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金波著的《开开的门(名师导读美绘版)》是一部开启孩子心门的梦幻之作。
小男孩开开在偶然中进入了一扇“神秘的门”,在这扇门内,他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美丽奇妙的神秘世界!这世界如梦似幻、璀璨绚烂,让开开如痴如醉。从这扇“开开的门”里,开开得到了折射着彩虹般光芒的“萤火虫水晶球”,它成了这扇门的钥匙,带领开开看到了记忆世界里童年的爸爸,遇到了生在春天的可爱女孩春儿,领悟了“心中的眼睛”的真谛。伴随着这扇“开开的门”,开开不断成熟、成长。
媒体推荐
金波用他的人格魅力、艺术主张和至纯至美至善的诗歌与童话,哺育、教诲了一代代的小读者,他像春风一样。拥抱和轻拂过读者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慈爱、友谊和温暖,还有感动。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高洪波
作者简介
金波,发表过大量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我叫王老歪》《于二愣职场奇遇记》,短篇小说集《富翁与乞儿》《职场·人生》《最好一片野果林》等十多部。先后获得首届鲲鹏文学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等十多种奖项,获得“中国小小说强”、“最受读者欢迎的故事家百杰”等称号。作品入选数十种年度选本,并进入中小学辅导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和爸爸吵了一架
第二章 我的门开了
第三章 门孩儿
第四章 萤火虫水晶球
第五章 一朵金黄色的小花
第六章 开开门,走进春天
第七章 记忆的世界
第八章 一扇通向家乡的门
第九章 穿过黑夜走回家
第十章 走进神秘的花园
尾声
寻美·向善·求真(后记)
序言
给你一颗启明水晶球
周晓霞
打开一本书,开启一段旅程。
打开这本《开开的门》,你还将得到一颗精美的启明水晶球!这是一颗开启你想象之门的水晶球,这是一颗启动你心灵之窗的水晶球,这是一颗照亮你自我世界的水晶球!《开开的门》里的开开就拥有这样一颗水晶球——开开在门孩儿的引导下,跨过自己在墙上画的门走到了外面的世界,在那里他得到了可以开启神秘之门的水晶球,那是一颗蛰伏着七只萤火虫的水晶球,是一颗有情感、有生命的魔法球。让我们追随这神奇的水晶球,穿越于现实与想象之间,去启动一扇扇童话世界的门——
水晶球开启了童真之门
开开在爸爸眼中似乎一直是个“未开”的球,爸爸总是想以自己的方式来启发、教育他,可总是得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答案。就一个名字的解释,爸爸原本是按字典里规范的解释来教育开开的,可开开却给了一个“开开的门”的答案。爸爸坚定地认为孩子没有用心思考,只是随口应付。却不知这“开开的门”才是属于开开自己的真正思考,因为每个人打开自己门的人永远只有他自己!开开在墙上画出的门,就是儿童自我开启的门,是一扇“童真”之门!
这扇门通往真实的向往:打开这启门,开开进入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这里一切的呈现都是以他心生的向往而构成的。他一直渴望能见到真的萤火虫,在这里不仅可见、可遇无数的萤火虫,它们还成为了他成长之路的启明星——七只萤火虫蛰伏而成的水晶球。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进入魔法世界的方法,可能是一颗球,可能是一根棒,可能是一支笔……它们总能帮助我们进入那个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的世界。
这扇门通往本真的自然:一个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的人,必然会激发起他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只要勇于探索,就必然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秘密。那门外的世界最让开开迷恋的莫过于自然的万物,它们都以一种本真的状态展现着,甚至“萌”得有点傻气。有了这样的一种本真的思维,开开再看大词典上那些字都慢慢蠕动起来了:一个字,就能演变出一幅画来。一切都回到了他们本来的模样!
这扇门通往纯真的岁月:开开在这扇门外不只感受到了自然的启示,还读到了岁月的留痕。竟然发现那个夏日河边带着捕捉昆虫、追逐鸟雀、下河戏水、篝火烤鱼、引发失火又奋力救火的男孩就是自己的爸爸。那左臂上的疤痕成了岁月的印证,让开开在“记忆世界”里读到了爸爸的童年,也因此让爸爸进入了开开童真的世界,让那个抱着字典一脸威严的爸爸乖巧得如一个孩子,成了开开的伙伴。
水晶球开启了人性之门
人之初,性本善。水晶球照亮了开开善之本性!
春儿可以说就是一个“善”的化身。她出生于立春之日,原本就是给人以万物萌生的希望,而她交与开开的那朵小黄花,充满着“善”的芬芳,让开开念念不忘。如果说幻境中与春儿的相遇是一种点化的话,那么在现实的学校中成为同学成为同桌则是开开本性与善相伴的机缘。春儿的家境、春儿的好学、春儿的懂事让开开或对照、或交往、或协作地践行着善良之举。无论是帮助春儿一起收废品,一起拜访作家杨奶奶,还是共同分享水晶球的秘密,都表明了开开与“善”相遇相识相伴的一种隐喻。
故事里,开开的自我世界是被萤火虫水晶球照亮的,然而我们从开开对待萤火虫的态度上不难看出,萤火虫何尝不是开开照亮的呢!虽然开开非常希望能见到真正的萤火虫,但当他完全可以轻易地抓到它们时,他却怎么也不愿意伤害它们。甚至想体验一把“囊荧夜读”这一美好的“借口”不时出现,他也不愿意强行地捕捉它们,而是采用了一种心灵感应式的呼唤,让信任自己的萤火虫们自己追随而来,自动蛰伏而成一颗水晶球,给他以帮助。这不只是简单的不伤害,更多的是对于每一个生命的尊重。有尊重的爱才是大善!
水晶球开启了美学之门
开开的门,通向远方。远方总是充满着神秘与美好!瞭望远方,远方闪着光!
水晶球照亮的路自有诗和远方,开开一路朝着明亮那方!
故事里的水晶球可不只是那七只萤火虫蛰伏而成的水晶球,照亮开开前行之路的还有诗和远方的明亮。
杨奶奶更是一座启明星,她是所有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她开心地为每一个孩子启蒙,而且是用文字中最美的诗的形式!
风从我指间穿过。
我已感觉到了风。
我快把手掌握紧。
风里有花香。
风里有鸟鸣。
风里有歌声。
我又张开了手掌。
风是自由的精灵。
我们也变成了风。
这是杨奶奶在自己生日宴会时,和孩子们一起进入神秘花园中,激发孩子们共同创作的小诗。如果你喜爱金波先生的诗歌,那你就会发现这首诗被收进了他的诗集。他借杨奶奶这一形象,告诉大家“孩子天生是诗人”,而且他们的创作只需要你适时的点燃,及时的欣赏。孩子们的诗情足可以照亮每位儿童文学家的书。
故事里明亮的事物不只有水晶球,当你拥有了照亮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能量时,水晶球可以被任何美好的事物所替代,所以开开的水晶球最终会被放飞,越飞越大,大到消失,大到化为一阵细雨洒下来,润泽着所有心灵,照亮所有生命。其中对于明亮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春儿的哥哥——一位盲童对于光明的解释是如此的深刻而美妙:“我们脸上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心上的眼睛还能看得见。”
一本好书,就是一盏灯!就是一颗有魔力的水晶球!金波的书在极其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美学的启蒙。让我们诵读这首藏在故事里的诗,一如捧起金波爷爷送给我们的水晶球:
开开的门,通向远方。
嘹望远方,远方闪着光。
门外的世界很宽广。
门外的世界有发现,也有梦想。
开开门,迎接更多的朋友。
开开门,有不同的声音和景象。
开开门,让阳光照进心灵。
开开门,去寻找梦中的家乡。
在黑夜,有心上的眼睛领路。
在路上,每天都有新的阳光。
亲爱的孩子们,请用她去开启一扇扇属于你的真之门,善之门,美之门!期待聆听你讲述自己独特的旅程,分享你一路的风景!
后记
一
这部作品,我构思的时间比写作的时间还长。
一个孩子降生在这个世界以后,我为他取了“开开”这个名字,一个有着寓意的名字。
孩子那时还小,但对他自己的名字很敏感。他还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别人的话,但当别人叫他的时候,他会转过头来,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看着你。那时候,我便在心中间他:“你知道你为什么叫‘开开’吗?”他咿咿呀呀说着什么。是在回答我的问话吗?他在回答我什么?我常常这样设想着他的这些话语。
当开开渐渐长大,学会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我很喜欢思考他的语言,喜欢琢磨他的话,甚至沉浸在玩味之中。每当那个时候,我就忘记了年龄,满怀兴致地和这个孩子对话;即使我常常听不懂他的话,但我仍愿意走进他的语言世界与他交流。
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我早已习惯于和孩子们平等地对话。我拟定过许多问题问开开,也设想过他会怎样回答我。每当我想起“开开”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会以它的寓意寄托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那一天,我又沉醉于与开开虚拟的对话之中。
我问他:“开开,你知道你的名字的含义吗?”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就是‘开开的门’呗!”
在冥冥之中,忽然在我脑海之中,不断地浮现“门”这个意象。我想起无数次地走出门的经历和感受。走出门就意味着走进另一个世界,这就是探寻,发现,成长,克服困难,走向新天地和新目标……周而复始。人生就是这样跨过一道道门,开拓着一个个新的境界。
二
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孩子的故事。要敞开他们的门,引领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教会他们含育摄取各种境遇中的经验,吸收营养,润泽心灵,在体验与思索中成长。
就在那一瞬间,我走出了一扇门,走进了童年的记忆,走进了儿童的世界。
我记得2010年的夏天,晚饭后我去我家附近的玉渊潭公园散步。我向着一片竹林走去,看见竹林里不断地闪着光亮。我以为是远处的灯光,透过竹林在闪烁。当我站在竹林边的时候,才清楚地看见这原来是萤火虫。它们在竹林的枝叶间飞翔,萤光明灭,让我惊喜。
我已经多年没看见过萤火虫了。我记得我儿子小时候曾经偶然见过萤火虫,因为是稀罕物,我们舍不得捕捉它。如今又见到萤火虫了,我想起了开开,我估计他在遥远的南方城市,也不会见到萤火虫。
我站在竹林边看了很久,不时有行人走过,驻足欣赏。我很担心会有人钻进竹林去捕捉,我甚至做好了准备,如果有人捕捉,我会好言相劝,维护萤火虫生存的权利。因为这小小的虫子太美了。它们是美的化身。从它们那里可以发现美,学会欣赏美。可惜我们很难见到萤火虫了。
在我看来,萤火虫是我童年的光,是我童年的梦,是我童年的幻想,是我童年的象征,是我童年的向导。现在都随着萤火虫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失落,让我好像丢失了光晶耀眼的天空,丢失了水净沙明的海岛。总之,我丢失了美。
现在,我又看到了萤火虫,我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是童年的回归吗?
那一夜,我找到了《开开的门》第一章的切入点:“窗外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用光召唤我,但我出不去。我想不出开门的办法。我注视着那面墙,我想象着那里有一扇属于我自己的门。”对于孩子来说,开开那扇寻找美的门,引导他去寻找童年的美,体验美给他带来的情趣,这是他人生美丽的黎明。
三
“美可以转化为善。”我这样想。
当一个人从小有一颗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的时候,他对生活会变得敏锐起来。那些美的东西,哪怕点点滴滴,都会让他感动、欣悦,甚至陶醉。
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有一个小姑娘发现了墙角避风的地方,早早儿地长出了一丛嫩绿的小草。她的这一发现,不啻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她第一次被生命顽强的力量所感动,她奔走相告,邀请那些小伙伴来参观这隐匿了一冬的小花园。这一次美的发现,让她从此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她救治过一只受了伤的小乌鸦。她常常思考“害虫”是不是对人也有益?她变得善良了,热忱了,更有同情心了。
当我接受一个孩子送我一朵小野花的时候,我发现了她心中有一座花园。这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此时忽然变得活跃起来,放大起来。她变成了我童话中的一个人物,这就是那个从农村进城的小姑娘。我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她,她从小坐在妈妈收购废品的平板三轮车上,风里雨里,走街串巷。我把对她的观察、同情和思考,移植到了“开开”的身上,演绎出了一系列的故事。
就在我写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盲童的活动,我把自己的一些童话故事,无偿地授权给慈善机构使用。在这次活动中,我参观了盲人图书馆,走进了“黑暗体验区”。在那里,我感受到了盲人的痛苦和坚强。“一片漆黑,一切都成了不可知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无助”,这就是我当时的切身感受。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那个情境中,我找到了“心上的眼睛”。我用这“心上的眼睛”和“开开”一起走上了“向善”的生活之路。
四
我小时候,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我认为一本书是可以“钻”进去的。也许这是因为我太喜欢那本书了。我设想那本书是两扇门,推开门就可以走进书中,就可以进入书中的情境,就可以和书中的人物见面,一起经历书中的那些故事。这个想法让我痴迷了很久。
后来我分析这种情况,我认为这是孩子特有的心理,是一种可贵的天性的表露,是一种求真的渴望,也是孩子丰富大胆的想象的展示。书的最后一章,就是以此为依据,表现了孩子天性中最可贵的品质。他们变成自由的风,变成快乐的鱼。写到这最后一章的时候,我与书中的人物早已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开向萤火虫水晶球那一段表白:
你无数次帮我开启了无数扇门,
我无数次领略到门外的风景,
每一次都是新的探索,
每一次都是新的发现。
一扇小小的门,已经连接着我大大的世界;
一扇开开的门,已经让我走向大大的世界。
这正是我的思考,我的表白,我的祝福。我们人人都应当开开那“一扇扇门”,“走向大大的世界”,那是一次次求真之旅,是一次次成长。
五
这本书的写作,也是一次快乐之旅。书中的几个人物,都在生活中有所本,至少那些细节:一个场景,一个背影,一句话语,一笑一颦,都长留在我的记忆中。
“开开”这个人物的成长,启迪着我的思索,寄托着我的期望。
这本书的写作,常在我心中涌动着温暖的诗情。那是童年的记忆,成长中的快乐,老年的回味,以及写诗的感觉。
正是这种诗情的涌动,让我的文思伴随文字挥洒着。同样,也正是这种诗情,让我把内容加以浓缩,结构力求严谨。“尾声”照应着全书,也是我最早在心中默默吟诵的一首诗。
文摘
第一章 和爸爸吵了一架
开开的门,通向远方。
这天晚上,爸爸抱着一部又厚又重的大词典,来到我的房间。他把词典放在桌子上,问我:
“你的名字里有个‘开’字,我们都叫你‘开开’,你知道你名字的含义吗?”
我正在做作业,连想也没想就回答了一声:“不知道。”
爸爸很不满意我的回答,就说:
“你想想,不要这么快就回答‘不知道’。你也可以查查大词典嘛!”说着,还轻轻地拍了拍那部大词典。我连头也没抬,还是继续做作业。
“你不要老是皱着眉头好不好?”爸爸低声说着,显然他在压着火。
“我习惯了。”我依旧没有抬头。
爸爸突然站了起来,他想发脾气,但又坐了下来,继续耐着性子开导我:
“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取的,都是有含义的。”
我慢慢抬起头,望着爸爸,听他继续讲下去。
“名字的含义寄托着家长的期望。”爸爸又把手放在了大词典上,“当你知道了自己名字的含义的时候,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爸爸已经翻开了大词典,但他并没有急着去查寻与我名字有关的词条,而是又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我。我知道,他是希望我能自己说出自己名字的含义,那样我才记得牢,长大了才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爸爸望着我,我望着那本又厚又重的大词典。
“你不要老是皱眉头好不好?小小年纪……”
我打断他的话:
“我习惯了。”说完,我又把头低下了。
爸爸很有耐心。看得出,他今晚就是想让我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好明确一生努力的方向。
“想想看,你的名字是一个‘开’字,简单明确。我们叫你‘开开’,多么亲切!叫你时,饱含着期望。可你知道它的含义吗?”爸爸微笑着抬了抬胳膊,做了一个有力的动作。
我不明白爸爸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我皱起眉头在想。
爸爸安静下来,等待着我的答案。
“爸爸,让我想想,明天告诉您,行吗?”
现在是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爸爸。我希望尽快结束这个话题。我想把作业赶紧做完,好能享受一下三十分钟的自由时间。
爸爸仍旧坐在那儿。现在是爸爸皱眉头了。我知道,爸爸皱眉头,不仅表示生气,还表示坚持,表示不让步,表示没有商量的余地。
“你还记得我给你讲过的故事吗?”
爸爸刚这么一问,我就想起了他讲过无数遍的故事,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呀,什么“囊萤夜读”呀!在这几个故事里,我最喜欢古代人把萤火虫收集起来当灯,照着读书的那个故事。
我又想起爸爸刚才的那个动作。我猜想,他把胳膊伸出去,那是推开困难的意思?把胳膊收回来,那是争取到了什么?
就在这一刹那,我想到了许多答案,但那些答案就像一团乱麻,理不出一个头绪。我无法确定哪个答案正确。爸爸的目光开始由期待变成命令,又由命令变成愤怒了。屋子里静极了。我们父子二人都在等待着一种声音,那就是这个名字的含义。
我害怕这种安静。我开始自言自语:
“开开,开开,什么意思呢?”
我看看爸爸,爸爸不动声色。
我继续嘟哝着(我想,我一定又皱起了眉头)。
爸爸忽然站起来,向着那扇门走过去,他好像要去拉开那扇门,从这里走出去。
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开开,我联想到了“开开的门”这个意思。对,这就是我的名字的含义。我的门,是随时都能拉开的门。对,就是这个意思!
“开开的门!”我很高兴地喊出了这个答案:开开的门!
爸爸转过身,又坐了下来。
“‘开开的门’,什么意思?这就是你的名字的含义?”爸爸冷笑了一声,“难道我儿子的名字就是一扇门,只是一个和‘门’有联系的意思?”
看得出,爸爸要发火,但克制住了。
“开开的门,谁的门?”
我眨着眼睛,皱着眉,我没听懂爸爸的问题,但我不敢问。
爸爸继续问我:
“开开的门,谁的门?是指‘一扇打开的门’呢,还是指‘一个叫开开的孩子的门’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玄乎。
我从来没想过这“开开的门”还有这两层意思。我脱口而出的一个答案,竟会有这么不同的理解。
爸爸真有学问。爸爸考虑问题真复杂。
我看了看自己房间的门,就立刻确定下来“开开的门”的意思。“爸爸,我的意思就是‘一个叫开开的孩子的门’,这就是说,我的名字的意思就是我‘开开的门’。”
“难道你的名字只是你的一扇门的意思?!”爸爸很失望。
“是啊,是我的一扇门,我想到哪儿去,就开开门到哪儿去。就是这个意思。”
爸爸显然对我的答案不满意。
他把手又放在了那本大词典上。我知道,他想翻开大词典,想把最正确的答案告诉我。
我说:“不用了,爸爸。”
“什么‘不用了’?” “不用查词典了。
“你懂了?”
“我懂了。我的名字就是‘开开的门’。”
“你是一个不喜欢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懒惰的孩子。”爸爸涨红了脸,放在大词典上的手抖动了一下。
“不对。我是一个喜欢动脑筋的孩子,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意思。”
“你不肯思索,脱口而出,这算什么动脑筋!”
“但这个答案是对的。开开的门,我的门。”我说出这个答案的时候,的确是脱口而出,但说出来以后,我越想越高兴。
“开开的门”,多么让人欣喜。我会开开一扇一扇的门,走向不同的地方,一个个新奇的地方。
我不在意这答案对不对,更不在意爸爸的情绪。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名字的解释是最独特的,因此是最恰当的。
但爸爸很生气,他拍拍大词典,说:
“你今晚要把你的名字的含义查出来,还要抄写三遍!”
P1-10
金波著的《开开的门(名师导读美绘版)》是一部开启孩子心门的梦幻之作。
小男孩开开在偶然中进入了一扇“神秘的门”,在这扇门内,他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美丽奇妙的神秘世界!这世界如梦似幻、璀璨绚烂,让开开如痴如醉。从这扇“开开的门”里,开开得到了折射着彩虹般光芒的“萤火虫水晶球”,它成了这扇门的钥匙,带领开开看到了记忆世界里童年的爸爸,遇到了生在春天的可爱女孩春儿,领悟了“心中的眼睛”的真谛。伴随着这扇“开开的门”,开开不断成熟、成长。
媒体推荐
金波用他的人格魅力、艺术主张和至纯至美至善的诗歌与童话,哺育、教诲了一代代的小读者,他像春风一样。拥抱和轻拂过读者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慈爱、友谊和温暖,还有感动。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高洪波
作者简介
金波,发表过大量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我叫王老歪》《于二愣职场奇遇记》,短篇小说集《富翁与乞儿》《职场·人生》《最好一片野果林》等十多部。先后获得首届鲲鹏文学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等十多种奖项,获得“中国小小说强”、“最受读者欢迎的故事家百杰”等称号。作品入选数十种年度选本,并进入中小学辅导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和爸爸吵了一架
第二章 我的门开了
第三章 门孩儿
第四章 萤火虫水晶球
第五章 一朵金黄色的小花
第六章 开开门,走进春天
第七章 记忆的世界
第八章 一扇通向家乡的门
第九章 穿过黑夜走回家
第十章 走进神秘的花园
尾声
寻美·向善·求真(后记)
序言
给你一颗启明水晶球
周晓霞
打开一本书,开启一段旅程。
打开这本《开开的门》,你还将得到一颗精美的启明水晶球!这是一颗开启你想象之门的水晶球,这是一颗启动你心灵之窗的水晶球,这是一颗照亮你自我世界的水晶球!《开开的门》里的开开就拥有这样一颗水晶球——开开在门孩儿的引导下,跨过自己在墙上画的门走到了外面的世界,在那里他得到了可以开启神秘之门的水晶球,那是一颗蛰伏着七只萤火虫的水晶球,是一颗有情感、有生命的魔法球。让我们追随这神奇的水晶球,穿越于现实与想象之间,去启动一扇扇童话世界的门——
水晶球开启了童真之门
开开在爸爸眼中似乎一直是个“未开”的球,爸爸总是想以自己的方式来启发、教育他,可总是得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答案。就一个名字的解释,爸爸原本是按字典里规范的解释来教育开开的,可开开却给了一个“开开的门”的答案。爸爸坚定地认为孩子没有用心思考,只是随口应付。却不知这“开开的门”才是属于开开自己的真正思考,因为每个人打开自己门的人永远只有他自己!开开在墙上画出的门,就是儿童自我开启的门,是一扇“童真”之门!
这扇门通往真实的向往:打开这启门,开开进入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这里一切的呈现都是以他心生的向往而构成的。他一直渴望能见到真的萤火虫,在这里不仅可见、可遇无数的萤火虫,它们还成为了他成长之路的启明星——七只萤火虫蛰伏而成的水晶球。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进入魔法世界的方法,可能是一颗球,可能是一根棒,可能是一支笔……它们总能帮助我们进入那个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的世界。
这扇门通往本真的自然:一个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的人,必然会激发起他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只要勇于探索,就必然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秘密。那门外的世界最让开开迷恋的莫过于自然的万物,它们都以一种本真的状态展现着,甚至“萌”得有点傻气。有了这样的一种本真的思维,开开再看大词典上那些字都慢慢蠕动起来了:一个字,就能演变出一幅画来。一切都回到了他们本来的模样!
这扇门通往纯真的岁月:开开在这扇门外不只感受到了自然的启示,还读到了岁月的留痕。竟然发现那个夏日河边带着捕捉昆虫、追逐鸟雀、下河戏水、篝火烤鱼、引发失火又奋力救火的男孩就是自己的爸爸。那左臂上的疤痕成了岁月的印证,让开开在“记忆世界”里读到了爸爸的童年,也因此让爸爸进入了开开童真的世界,让那个抱着字典一脸威严的爸爸乖巧得如一个孩子,成了开开的伙伴。
水晶球开启了人性之门
人之初,性本善。水晶球照亮了开开善之本性!
春儿可以说就是一个“善”的化身。她出生于立春之日,原本就是给人以万物萌生的希望,而她交与开开的那朵小黄花,充满着“善”的芬芳,让开开念念不忘。如果说幻境中与春儿的相遇是一种点化的话,那么在现实的学校中成为同学成为同桌则是开开本性与善相伴的机缘。春儿的家境、春儿的好学、春儿的懂事让开开或对照、或交往、或协作地践行着善良之举。无论是帮助春儿一起收废品,一起拜访作家杨奶奶,还是共同分享水晶球的秘密,都表明了开开与“善”相遇相识相伴的一种隐喻。
故事里,开开的自我世界是被萤火虫水晶球照亮的,然而我们从开开对待萤火虫的态度上不难看出,萤火虫何尝不是开开照亮的呢!虽然开开非常希望能见到真正的萤火虫,但当他完全可以轻易地抓到它们时,他却怎么也不愿意伤害它们。甚至想体验一把“囊荧夜读”这一美好的“借口”不时出现,他也不愿意强行地捕捉它们,而是采用了一种心灵感应式的呼唤,让信任自己的萤火虫们自己追随而来,自动蛰伏而成一颗水晶球,给他以帮助。这不只是简单的不伤害,更多的是对于每一个生命的尊重。有尊重的爱才是大善!
水晶球开启了美学之门
开开的门,通向远方。远方总是充满着神秘与美好!瞭望远方,远方闪着光!
水晶球照亮的路自有诗和远方,开开一路朝着明亮那方!
故事里的水晶球可不只是那七只萤火虫蛰伏而成的水晶球,照亮开开前行之路的还有诗和远方的明亮。
杨奶奶更是一座启明星,她是所有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她开心地为每一个孩子启蒙,而且是用文字中最美的诗的形式!
风从我指间穿过。
我已感觉到了风。
我快把手掌握紧。
风里有花香。
风里有鸟鸣。
风里有歌声。
我又张开了手掌。
风是自由的精灵。
我们也变成了风。
这是杨奶奶在自己生日宴会时,和孩子们一起进入神秘花园中,激发孩子们共同创作的小诗。如果你喜爱金波先生的诗歌,那你就会发现这首诗被收进了他的诗集。他借杨奶奶这一形象,告诉大家“孩子天生是诗人”,而且他们的创作只需要你适时的点燃,及时的欣赏。孩子们的诗情足可以照亮每位儿童文学家的书。
故事里明亮的事物不只有水晶球,当你拥有了照亮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能量时,水晶球可以被任何美好的事物所替代,所以开开的水晶球最终会被放飞,越飞越大,大到消失,大到化为一阵细雨洒下来,润泽着所有心灵,照亮所有生命。其中对于明亮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春儿的哥哥——一位盲童对于光明的解释是如此的深刻而美妙:“我们脸上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心上的眼睛还能看得见。”
一本好书,就是一盏灯!就是一颗有魔力的水晶球!金波的书在极其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美学的启蒙。让我们诵读这首藏在故事里的诗,一如捧起金波爷爷送给我们的水晶球:
开开的门,通向远方。
嘹望远方,远方闪着光。
门外的世界很宽广。
门外的世界有发现,也有梦想。
开开门,迎接更多的朋友。
开开门,有不同的声音和景象。
开开门,让阳光照进心灵。
开开门,去寻找梦中的家乡。
在黑夜,有心上的眼睛领路。
在路上,每天都有新的阳光。
亲爱的孩子们,请用她去开启一扇扇属于你的真之门,善之门,美之门!期待聆听你讲述自己独特的旅程,分享你一路的风景!
后记
一
这部作品,我构思的时间比写作的时间还长。
一个孩子降生在这个世界以后,我为他取了“开开”这个名字,一个有着寓意的名字。
孩子那时还小,但对他自己的名字很敏感。他还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别人的话,但当别人叫他的时候,他会转过头来,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看着你。那时候,我便在心中间他:“你知道你为什么叫‘开开’吗?”他咿咿呀呀说着什么。是在回答我的问话吗?他在回答我什么?我常常这样设想着他的这些话语。
当开开渐渐长大,学会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我很喜欢思考他的语言,喜欢琢磨他的话,甚至沉浸在玩味之中。每当那个时候,我就忘记了年龄,满怀兴致地和这个孩子对话;即使我常常听不懂他的话,但我仍愿意走进他的语言世界与他交流。
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我早已习惯于和孩子们平等地对话。我拟定过许多问题问开开,也设想过他会怎样回答我。每当我想起“开开”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会以它的寓意寄托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那一天,我又沉醉于与开开虚拟的对话之中。
我问他:“开开,你知道你的名字的含义吗?”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就是‘开开的门’呗!”
在冥冥之中,忽然在我脑海之中,不断地浮现“门”这个意象。我想起无数次地走出门的经历和感受。走出门就意味着走进另一个世界,这就是探寻,发现,成长,克服困难,走向新天地和新目标……周而复始。人生就是这样跨过一道道门,开拓着一个个新的境界。
二
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孩子的故事。要敞开他们的门,引领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教会他们含育摄取各种境遇中的经验,吸收营养,润泽心灵,在体验与思索中成长。
就在那一瞬间,我走出了一扇门,走进了童年的记忆,走进了儿童的世界。
我记得2010年的夏天,晚饭后我去我家附近的玉渊潭公园散步。我向着一片竹林走去,看见竹林里不断地闪着光亮。我以为是远处的灯光,透过竹林在闪烁。当我站在竹林边的时候,才清楚地看见这原来是萤火虫。它们在竹林的枝叶间飞翔,萤光明灭,让我惊喜。
我已经多年没看见过萤火虫了。我记得我儿子小时候曾经偶然见过萤火虫,因为是稀罕物,我们舍不得捕捉它。如今又见到萤火虫了,我想起了开开,我估计他在遥远的南方城市,也不会见到萤火虫。
我站在竹林边看了很久,不时有行人走过,驻足欣赏。我很担心会有人钻进竹林去捕捉,我甚至做好了准备,如果有人捕捉,我会好言相劝,维护萤火虫生存的权利。因为这小小的虫子太美了。它们是美的化身。从它们那里可以发现美,学会欣赏美。可惜我们很难见到萤火虫了。
在我看来,萤火虫是我童年的光,是我童年的梦,是我童年的幻想,是我童年的象征,是我童年的向导。现在都随着萤火虫消失了。童年时代的失落,让我好像丢失了光晶耀眼的天空,丢失了水净沙明的海岛。总之,我丢失了美。
现在,我又看到了萤火虫,我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是童年的回归吗?
那一夜,我找到了《开开的门》第一章的切入点:“窗外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用光召唤我,但我出不去。我想不出开门的办法。我注视着那面墙,我想象着那里有一扇属于我自己的门。”对于孩子来说,开开那扇寻找美的门,引导他去寻找童年的美,体验美给他带来的情趣,这是他人生美丽的黎明。
三
“美可以转化为善。”我这样想。
当一个人从小有一颗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的时候,他对生活会变得敏锐起来。那些美的东西,哪怕点点滴滴,都会让他感动、欣悦,甚至陶醉。
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有一个小姑娘发现了墙角避风的地方,早早儿地长出了一丛嫩绿的小草。她的这一发现,不啻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她第一次被生命顽强的力量所感动,她奔走相告,邀请那些小伙伴来参观这隐匿了一冬的小花园。这一次美的发现,让她从此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她救治过一只受了伤的小乌鸦。她常常思考“害虫”是不是对人也有益?她变得善良了,热忱了,更有同情心了。
当我接受一个孩子送我一朵小野花的时候,我发现了她心中有一座花园。这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此时忽然变得活跃起来,放大起来。她变成了我童话中的一个人物,这就是那个从农村进城的小姑娘。我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她,她从小坐在妈妈收购废品的平板三轮车上,风里雨里,走街串巷。我把对她的观察、同情和思考,移植到了“开开”的身上,演绎出了一系列的故事。
就在我写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盲童的活动,我把自己的一些童话故事,无偿地授权给慈善机构使用。在这次活动中,我参观了盲人图书馆,走进了“黑暗体验区”。在那里,我感受到了盲人的痛苦和坚强。“一片漆黑,一切都成了不可知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无助”,这就是我当时的切身感受。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那个情境中,我找到了“心上的眼睛”。我用这“心上的眼睛”和“开开”一起走上了“向善”的生活之路。
四
我小时候,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我认为一本书是可以“钻”进去的。也许这是因为我太喜欢那本书了。我设想那本书是两扇门,推开门就可以走进书中,就可以进入书中的情境,就可以和书中的人物见面,一起经历书中的那些故事。这个想法让我痴迷了很久。
后来我分析这种情况,我认为这是孩子特有的心理,是一种可贵的天性的表露,是一种求真的渴望,也是孩子丰富大胆的想象的展示。书的最后一章,就是以此为依据,表现了孩子天性中最可贵的品质。他们变成自由的风,变成快乐的鱼。写到这最后一章的时候,我与书中的人物早已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开向萤火虫水晶球那一段表白:
你无数次帮我开启了无数扇门,
我无数次领略到门外的风景,
每一次都是新的探索,
每一次都是新的发现。
一扇小小的门,已经连接着我大大的世界;
一扇开开的门,已经让我走向大大的世界。
这正是我的思考,我的表白,我的祝福。我们人人都应当开开那“一扇扇门”,“走向大大的世界”,那是一次次求真之旅,是一次次成长。
五
这本书的写作,也是一次快乐之旅。书中的几个人物,都在生活中有所本,至少那些细节:一个场景,一个背影,一句话语,一笑一颦,都长留在我的记忆中。
“开开”这个人物的成长,启迪着我的思索,寄托着我的期望。
这本书的写作,常在我心中涌动着温暖的诗情。那是童年的记忆,成长中的快乐,老年的回味,以及写诗的感觉。
正是这种诗情的涌动,让我的文思伴随文字挥洒着。同样,也正是这种诗情,让我把内容加以浓缩,结构力求严谨。“尾声”照应着全书,也是我最早在心中默默吟诵的一首诗。
文摘
第一章 和爸爸吵了一架
开开的门,通向远方。
这天晚上,爸爸抱着一部又厚又重的大词典,来到我的房间。他把词典放在桌子上,问我:
“你的名字里有个‘开’字,我们都叫你‘开开’,你知道你名字的含义吗?”
我正在做作业,连想也没想就回答了一声:“不知道。”
爸爸很不满意我的回答,就说:
“你想想,不要这么快就回答‘不知道’。你也可以查查大词典嘛!”说着,还轻轻地拍了拍那部大词典。我连头也没抬,还是继续做作业。
“你不要老是皱着眉头好不好?”爸爸低声说着,显然他在压着火。
“我习惯了。”我依旧没有抬头。
爸爸突然站了起来,他想发脾气,但又坐了下来,继续耐着性子开导我:
“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取的,都是有含义的。”
我慢慢抬起头,望着爸爸,听他继续讲下去。
“名字的含义寄托着家长的期望。”爸爸又把手放在了大词典上,“当你知道了自己名字的含义的时候,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爸爸已经翻开了大词典,但他并没有急着去查寻与我名字有关的词条,而是又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我。我知道,他是希望我能自己说出自己名字的含义,那样我才记得牢,长大了才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爸爸望着我,我望着那本又厚又重的大词典。
“你不要老是皱眉头好不好?小小年纪……”
我打断他的话:
“我习惯了。”说完,我又把头低下了。
爸爸很有耐心。看得出,他今晚就是想让我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好明确一生努力的方向。
“想想看,你的名字是一个‘开’字,简单明确。我们叫你‘开开’,多么亲切!叫你时,饱含着期望。可你知道它的含义吗?”爸爸微笑着抬了抬胳膊,做了一个有力的动作。
我不明白爸爸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我皱起眉头在想。
爸爸安静下来,等待着我的答案。
“爸爸,让我想想,明天告诉您,行吗?”
现在是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爸爸。我希望尽快结束这个话题。我想把作业赶紧做完,好能享受一下三十分钟的自由时间。
爸爸仍旧坐在那儿。现在是爸爸皱眉头了。我知道,爸爸皱眉头,不仅表示生气,还表示坚持,表示不让步,表示没有商量的余地。
“你还记得我给你讲过的故事吗?”
爸爸刚这么一问,我就想起了他讲过无数遍的故事,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呀,什么“囊萤夜读”呀!在这几个故事里,我最喜欢古代人把萤火虫收集起来当灯,照着读书的那个故事。
我又想起爸爸刚才的那个动作。我猜想,他把胳膊伸出去,那是推开困难的意思?把胳膊收回来,那是争取到了什么?
就在这一刹那,我想到了许多答案,但那些答案就像一团乱麻,理不出一个头绪。我无法确定哪个答案正确。爸爸的目光开始由期待变成命令,又由命令变成愤怒了。屋子里静极了。我们父子二人都在等待着一种声音,那就是这个名字的含义。
我害怕这种安静。我开始自言自语:
“开开,开开,什么意思呢?”
我看看爸爸,爸爸不动声色。
我继续嘟哝着(我想,我一定又皱起了眉头)。
爸爸忽然站起来,向着那扇门走过去,他好像要去拉开那扇门,从这里走出去。
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开开,我联想到了“开开的门”这个意思。对,这就是我的名字的含义。我的门,是随时都能拉开的门。对,就是这个意思!
“开开的门!”我很高兴地喊出了这个答案:开开的门!
爸爸转过身,又坐了下来。
“‘开开的门’,什么意思?这就是你的名字的含义?”爸爸冷笑了一声,“难道我儿子的名字就是一扇门,只是一个和‘门’有联系的意思?”
看得出,爸爸要发火,但克制住了。
“开开的门,谁的门?”
我眨着眼睛,皱着眉,我没听懂爸爸的问题,但我不敢问。
爸爸继续问我:
“开开的门,谁的门?是指‘一扇打开的门’呢,还是指‘一个叫开开的孩子的门’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玄乎。
我从来没想过这“开开的门”还有这两层意思。我脱口而出的一个答案,竟会有这么不同的理解。
爸爸真有学问。爸爸考虑问题真复杂。
我看了看自己房间的门,就立刻确定下来“开开的门”的意思。“爸爸,我的意思就是‘一个叫开开的孩子的门’,这就是说,我的名字的意思就是我‘开开的门’。”
“难道你的名字只是你的一扇门的意思?!”爸爸很失望。
“是啊,是我的一扇门,我想到哪儿去,就开开门到哪儿去。就是这个意思。”
爸爸显然对我的答案不满意。
他把手又放在了那本大词典上。我知道,他想翻开大词典,想把最正确的答案告诉我。
我说:“不用了,爸爸。”
“什么‘不用了’?” “不用查词典了。
“你懂了?”
“我懂了。我的名字就是‘开开的门’。”
“你是一个不喜欢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懒惰的孩子。”爸爸涨红了脸,放在大词典上的手抖动了一下。
“不对。我是一个喜欢动脑筋的孩子,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意思。”
“你不肯思索,脱口而出,这算什么动脑筋!”
“但这个答案是对的。开开的门,我的门。”我说出这个答案的时候,的确是脱口而出,但说出来以后,我越想越高兴。
“开开的门”,多么让人欣喜。我会开开一扇一扇的门,走向不同的地方,一个个新奇的地方。
我不在意这答案对不对,更不在意爸爸的情绪。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名字的解释是最独特的,因此是最恰当的。
但爸爸很生气,他拍拍大词典,说:
“你今晚要把你的名字的含义查出来,还要抄写三遍!”
P1-10
ISBN | 9787535494825,753549482X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 金波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