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央党校首席专家,有丰富的培训经验。书本内容主要面向公务员群体。本书亲临典型贫困地区调研,结合海内外各类文献,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内容详实,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施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区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中央党校首席专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一、发展经济学的诞生与研究对象
二、发展经济学的流派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第二节 精准扶贫的实践与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一、发展经济学中的扶贫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实践
二、中国的精准扶贫及其对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贡献
三、本书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思想和精准扶贫实践
第一节 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思想
一、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思想实践基础
二、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三、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主要内容
第二节 精准扶贫的实践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背景、成效和挑战
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
三、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三章 精准扶贫与二元结构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二元结构理论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理论模型
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扩展
第二节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实践
一、关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探讨
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化的轨迹和成因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破解二元结构
一、制度创新与突破二元结构制约
二、农业现代化、产业扶贫与提升农业生产率和经营效益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教育扶贫与破解人力资本二元结构
四、推进金融扶贫,破解金融二元结构
第四章 精准扶贫与四化同步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四化同步理论
一、四化同步理论内涵
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关系的内在机理
第二节 中国四化同步的理论与实践
一、“四化同步”的基本内容和必要性
二、“四化同步”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四化同步实践
一、精准扶贫与“四化同步”的关系
二、工业化对精准扶贫的支撑
三、城镇化对精准扶贫的推动
四、信息化对精准扶贫的促进
五、农业现代化对精准扶贫的带动
第五章 精准扶贫与人力资本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理论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力资本思想
二、新古典主义的人力资本思想
三、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四、当代人力资本理论
第二节 中国人力资本理论与实践
一、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径
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人力资本投资
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对精准扶贫的意义
二、精准扶贫中出现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
三、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路径
第六章 精准扶贫与绿色发展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绿色发展理论
一、绿色发展的经济学基础——绿色经济
二、绿色发展理论的背景、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 中国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绿色发展思想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绿色发展思想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绿色发展
一、精准扶贫过程中所存在的生态问题
二、绿色发展对精准扶贫的影响
三、以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精准扶贫战略
第七章 精准扶贫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对外开放理论
一、贸易保护理论
二、自由贸易理论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二、对外开放的成就与经验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推动精准扶贫的路径
二、以对外开放推动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精准扶贫与制度供给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制度供给理论
一、制度供给的内涵及其动因
二、制度供给的主体和方式
第二节 中国经济转型中制度变迁与制度供给
一、经济转型的两种模式
二、中国经济转型中制度变迁的路径轨迹
三、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制度供给与制度创新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制度供给
一、制度变迁与中国扶贫开发的阶段性演进
二、精准扶贫中的制度供给与创新
三、完善制度供给与深化精准扶贫
第九章 精准扶贫与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一节 从精准扶贫看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成就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四、党的领导与依靠人民相统一
第二节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一、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和价值取向
二、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构建坚持的基本原则
四、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实践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展实践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提供了实践基础,从中国发展实践特别是从中国取得突出成绩的减贫实践,提炼总结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对丰富和发展发展经济学以及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经济学在国外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科,经历了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历程。著名发展经济史学家阿恩特认为发展经济思想应该追溯到1945年之前的演变时期,其将这段时期称为发展经济思想“史前史”; 而我国发展经济学家谭崇台则将斯塔利的《世界经济发展》、曼德尔鲍姆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罗森斯坦?罗丹的《东欧和东南欧的工业化问题》三本著作作为发展经济学最早的著作。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居里的著作提到,1949年他率领一个世界银行考察团去哥伦比亚时,还不知道有“发展经济学”这个名词,“这样一种代表团是没有先例的,也确确实实还没有发展经济学这一称呼。我简直认为,那不过是把各种分支经济学应用到一个特定国家的实例,从而我就招募了一组财政学、外汇、运输、农业等方面的专家。”
1950年前后,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在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在这个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认为,共产主义国家产生的根源是贫困落后,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蔓延,必须对穷国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因此,如1949年美国的第四点计划,1950年英国的科龙波计划(Clombo Plan),还有1960年成立的OECD援助委员会等计划和组织的建立,迫切需要收集和编撰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这样极大地促进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
本书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央党校首席专家,有丰富的培训经验。书本内容主要面向公务员群体。本书亲临典型贫困地区调研,结合海内外各类文献,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内容详实,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施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区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中央党校首席专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一、发展经济学的诞生与研究对象
二、发展经济学的流派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第二节 精准扶贫的实践与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一、发展经济学中的扶贫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实践
二、中国的精准扶贫及其对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贡献
三、本书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思想和精准扶贫实践
第一节 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思想
一、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思想实践基础
二、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三、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主要内容
第二节 精准扶贫的实践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背景、成效和挑战
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
三、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三章 精准扶贫与二元结构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二元结构理论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理论模型
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扩展
第二节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实践
一、关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探讨
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化的轨迹和成因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破解二元结构
一、制度创新与突破二元结构制约
二、农业现代化、产业扶贫与提升农业生产率和经营效益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教育扶贫与破解人力资本二元结构
四、推进金融扶贫,破解金融二元结构
第四章 精准扶贫与四化同步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四化同步理论
一、四化同步理论内涵
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关系的内在机理
第二节 中国四化同步的理论与实践
一、“四化同步”的基本内容和必要性
二、“四化同步”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四化同步实践
一、精准扶贫与“四化同步”的关系
二、工业化对精准扶贫的支撑
三、城镇化对精准扶贫的推动
四、信息化对精准扶贫的促进
五、农业现代化对精准扶贫的带动
第五章 精准扶贫与人力资本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理论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力资本思想
二、新古典主义的人力资本思想
三、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四、当代人力资本理论
第二节 中国人力资本理论与实践
一、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径
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人力资本投资
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对精准扶贫的意义
二、精准扶贫中出现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
三、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路径
第六章 精准扶贫与绿色发展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绿色发展理论
一、绿色发展的经济学基础——绿色经济
二、绿色发展理论的背景、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 中国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绿色发展思想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绿色发展思想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绿色发展
一、精准扶贫过程中所存在的生态问题
二、绿色发展对精准扶贫的影响
三、以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精准扶贫战略
第七章 精准扶贫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对外开放理论
一、贸易保护理论
二、自由贸易理论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二、对外开放的成就与经验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推动精准扶贫的路径
二、以对外开放推动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精准扶贫与制度供给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中制度供给理论
一、制度供给的内涵及其动因
二、制度供给的主体和方式
第二节 中国经济转型中制度变迁与制度供给
一、经济转型的两种模式
二、中国经济转型中制度变迁的路径轨迹
三、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制度供给与制度创新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与中国制度供给
一、制度变迁与中国扶贫开发的阶段性演进
二、精准扶贫中的制度供给与创新
三、完善制度供给与深化精准扶贫
第九章 精准扶贫与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一节 从精准扶贫看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成就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四、党的领导与依靠人民相统一
第二节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一、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和价值取向
二、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构建坚持的基本原则
四、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实践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展实践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提供了实践基础,从中国发展实践特别是从中国取得突出成绩的减贫实践,提炼总结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对丰富和发展发展经济学以及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经济学在国外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科,经历了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历程。著名发展经济史学家阿恩特认为发展经济思想应该追溯到1945年之前的演变时期,其将这段时期称为发展经济思想“史前史”; 而我国发展经济学家谭崇台则将斯塔利的《世界经济发展》、曼德尔鲍姆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罗森斯坦?罗丹的《东欧和东南欧的工业化问题》三本著作作为发展经济学最早的著作。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居里的著作提到,1949年他率领一个世界银行考察团去哥伦比亚时,还不知道有“发展经济学”这个名词,“这样一种代表团是没有先例的,也确确实实还没有发展经济学这一称呼。我简直认为,那不过是把各种分支经济学应用到一个特定国家的实例,从而我就招募了一组财政学、外汇、运输、农业等方面的专家。”
1950年前后,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在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在这个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认为,共产主义国家产生的根源是贫困落后,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蔓延,必须对穷国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因此,如1949年美国的第四点计划,1950年英国的科龙波计划(Clombo Plan),还有1960年成立的OECD援助委员会等计划和组织的建立,迫切需要收集和编撰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这样极大地促进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
ISBN | 9787519604349 |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 施红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