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大学化学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非化工类各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气体大气污染与防治
1.1气体定律
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1.2道尔顿分压定律
1.1.3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式——范德华方程
1.2大气及大气污染
1.2.1大气的组成和层次
1.2.2大气污染
1.3大气污染的防治
1.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3.2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习题
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2.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2.1.1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1.2热力学第一定律
2.1.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焓
2.2化学反应的方向
2.2.1自发过程
2.2.2吉布斯自由能
2.2.3熵
2.2.4吉布斯一亥姆霍兹公式
2.3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2.3.1化学平衡
2.3.2平衡常数
2.3.3化学平衡的移动
2.4化学反应速率
2.4.1化学反应进度与反应速率
2.4.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习题
第3章水溶液和水污染及其处理
3.1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3.1.1水的熔点、沸点
3.1.2水的温度体积效应
3.1.3水的比热容、熔化热、汽化热
3.1.4水的介电常数及溶解特性
3.2水溶液的酸碱性
3.2.1酸碱质子理论
3.2.2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3.2.3一元弱酸弱碱水溶液的pH
3.2.4多元弱酸和弱碱的pH
3.2.5缓冲溶液
3.3水溶液中的沉淀一溶解平衡
3.3.1溶度积
3.3.2溶解度
3.3.3溶度积规则
3.3.4沉淀转化
3.3.5分步沉淀
3.4水的污染
3.4.1酸、碱、盐等无机物污染
3.4.2重金属污染
3.4.3有机物污染
3.4.4热污染
3.5水质指标与水处理
3.5.1评价水质的工业指标
3.5.2水处理
习题
第4章物质结构基础
4.1原子结构
4.1.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
4.1.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
4.1.3核外电子的分布
4.1.4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
第5章化学与能源
第6章化学与材料
第7章化学与生命
第8章化学与生活
参考文献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对于难回收的工业废水,应采取各种方法,如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等加以处理,使之净化。因为工业废水种类多、成分复杂,只用单一的方法难以使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常常要采用几种方法联合使用,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1)物理法
过滤、重力沉浮、浮选、离心分离等方法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质,使废水得到初步净化。
2)化学法
化学法通常是通过往水中投加化学药剂来完成的。
(1)中和沉淀法。通过投加酸碱药剂调节废水的pH,同时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生成难溶的氢氧化物沉淀而使水净化。
利用各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溶度积可计算出除去各种金属离子所需的pH范围。例如,在酸性含镉废水中可加入消石灰或苏打等,首先中和废水中的酸,进一步调整pH到10~11时就会生成Cd(OH)2沉淀。当废水中Cd2+的浓度降至0.1mg·dm—3以下即可排放。为了决定最佳的废水处理工艺条件,应当用给定的废水进行试验,确定最佳的pH范围,选定最有利的酸碱药剂。
(2)化学沉淀法。在废水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变成难溶物而沉淀除去。这是废水中除去金属离子常用的方法。通常使金属离子生成溶度积更小的沉淀,如硫化物和氢氧化物。例如,在进行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废水处理时,利用沉淀转化的原理,以FeS为转化剂可有效地除去其中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如Cd2+、Hg2+、Cu2+、Pb2+等。
(3)氧化还原法。向废水中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使有毒、有害物质被氧化或还原后转变成无毒、低毒或易于分解的新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液氯、漂白粉、臭氧等。
常用的还原剂有铁屑、FeSO4、Na2SO3、SO2等。
例如,最常用的除氰方法就是碱性氧化法,使氰化物转化成无害的CO2和N2。可首先在废水中加入NaOH,维持pH=10.5左右,并通入氯气使氰化物转变为氰酸盐,其反应是
NaCN+Cl2+2NaOH=NaCNO+2NaCl+H2O
再在另一个反应器中加入H2SO4,调整pH在8.0~9.0之间,再通入氯气,使它转变成CO2和N2。
2NaCNO+4NaOH+3Cl2=6NaCl+2CO2+N2+2H2O
含铬废水则可用某些还原剂(如FeSO4等)在酸性条件下将Cr6+还原成Cr3+,然后加入消石灰进行中和,使pH达8~9,Cr3+即可形成Cr(OH)。沉淀而被除去。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大学化学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非化工类各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气体大气污染与防治
1.1气体定律
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1.2道尔顿分压定律
1.1.3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式——范德华方程
1.2大气及大气污染
1.2.1大气的组成和层次
1.2.2大气污染
1.3大气污染的防治
1.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3.2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习题
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2.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2.1.1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1.2热力学第一定律
2.1.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焓
2.2化学反应的方向
2.2.1自发过程
2.2.2吉布斯自由能
2.2.3熵
2.2.4吉布斯一亥姆霍兹公式
2.3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2.3.1化学平衡
2.3.2平衡常数
2.3.3化学平衡的移动
2.4化学反应速率
2.4.1化学反应进度与反应速率
2.4.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习题
第3章水溶液和水污染及其处理
3.1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3.1.1水的熔点、沸点
3.1.2水的温度体积效应
3.1.3水的比热容、熔化热、汽化热
3.1.4水的介电常数及溶解特性
3.2水溶液的酸碱性
3.2.1酸碱质子理论
3.2.2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3.2.3一元弱酸弱碱水溶液的pH
3.2.4多元弱酸和弱碱的pH
3.2.5缓冲溶液
3.3水溶液中的沉淀一溶解平衡
3.3.1溶度积
3.3.2溶解度
3.3.3溶度积规则
3.3.4沉淀转化
3.3.5分步沉淀
3.4水的污染
3.4.1酸、碱、盐等无机物污染
3.4.2重金属污染
3.4.3有机物污染
3.4.4热污染
3.5水质指标与水处理
3.5.1评价水质的工业指标
3.5.2水处理
习题
第4章物质结构基础
4.1原子结构
4.1.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
4.1.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
4.1.3核外电子的分布
4.1.4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
第5章化学与能源
第6章化学与材料
第7章化学与生命
第8章化学与生活
参考文献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对于难回收的工业废水,应采取各种方法,如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等加以处理,使之净化。因为工业废水种类多、成分复杂,只用单一的方法难以使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常常要采用几种方法联合使用,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1)物理法
过滤、重力沉浮、浮选、离心分离等方法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质,使废水得到初步净化。
2)化学法
化学法通常是通过往水中投加化学药剂来完成的。
(1)中和沉淀法。通过投加酸碱药剂调节废水的pH,同时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生成难溶的氢氧化物沉淀而使水净化。
利用各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溶度积可计算出除去各种金属离子所需的pH范围。例如,在酸性含镉废水中可加入消石灰或苏打等,首先中和废水中的酸,进一步调整pH到10~11时就会生成Cd(OH)2沉淀。当废水中Cd2+的浓度降至0.1mg·dm—3以下即可排放。为了决定最佳的废水处理工艺条件,应当用给定的废水进行试验,确定最佳的pH范围,选定最有利的酸碱药剂。
(2)化学沉淀法。在废水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变成难溶物而沉淀除去。这是废水中除去金属离子常用的方法。通常使金属离子生成溶度积更小的沉淀,如硫化物和氢氧化物。例如,在进行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废水处理时,利用沉淀转化的原理,以FeS为转化剂可有效地除去其中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如Cd2+、Hg2+、Cu2+、Pb2+等。
(3)氧化还原法。向废水中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使有毒、有害物质被氧化或还原后转变成无毒、低毒或易于分解的新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液氯、漂白粉、臭氧等。
常用的还原剂有铁屑、FeSO4、Na2SO3、SO2等。
例如,最常用的除氰方法就是碱性氧化法,使氰化物转化成无害的CO2和N2。可首先在废水中加入NaOH,维持pH=10.5左右,并通入氯气使氰化物转变为氰酸盐,其反应是
NaCN+Cl2+2NaOH=NaCNO+2NaCl+H2O
再在另一个反应器中加入H2SO4,调整pH在8.0~9.0之间,再通入氯气,使它转变成CO2和N2。
2NaCNO+4NaOH+3Cl2=6NaCl+2CO2+N2+2H2O
含铬废水则可用某些还原剂(如FeSO4等)在酸性条件下将Cr6+还原成Cr3+,然后加入消石灰进行中和,使pH达8~9,Cr3+即可形成Cr(OH)。沉淀而被除去。
ISBN | 9787030175427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谢克难 |
尺寸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