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本书对物流园区形成、规划布局、功能设计、信息平台建设、开发运营、产业集群发展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填补了市场空白。
作者简介
作者:周凌云
周凌云,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就职于铁科院。曾任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主任。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被EI、ISTP收录10余篇,并编写数部教材。
目录
第1章 物流园区的内涵与特征 1
1.1 物流园区内涵 1
1.1.1 物流园区的定义 1
1.1.2 物流园区的分类 2
1.1.3 几个相关概念辨识 7
1.2 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 9
1.2.1 物流及配套服务功能 9
1.2.2 物流增值服务功能 11
1.2.3 宏观社会服务功能 12
1.3 物流园区的系统构成与特征 13
1.3.1 物流园区的系统构成 13
1.3.2 物流园区的重要属性 14
1.3.3 物流园区的地位作用 15
1.4 物流园区总体发展情况和趋势 16
1.4.1 物流园区国外发展情况及经验启示 16
1.4.2 物流园区国内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1.4.3 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30
1.4.4 未来发展趋势 32
案例1 35
案例2 38
第2章 物流园区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41
2.1 空间区位理论 41
2.1.1 传统区位理论 41
2.1.2 现代区位理论 42
2.1.3 产业区位理论 43
2.2 产业集群理论 44
2.2.1 产业集群的理论溯源 44
2.2.2 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45
2.2.3 物流产业集群分析 46
2.3 增长极理论 47
2.3.1 增长极的分类 47
2.3.2 增长极的作用机理 47
2.3.2 增长极的效应 48
2.4 空间结构理论 49
2.5 复杂系统科学理论 50
2.5.1 一般系统论 50
2.5.2 他组织与自组织理论 50
案例 51
第3章 物流园区形成动因及演化机理 53
3.1 物流园区形成的动因分析 53
3.1.1 外部触发动力 53
3.1.2 内部激化动力 56
3.2 物流园区内部集聚演化机理 57
3.2.1 内部集聚主体生态位关系分析 57
3.2.2 互惠共生集聚演化 57
3.2.3 偏利共生集聚演化 59
3.2.4 竞争共生集聚演化 60
3.3 物流园区整体形成与演化机理 61
3.3.1 物流园区演化成长方式 61
3.3.2 物流园区逻辑斯谛生成与演化模型 62
3.3.3 物流园区整体结构失稳机理 65
3.3.4 物流园区演化路径依赖与分岔 67
3.4 物流园区演化生命周期及形态特征 68
3.4.1 物流园区演化生命周期过程 68
3.4.2 物流园区总体演变形态特征 70
案例1 71
案例2 73
第4章 物流园区规划程序、内容及方法 76
4.1 物流园区规划的内涵 76
4.1.1 物流园区规划概念及意义 76
4.1.2 物流园区价值链需求分析 77
4.1.3 物流园区规划的目标 79
4.1.4 物流园区规划的原则 80
4.2 物流园区规划程序和内容 81
4.2.1 规划筹备阶段 81
4.2.2 环境分析阶段 83
4.2.3 战略规划阶段 84
4.2.4 详细规划设计阶段 85
4.2.5 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阶段 86
4.3 物流园区规划相关理论方法 87
4.3.1 物流园区点轴开发规划 87
4.3.2 物流园区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89
4.3.3 物流园区MSFLB规划方法 95
4.3.4 物流园区设施系统布置设计方法 96
4.3.5 物流园区生态圈构建理论 98
4.4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布局规划 99
4.4.1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布局规划的内涵 99
4.4.2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布局规划模型体系构建 102
4.4.3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布局规划指标体系设计 106
4.4.4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布局规划指标选择优化 108
4.4.5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层次结构设计 112
4.5 物流园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4
4.5.1 物流园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114
4.5.2 物流园区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5
4.5.3 物流园区规划的对策 116
案例1 118
案例2 119
第5章 物流园区物流需求调查 121
5.1 物流需求调查内涵 121
5.1.1 物流需求概念体系 121
5.1.2 物流需求调查的目的 125
5.1.3 物流需求调查的原则 126
5.2 物流需求调查货物品类划分 126
5.2.1 货物品类划分相关标准 127
5.2.2 社会货物品类划分方法 128
5.2.3 铁路货物品类划分方法 130
5.3 物流需求调查程序与内容 133
5.3.1 物流需求调查程序 133
5.3.2 物流需求调查内容 135
5.4 物流需求调查组织实施 139
5.4.1 物流需求调查方法确定 139
5.4.2 物流需求调查实施 140
5.5 物流需求调查数据处理方法 141
5.5.1 物流需求调查资料处理 141
5.5.2 物流需求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141
案例 144
第6章 物流园区设施选址及规模确定 149
6.1 物流园区选址决策内涵 149
6.1.1 选址决策影响因素 149
6.1.2 选址决策程序和步骤 150
6.2 物流园区选址决策方法 153
6.2.1 定性决策法 153
6.2.2 定量决策法 154
6.3 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确定原则和程序 161
6.3.1 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现状 161
6.3.2 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确定原则 162
6.3.3 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确定的程序 163
6.4 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确定方法 165
6.4.1 参数法 166
6.4.2 功能区分类计算法 167
6.4.3 时空消耗法 169
6.4.4 类比法 170
6.4.5 各类方法比较分析 170
6.5 物流园区设施适应性评价 171
6.5.1 物流园区设施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71
6.5.2 物流园区设施适应性评价方法比较与选择 172
6.5.3 基于DEA的物流园区设施适应性效度评价模型 174
6.5.4 综合适应性效度的计算 178
案例1 179
案例2 181
第7章 物流园区功能区规划设计 183
7.1 物流园区设施布置内涵 183
7.1.1 设施布置规划目标 183
7.1.2 设施布置规划原则 184
7.1.3 设施布置规划步骤 185
7.2 物流园区设施布置资料分析 188
7.2.1 物品特性分析 188
7.2.2 储运单位分析 189
7.2.3 销售额变动趋势分析 189
7.2.4 订单品项和数量分析 190
7.3 物流园区设施系统布置方法 194
7.3.1 传统SLP规划布局方法 194
7.3.2 改进的SLP规划布局方法 195
7.4 仓储功能区规划设计 196
7.4.1 仓储功能区概述 196
7.4.2 仓储功能区布局设计 197
7.5 分拣功能区规划设计 201
7.5.1 分拣功能区概述 201
7.5.2 分拣功能区布局设计 202
7.6 流通加工功能区布局设计 205
7.6.1 流通加工功能区概述 205
7.6.2 流通加工功能区布局设计 206
7.7 配送功能区布局设计 207
7.7.1 配送功能区概述 207
7.7.2 配送功能区布局设计 208
7.8 基础设施布局设计 211
7.8.1 库房设计 211
7.8.2 收发站台设计 218
7.8.3 通道设计 225
7.8.4 其他建筑公用设施规划 227
案例1 227
案例2 229
第8章 物流园区设备配置分析 232
8.1 物流设备配置技术规范分析 232
8.1.1 散堆装货物物流 232
8.1.2 冷链物流 232
8.1.3 快递物流 233
8.1.4 危险货物物流 234
8.2 物流园区设备配置原则和程序 234
8.2.1 物流设备的地位和作用 234
8.2.2 物流设备配置原则 235
8.2.3 物流设备配置程序 236
8.3 物流园区设备类型划分 236
8.3.1 装卸搬运设备 236
8.3.2 输送机设备 237
8.3.3 存储设备 238
8.3.4 流通加工设备 239
8.3.5 分拣设备 240
8.3.6 包装设备 240
8.3.7 信息处理设备 240
8.4 物流园区主要功能区设备配置 241
8.4.1 散堆装作业区设备配置技术条件 241
8.4.2 长大笨重作业区设备配置技术条件 242
8.4.3 包装成件作业区设备配置技术条件 244
8.4.4 冷链物流作业区设备配置技术条件 249
8.4.5 集装箱作业区设备配置技术条件 251
案例1 252
案例2 254
第9章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 258
9.1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内涵及特征 258
9.1.1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内涵 258
9.1.2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总体目标 258
9.1.3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特征 259
9.1.4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定位 260
9.2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化需求分析 261
9.2.1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用户物流信息需求 261
9.2.2 业务信息化管理需求 263
9.3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总体架构 264
9.3.1 逻辑架构 264
9.3.2 交换设计 266
9.4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功能设计 266
9.4.1 物流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267
9.4.2 物流交易撮合平台功能 268
9.4.3 智慧物流运作平台功能 268
9.4.4 物流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269
9.4.5 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功能 269
9.4.6 物流园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功能 270
9.5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安全技术保障体系设计 271
9.5.1 物理安全 271
9.5.2 网络安全 271
9.5.3 应用安全 271
9.5.4 数据安全 272
9.5.5 主机安全 272
9.5.6 边界安全 272
案例1 272
案例2 276
第10章 物流园区开发与运营管理 278
10.1 物流园区开发模式 278
10.1.1 国外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 279
10.1.2 国内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 280
10.1.3 物流园区开发模式比较分析 281
10.2 物流园区运营模式 284
10.2.1 国外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 284
10.2.2 国内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 285
10.2.3 物流园区运营模式设计 285
10.2.4 物流园区网络协同运营模式 287
10.3 物流园区盈利模式 290
10.3.1 国外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 290
10.3.2 国内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 291
10.3.3 不同阶段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设计 294
10.4 物流园区运营管理 297
10.4.1 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内容 297
10.4.2 物流园区运营组织管理模式 299
10.5 物流园区运营绩效评价分析 301
10.5.1 物流园区运营绩效影响因素 301
10.5.2 物流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思路 302
10.5.3 物流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02
10.5.4 物流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方法 306
案例1 307
案例2 311
第11章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发展 313
11.1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内涵与特征 313
11.1.1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概念 313
11.1.2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特征 313
11.2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315
11.2.1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内部效应 315
11.2.2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外部效应 317
11.3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机制与过程 320
11.3.1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机制 320
11.3.2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阶段 322
11.3.3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 324
11.4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构建 326
11.4.1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的生态特征 326
11.4.2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架构 327
11.4.3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进化 328
案例1 329
案例2 331
参考文献 333
序言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国范围内更是掀起了投资开发建设物流园区的热潮。物流园区既是提供物流综合服务的重要节点,也是重要的城市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打造物流产业空间集聚区,努力提升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201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出台了我国第一个物流园区专项规划——《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把“物流园区工程”列入12项重点工程;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物流园区示范工作的通知》;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支持主要港口、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集疏运设施建设,构建高效运行的多式联运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这为包括物流园区在内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在规划、资本和政策等引导下,物流园区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许多城市具备了大力发展物流园区的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和配套条件,各种综合型、专业型的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交通运输部把物流园区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鼓励依托港口、机场、大型铁路枢纽场站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中国铁路总公司加快推进33个一级、175个二级、357个三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出台了进一步推进铁路物流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规划建设商品车、冷链、快运等物流基地网络;传化、京 东、普洛斯、菜鸟网络等流通企业加大投入,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物流园区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政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如:建设发展不够规范、设施能力仍需补强、服务功能有待提升、网络化经营开发不够充分、盈利模式还需优化、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完善,等等。
今后几年,是我国物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力提升物流产业地位、加快形成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等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物流园区发展将进入投资多元化、管理专业化、运营网络化、作业智能化的新时代。在这样的大趋势大背景下,物流园区在我国已不是发展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科学规划、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集约经营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物流园区产业集聚优势和综合枢纽平台作用,构建与区域经济、产业体系和居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是促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物流园区规划、运营管理工作经验和研究基础,系统揭示了物流园区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归纳了物流园区规划和运营管理前沿理论、方法,力求反映物流园区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和新趋势;同时,以大量案例阐释理论方法应用,针对物流园区发展短板和痛点给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各类物流园区规划设计、运营实践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著作、报告、论文和案例。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与运营涉及要素众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有许多内容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由于学识水平所限,本书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作 者2018年3月
本书对物流园区形成、规划布局、功能设计、信息平台建设、开发运营、产业集群发展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填补了市场空白。
作者简介
作者:周凌云
周凌云,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就职于铁科院。曾任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主任。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被EI、ISTP收录10余篇,并编写数部教材。
目录
第1章 物流园区的内涵与特征 1
1.1 物流园区内涵 1
1.1.1 物流园区的定义 1
1.1.2 物流园区的分类 2
1.1.3 几个相关概念辨识 7
1.2 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 9
1.2.1 物流及配套服务功能 9
1.2.2 物流增值服务功能 11
1.2.3 宏观社会服务功能 12
1.3 物流园区的系统构成与特征 13
1.3.1 物流园区的系统构成 13
1.3.2 物流园区的重要属性 14
1.3.3 物流园区的地位作用 15
1.4 物流园区总体发展情况和趋势 16
1.4.1 物流园区国外发展情况及经验启示 16
1.4.2 物流园区国内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1.4.3 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30
1.4.4 未来发展趋势 32
案例1 35
案例2 38
第2章 物流园区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41
2.1 空间区位理论 41
2.1.1 传统区位理论 41
2.1.2 现代区位理论 42
2.1.3 产业区位理论 43
2.2 产业集群理论 44
2.2.1 产业集群的理论溯源 44
2.2.2 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45
2.2.3 物流产业集群分析 46
2.3 增长极理论 47
2.3.1 增长极的分类 47
2.3.2 增长极的作用机理 47
2.3.2 增长极的效应 48
2.4 空间结构理论 49
2.5 复杂系统科学理论 50
2.5.1 一般系统论 50
2.5.2 他组织与自组织理论 50
案例 51
第3章 物流园区形成动因及演化机理 53
3.1 物流园区形成的动因分析 53
3.1.1 外部触发动力 53
3.1.2 内部激化动力 56
3.2 物流园区内部集聚演化机理 57
3.2.1 内部集聚主体生态位关系分析 57
3.2.2 互惠共生集聚演化 57
3.2.3 偏利共生集聚演化 59
3.2.4 竞争共生集聚演化 60
3.3 物流园区整体形成与演化机理 61
3.3.1 物流园区演化成长方式 61
3.3.2 物流园区逻辑斯谛生成与演化模型 62
3.3.3 物流园区整体结构失稳机理 65
3.3.4 物流园区演化路径依赖与分岔 67
3.4 物流园区演化生命周期及形态特征 68
3.4.1 物流园区演化生命周期过程 68
3.4.2 物流园区总体演变形态特征 70
案例1 71
案例2 73
第4章 物流园区规划程序、内容及方法 76
4.1 物流园区规划的内涵 76
4.1.1 物流园区规划概念及意义 76
4.1.2 物流园区价值链需求分析 77
4.1.3 物流园区规划的目标 79
4.1.4 物流园区规划的原则 80
4.2 物流园区规划程序和内容 81
4.2.1 规划筹备阶段 81
4.2.2 环境分析阶段 83
4.2.3 战略规划阶段 84
4.2.4 详细规划设计阶段 85
4.2.5 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阶段 86
4.3 物流园区规划相关理论方法 87
4.3.1 物流园区点轴开发规划 87
4.3.2 物流园区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89
4.3.3 物流园区MSFLB规划方法 95
4.3.4 物流园区设施系统布置设计方法 96
4.3.5 物流园区生态圈构建理论 98
4.4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布局规划 99
4.4.1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布局规划的内涵 99
4.4.2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布局规划模型体系构建 102
4.4.3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布局规划指标体系设计 106
4.4.4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布局规划指标选择优化 108
4.4.5 物流园区网络空间层次结构设计 112
4.5 物流园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4
4.5.1 物流园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114
4.5.2 物流园区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5
4.5.3 物流园区规划的对策 116
案例1 118
案例2 119
第5章 物流园区物流需求调查 121
5.1 物流需求调查内涵 121
5.1.1 物流需求概念体系 121
5.1.2 物流需求调查的目的 125
5.1.3 物流需求调查的原则 126
5.2 物流需求调查货物品类划分 126
5.2.1 货物品类划分相关标准 127
5.2.2 社会货物品类划分方法 128
5.2.3 铁路货物品类划分方法 130
5.3 物流需求调查程序与内容 133
5.3.1 物流需求调查程序 133
5.3.2 物流需求调查内容 135
5.4 物流需求调查组织实施 139
5.4.1 物流需求调查方法确定 139
5.4.2 物流需求调查实施 140
5.5 物流需求调查数据处理方法 141
5.5.1 物流需求调查资料处理 141
5.5.2 物流需求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141
案例 144
第6章 物流园区设施选址及规模确定 149
6.1 物流园区选址决策内涵 149
6.1.1 选址决策影响因素 149
6.1.2 选址决策程序和步骤 150
6.2 物流园区选址决策方法 153
6.2.1 定性决策法 153
6.2.2 定量决策法 154
6.3 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确定原则和程序 161
6.3.1 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现状 161
6.3.2 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确定原则 162
6.3.3 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确定的程序 163
6.4 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确定方法 165
6.4.1 参数法 166
6.4.2 功能区分类计算法 167
6.4.3 时空消耗法 169
6.4.4 类比法 170
6.4.5 各类方法比较分析 170
6.5 物流园区设施适应性评价 171
6.5.1 物流园区设施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71
6.5.2 物流园区设施适应性评价方法比较与选择 172
6.5.3 基于DEA的物流园区设施适应性效度评价模型 174
6.5.4 综合适应性效度的计算 178
案例1 179
案例2 181
第7章 物流园区功能区规划设计 183
7.1 物流园区设施布置内涵 183
7.1.1 设施布置规划目标 183
7.1.2 设施布置规划原则 184
7.1.3 设施布置规划步骤 185
7.2 物流园区设施布置资料分析 188
7.2.1 物品特性分析 188
7.2.2 储运单位分析 189
7.2.3 销售额变动趋势分析 189
7.2.4 订单品项和数量分析 190
7.3 物流园区设施系统布置方法 194
7.3.1 传统SLP规划布局方法 194
7.3.2 改进的SLP规划布局方法 195
7.4 仓储功能区规划设计 196
7.4.1 仓储功能区概述 196
7.4.2 仓储功能区布局设计 197
7.5 分拣功能区规划设计 201
7.5.1 分拣功能区概述 201
7.5.2 分拣功能区布局设计 202
7.6 流通加工功能区布局设计 205
7.6.1 流通加工功能区概述 205
7.6.2 流通加工功能区布局设计 206
7.7 配送功能区布局设计 207
7.7.1 配送功能区概述 207
7.7.2 配送功能区布局设计 208
7.8 基础设施布局设计 211
7.8.1 库房设计 211
7.8.2 收发站台设计 218
7.8.3 通道设计 225
7.8.4 其他建筑公用设施规划 227
案例1 227
案例2 229
第8章 物流园区设备配置分析 232
8.1 物流设备配置技术规范分析 232
8.1.1 散堆装货物物流 232
8.1.2 冷链物流 232
8.1.3 快递物流 233
8.1.4 危险货物物流 234
8.2 物流园区设备配置原则和程序 234
8.2.1 物流设备的地位和作用 234
8.2.2 物流设备配置原则 235
8.2.3 物流设备配置程序 236
8.3 物流园区设备类型划分 236
8.3.1 装卸搬运设备 236
8.3.2 输送机设备 237
8.3.3 存储设备 238
8.3.4 流通加工设备 239
8.3.5 分拣设备 240
8.3.6 包装设备 240
8.3.7 信息处理设备 240
8.4 物流园区主要功能区设备配置 241
8.4.1 散堆装作业区设备配置技术条件 241
8.4.2 长大笨重作业区设备配置技术条件 242
8.4.3 包装成件作业区设备配置技术条件 244
8.4.4 冷链物流作业区设备配置技术条件 249
8.4.5 集装箱作业区设备配置技术条件 251
案例1 252
案例2 254
第9章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 258
9.1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内涵及特征 258
9.1.1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内涵 258
9.1.2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总体目标 258
9.1.3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特征 259
9.1.4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定位 260
9.2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化需求分析 261
9.2.1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用户物流信息需求 261
9.2.2 业务信息化管理需求 263
9.3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总体架构 264
9.3.1 逻辑架构 264
9.3.2 交换设计 266
9.4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功能设计 266
9.4.1 物流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267
9.4.2 物流交易撮合平台功能 268
9.4.3 智慧物流运作平台功能 268
9.4.4 物流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269
9.4.5 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功能 269
9.4.6 物流园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功能 270
9.5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安全技术保障体系设计 271
9.5.1 物理安全 271
9.5.2 网络安全 271
9.5.3 应用安全 271
9.5.4 数据安全 272
9.5.5 主机安全 272
9.5.6 边界安全 272
案例1 272
案例2 276
第10章 物流园区开发与运营管理 278
10.1 物流园区开发模式 278
10.1.1 国外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 279
10.1.2 国内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 280
10.1.3 物流园区开发模式比较分析 281
10.2 物流园区运营模式 284
10.2.1 国外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 284
10.2.2 国内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 285
10.2.3 物流园区运营模式设计 285
10.2.4 物流园区网络协同运营模式 287
10.3 物流园区盈利模式 290
10.3.1 国外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 290
10.3.2 国内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 291
10.3.3 不同阶段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设计 294
10.4 物流园区运营管理 297
10.4.1 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内容 297
10.4.2 物流园区运营组织管理模式 299
10.5 物流园区运营绩效评价分析 301
10.5.1 物流园区运营绩效影响因素 301
10.5.2 物流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思路 302
10.5.3 物流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02
10.5.4 物流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方法 306
案例1 307
案例2 311
第11章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发展 313
11.1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内涵与特征 313
11.1.1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概念 313
11.1.2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特征 313
11.2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315
11.2.1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内部效应 315
11.2.2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外部效应 317
11.3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机制与过程 320
11.3.1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机制 320
11.3.2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阶段 322
11.3.3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 324
11.4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构建 326
11.4.1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的生态特征 326
11.4.2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架构 327
11.4.3 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进化 328
案例1 329
案例2 331
参考文献 333
序言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国范围内更是掀起了投资开发建设物流园区的热潮。物流园区既是提供物流综合服务的重要节点,也是重要的城市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打造物流产业空间集聚区,努力提升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201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出台了我国第一个物流园区专项规划——《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把“物流园区工程”列入12项重点工程;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物流园区示范工作的通知》;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支持主要港口、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集疏运设施建设,构建高效运行的多式联运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这为包括物流园区在内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在规划、资本和政策等引导下,物流园区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许多城市具备了大力发展物流园区的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和配套条件,各种综合型、专业型的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交通运输部把物流园区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鼓励依托港口、机场、大型铁路枢纽场站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中国铁路总公司加快推进33个一级、175个二级、357个三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出台了进一步推进铁路物流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规划建设商品车、冷链、快运等物流基地网络;传化、京 东、普洛斯、菜鸟网络等流通企业加大投入,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物流园区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政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如:建设发展不够规范、设施能力仍需补强、服务功能有待提升、网络化经营开发不够充分、盈利模式还需优化、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完善,等等。
今后几年,是我国物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力提升物流产业地位、加快形成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等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物流园区发展将进入投资多元化、管理专业化、运营网络化、作业智能化的新时代。在这样的大趋势大背景下,物流园区在我国已不是发展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科学规划、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集约经营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物流园区产业集聚优势和综合枢纽平台作用,构建与区域经济、产业体系和居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是促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物流园区规划、运营管理工作经验和研究基础,系统揭示了物流园区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归纳了物流园区规划和运营管理前沿理论、方法,力求反映物流园区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和新趋势;同时,以大量案例阐释理论方法应用,针对物流园区发展短板和痛点给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各类物流园区规划设计、运营实践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著作、报告、论文和案例。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与运营涉及要素众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有许多内容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由于学识水平所限,本书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作 者2018年3月
ISBN | 9787512135673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 周凌云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