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多杰·旺姆·旺楚克,不丹王太后,前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的第一位王后,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
目录
11 前 言
13 国土和人民
31 历史
40 君主政体
42 现代不丹
49 关于本书
53 第一部分 与不丹一起成长
56 第一章 宝藏山上的村庄
68 第二章 年度仪典与节庆
80 第三章 马背上的旅途
98 第四章 成为圣地的房子
111 第二部分 我们这样生活
114 第五章 圣域的风景
131 第六章 顿芒的温泉
143 第七章 “我曾来过此地”
157 第八章 宗堡和佛塔
185 第三部分 人民和地域
188 第九章 去帕罗朝圣
203 第十章 隐迹的天堂
216 第十一章 拉雅!
235 第十二章 天湖
255 第十三章 蕃巴人的河谷
273 第十四章 着火的牛角和其他片段
300 后 记
序言
外部世界对不丹的反应,倾向于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要么把它视为一个人间天堂,要么把它看成一个完全与世隔绝而且险与时间错位的国度。这两种印象都不真实。但是,不丹的确和世界任何地方都不一样。它壮观的自然美和原生态环境,它绝妙的建筑和活生生的精神文化,还有它睿智的国王及其独特的执政理念——不以国内生产总值 (GDP) 而是以国民幸福总值 (GNH) 来衡量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这些都是传奇和浪漫的奇思妙想产生的缘由。
后记
后记
本书首次出版至今已有12年, 更新版本发布至今也有6年了。 我想在本书中涵盖我们生活中自2012年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
2016年2月5日,我们怀着极大的幸福欢迎不丹王储吉格梅?纳姆耶尔?旺楚克的诞生。小王子快乐、强壮和聪明。虽然他年纪小,但已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我们的王储也被誉为“世界最萌王储”。因为他,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第七章“我曾来过此地”,我写过关于转世的故事。我描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有不丹第四位统治者第悉丹增?拉布杰的转世。第悉丹增?拉布杰的转世灵童现在24岁了,19岁时他就完成了佛教研究硕士学位, 在66名学生中获得了第一名。他在教育和精神实践方面都表现出色。他将来会成为另外一位转世灵童的老师,那个转世灵童是我的孙子。
我的女儿, 阿熙索朗?德庆于2013年6月23日生下了她第二个儿子, 他是八世纪一位很著名的西藏译师,毗卢遮那的转世。小家伙在五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做毗卢遮那的手印。他能说话时就用右手食指指着他自己的鼻子说:“我是毗鲁遮那,我是毗鲁遮那,我是毗鲁遮那!”在他两岁生日之前,他坚持要成为一名僧人 ,甚至开始吟诵梵文经文。
在他两岁的时候,他在神圣普那卡宗堡由第70任(也是现任)不丹法王吉美?却达活佛杰堪布正式任命为有勋章的僧人。当他三岁时,在去印度比哈尔邦中部的那烂陀(那烂陀目前已是废墟)朝圣时,他向大家展示了很多令人吃惊的神迹。他讲述了在他上一世时那烂陀在印度是一所多么伟大的大学,他变成了大家的导游,他讲述的内容让我们大部分人都留下了眼泪。在海得拉巴的龙树山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即使在今天, 神迹仍然继续。有一天,这些奇妙的故事都会被记录在一本书里。
2018年在不丹将举行第三次全国选举。民主作为不丹国王送给不丹人民的礼物已牢牢地在不丹扎根了。塔拉扬纳(度母)基金会在过去15年中为不丹农村人口提供服务,不仅在经济上给予了帮助,也让他们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塔拉扬纳基金会为服务的350个村庄建造了2000多所房子,基金会承诺再建3000多所房子。以前我需要花几天时间走路去的偏远村庄,现在大多数都拥有机动车道了。
不丹第四世国王和我都已经62岁了,我们身体健康,并感受到了生命的祝福。
文摘
1955年6月10日,当第一缕阳光触摸到不丹西部普那卡区一个叫罗布岗的村庄的群山时,我降生了。我父亲充当了接生婆的角色,用一根削尖的竹桩切断了我的脐带,把我递给我的外婆乌加德姆。在我出生之时,我父亲接生已经很有经验了,我上面的胞姐贝达和胞兄桑加,也是他接生的。家里流传的一个故事说,我母亲每次生孩子时,痛到极点就打我父亲的头,好让他也体验一点她所受的痛苦,而我父亲则心甘情愿地挨打。
按照罗布岗生孩子的惯例,我父亲在我母亲床前还要伺候好几个星期,直到我母亲完全复原。每个孩子出生后有整整两个月,我父亲要忙个不停:劈柴,给露天浴室的一口大锅烧水,让我母亲一天洗两次澡。水烧开之后,倒进一个木浴缸,自然放凉到合适的温度,然后我父亲背着我母亲从卧室到浴室,给她洗浴,之后再把她背回床上。
为了增加体力,要给产妇吃煎鸡蛋和马鲁——一道用切碎的牛肉干、生姜加一点辣椒酱做的菜。为了让她保持轻松舒适的心情,还给她吃冲加——一种用酥油和鸡蛋冲的酒酿粥。有父母的宠爱,有丈夫的关爱,我母亲无疑受到了悉心的照料。在那个年月,罗布岗所有的人都非常看重热水澡的疗效,并且认为妇女每次生了孩子,都应当全休两个月,才能保证她们的青春活力。现代医学可能会哂笑这些想法,但是我母亲生养了9个孩子,并且直到70岁还显得很年轻。罗布岗村坐落在普那卡河谷的一个山脊凸起的高处,是由第九任杰堪布夏察仁青建立的。他于1744~1755年任不丹国师,是不丹最受尊重也最有学问的宗教人士之一。相传他在罗布岗上方的山中一个遥远的隐居处所静修时,注意到下边远处 (当时还是一片丛林)的地方有光闪烁,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他派了一个僧人去查看,僧人吃惊地看到一块石头在发射光芒。他立即把那块石头拿来给他的师父,师父宣布,那是一块宝石 (宗喀语为罗布)。因此,他把这个地方命名为罗布岗,字面的意思就是宝藏山,并且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寺庙,叫措拉康。他把发光的宝物埋进这座寺庙第三层一个经堂的佛像里面。
关于这尊佛像,有一个很传奇的传说。20世纪50年代,罗布岗和邻近的几个村流行了一场天花,很多人死于这个可怕的疾病。但是在罗布岗发生第一例死亡之后,佛像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它的外层开始起泡、脱落,之后我们村就再没有因天花死亡的了。罗布岗的人相信,是佛祖把疾病吸走了,他们才能免除最坏的劫难。以后人们重修了佛像,给它新镀了一层金。但是,这尊佛祖安详的脸上,至今还留着一个小点,就像一颗痘痕。这个痘痕每隔几年就挪个地方——早先是在脸颊上,现在出现在上嘴唇的上边。不管镀多少金,也遮挡不住。
措拉康建成若干年之后,不丹第十任国师在它的对面修建了另一座寺庙,叫辛楚格嫫寺。罗布岗村就在这两座寺庙周边发展起来。假使我早生30年,就不会生在我外婆在罗布岗的家屋里,而是在村子边上的简陋产房里。因为在那时候,罗布岗的居民必须遵守严格的教规。村子里不许养任何动物,连鸟都不能养。只有一只孤零零的雄鸡,作为社区的闹钟,有特权生活在村子里。村庄中常见的职业织布和农作都被禁止。
多杰·旺姆·旺楚克,不丹王太后,前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的第一位王后,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
目录
11 前 言
13 国土和人民
31 历史
40 君主政体
42 现代不丹
49 关于本书
53 第一部分 与不丹一起成长
56 第一章 宝藏山上的村庄
68 第二章 年度仪典与节庆
80 第三章 马背上的旅途
98 第四章 成为圣地的房子
111 第二部分 我们这样生活
114 第五章 圣域的风景
131 第六章 顿芒的温泉
143 第七章 “我曾来过此地”
157 第八章 宗堡和佛塔
185 第三部分 人民和地域
188 第九章 去帕罗朝圣
203 第十章 隐迹的天堂
216 第十一章 拉雅!
235 第十二章 天湖
255 第十三章 蕃巴人的河谷
273 第十四章 着火的牛角和其他片段
300 后 记
序言
外部世界对不丹的反应,倾向于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要么把它视为一个人间天堂,要么把它看成一个完全与世隔绝而且险与时间错位的国度。这两种印象都不真实。但是,不丹的确和世界任何地方都不一样。它壮观的自然美和原生态环境,它绝妙的建筑和活生生的精神文化,还有它睿智的国王及其独特的执政理念——不以国内生产总值 (GDP) 而是以国民幸福总值 (GNH) 来衡量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这些都是传奇和浪漫的奇思妙想产生的缘由。
后记
后记
本书首次出版至今已有12年, 更新版本发布至今也有6年了。 我想在本书中涵盖我们生活中自2012年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
2016年2月5日,我们怀着极大的幸福欢迎不丹王储吉格梅?纳姆耶尔?旺楚克的诞生。小王子快乐、强壮和聪明。虽然他年纪小,但已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我们的王储也被誉为“世界最萌王储”。因为他,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第七章“我曾来过此地”,我写过关于转世的故事。我描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有不丹第四位统治者第悉丹增?拉布杰的转世。第悉丹增?拉布杰的转世灵童现在24岁了,19岁时他就完成了佛教研究硕士学位, 在66名学生中获得了第一名。他在教育和精神实践方面都表现出色。他将来会成为另外一位转世灵童的老师,那个转世灵童是我的孙子。
我的女儿, 阿熙索朗?德庆于2013年6月23日生下了她第二个儿子, 他是八世纪一位很著名的西藏译师,毗卢遮那的转世。小家伙在五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做毗卢遮那的手印。他能说话时就用右手食指指着他自己的鼻子说:“我是毗鲁遮那,我是毗鲁遮那,我是毗鲁遮那!”在他两岁生日之前,他坚持要成为一名僧人 ,甚至开始吟诵梵文经文。
在他两岁的时候,他在神圣普那卡宗堡由第70任(也是现任)不丹法王吉美?却达活佛杰堪布正式任命为有勋章的僧人。当他三岁时,在去印度比哈尔邦中部的那烂陀(那烂陀目前已是废墟)朝圣时,他向大家展示了很多令人吃惊的神迹。他讲述了在他上一世时那烂陀在印度是一所多么伟大的大学,他变成了大家的导游,他讲述的内容让我们大部分人都留下了眼泪。在海得拉巴的龙树山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即使在今天, 神迹仍然继续。有一天,这些奇妙的故事都会被记录在一本书里。
2018年在不丹将举行第三次全国选举。民主作为不丹国王送给不丹人民的礼物已牢牢地在不丹扎根了。塔拉扬纳(度母)基金会在过去15年中为不丹农村人口提供服务,不仅在经济上给予了帮助,也让他们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塔拉扬纳基金会为服务的350个村庄建造了2000多所房子,基金会承诺再建3000多所房子。以前我需要花几天时间走路去的偏远村庄,现在大多数都拥有机动车道了。
不丹第四世国王和我都已经62岁了,我们身体健康,并感受到了生命的祝福。
文摘
1955年6月10日,当第一缕阳光触摸到不丹西部普那卡区一个叫罗布岗的村庄的群山时,我降生了。我父亲充当了接生婆的角色,用一根削尖的竹桩切断了我的脐带,把我递给我的外婆乌加德姆。在我出生之时,我父亲接生已经很有经验了,我上面的胞姐贝达和胞兄桑加,也是他接生的。家里流传的一个故事说,我母亲每次生孩子时,痛到极点就打我父亲的头,好让他也体验一点她所受的痛苦,而我父亲则心甘情愿地挨打。
按照罗布岗生孩子的惯例,我父亲在我母亲床前还要伺候好几个星期,直到我母亲完全复原。每个孩子出生后有整整两个月,我父亲要忙个不停:劈柴,给露天浴室的一口大锅烧水,让我母亲一天洗两次澡。水烧开之后,倒进一个木浴缸,自然放凉到合适的温度,然后我父亲背着我母亲从卧室到浴室,给她洗浴,之后再把她背回床上。
为了增加体力,要给产妇吃煎鸡蛋和马鲁——一道用切碎的牛肉干、生姜加一点辣椒酱做的菜。为了让她保持轻松舒适的心情,还给她吃冲加——一种用酥油和鸡蛋冲的酒酿粥。有父母的宠爱,有丈夫的关爱,我母亲无疑受到了悉心的照料。在那个年月,罗布岗所有的人都非常看重热水澡的疗效,并且认为妇女每次生了孩子,都应当全休两个月,才能保证她们的青春活力。现代医学可能会哂笑这些想法,但是我母亲生养了9个孩子,并且直到70岁还显得很年轻。罗布岗村坐落在普那卡河谷的一个山脊凸起的高处,是由第九任杰堪布夏察仁青建立的。他于1744~1755年任不丹国师,是不丹最受尊重也最有学问的宗教人士之一。相传他在罗布岗上方的山中一个遥远的隐居处所静修时,注意到下边远处 (当时还是一片丛林)的地方有光闪烁,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他派了一个僧人去查看,僧人吃惊地看到一块石头在发射光芒。他立即把那块石头拿来给他的师父,师父宣布,那是一块宝石 (宗喀语为罗布)。因此,他把这个地方命名为罗布岗,字面的意思就是宝藏山,并且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寺庙,叫措拉康。他把发光的宝物埋进这座寺庙第三层一个经堂的佛像里面。
关于这尊佛像,有一个很传奇的传说。20世纪50年代,罗布岗和邻近的几个村流行了一场天花,很多人死于这个可怕的疾病。但是在罗布岗发生第一例死亡之后,佛像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它的外层开始起泡、脱落,之后我们村就再没有因天花死亡的了。罗布岗的人相信,是佛祖把疾病吸走了,他们才能免除最坏的劫难。以后人们重修了佛像,给它新镀了一层金。但是,这尊佛祖安详的脸上,至今还留着一个小点,就像一颗痘痕。这个痘痕每隔几年就挪个地方——早先是在脸颊上,现在出现在上嘴唇的上边。不管镀多少金,也遮挡不住。
措拉康建成若干年之后,不丹第十任国师在它的对面修建了另一座寺庙,叫辛楚格嫫寺。罗布岗村就在这两座寺庙周边发展起来。假使我早生30年,就不会生在我外婆在罗布岗的家屋里,而是在村子边上的简陋产房里。因为在那时候,罗布岗的居民必须遵守严格的教规。村子里不许养任何动物,连鸟都不能养。只有一只孤零零的雄鸡,作为社区的闹钟,有特权生活在村子里。村庄中常见的职业织布和农作都被禁止。
ISBN | 9787508540528 |
---|---|
出版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作者 | 多杰·旺姆·旺楚克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