和梅森等思想家都声称自然优于古代权wei。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都试图建立一种独立于亚里士多德并超yue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一般来说,与这种努力相关的哲学家都试图用机械和数学术语来描述世界。毋庸讳言,新科学具有的新颖性并没像该名称所表示的那样多,而且在经院哲学内的革新比这幅讽刺画所承认的更多。
受雇为人文主义者
霍布斯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受雇于卡文迪许家族。威廉?卡文迪许,即哈德威克男爵(他在1618年被晋封为德文郡伯爵一世),想要他的儿子接受某个年龄相仿者的指导,这个人将成为他儿子的同伴兼家庭教师。霍布斯当然认为这种关系是一种友谊,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似乎已经参与到他的学生所专注和追求的东西,包括政治、旅行和写作。年轻的威廉?卡文迪许的文学兴趣无疑受到培根的影响,他非常仰慕培根。培根在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治下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位,并且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成了卡文迪许的朋友。在1611年,卡文迪许匿名发表了《论奉承》(A Discourse on Flattery);到1615年,他又将一本收录有十篇小品文的稿件呈给他的父亲。这两部作品在文体上相当多地受惠于培根。在1617年,卡文迪许在霍布斯的协助下把培根的《论说文集》(Essays)译成意大利文。霍布斯正是通过卡文迪许遇到了培根。据说,霍布斯在培根1621年下台后担任了他的文书(amanuensis),也就是他的秘书、助理及密友,并且有证据显示他们早在1619年就结识了。与培根的这种早期关系似乎导致了他对其作品的一生的兴趣。事实上,霍布斯似乎阅读了培根的自然史和公民史,以及他自17世纪初至其生命结束时的哲学作品。
对培根作品的翻译是在卡文迪许的一次欧洲之旅中进行的。霍布斯在1610至1614年间陪同卡文迪许到欧洲大陆进行了一次教育泛游(Grand Tour),即教育泛游或巡游。英格兰贵族子弟在家庭教师或导游伴随下游历欧洲,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作为文化和教育熏陶,也作为进入牛津和剑桥两校的准备。这种习惯主要流行于17至19世纪中叶。当时卡文迪许曾回到英格兰,以便成功地支持议会。然而,对培根作品的翻译发生于稍后的一次旅行中。这次稍后的旅行之所以值得注意,也是因为它标志着卡文迪许和弗简提欧?米坎齐欧(Fulgenzio Micanzio)之间通信的开始。弗简提欧?米坎齐欧是保罗?萨皮(Paulo Sarpi)——一个为威尼斯摆脱教皇日益增长的力量而独立进行辩护的威尼斯学者——的助手、密友和传记作者。通信开始于卡文迪许返回时,并一直持续到1625年。霍布斯翻译的米坎齐欧作品在卡文迪许返回英格兰后寄给他的76封信中都保存了下来。遗憾的是,卡文迪许一方的书信已经佚失。从书信可以看出,霍布斯所扮演的角色的一部分就是为他的雇主提供有关各种主题的新出版物,偶尔也担任他的通信记者。例如,1617年,霍布斯似乎就向米坎齐欧寄了一份威廉?吉尔伯特的《论磁》(De Magnete)。《76封书信》,第25封。 吉尔伯特是一位内科医生和自然哲学家,对磁性的特性非常感兴趣。霍布斯后来认为,《论磁》是第1个有关这一主题的科学研究。
“亚里士多德曾广为人知地声称人是政治的动物。
霍布斯强烈反对这一观点,他认为‘人不是生来就适合于社会的’。”
作者简介
"罗宾?邦斯(R.E.R. Bunce )
剑桥大学博士,获得了关于霍布斯哲学研究的博士学位,现任教于英国剑桥大学。《托马斯?霍布斯:国家与自由》是他正式出版的第1部著作。
在本书中,邦斯博士介绍了霍布斯旨在发现主宰社会世界原则的哲学计划。如果说霍布斯对他成功实现这一目标的评价可能有所争议,那么邦斯则捕捉到了霍布斯作品对于当代读者所具有的非凡而持久的价值。
译者简介
江威
复旦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早期现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目前专攻斯宾诺莎哲学,由于斯宾诺莎政治理论深受霍布斯政治学说影响,译者也熟稔并系统研究霍布斯的著作。
"
目录
霍布斯的生平
早年生活
受雇为人文主义者
霍布斯和新科学
流亡中的哲学家
返回英格兰
晚年
结论:生平与哲学
霍布斯的公民哲学
引言
霍布斯政治思想的性质
霍布斯的作品
人性:理性、知识、想象和激情
人,生而不适合于社会
单纯的自然状态
自然法
人、授权人、代表和国家
通过相互立约创建国家
主权类型
主权者的权利和义务
在主权者下的自由
国家的生命
愚人
国家的死亡
结论:自然正义的科学
接受与解释
引言
霍布斯主义和无神论
霍布斯的门徒
人性与自然状态
社会契约和国家
义务与法律
霍布斯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理论家
霍布斯与囚徒困境
怀疑论者霍布斯
霍布斯与修辞学
结论:理解霍布斯
今日霍布斯
新利维坦和极权主义
重回自然
霍布斯与当代保守主义
在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主义者
结论
建议进一步阅读
霍布斯的生平
霍布斯的作品
自然哲学、数学和语言
神学
伦理学和政治思想
接受
参考文献
手稿
原始文献
其他原始文献
二手文献
议会辨论和法案
名词索引
英文原著
序言
序言
托马斯?霍布斯是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及其著名的作品《利维坦》的标题已成为人类自然状态是“卑污、残忍和短寿”观念的代名词,其主张只有通过一个慷慨的高君主的介入并强加秩序才可能使男男女女们摆脱这种艰难的命运,否则人类社会仍会是混乱不堪。对于霍布斯来说,秩序不能自下而上地自发产生,因为在缺少一个支配一切的力量的情况下,任何个人都可以通过掠夺邻人的财物而获益,尽管大多数人都想生活于和平之中,但他们必须武装自己以对抗潜在的侵略者,而这种动因导致公民社会沦为“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
所以,用当代政治科学的术语来说,霍布斯把人类。自然状态展现为一个集体行动的困境,这其中如果没有外部调解,个体行动者就无法达到佳结果。霍布斯所阐述的这个问题因几个世纪以来作为政治组织和社会合作的持久困境而引发共鸣。今天它在博弈论和国际关系等不同领域中都可以看到。
在这部杰出的著作中,剑桥大学的邦斯(R.E.R.Bunce)博士将霍布斯置于其所处的历史语境中,并阐述了霍布斯旨在以艾萨克?牛顿爵士发现主宰物理世界的原则同样的方式发现主宰社会世界的原则的雄心勃勃的哲学计划。并且,霍布斯认为自己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尽管我们可能会质疑霍布斯这一自负的评价,但是邦斯仍然捕捉到了霍布斯的著作对于当代读者的非凡的、持久的价值。
本书通过阐述对这一传统重要的贡献者之一的思想,对“大思想家政治哲学”系列丛书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没有对霍布斯所做贡献的全面探讨,对于保守主义思想的说明当然就不会是完整的。在以这样一种易读而令人信服的形式提出霍布斯的观点之时,作者创作了有成效的一卷,它对于那些相对不熟悉霍布斯作品的人以及更多的资深学者来说都将是不可或缺的。
约翰?梅多克罗夫特
伦敦国王学院
文摘
霍布斯的生平
霍布斯的生平在生前,如同死后一样,托马斯?霍布斯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霍布斯的许多绰号表明了对其性格的截然不同的看法。据报道,查理二世亲切地称他这位曾经的导师为“熊”。其他人却更少热意地称他为“马姆斯伯里的怪物”。霍布斯的作品在智识上(intellectual)的功绩出现了类似的分歧。在大陆上,霍布斯享有作为新哲学领衔人物的声誉。他的朋友兼合作者塞缪尔?索比埃尔将霍布斯列入那个时代领衔的精神人物之中,并把他与伽利略?伽利莱、勒内?笛卡儿和弗朗西斯?培根相比较。然而,在英国,霍布斯的作品虽然是众所周知的,但没有受到高度重视。皇家学会会员托马斯?斯普拉特(Thomas Sprat)认为,霍布斯的思想是贫瘠而独断的,并把他比作圣乔治的传说中的敌人“瓦格纳”。议会中一些人的看法更为敌对,他们认为霍布斯的观点如此危险,以致他们要求将其作为异端烧死。悖谬的是,这个拥护公民和平并承认争议的分裂性质的人是他那个时代具争议的思想家之一。
早年生活
霍布斯出生的日期和地点至少没有争议。霍布斯于1588年4月15日出生在威尔特郡马姆斯伯里城外的韦斯特波特。霍布斯将他的出生戏称为正是他的母亲对西班牙舰队正在准备攻击英格兰的恐惧促成了这一事件。对于他的母亲我们所知甚少。他的父亲,也就是托马斯?霍布斯,人人都说其是一个未受过良好教育并收入不佳的牧师。他的玩忽职守、醉酒、诽谤和暴力行为使他多次陷入与教会当局的麻烦中。1604年,他因为攻击当地教区的牧师而被开除教籍,并逃往伦敦,此后便未回来过。霍布斯早年生活中另外两位重要人物值得注意。第1位是罗伯特?拉蒂默(Robert Latimer),他教授霍布斯拉丁文、希腊文和其他方面的人文主义课程;第二位是霍布斯的叔叔弗朗西斯,他出资让霍布斯上了牛津大学。拉蒂默无疑是一位有天赋的老师,霍布斯首先跟从他的脚步去了马格达伦学堂(Magdalen Hall),然后靠着自身能力成了一名家庭教师。罗伯特?拉蒂默是霍布斯早年的家庭教师,毕业于牛津大学,因此这里说霍布斯跟从他的脚步去了牛津的马格达伦学堂——该学堂今已并入牛津大学的赫特福德学院,但剑桥还有一所马格达伦学院,切勿将二者混淆;1608年,霍布斯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受雇于威廉?卡文迪许,成了其孩子的家庭教师。
霍布斯以轻蔑的口吻评论牛津。他在其后来的著作中批评了牛津的大学课程以及学生生活文化。他在《利维坦》中抱怨说,牛津仍然为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所主宰,而在《比希莫特》(Behemoth)中则批评了年轻学者的堕落。我们很难判断这些观察究竟有多准确。当然,约50年后获得艺学硕士的约翰?洛克仍然在抱怨亚里士多德在大学课程中的重要性。谈到堕落的指责,值得注意的是,马格达伦学堂自16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清教主义(Puritanism)的前哨,但很难估计这对霍布斯大学生活的影响有多深远。霍布斯确实告诉我们,他更喜欢阅读地图、观看星星和诱捕寒鸦,而不是去听经院逻辑课。在本书中,我提到了霍布斯所参与的许多不同的智识传统,其中包括经院哲学、人文主义和新科学。这三种传统互相重叠,要清楚地将它们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总的来说,经院哲学指的是以学校和大学为主导的学问。经院哲学自觉地植根于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就像托马斯?阿奎那所诠释的那样。经院思想家经常被其贬低者描述为专注于人造的和无用的技术术语,迷失于古代权wei的作品中,因此与现实世界脱节。人文主义者也致力于古典文献;然而,由于他们对公共生活的兴趣,他们对古代世界的历史、修辞学和诗歌更感兴趣。因此,人文主义者要么专注于积极公民的德行,要么专注于智慧君王的施政国策。新哲学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如此,总的来说,诸如培根、伽利略、笛卡儿、伽桑狄和梅森等思想家都声称自然优于古代权wei。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都试图建立一种独立于亚里士多德并超yue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一般来说,与这种努力相关的哲学家都试图用机械和数学术语来描述世界。毋庸讳言,新科学具有的新颖性并没像该名称所表示的那样多,而且在经院哲学内的革新比这幅讽刺画所承认的更多。
受雇为人文主义者
霍布斯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受雇于卡文迪许家族。威廉?卡文迪许,即哈德威克男爵(他在1618年被晋封为德文郡伯爵一世),想要他的儿子接受某个年龄相仿者的指导,这个人将成为他儿子的同伴兼家庭教师。霍布斯当然认为这种关系是一种友谊,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似乎已经参与到他的学生所专注和追求的东西,包括政治、旅行和写作。年轻的威廉?卡文迪许的文学兴趣无疑受到培根的影响,他非常仰慕培根。培根在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治下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位,并且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成了卡文迪许的朋友。在1611年,卡文迪许匿名发表了《论奉承》(A Discourse on Flattery);到1615年,他又将一本收录有十篇小品文的稿件呈给他的父亲。这两部作品在文体上相当多地受惠于培根。在1617年,卡文迪许在霍布斯的协助下把培根的《论说文集》(Essays)译成意大利文。霍布斯正是通过卡文迪许遇到了培根。据说,霍布斯在培根1621年下台后担任了他的文书(amanuensis),也就是他的秘书、助理及密友,并且有证据显示他们早在1619年就结识了。与培根的这种早期关系似乎导致了他对其作品的一生的兴趣。事实上,霍布斯似乎阅读了培根的自然史和公民史,以及他自17世纪初至其生命结束时的哲学作品。
对培根作品的翻译是在卡文迪许的一次欧洲之旅中进行的。霍布斯在1610至1614年间陪同卡文迪许到欧洲大陆进行了一次教育泛游(Grand Tour),即教育泛游或巡游。英格兰贵族子弟在家庭教师或导游伴随下游历欧洲,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作为文化和教育熏陶,也作为进入牛津和剑桥两校的准备。这种习惯主要流行于17至19世纪中叶。当时卡文迪许曾回到英格兰,以便成功地支持议会。然而,对培根作品的翻译发生于稍后的一次旅行中。这次稍后的旅行之所以值得注意,也是因为它标志着卡文迪许和弗简提欧?米坎齐欧(Fulgenzio Micanzio)之间通信的开始。弗简提欧?米坎齐欧是保罗?萨皮(Paulo Sarpi)——一个为威尼斯摆脱教皇日益增长的力量而独立进行辩护的威尼斯学者——的助手、密友和传记作者。通信开始于卡文迪许返回时,并一直持续到1625年。霍布斯翻译的米坎齐欧作品在卡文迪许返回英格兰后寄给他的76封信中都保存了下来。遗憾的是,卡文迪许一方的书信已经佚失。从书信可以看出,霍布斯所扮演的角色的一部分就是为他的雇主提供有关各种主题的新出版物,偶尔也担任他的通信记者。例如,1617年,霍布斯似乎就向米坎齐欧寄了一份威廉?吉尔伯特的《论磁》(De Magnete)。《76封书信》,第25封。 吉尔伯特是一位内科医生和自然哲学家,对磁性的特性非常感兴趣。霍布斯后来认为,《论磁》是第1个有关这一主题的科学研究。
ISBN | 9787568048163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罗宾·邦斯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