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熊大木原著的《杨家将》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杨家将(彩图本)》由谢长华改编。
作者简介
作者:(明)熊大木 编者:杨雨 改编:谢长华 插图作者:刘正黔
杨雨,1974年,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精通法语、英语等多门外语,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著有:《宋词的女性意识》《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网络诗歌论》《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2011年1月,在《百家讲坛》开讲《侠骨柔情陆放翁》。
目录
第一章 呼延赞报仇
第二章 比武成亲
第三章 太祖议和
第四章 奸计逐英雄
第五章 单骑救主
第六章 进兵河东
第七章 郭进破辽
第八章 杨业归宋
第九章 太宗征辽
第十章 大战瓦桥关
第十一章 兵败岐沟
第十二章 浴血邠阳
第十三章 李陵碑
第十四章 七郎遇害
第十五章 六郎告状
第十六章 宋辽比武
第十七章 智收猛将
第十八章 孟良盗马
第十九章 双龙谷
第二十章 天波楼
第二十一章 怒杀谢金吾
第二十二章 兵困魏州
第二十三章 八贤王访六郎
第二十四章 六郎破辽
第二十五章 吕客布阵
第二十六章 宗保巧得兵书
第二十七章 穆桂英招亲
第二十八章 筑台封将
第二十九章 黄琼女投宋营
第三十章 大破天门阵
第三十一章 王钦进反间计
第三十二章 飞虎谷大比武
第三十三章 驸马木易
第三十四章 重阳女闹幽州
第三十五章 平辽封功臣
第三十六章 望乡台
第三十七章 杨宗保挂帅
第三十八章 战金山
第三十九章 杨门女将
第四十章 平定西夏
文摘
第一章 呼延赞报仇
我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唐朝的全盛时期之后,就是五代十国五十多年的战乱,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龙袍加身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中国才开始又从分裂走向统一。但是,北宋政权刚建立时,还有南唐、吴越、后蜀、北汉、南汉、辽等小国没有统一。宋太祖赵匡胤日思夜想的就是尽快将这些小国的土地并入大宋的版图。北汉国主刘钧也深知眼前的形势,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谏议大夫呼延廷说:“现在许多小国已经归降宋朝,我们北汉只占着一隅之地,兵弱将少,无力同强大的宋朝抗衡,还是向宋朝纳贡称臣吧。”刘钧听了,犹豫不决。
这时,枢密副使欧阳昉却站出来说:“我们北汉地处晋阳要地,历史上许多帝王都是在这里建都起家的,为什么独独我们不能守住?一定是存有二心的呼延廷与宋朝私通,因此向陛下劝降,请陛下斩了他。宋兵来犯,我愿意领兵抵敌。”
刘钧正要点头,国舅赵遂知道欧阳昉不怀好意,连忙站出来说:“呼延廷的意见也是一片忠心。主上如果不采用,也不必杀他,只需削职让他还乡就是了,以免伤了君臣的和气。”于是刘钧下令将呼延廷削去官职,让他回乡种田。
欧阳昉是个奸臣,见陷害呼延廷一计不成,便再生一计。他命心腹部下张青、李得带领军士几百人,在呼延廷带领家小回乡的路上,将他们全家劫杀。当时正是晚上,只有呼延廷的小妾刘氏抱着幼小的儿子躲在厕所里保住了性命。见贼人走后,刘氏走出厕所放声大哭。正在这时,河东府守将吴旺赶来告诉她:“杀你丈夫及全家的人是欧阳防的亲随张青、李得,你快些带着孩子逃命吧。”刘氏听了,给吴旺道谢之后,带着孩子立即启程。
刘氏慌不择路,一阵紧赶,也许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母子二人来到一座山前,刘氏刚想坐下来歇息,还未坐稳,突然传来喊声,迎面来了一伙强盗,不由分说将刘氏及孩子提了去见他们的头领马忠。刘氏便将自己一家的悲惨遭遇一一告诉了马忠。马忠可怜她母子已无依无靠,便答应收留他们。为了将孩子抚养成人,将来好替丈夫报仇,刘氏便带着孩子随他回到了马家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七年光阴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刘氏的孩子也在马忠身边长成少年了。马忠给这孩子取名叫福郎,还送他去读书,并教他武艺。福郎这孩子生得面似铁色,眼若环朱,相貌酷似唐朝的名将尉迟恭。他虽然也在读书,但更喜欢习武,一有空闲,便钻研兵法,因此,十四五岁时就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更加了得的是,他还善使一条浑铁枪,有神出鬼没的功夫。马忠见这个养子很有出息,心中喜欢,就给他改名叫马赞。
一天,马赞随马忠到庄外办事,在大路上遇到一些脚夫扛着一块大石碑过来。那石碑上写着“上柱国欧阳昉”几个字。马忠见了,愤怒地说:“我看见这个名字便心中有气。就是这个家伙,十五年前杀害了忠臣呼延廷一家老小。我听说只有呼延廷的小儿子还活着,我若见到他,即使是舍却了性命,也要同他一起去报仇。”
性子刚烈的马赞听了,大为钦佩地说道:“可惜我不是呼延廷的儿子,如果是,我就马上去报仇!义父,您还知道大忠臣呼延廷一家更多的情况吗?”
马忠说:“其实,这件事你母亲比我知道得更清楚,你可以回去问问她。”
P1-2
熊大木原著的《杨家将》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杨家将(彩图本)》由谢长华改编。
作者简介
作者:(明)熊大木 编者:杨雨 改编:谢长华 插图作者:刘正黔
杨雨,1974年,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精通法语、英语等多门外语,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著有:《宋词的女性意识》《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网络诗歌论》《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2011年1月,在《百家讲坛》开讲《侠骨柔情陆放翁》。
目录
第一章 呼延赞报仇
第二章 比武成亲
第三章 太祖议和
第四章 奸计逐英雄
第五章 单骑救主
第六章 进兵河东
第七章 郭进破辽
第八章 杨业归宋
第九章 太宗征辽
第十章 大战瓦桥关
第十一章 兵败岐沟
第十二章 浴血邠阳
第十三章 李陵碑
第十四章 七郎遇害
第十五章 六郎告状
第十六章 宋辽比武
第十七章 智收猛将
第十八章 孟良盗马
第十九章 双龙谷
第二十章 天波楼
第二十一章 怒杀谢金吾
第二十二章 兵困魏州
第二十三章 八贤王访六郎
第二十四章 六郎破辽
第二十五章 吕客布阵
第二十六章 宗保巧得兵书
第二十七章 穆桂英招亲
第二十八章 筑台封将
第二十九章 黄琼女投宋营
第三十章 大破天门阵
第三十一章 王钦进反间计
第三十二章 飞虎谷大比武
第三十三章 驸马木易
第三十四章 重阳女闹幽州
第三十五章 平辽封功臣
第三十六章 望乡台
第三十七章 杨宗保挂帅
第三十八章 战金山
第三十九章 杨门女将
第四十章 平定西夏
文摘
第一章 呼延赞报仇
我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唐朝的全盛时期之后,就是五代十国五十多年的战乱,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龙袍加身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中国才开始又从分裂走向统一。但是,北宋政权刚建立时,还有南唐、吴越、后蜀、北汉、南汉、辽等小国没有统一。宋太祖赵匡胤日思夜想的就是尽快将这些小国的土地并入大宋的版图。北汉国主刘钧也深知眼前的形势,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谏议大夫呼延廷说:“现在许多小国已经归降宋朝,我们北汉只占着一隅之地,兵弱将少,无力同强大的宋朝抗衡,还是向宋朝纳贡称臣吧。”刘钧听了,犹豫不决。
这时,枢密副使欧阳昉却站出来说:“我们北汉地处晋阳要地,历史上许多帝王都是在这里建都起家的,为什么独独我们不能守住?一定是存有二心的呼延廷与宋朝私通,因此向陛下劝降,请陛下斩了他。宋兵来犯,我愿意领兵抵敌。”
刘钧正要点头,国舅赵遂知道欧阳昉不怀好意,连忙站出来说:“呼延廷的意见也是一片忠心。主上如果不采用,也不必杀他,只需削职让他还乡就是了,以免伤了君臣的和气。”于是刘钧下令将呼延廷削去官职,让他回乡种田。
欧阳昉是个奸臣,见陷害呼延廷一计不成,便再生一计。他命心腹部下张青、李得带领军士几百人,在呼延廷带领家小回乡的路上,将他们全家劫杀。当时正是晚上,只有呼延廷的小妾刘氏抱着幼小的儿子躲在厕所里保住了性命。见贼人走后,刘氏走出厕所放声大哭。正在这时,河东府守将吴旺赶来告诉她:“杀你丈夫及全家的人是欧阳防的亲随张青、李得,你快些带着孩子逃命吧。”刘氏听了,给吴旺道谢之后,带着孩子立即启程。
刘氏慌不择路,一阵紧赶,也许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母子二人来到一座山前,刘氏刚想坐下来歇息,还未坐稳,突然传来喊声,迎面来了一伙强盗,不由分说将刘氏及孩子提了去见他们的头领马忠。刘氏便将自己一家的悲惨遭遇一一告诉了马忠。马忠可怜她母子已无依无靠,便答应收留他们。为了将孩子抚养成人,将来好替丈夫报仇,刘氏便带着孩子随他回到了马家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七年光阴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刘氏的孩子也在马忠身边长成少年了。马忠给这孩子取名叫福郎,还送他去读书,并教他武艺。福郎这孩子生得面似铁色,眼若环朱,相貌酷似唐朝的名将尉迟恭。他虽然也在读书,但更喜欢习武,一有空闲,便钻研兵法,因此,十四五岁时就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更加了得的是,他还善使一条浑铁枪,有神出鬼没的功夫。马忠见这个养子很有出息,心中喜欢,就给他改名叫马赞。
一天,马赞随马忠到庄外办事,在大路上遇到一些脚夫扛着一块大石碑过来。那石碑上写着“上柱国欧阳昉”几个字。马忠见了,愤怒地说:“我看见这个名字便心中有气。就是这个家伙,十五年前杀害了忠臣呼延廷一家老小。我听说只有呼延廷的小儿子还活着,我若见到他,即使是舍却了性命,也要同他一起去报仇。”
性子刚烈的马赞听了,大为钦佩地说道:“可惜我不是呼延廷的儿子,如果是,我就马上去报仇!义父,您还知道大忠臣呼延廷一家更多的情况吗?”
马忠说:“其实,这件事你母亲比我知道得更清楚,你可以回去问问她。”
P1-2
ISBN | 9787556217465,7556217469 |
---|---|
出版社 |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 谢长华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