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效技法学用一本通:灸法学用一本通 978750916296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4224353 类别: 图书 医学 中医学 中医养生
编辑推荐

《灸法学用一本通》适于养生保健爱好者、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也可供患者及家人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灸疗理法
第一节灸疗的特色
一、灸疗效应
二、作用机制
三、临床特点
四、适应证
五、禁忌证
第二节艾灸法
一、艾炷灸
二、艾卷灸疗
三、艾熏灸疗
第三节非艾灸法
一、灯火灸
二、天灸
三、其他灸法
第四节施术须知
一、灸疗的取穴原则
二、灸疗的配穴法
三、应用注意
四、灸疮释疑
第2章腧穴查找
一、腧穴定位方法
二、头颈腧穴
三、躯干腧穴
四、上肢腧穴
五、下肢腧穴
第3章内科疾病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哮喘
四、肺胀
五、肺炎
六、呃逆
七、呕吐
八、慢性胃炎
九、胃痛
十、胃下垂
十一、腹泻
十二、腹痛
十三、便秘
十四、胆绞痛
十五、慢性结肠炎
十六、臌胀
十七、冠心病
十八、心悸
十九、高血压病
二十、低血压症
二十一、高脂血症
二十二、泌尿系感染
二十三、肾炎
二十四、癃闭
二十五、前列腺炎
二十六、阳痿
二十七、遗精
二十八、面瘫
二十九、面肌痉挛
三十、脑卒中后遗症
三十一、头痛
三十二、眩晕
三十三、神经衰弱
三十四、失眠
三十五、癫痫
三十六、类风湿关节炎
三十七、痛风
三十八、保健灸
第4章妇儿疾病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闭经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
五、带下病
六、经行头痛
七、慢性盆腔炎
八、子宫脱垂
九、围绝经期综合征
十、妊娠恶阻
十一、产后腹痛
十二、产后缺乳
十三、乳腺炎
十四、小儿惊风
十五、小儿呕吐
十六、小儿夜啼
十七、小儿疳积
十八、小儿腹泻
十九、小儿遗尿
第5章其他疾病
一、近视
二、耳鸣、耳聋
三、慢性鼻炎
四、过敏性鼻炎
五、牙痛
六、斑秃
七、痤疮
八、荨麻疹
九、寻常疣
十、湿疹
十一、带状疱疹
十二、银屑病
十三、神经性皮炎
十四、落枕
十五、三叉神经痛
十六、颈椎病
十七、肩关节周围炎
十八、胁痛
十九、扭挫伤
二十、腰痛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二十二、退行性膝关节痛
二十三、跟痛症
二十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二十五、肺结核
二十六、痢疾
二十七、肝炎
二十八、痔疮
二十九、脱肛
三十、中暑
三十一、冻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治法4
主穴:膻中、内关、心俞。
操作:采用药物灸。取降香、檀香、三七各3g,冰片0.75g,胡椒3g,麝香0.3g。上药共研细末,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2g,加酒调成饼状,分成5小块,敷灸于膻中、内关、心俞。2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图3-18)
【养护宜忌】
1.轻症患者应保持情绪乐观,避免情志所伤。节制烟酒,按时作息,避免过劳。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风寒外袭,预防感冒。
2.重症患者,则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饮食适量,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忌烟酒,不饮浓茶。病情变化及时人院,或向医生报告病情,谨防变证、坏病发生。
十九、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性疾病。头痛、头晕、乏力等是较常见的一般症状。晚期病人因心、肾、脑等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还可出现相应的各种临床表现。
继发于某种疾病而引起的高血压,其血压升高仅是一种症状,所以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或称继发性高血压。
1979年我国采纳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①正常成人血压的收缩压≤18.7kPa,舒张压≤12.0kPa。②成人高血压收缩压≥121.3kPa,及(或)舒张压≥12.7kPa。③临界高血压指血压数值在上述二者之间。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的记载,认为眩晕与肝肾关系最密切。《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重要原因。《f临证指南医案·头痛·华岫云按》“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厥阴风火,乃能逆上作痛。故头痛一证,皆由清阳不升,火风乘虚上人所致。”阐述了肝火上逆,清阳不升而致头痛的发病机制。以上这些论述,为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灸治方法】
治法1
主穴:涌泉、百会、曲池、足三里、悬钟。
配穴:头痛眩晕加风池;失眠多梦加太冲、安眠;耳鸣眼花加肝俞、肾俞;心慌、心悸配加内关。
ISBN9787509162965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侯本赤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