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15)》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综述
一、上海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一)经济保持总体平稳
(二)金融业运行稳健
(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维护上海金融稳定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上海经济增长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二)上海金融业运行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第二章经济与金融环境
一、上海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二)消费增长保持平稳
(三)外贸形势有所好转
(四)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五)工业企业效益增速回落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七)金融业持续发展
二、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
(一)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三)积极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四)扎实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
三、经济金融运行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关注经济转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
(二)关注科技创新能力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银行业
一、上海银行业发展运行情况
(一)资产负债规模持续增长,结构出现新变化
(二)信贷结构继续优化,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明显
二、上海银行业机构稳健性评估
(一)资本充足率小幅下降,仍高于监管要求
(二)不良贷款持续双增,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三)流动性变化因素复杂,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
(四)盈利水平超预期,业务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上海银行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关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升和风险源头多极化的风险
(二)关注政府平台贷款风险
(三)关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贸易融资套利带来的风险
(四)关注表外业务不规范发展带来的风险隐患
(五)关注银行业面临的声誉风险
第四章证券业
一、证券业发展运行情况
(一)基础制度建设和行业规范进一步完善
(二)行业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
(三)国际化业务加快推进
(四)证券市场融资稳步发展
二、上海证券机构稳健性评估
(一)证券机构资产和负债情况
(二)上海证券机构的盈利模式分析
三、上海证券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关注外部风险的传导与暴露
(二)关注内部风险敞口与杠杆率的提升
(三)关注创新业务的合规风控
第五章保险业
一、上海保险业发展运行情况
(一)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保险机构集聚
(二)资产规模稳步提升,保险资金有力支持民生工程
(三)保费收入稳步增长
(四)赔付支出尤其是寿险给付支出大幅增长
(五)上海保险业改革稳步推进
二、上海保险机构稳健性运营情况
(一)整体实力大幅增强,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二)保费收入稳步增长,业务结构明显优化
(三)偿付能力充足率总体良好,风险整体可控
(四)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稳步增长,投资收益率明显上升
三、上海保险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关注资金运用风险
(二)关注人身险公司面临的现金流压力
(三)关注人身险公司投诉量持续增长
(四)关注个别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上升
第六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支付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一)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
(二)上海自贸区支付结算业务创新
(三)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推广与管理
(四)支付服务市场监管
二、发挥征信体系作用,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稳定运行
(二)稳步扩大征信系统接入范围
(三)保障征信系统的合规使用
(四)加强培育与管理,促进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反洗钱工作深入开展
(一)依法开展反洗钱执法检查
(二)通过反洗钱走访突出重点领域监管
(三)加强对新机构、新业务准入前的反洗钱制度合规性审核
(四)探索开展信托业洗钱风险评估
(五)加强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的分析研判
(六)细化洗钱类型研究与分析
(七)深化与各合作单位的沟通协作,共同打击洗钱活动
附录一统计数据
附表1—1上海市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附表1—2上海市主要金融指标
附表1—3金融市场交易情况表
附录二上海金融机构概览
附表2—1交易场所
附表2—2政策性银行
附表2—3国有商业银行
附表2—4股份制商业银行
附表2—5城市商业银行
附表2—6农村商业银行
附表2—7村镇银行
附表2—8外资银行
附表2—9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附表2—10信托投资公司
附表2—11财务公司
附表2—12金融租赁公司
附表2—13汽车金融公司
附表2—14货币经纪公司
附表2—15持牌商业银行营运中心
附表2—16金融消费公司
附表2—17证券公司
附表2—18基金管理公司
附表2—19期货经纪公司
附表2—20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
附表2—21保险公司
附表2—22再保险公司
附表2—2—3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文摘
版权页:
2014年,银行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银行风险管理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银行业更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和改革转型,特别要高度关注重点领域的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一)关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升和风险源头多极化的风险
上海市是目前少数几个未取消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城市之一,市场化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房)供应面积连续15个月超当月成交面积,2014年12月末网上可售面积创历史新高,达1332万平方米,去库存时间近19个月。上海房地产市场没有大幅反弹基础,但信贷资源还在继续加速向这一领域集中,呈现历史“三高”:一是近四成增量贷款投向房地产领域,增量占比创历史新高;二是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27.6%,余额占比创年度历史新高;三是全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上海市银行业机构对房地产信贷热情具有一定趋同性,中资银行在沪分行比较突出。
截至2014年末,上海市银行业机构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50.59亿元,比年初增加3.49亿元;不良贷款率0.38%,比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势头有所缓和,相比2013年,不良贷款率由升转降,不良贷款增加额明显少增,尤其是个人购房贷款不良额同比少增8.1亿元。同时,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源头多极化,由原来集中在购房贷款领域,开始向开发贷款领域蔓延。2014年,上海市房地产开发不良贷款余额增加3.58亿元,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0.14%升至0.18%。
(二)关注政府平台贷款风险
2014年,上海市银行业坚持“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基本思路,加强平台贷款风险监测与管理。截至年末,上海市全口径融资平台227户,贷款余额为5071亿元,较年初减少354亿元,降低6.5%,同比多降2个百分点。市区两级政府加大还款力度,平台贷款总量持续减少,同比降幅增大,到期贷款未出现逾期或者不良。平台贷款结构不断优化,新增平台贷款主要用于土地储备、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等民生领域,较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2014年第三季度,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15)》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综述
一、上海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一)经济保持总体平稳
(二)金融业运行稳健
(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维护上海金融稳定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上海经济增长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二)上海金融业运行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第二章经济与金融环境
一、上海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二)消费增长保持平稳
(三)外贸形势有所好转
(四)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五)工业企业效益增速回落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七)金融业持续发展
二、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
(一)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三)积极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四)扎实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
三、经济金融运行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关注经济转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
(二)关注科技创新能力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银行业
一、上海银行业发展运行情况
(一)资产负债规模持续增长,结构出现新变化
(二)信贷结构继续优化,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明显
二、上海银行业机构稳健性评估
(一)资本充足率小幅下降,仍高于监管要求
(二)不良贷款持续双增,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三)流动性变化因素复杂,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
(四)盈利水平超预期,业务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上海银行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关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升和风险源头多极化的风险
(二)关注政府平台贷款风险
(三)关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贸易融资套利带来的风险
(四)关注表外业务不规范发展带来的风险隐患
(五)关注银行业面临的声誉风险
第四章证券业
一、证券业发展运行情况
(一)基础制度建设和行业规范进一步完善
(二)行业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
(三)国际化业务加快推进
(四)证券市场融资稳步发展
二、上海证券机构稳健性评估
(一)证券机构资产和负债情况
(二)上海证券机构的盈利模式分析
三、上海证券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关注外部风险的传导与暴露
(二)关注内部风险敞口与杠杆率的提升
(三)关注创新业务的合规风控
第五章保险业
一、上海保险业发展运行情况
(一)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保险机构集聚
(二)资产规模稳步提升,保险资金有力支持民生工程
(三)保费收入稳步增长
(四)赔付支出尤其是寿险给付支出大幅增长
(五)上海保险业改革稳步推进
二、上海保险机构稳健性运营情况
(一)整体实力大幅增强,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二)保费收入稳步增长,业务结构明显优化
(三)偿付能力充足率总体良好,风险整体可控
(四)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稳步增长,投资收益率明显上升
三、上海保险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关注资金运用风险
(二)关注人身险公司面临的现金流压力
(三)关注人身险公司投诉量持续增长
(四)关注个别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上升
第六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支付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一)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
(二)上海自贸区支付结算业务创新
(三)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推广与管理
(四)支付服务市场监管
二、发挥征信体系作用,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稳定运行
(二)稳步扩大征信系统接入范围
(三)保障征信系统的合规使用
(四)加强培育与管理,促进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反洗钱工作深入开展
(一)依法开展反洗钱执法检查
(二)通过反洗钱走访突出重点领域监管
(三)加强对新机构、新业务准入前的反洗钱制度合规性审核
(四)探索开展信托业洗钱风险评估
(五)加强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的分析研判
(六)细化洗钱类型研究与分析
(七)深化与各合作单位的沟通协作,共同打击洗钱活动
附录一统计数据
附表1—1上海市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附表1—2上海市主要金融指标
附表1—3金融市场交易情况表
附录二上海金融机构概览
附表2—1交易场所
附表2—2政策性银行
附表2—3国有商业银行
附表2—4股份制商业银行
附表2—5城市商业银行
附表2—6农村商业银行
附表2—7村镇银行
附表2—8外资银行
附表2—9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附表2—10信托投资公司
附表2—11财务公司
附表2—12金融租赁公司
附表2—13汽车金融公司
附表2—14货币经纪公司
附表2—15持牌商业银行营运中心
附表2—16金融消费公司
附表2—17证券公司
附表2—18基金管理公司
附表2—19期货经纪公司
附表2—20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
附表2—21保险公司
附表2—22再保险公司
附表2—2—3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文摘
版权页:
2014年,银行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银行风险管理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银行业更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和改革转型,特别要高度关注重点领域的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一)关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升和风险源头多极化的风险
上海市是目前少数几个未取消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城市之一,市场化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房)供应面积连续15个月超当月成交面积,2014年12月末网上可售面积创历史新高,达1332万平方米,去库存时间近19个月。上海房地产市场没有大幅反弹基础,但信贷资源还在继续加速向这一领域集中,呈现历史“三高”:一是近四成增量贷款投向房地产领域,增量占比创历史新高;二是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27.6%,余额占比创年度历史新高;三是全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上海市银行业机构对房地产信贷热情具有一定趋同性,中资银行在沪分行比较突出。
截至2014年末,上海市银行业机构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50.59亿元,比年初增加3.49亿元;不良贷款率0.38%,比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势头有所缓和,相比2013年,不良贷款率由升转降,不良贷款增加额明显少增,尤其是个人购房贷款不良额同比少增8.1亿元。同时,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源头多极化,由原来集中在购房贷款领域,开始向开发贷款领域蔓延。2014年,上海市房地产开发不良贷款余额增加3.58亿元,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0.14%升至0.18%。
(二)关注政府平台贷款风险
2014年,上海市银行业坚持“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基本思路,加强平台贷款风险监测与管理。截至年末,上海市全口径融资平台227户,贷款余额为5071亿元,较年初减少354亿元,降低6.5%,同比多降2个百分点。市区两级政府加大还款力度,平台贷款总量持续减少,同比降幅增大,到期贷款未出现逾期或者不良。平台贷款结构不断优化,新增平台贷款主要用于土地储备、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等民生领域,较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2014年第三季度,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ISBN | 750498017X,9787504980175 |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作者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稳定分析小组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