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朱嘉明,著名经济学家、改革四君子之一
张来武,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院长、一级教授、原科技部副部长
联袂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徐远重,大三生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俱乐部发起人,“全球人工智能区块链30人论坛”发起人。
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三创科技&三链资本创始人,正和磁系创始合伙人,原正和岛副总裁,原满座网联合创始人,拥有极强的实体产业与互联网跨界资源。
筹备联合发起“全球人工智能区块链30人论坛”跨界社群,核心汇集区块链、AI、金融三大领域的主流新锐企业家或资深推动者,研讨趋势,资源互通,促进融合发展。
曾出版《不一样的逍遥游》,并创作《三生万群》《道经诗歌》等著作,主编《社群经济: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哲学》。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章一 链社群:超时空的精神群落 / 001
一、关于精神量子的假说
——人死后是否有灵魂?/ 004
二、宇宙四题与自然二问
——如果我们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 012
三、“自然主义共和国”宪法
——自然精神 / 023
四、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 041
章二 链个体:区块链与个体共振 / 057
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061
二、爱是致命原动力 / 069
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完整的人 / 091
四、人人皆是命运的作者 / 104
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14
六、我爱余生尽自由 / 125
七、精神是欲望承载的容器?/ 134
章三 链哲学:古人今问,群响毕绝 / 139
一、老子与自由谈人人平等
——灵魂是等重的吗?/ 142
二、苏格拉底与民主谈人人平等
——元素有何不同?/ 148
三、佛祖与平等谈人人平等
——细胞人的迭代更替?/ 155
四、柏拉图谈爱情
——理想与爱情的“偷梁换柱”/ 160
五、逍遥学派中的思想家与社群内核/ 167
章四 三链问道:产业落地是本质/ 177
一、区块链如何连接个体?/ 179
二、区块链如何赋能社群?/ 189
三、区块链如何推动传统行业发展?/ 197
附录1 我的路,注定艰辛的开拓;我的命,必然不凡的
修行 / 213
我与社群的三个故事 / 213
附录2 《道经诗歌》节选 / 220
附录3 全球人工智能区块链30 人论坛成立大会辑录 / 235
全球人工智能区块链30人论坛? 2018 香港宣言 / 248
附录4 超越感谢,致赋能者与知音伙伴们/ 250
文摘
财富、智慧和区块链
——为《三链万物》序言
朱嘉明
近年来,关于区块链的著作很多,大多以区块链技术为重心。远重的《三链万物》写的是他对于区块链深层意义的哲学思考。他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始,至“区块链”当下,铺陈其间的思想与精神线索和内涵,最终落实到“社区区块链”的原理与实践。这些思考可以启发读者。就区块链如下几个具有价值的问题,《三链万物》做了归纳和回答:
第一,区块链的自然主义思想。如何认知大到宇宙起源和小到量子结构,特别是人类的意义,是从古代哲人到现代科学家智慧所面对的永恒性课题。但是,所有的智慧需要以“自然主义”作为前提。作者发问:“自然是自然产生的吗?”又说:“自,自己;然,这样。自然指包括人在内的整个宇宙的客观世界。”作者“道法自然”的立场跃然纸上。进而,作者提出了基于“自然精神”的“自然主义共和国”的概念,人们应该是这样共和国的公民。这让我想起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就主张世界的自然本质。此外,还有一位19世纪的哲学家弗里德里希?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1775—1854),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在已经存在的自然中诞生,若要生存,自然就应为万物。“水流没遇到障碍就会无限地前进,遇到阻碍就会形成漩涡。这个漩涡是自然而然出现的产物,每个有机体都是如此。”说到区块链,哪有那么复杂?如果对区块链技术加以分解,对其演进过程加以整理,不难发现,区块链以及密码货币实在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到当下历史阶段的一个“自然结果”。因为有了互联网,区块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们需要以自然主义,而不是功利主义心态看待区块链和密码货币。
第二,区块链的人文主义精神。作者借老子、苏格拉底和佛祖之口以证明人与人之间的“灵魂”重量,人身体的“元素”和“细胞”的平等性。所以,“所谓人人平等,其可源于以太,组成人的元素相同,别于量的多少”。进而,作者涉及了人所具有的理想与爱情。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价值观及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在欧洲历史上,18世纪被称为人文主义世纪,实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新教改革运动和科学进步的融合,最终推进了欧洲的民主和平等运动。在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形成特定的人文主义历史时期,人文主义蕴藏在漫长的历史之中。在 21世纪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定义理性,拓展关于平等与民主的内涵,以及实现和保障平等与民主的技术手段。可以说,区块链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和保障新平等与民主的一种新技术选择。因为,区块链构架的前提就是每个参与者的平等性。或者这样说,在任何区块链中,传统社会的等级、阶层,以及每个人的原有社会地位不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参与者都可以成为作者期望的“赋能者”。
第三,区块链的社会结构重建。人类社会是演进而来的,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上述关系以家庭、社区、企业和国家等组织方式体现。至于各种组织又可以分为“自组织”和“被组织”两类。随着工业化时代来临和现代主权国家演进,一方面“自组织”衰落和瓦解,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或情愿或不情愿地加入各类经济和政治“组织”,并被各类“组织”和机构所控制。例如,现代公司和金融机构,在对广大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构成了对他们的影响和控制。近四分之一世纪兴起的互联网和大数据,对民众而言,同样存在以上两重性。但是,这一切,很可能因为区块链得以改变,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共识机制等特征,为人们提供了新型“自组织”的全新思维和技术,个体不再是企望通过各种传统方式获得其他个体的信任,而是通过基于融合当代数学、密码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机器信任”,实现对自己利益的全面保护,从而形成全新的“好社群”。那么,什么是“好社群”呢?作者的描述是:“群成员通过一套‘简单规则’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自组织、自运行的社群,进而‘涌现’出了超越单个群成员的社群目的”,形成“基于透明规则的开放式合作体系”,管理和控制机制,给整体社群带来“巨大价值”。区块链日益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区块链与“社群”和“社区”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非常有可能通过最终基于区块链的新型“自组织”实现新社会结构重建,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甚至奠定人类和人工智能实体合作和谐关系的基础。
第四,区块链的财富结构。作者对“财富”做了如下的解读:“人类的财富由物质和精神组成,大部分人都很关注物质财富。”人类的物质财富是不断增加的,工业革命之后更是成千上万倍地扩张。但是,“人类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新原子,所以人类根本就没有创造过本质的新事物”。所以,人类最本质的是智慧。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创造精神财富;工业革命之后,智慧主要创造物质财富。“所以现在世界上财富的总和,就是人类智慧的总和。”简言之,“财富的本质是智慧,智慧是本质,财富是表象”。作者的思路和逻辑清楚:如果人类需要增加财富数量,就要增加智慧数量;如果人类需要增加财富质量,就要增加智慧质量。问题是如何增加人的智慧数量和质量?当然是通过学习知识和实践,将“爱”与“感悟”焕发出来,发掘人的潜能。这样,财富结构就会发生改变,精神财富的比重上升,物质财富的比重下降。这不正是今天世界的趋势吗?先是后工业化社会形成,第三产业增加,之后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智能社会、观念经济,接踵而来,不一而足。在人类社会如此快速的演变过程中,区块链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人类智慧的象征,区块链正在成为新的引擎和加速器,提供了人类智慧的积聚和深化的平台。
在“80后”一代中,远重是孜孜以求的思想者,是不辞辛苦的组织者,是富于理性和激情的实践者,他对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充满诗人般的浪漫主义情怀,诗云:“恰人工智能,群雄奋起,区块链加,英豪辈出。”(远重词作:《沁园春?西山》)所以,远重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与尊重。
书如其人,这本书突破一般著作文本的模式,不拘一格,让文字成为自由思想的记录,超越功利。乐见远重的“思”与“行”。当然,这本书还有值得深化和讨论的地方,希望看到远重更多的著作伴随着他的新观念和新思想问世。崇尚精神,崇尚思想,精神财富日益主导物质财富,是未来所在。
2018.9.18于北京
朱嘉明,著名经济学家、改革四君子之一
张来武,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院长、一级教授、原科技部副部长
联袂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徐远重,大三生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俱乐部发起人,“全球人工智能区块链30人论坛”发起人。
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三创科技&三链资本创始人,正和磁系创始合伙人,原正和岛副总裁,原满座网联合创始人,拥有极强的实体产业与互联网跨界资源。
筹备联合发起“全球人工智能区块链30人论坛”跨界社群,核心汇集区块链、AI、金融三大领域的主流新锐企业家或资深推动者,研讨趋势,资源互通,促进融合发展。
曾出版《不一样的逍遥游》,并创作《三生万群》《道经诗歌》等著作,主编《社群经济: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哲学》。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章一 链社群:超时空的精神群落 / 001
一、关于精神量子的假说
——人死后是否有灵魂?/ 004
二、宇宙四题与自然二问
——如果我们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 012
三、“自然主义共和国”宪法
——自然精神 / 023
四、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 041
章二 链个体:区块链与个体共振 / 057
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061
二、爱是致命原动力 / 069
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完整的人 / 091
四、人人皆是命运的作者 / 104
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14
六、我爱余生尽自由 / 125
七、精神是欲望承载的容器?/ 134
章三 链哲学:古人今问,群响毕绝 / 139
一、老子与自由谈人人平等
——灵魂是等重的吗?/ 142
二、苏格拉底与民主谈人人平等
——元素有何不同?/ 148
三、佛祖与平等谈人人平等
——细胞人的迭代更替?/ 155
四、柏拉图谈爱情
——理想与爱情的“偷梁换柱”/ 160
五、逍遥学派中的思想家与社群内核/ 167
章四 三链问道:产业落地是本质/ 177
一、区块链如何连接个体?/ 179
二、区块链如何赋能社群?/ 189
三、区块链如何推动传统行业发展?/ 197
附录1 我的路,注定艰辛的开拓;我的命,必然不凡的
修行 / 213
我与社群的三个故事 / 213
附录2 《道经诗歌》节选 / 220
附录3 全球人工智能区块链30 人论坛成立大会辑录 / 235
全球人工智能区块链30人论坛? 2018 香港宣言 / 248
附录4 超越感谢,致赋能者与知音伙伴们/ 250
文摘
财富、智慧和区块链
——为《三链万物》序言
朱嘉明
近年来,关于区块链的著作很多,大多以区块链技术为重心。远重的《三链万物》写的是他对于区块链深层意义的哲学思考。他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始,至“区块链”当下,铺陈其间的思想与精神线索和内涵,最终落实到“社区区块链”的原理与实践。这些思考可以启发读者。就区块链如下几个具有价值的问题,《三链万物》做了归纳和回答:
第一,区块链的自然主义思想。如何认知大到宇宙起源和小到量子结构,特别是人类的意义,是从古代哲人到现代科学家智慧所面对的永恒性课题。但是,所有的智慧需要以“自然主义”作为前提。作者发问:“自然是自然产生的吗?”又说:“自,自己;然,这样。自然指包括人在内的整个宇宙的客观世界。”作者“道法自然”的立场跃然纸上。进而,作者提出了基于“自然精神”的“自然主义共和国”的概念,人们应该是这样共和国的公民。这让我想起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就主张世界的自然本质。此外,还有一位19世纪的哲学家弗里德里希?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1775—1854),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在已经存在的自然中诞生,若要生存,自然就应为万物。“水流没遇到障碍就会无限地前进,遇到阻碍就会形成漩涡。这个漩涡是自然而然出现的产物,每个有机体都是如此。”说到区块链,哪有那么复杂?如果对区块链技术加以分解,对其演进过程加以整理,不难发现,区块链以及密码货币实在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到当下历史阶段的一个“自然结果”。因为有了互联网,区块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们需要以自然主义,而不是功利主义心态看待区块链和密码货币。
第二,区块链的人文主义精神。作者借老子、苏格拉底和佛祖之口以证明人与人之间的“灵魂”重量,人身体的“元素”和“细胞”的平等性。所以,“所谓人人平等,其可源于以太,组成人的元素相同,别于量的多少”。进而,作者涉及了人所具有的理想与爱情。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价值观及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在欧洲历史上,18世纪被称为人文主义世纪,实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新教改革运动和科学进步的融合,最终推进了欧洲的民主和平等运动。在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形成特定的人文主义历史时期,人文主义蕴藏在漫长的历史之中。在 21世纪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定义理性,拓展关于平等与民主的内涵,以及实现和保障平等与民主的技术手段。可以说,区块链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和保障新平等与民主的一种新技术选择。因为,区块链构架的前提就是每个参与者的平等性。或者这样说,在任何区块链中,传统社会的等级、阶层,以及每个人的原有社会地位不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参与者都可以成为作者期望的“赋能者”。
第三,区块链的社会结构重建。人类社会是演进而来的,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上述关系以家庭、社区、企业和国家等组织方式体现。至于各种组织又可以分为“自组织”和“被组织”两类。随着工业化时代来临和现代主权国家演进,一方面“自组织”衰落和瓦解,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或情愿或不情愿地加入各类经济和政治“组织”,并被各类“组织”和机构所控制。例如,现代公司和金融机构,在对广大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构成了对他们的影响和控制。近四分之一世纪兴起的互联网和大数据,对民众而言,同样存在以上两重性。但是,这一切,很可能因为区块链得以改变,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共识机制等特征,为人们提供了新型“自组织”的全新思维和技术,个体不再是企望通过各种传统方式获得其他个体的信任,而是通过基于融合当代数学、密码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机器信任”,实现对自己利益的全面保护,从而形成全新的“好社群”。那么,什么是“好社群”呢?作者的描述是:“群成员通过一套‘简单规则’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自组织、自运行的社群,进而‘涌现’出了超越单个群成员的社群目的”,形成“基于透明规则的开放式合作体系”,管理和控制机制,给整体社群带来“巨大价值”。区块链日益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区块链与“社群”和“社区”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非常有可能通过最终基于区块链的新型“自组织”实现新社会结构重建,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甚至奠定人类和人工智能实体合作和谐关系的基础。
第四,区块链的财富结构。作者对“财富”做了如下的解读:“人类的财富由物质和精神组成,大部分人都很关注物质财富。”人类的物质财富是不断增加的,工业革命之后更是成千上万倍地扩张。但是,“人类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新原子,所以人类根本就没有创造过本质的新事物”。所以,人类最本质的是智慧。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创造精神财富;工业革命之后,智慧主要创造物质财富。“所以现在世界上财富的总和,就是人类智慧的总和。”简言之,“财富的本质是智慧,智慧是本质,财富是表象”。作者的思路和逻辑清楚:如果人类需要增加财富数量,就要增加智慧数量;如果人类需要增加财富质量,就要增加智慧质量。问题是如何增加人的智慧数量和质量?当然是通过学习知识和实践,将“爱”与“感悟”焕发出来,发掘人的潜能。这样,财富结构就会发生改变,精神财富的比重上升,物质财富的比重下降。这不正是今天世界的趋势吗?先是后工业化社会形成,第三产业增加,之后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智能社会、观念经济,接踵而来,不一而足。在人类社会如此快速的演变过程中,区块链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人类智慧的象征,区块链正在成为新的引擎和加速器,提供了人类智慧的积聚和深化的平台。
在“80后”一代中,远重是孜孜以求的思想者,是不辞辛苦的组织者,是富于理性和激情的实践者,他对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充满诗人般的浪漫主义情怀,诗云:“恰人工智能,群雄奋起,区块链加,英豪辈出。”(远重词作:《沁园春?西山》)所以,远重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与尊重。
书如其人,这本书突破一般著作文本的模式,不拘一格,让文字成为自由思想的记录,超越功利。乐见远重的“思”与“行”。当然,这本书还有值得深化和讨论的地方,希望看到远重更多的著作伴随着他的新观念和新思想问世。崇尚精神,崇尚思想,精神财富日益主导物质财富,是未来所在。
2018.9.18于北京
ISBN | 9787520705790,752070579X |
---|---|
出版社 |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
作者 | 徐远重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