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文集》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唐宋八大家精选,名篇佳作,千载传之不衰,文字精炼,内容针砭时弊,文以载道,版本权威.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词、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本书编译者精选欧阳修所创作的赋、预言、杂文、论、辩、诏、册文、神道碑铭、墓表、墓志铭、行状、记等,充分展现了欧阳修的文学艺术功底,为同类作品中的精华之作.
名人推荐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韻,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宏辩,快如轻本骏马奔驰.——【宋】王安石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目录
卷一 赋
秋声赋(嘉祐四年) / 001
鸣蝉赋并序
(嘉祐元年) / 002
憎苍蝇赋(治平三年) / 004
【外集】红鹦鹉赋并序
(明道元年) / 005
荷花赋 / 007
卷二 寓言、杂文
卖油翁 / 009
醉翁吟并序
(嘉祐元年) / 009
山中之乐并序 / 010
卷三 论、辩
正统论三首(康定元年) / 012
本论二首(庆历二年) / 020
朋党论(庆历四年) / 025
春秋论三首
(景祐四年) / 027
纵囚论(康定元年) / 032
怪竹辩(康定元年) / 033
【外集】正统论七首
(康定元年) / 034
【外集】原弊
(康定元年) / 045
【外集】兵储
(庆历四年) / 049
卷四 诏册
请皇太后权同听政诏
(嘉祐八年) / 051
赐大宗正司诏
(治平元年) / 051
赐夏国诏书
(治平元年) / 052
尊皇太后册文
(治平二年) / 052
卷五 神道碑铭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至和元年) / 054
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
西京留守赠司空兼侍中
晏公神道碑铭并序
(至和二年) / 058
卷六 墓表
石曼卿墓表
(庆历元年) / 064
泷冈阡表(熙宁三年) / 065
卷七 墓志铭
张子野墓志铭
(康定元年) / 068
孙明复先生墓志铭并序
(嘉祐二年) / 070
蔡君山墓志铭
(庆历三年) / 071
尹师鲁墓志铭
(庆历八年) / 073
卷八 行状
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
(宝元二年) / 075
卷九 记
夷陵县至喜堂记
(景祐三年) / 078
王彦章画像记
(庆历三年) / 079
丰乐亭记(庆历六年) / 081
醉翁亭记(庆历六年) / 082
菱溪石记(庆历六年) / 083
真州东园记
(皇祐三年) / 084
浮槎山水记
(嘉祐三年) / 086
有美堂记(嘉祐四年) / 087
岘山亭记(熙宁三年) / 089
【外集】非非堂记
(明道元年) / 090
【外集】东斋记
(明道二年) / 090
【外集】伐树记
(天圣九年) / 091
【外集】戕竹记 / 092
【外集】养鱼记 / 093
【外集】偃虹堤记
(庆历六年) / 094
【外集】大明水记
(庆历八年) / 095
【外集】三琴记
(嘉祐七年) / 097
【外集】吉州学记
(庆历四年) / 098
【外集】洛阳牡丹记
(景祐元年) / 099
卷十 序
伶官传序 / 107
章望之字序
(庆历三年) / 107
释秘演诗集序
(庆历二年) / 109
苏氏文集序
(皇祐三年) / 110
郑荀改名序 / 111
送杨寘序(庆历七年) / 112
送曾巩秀才序
(庆历二年) / 113
梅圣俞诗集序
(庆历六年) / 114
送徐无党南归序
(至和元年) / 115
归田录序(治平四年) / 116
【外集】仁宗御集序
(治平二年) / 117
【外集】送陈经秀才序
(明道元年) / 119
【外集】送王圣纪
赴扶风主簿序
(景祐三年) / 121
【外集】七贤画序
(皇祐五年) / 122
卷十一 传
六一居士传
(熙宁三年) / 123
卷十二 书
答李诩书二首 / 125
与荆南乐秀才书
(景祐四年) / 128
答吴充秀才书
(康定元年) / 129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景祐二年) / 130
答宋咸书(至和二年) / 132
【外集】上范司谏书
(明道二年) / 133
【外集】与黄校书论
文章书 / 135
【外集】与高司谏书
(景祐三年) / 135
【外集】回丁判官书
(景祐三年) / 138
【外集】与刁景纯学士书
(宝元三年) / 140
【外集】答祖择之书 / 141
卷十三 策问
武成王庙问进士策二首
(庆历二年) / 143
南省试进士策问三首
(嘉祐二年) / 144
卷十四 祭文
求雨祭文(宝元元年) / 147
祭桓侯文(景祐四年) / 147
祭薛尚书文
(宝元元年) / 148
祭程相公文
(嘉祐元年) / 148
祭资政范公文
(皇祐四年) / 149
祭苏子美文
(庆历八年) / 150
祭石曼卿文
(治平四年) / 151
【外集】祭东岳文
(熙宁四年) / 152
文摘
样节1 秋声赋〈嘉祐四年〉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①,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②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③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注释】
①西南来者:指代“西风”.出自《太平御览》卷九:“立秋凉风至.”后注释:“西南方风.”
②淅沥:拟声词,用以形容风声雨声.出自李商隐《到秋》:“扇风淅沥簟流漓,万里南云滞所思.”
③衔枚:衔:口含.枚:筷子形状的物品.衔枚:行军时,将枚横向含入口中,防止将士出声.出自《周礼夏官大司马》:“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
【原文】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憟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①;又兵象也,于行用金②.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③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④.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⑤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⑥.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⑦?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注释】
①阴:古以阴阳配四季,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②金:古以五行配四季,秋属金.出自《礼记月令》:“某日立秋,盛德在金.”
③商声:古以五声(宫、商、角、徵、羽)配四方,“商”与“西方”相配.出自曹植《离缴雁赋》:“白露凄以飞扬兮,秋风发乎西商.”
④夷则七月之律:古以十二律配十二月,七月为夷则.出自《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则.”
⑤渥然丹者:渥丹,鲜艳润泽的朱砂,比如面色红润有光泽.出自《国风?秦风?终南》:“颜如渥丹.”
⑥星星:头发星星点点斑白的样子.出自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⑦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人是血肉之躯,并非金石打造,为何以这样的身体,要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出自《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样节2 醉翁亭记〈庆历五年〉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①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释】
①琅邪:一作“瑯琊”,山名.
【原文】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①,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②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①蔌(sù):蔬菜、野菜的统称.
②射:投壶,或指“九射格”,古代的一种消遣游戏.
样节3 六一居士传〈熙宁三年〉
【原文】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①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②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④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⑤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注释】
①轩裳珪组:分指古代大臣所乘车驾、所着服饰、所执玉板、所佩印绶,总指官场事物.
②一日:一旦,终有一天.
③赐其骸骨:比喻大臣上表告老还乡,得到皇帝允许.
④庶几:表示估计.可能,大概,差不多.
⑤佚:妥善,安逸.
【原文】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①矣,而讫无称②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释】
①用于时:指代“出仕,做官”.
②无称:没什么可称道的,此处指没有什么政绩.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文集》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唐宋八大家精选,名篇佳作,千载传之不衰,文字精炼,内容针砭时弊,文以载道,版本权威.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词、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本书编译者精选欧阳修所创作的赋、预言、杂文、论、辩、诏、册文、神道碑铭、墓表、墓志铭、行状、记等,充分展现了欧阳修的文学艺术功底,为同类作品中的精华之作.
名人推荐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韻,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宏辩,快如轻本骏马奔驰.——【宋】王安石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目录
卷一 赋
秋声赋(嘉祐四年) / 001
鸣蝉赋并序
(嘉祐元年) / 002
憎苍蝇赋(治平三年) / 004
【外集】红鹦鹉赋并序
(明道元年) / 005
荷花赋 / 007
卷二 寓言、杂文
卖油翁 / 009
醉翁吟并序
(嘉祐元年) / 009
山中之乐并序 / 010
卷三 论、辩
正统论三首(康定元年) / 012
本论二首(庆历二年) / 020
朋党论(庆历四年) / 025
春秋论三首
(景祐四年) / 027
纵囚论(康定元年) / 032
怪竹辩(康定元年) / 033
【外集】正统论七首
(康定元年) / 034
【外集】原弊
(康定元年) / 045
【外集】兵储
(庆历四年) / 049
卷四 诏册
请皇太后权同听政诏
(嘉祐八年) / 051
赐大宗正司诏
(治平元年) / 051
赐夏国诏书
(治平元年) / 052
尊皇太后册文
(治平二年) / 052
卷五 神道碑铭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至和元年) / 054
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
西京留守赠司空兼侍中
晏公神道碑铭并序
(至和二年) / 058
卷六 墓表
石曼卿墓表
(庆历元年) / 064
泷冈阡表(熙宁三年) / 065
卷七 墓志铭
张子野墓志铭
(康定元年) / 068
孙明复先生墓志铭并序
(嘉祐二年) / 070
蔡君山墓志铭
(庆历三年) / 071
尹师鲁墓志铭
(庆历八年) / 073
卷八 行状
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
(宝元二年) / 075
卷九 记
夷陵县至喜堂记
(景祐三年) / 078
王彦章画像记
(庆历三年) / 079
丰乐亭记(庆历六年) / 081
醉翁亭记(庆历六年) / 082
菱溪石记(庆历六年) / 083
真州东园记
(皇祐三年) / 084
浮槎山水记
(嘉祐三年) / 086
有美堂记(嘉祐四年) / 087
岘山亭记(熙宁三年) / 089
【外集】非非堂记
(明道元年) / 090
【外集】东斋记
(明道二年) / 090
【外集】伐树记
(天圣九年) / 091
【外集】戕竹记 / 092
【外集】养鱼记 / 093
【外集】偃虹堤记
(庆历六年) / 094
【外集】大明水记
(庆历八年) / 095
【外集】三琴记
(嘉祐七年) / 097
【外集】吉州学记
(庆历四年) / 098
【外集】洛阳牡丹记
(景祐元年) / 099
卷十 序
伶官传序 / 107
章望之字序
(庆历三年) / 107
释秘演诗集序
(庆历二年) / 109
苏氏文集序
(皇祐三年) / 110
郑荀改名序 / 111
送杨寘序(庆历七年) / 112
送曾巩秀才序
(庆历二年) / 113
梅圣俞诗集序
(庆历六年) / 114
送徐无党南归序
(至和元年) / 115
归田录序(治平四年) / 116
【外集】仁宗御集序
(治平二年) / 117
【外集】送陈经秀才序
(明道元年) / 119
【外集】送王圣纪
赴扶风主簿序
(景祐三年) / 121
【外集】七贤画序
(皇祐五年) / 122
卷十一 传
六一居士传
(熙宁三年) / 123
卷十二 书
答李诩书二首 / 125
与荆南乐秀才书
(景祐四年) / 128
答吴充秀才书
(康定元年) / 129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景祐二年) / 130
答宋咸书(至和二年) / 132
【外集】上范司谏书
(明道二年) / 133
【外集】与黄校书论
文章书 / 135
【外集】与高司谏书
(景祐三年) / 135
【外集】回丁判官书
(景祐三年) / 138
【外集】与刁景纯学士书
(宝元三年) / 140
【外集】答祖择之书 / 141
卷十三 策问
武成王庙问进士策二首
(庆历二年) / 143
南省试进士策问三首
(嘉祐二年) / 144
卷十四 祭文
求雨祭文(宝元元年) / 147
祭桓侯文(景祐四年) / 147
祭薛尚书文
(宝元元年) / 148
祭程相公文
(嘉祐元年) / 148
祭资政范公文
(皇祐四年) / 149
祭苏子美文
(庆历八年) / 150
祭石曼卿文
(治平四年) / 151
【外集】祭东岳文
(熙宁四年) / 152
文摘
样节1 秋声赋〈嘉祐四年〉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①,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②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③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注释】
①西南来者:指代“西风”.出自《太平御览》卷九:“立秋凉风至.”后注释:“西南方风.”
②淅沥:拟声词,用以形容风声雨声.出自李商隐《到秋》:“扇风淅沥簟流漓,万里南云滞所思.”
③衔枚:衔:口含.枚:筷子形状的物品.衔枚:行军时,将枚横向含入口中,防止将士出声.出自《周礼夏官大司马》:“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
【原文】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憟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①;又兵象也,于行用金②.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③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④.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⑤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⑥.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⑦?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注释】
①阴:古以阴阳配四季,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②金:古以五行配四季,秋属金.出自《礼记月令》:“某日立秋,盛德在金.”
③商声:古以五声(宫、商、角、徵、羽)配四方,“商”与“西方”相配.出自曹植《离缴雁赋》:“白露凄以飞扬兮,秋风发乎西商.”
④夷则七月之律:古以十二律配十二月,七月为夷则.出自《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则.”
⑤渥然丹者:渥丹,鲜艳润泽的朱砂,比如面色红润有光泽.出自《国风?秦风?终南》:“颜如渥丹.”
⑥星星:头发星星点点斑白的样子.出自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⑦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人是血肉之躯,并非金石打造,为何以这样的身体,要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出自《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样节2 醉翁亭记〈庆历五年〉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①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释】
①琅邪:一作“瑯琊”,山名.
【原文】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①,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②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①蔌(sù):蔬菜、野菜的统称.
②射:投壶,或指“九射格”,古代的一种消遣游戏.
样节3 六一居士传〈熙宁三年〉
【原文】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①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②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④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⑤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注释】
①轩裳珪组:分指古代大臣所乘车驾、所着服饰、所执玉板、所佩印绶,总指官场事物.
②一日:一旦,终有一天.
③赐其骸骨:比喻大臣上表告老还乡,得到皇帝允许.
④庶几:表示估计.可能,大概,差不多.
⑤佚:妥善,安逸.
【原文】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①矣,而讫无称②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释】
①用于时:指代“出仕,做官”.
②无称:没什么可称道的,此处指没有什么政绩.
ISBN | 9787559615206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社 |
作者 | 欧阳修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