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著名儿童文学张国龙畅销力作,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
精美彩图排版,全新升级推出
温柔深情的文笔,感人至深的故事
爱与宽容的力量,足以战胜一切苦难
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成长小说。
媒体推荐
爸爸妈妈两地分居,少年汤可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频频出差,汤可可时常独自在家。敏感的他,隐约感觉到家庭将遭变故。他爱妈妈,他更爱爸爸……此外,他和同班同学叶风、薛盈盈同病相怜,并给予他们莽撞、无私的帮助,因而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故事。作品以汤可可的口吻讲述了他成长的甜与酸,以他的眼光看世界,以他的语气说话,以他的方法处理问题。作者并未置身度外,而是接近融入角色之中,真实、细腻地展现了少年丰富、驳杂的内心世界。既能让读者——特别是与汤可可同龄的读者引起共鸣,又能让家长真切地了解少年人光怪陆离的情感世界。全书文字流畅温暖,主题清新健康,故事曲折动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贴近孩子生活,对于他们的健康心灵成长很有帮助。
作者简介
张国龙,中国作协会员,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和中国当代散文研究。出版长篇小说《少年行者》、《蓝调少年》、《头长反毛的小丫》、《梧桐街上的梅子》等。其《成就一生好习惯》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长篇小说《头长反毛的小丫》入选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2007年被评为中国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儿童文学作家。
目录
目 录
001/ 第一章 新书
023/ 第二章 弟弟
044/ 第三章 替身
072/ 第四章 预谋
093/ 第五章 冲突
118/ 第六章 找寻
186/ 聆听成长的足音(初版后记)
189/ 爸爸,您结婚了吗?(再版后记)
193/ 十三年后的修订(彩版后记)
后记
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于2003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初版,命名为《蓝调少年》。
后来做了修订,于2012年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重版,更名为《甜酸的季节》。
此次拟由重庆出版集团出彩图版,再次修订,不知不觉十三年已过。
重版修订时,我曾意识到这部小说最大的硬伤在于行文哕唆。再次通读,仍觉文字还需打磨。于是,逐字逐句斟酌,做了多处改动,还对每章的名称做了重大改动。此外,将小说名更改为《十四岁的三岔口》,似与内容更为贴切。
十三年一瞬,我已人到中年,鬓发渐霜。所幸,生活的激情仍在,写作的初心未变。驿路遥遥,策马再启程。
2016年12月22日于北京北苑家园寓所
文摘
1
妈妈今天一大早就离开了家,她说去深圳谈一桩生意,大概要两个星朗才回来。自从妈妈当上了部门经理,她就隔三差五出差。妈妈一走,家里就我一个人。我很害怕!害怕有什么用?妈妈又不会因为我害怕就不走。她说过,她像我这么大时,早就不让大人操心了!何况,我还是个男孩子,下学期就该上初三了。
早上得督促自己起床,迟到了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事儿!我泡包方便面当早餐,哄一哄咕咕作响的肚子,或者在路边买些油条什么的边走边吃。妈妈不知警告过我多少遍,说千万不要吃小摊儿上那些不千不净的东西。管她呢,反正她又不能遥控!在学校里上一天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就害怕下午放学回家,家里冷冷清清的,还不如待在学校呢。
晃晃悠悠穿过新街口外大街,瞥见我家那栋银白色的楼房,我的心情立即暗淡了下来。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屋子显得特别大特别空,没有一点声音,阴森森的。明明知道屋里没人,我总疑心有人藏在哪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虽然我很不想立即回家,但我又没别的地儿可去。我和妈妈从苏州搬到北京还不到一年,在这边儿我基本上不认识什么人。我在街上溜达,到处都是人,可谁也不认识我。回到家把门一锁,我就是哑巴了。哎!要是爸爸在身边就好了。
当初往北京搬的时候,我是不大愿意跟妈妈一块儿过来的,我希望爸爸和我们一起走。说心里话,我更愿意和爸爸生活在一起。那几天,妈妈不停地流泪,我不跟她到北京来,也是不可能的。走的时候,妈妈倒是高高兴兴的,爸爸紧紧地搂着我,很激动。我是哭着上火车的。我们这一走,爸爸一个人肯定很孤单、寂寞,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够调到北京来?
我在兴隆饭馆要了盒饭,满头大汗爬上六楼。小心翼翼打开门,然后轻轻锁上了防盗门。打开每一个房间里的灯,我仔仔细细地检查了各个角落,确信没有坏人,才放心地关上我的小屋,开始吃晚餐。这时候,一抹夕阳斜着身子溜进了我的房间,书桌、床单和墙壁上都铺满了一层金黄。窗台上那盆拼命扭曲着身子的榕树,和我一样也寂寞着。街面上的嘈杂声被我的小窗挡住了,满屋子的寂寞。虽然我买的是我最喜欢吃的糖醋里脊,现在吃起来却没什么滋味。妈妈在深圳一定玩儿得很高兴,把我给搞忘了。不然,她早该给我来电话了。我不停地盯着床头那部红色的电话机,我等待着它突然嘟嘟嘟叫唤起来。
扒光了米饭,电话机仍然很安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莫名的委屈在心中一圈圈荡漾开去。我懒洋洋地躺在床上,眼泪很不争气就流了下来。其实,我不爱哭,不知怎么搞的,现在我想着想着眼泪就不听使唤了。幸亏没人瞅着,这可是很没面子的事儿!
总是在孤独、寂寞的时候,我的目光有意无意就会散落在那盆榕树上。这是过春节时我央求爸爸买的,因为我在一本故事书上了解到,在云南边陲的某一个地方,有一棵榕树竟然长成了一片森林。我问爸爸,不是说“独木不成林吗”?爸爸说,因为榕树的生命力特别旺盛,有无数气根从树枝上垂下来,扎进泥土,长成新的树干,只有它才能创造出“独木成林”的奇迹。因此,我就喜欢上了榕树。此刻,榕树的叶子蔫蔫儿的,和我一样无精打采。我默默地对它说:“榕树啊,你始终保持着一种姿势,又没有伙伴,你不孤单、无聊吗?我真的很同情你呢!要是你像传说中那些神仙树一样,能开口说话就好了呢。”
想到还有好多作业要写,我胡乱抹了抹脸就从床上弹起来。
写完了数学作业,我接着背英语单词。这时候,电话突然尖叫起来。晚上九点过了,妈妈总算还记得打电话回来。我急急忙忙抓起电话,正准备发一通牢骚,可是,电话里是一个男人的声音。意外的惊喜,我不知说什么好。
“是可可吗?我是爸爸!喂,你说话!”爸爸已经很长时间没给我打电话了,声音既亲切又陌生。过春节时,他来北京住了几天。他走的时候心情很不好,妈妈没去送他。
妈妈总是抱怨爸爸没能耐。
“爸。我是可可,您在哪儿?”我的声音一定变了调,心都快要蹦出来了。
“可可,你别哭,爸爸已经到了北京,一会儿就来看你。你妈妈在吗?”
不知怎么回事儿,我真的就在电话里哭了起来。“爸,你陕过来吧!我一个人在家.无聊死了!”P2-5
著名儿童文学张国龙畅销力作,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
精美彩图排版,全新升级推出
温柔深情的文笔,感人至深的故事
爱与宽容的力量,足以战胜一切苦难
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成长小说。
媒体推荐
爸爸妈妈两地分居,少年汤可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频频出差,汤可可时常独自在家。敏感的他,隐约感觉到家庭将遭变故。他爱妈妈,他更爱爸爸……此外,他和同班同学叶风、薛盈盈同病相怜,并给予他们莽撞、无私的帮助,因而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故事。作品以汤可可的口吻讲述了他成长的甜与酸,以他的眼光看世界,以他的语气说话,以他的方法处理问题。作者并未置身度外,而是接近融入角色之中,真实、细腻地展现了少年丰富、驳杂的内心世界。既能让读者——特别是与汤可可同龄的读者引起共鸣,又能让家长真切地了解少年人光怪陆离的情感世界。全书文字流畅温暖,主题清新健康,故事曲折动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贴近孩子生活,对于他们的健康心灵成长很有帮助。
作者简介
张国龙,中国作协会员,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和中国当代散文研究。出版长篇小说《少年行者》、《蓝调少年》、《头长反毛的小丫》、《梧桐街上的梅子》等。其《成就一生好习惯》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长篇小说《头长反毛的小丫》入选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2007年被评为中国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儿童文学作家。
目录
目 录
001/ 第一章 新书
023/ 第二章 弟弟
044/ 第三章 替身
072/ 第四章 预谋
093/ 第五章 冲突
118/ 第六章 找寻
186/ 聆听成长的足音(初版后记)
189/ 爸爸,您结婚了吗?(再版后记)
193/ 十三年后的修订(彩版后记)
后记
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于2003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初版,命名为《蓝调少年》。
后来做了修订,于2012年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重版,更名为《甜酸的季节》。
此次拟由重庆出版集团出彩图版,再次修订,不知不觉十三年已过。
重版修订时,我曾意识到这部小说最大的硬伤在于行文哕唆。再次通读,仍觉文字还需打磨。于是,逐字逐句斟酌,做了多处改动,还对每章的名称做了重大改动。此外,将小说名更改为《十四岁的三岔口》,似与内容更为贴切。
十三年一瞬,我已人到中年,鬓发渐霜。所幸,生活的激情仍在,写作的初心未变。驿路遥遥,策马再启程。
2016年12月22日于北京北苑家园寓所
文摘
1
妈妈今天一大早就离开了家,她说去深圳谈一桩生意,大概要两个星朗才回来。自从妈妈当上了部门经理,她就隔三差五出差。妈妈一走,家里就我一个人。我很害怕!害怕有什么用?妈妈又不会因为我害怕就不走。她说过,她像我这么大时,早就不让大人操心了!何况,我还是个男孩子,下学期就该上初三了。
早上得督促自己起床,迟到了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事儿!我泡包方便面当早餐,哄一哄咕咕作响的肚子,或者在路边买些油条什么的边走边吃。妈妈不知警告过我多少遍,说千万不要吃小摊儿上那些不千不净的东西。管她呢,反正她又不能遥控!在学校里上一天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就害怕下午放学回家,家里冷冷清清的,还不如待在学校呢。
晃晃悠悠穿过新街口外大街,瞥见我家那栋银白色的楼房,我的心情立即暗淡了下来。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屋子显得特别大特别空,没有一点声音,阴森森的。明明知道屋里没人,我总疑心有人藏在哪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虽然我很不想立即回家,但我又没别的地儿可去。我和妈妈从苏州搬到北京还不到一年,在这边儿我基本上不认识什么人。我在街上溜达,到处都是人,可谁也不认识我。回到家把门一锁,我就是哑巴了。哎!要是爸爸在身边就好了。
当初往北京搬的时候,我是不大愿意跟妈妈一块儿过来的,我希望爸爸和我们一起走。说心里话,我更愿意和爸爸生活在一起。那几天,妈妈不停地流泪,我不跟她到北京来,也是不可能的。走的时候,妈妈倒是高高兴兴的,爸爸紧紧地搂着我,很激动。我是哭着上火车的。我们这一走,爸爸一个人肯定很孤单、寂寞,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够调到北京来?
我在兴隆饭馆要了盒饭,满头大汗爬上六楼。小心翼翼打开门,然后轻轻锁上了防盗门。打开每一个房间里的灯,我仔仔细细地检查了各个角落,确信没有坏人,才放心地关上我的小屋,开始吃晚餐。这时候,一抹夕阳斜着身子溜进了我的房间,书桌、床单和墙壁上都铺满了一层金黄。窗台上那盆拼命扭曲着身子的榕树,和我一样也寂寞着。街面上的嘈杂声被我的小窗挡住了,满屋子的寂寞。虽然我买的是我最喜欢吃的糖醋里脊,现在吃起来却没什么滋味。妈妈在深圳一定玩儿得很高兴,把我给搞忘了。不然,她早该给我来电话了。我不停地盯着床头那部红色的电话机,我等待着它突然嘟嘟嘟叫唤起来。
扒光了米饭,电话机仍然很安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莫名的委屈在心中一圈圈荡漾开去。我懒洋洋地躺在床上,眼泪很不争气就流了下来。其实,我不爱哭,不知怎么搞的,现在我想着想着眼泪就不听使唤了。幸亏没人瞅着,这可是很没面子的事儿!
总是在孤独、寂寞的时候,我的目光有意无意就会散落在那盆榕树上。这是过春节时我央求爸爸买的,因为我在一本故事书上了解到,在云南边陲的某一个地方,有一棵榕树竟然长成了一片森林。我问爸爸,不是说“独木不成林吗”?爸爸说,因为榕树的生命力特别旺盛,有无数气根从树枝上垂下来,扎进泥土,长成新的树干,只有它才能创造出“独木成林”的奇迹。因此,我就喜欢上了榕树。此刻,榕树的叶子蔫蔫儿的,和我一样无精打采。我默默地对它说:“榕树啊,你始终保持着一种姿势,又没有伙伴,你不孤单、无聊吗?我真的很同情你呢!要是你像传说中那些神仙树一样,能开口说话就好了呢。”
想到还有好多作业要写,我胡乱抹了抹脸就从床上弹起来。
写完了数学作业,我接着背英语单词。这时候,电话突然尖叫起来。晚上九点过了,妈妈总算还记得打电话回来。我急急忙忙抓起电话,正准备发一通牢骚,可是,电话里是一个男人的声音。意外的惊喜,我不知说什么好。
“是可可吗?我是爸爸!喂,你说话!”爸爸已经很长时间没给我打电话了,声音既亲切又陌生。过春节时,他来北京住了几天。他走的时候心情很不好,妈妈没去送他。
妈妈总是抱怨爸爸没能耐。
“爸。我是可可,您在哪儿?”我的声音一定变了调,心都快要蹦出来了。
“可可,你别哭,爸爸已经到了北京,一会儿就来看你。你妈妈在吗?”
不知怎么回事儿,我真的就在电话里哭了起来。“爸,你陕过来吧!我一个人在家.无聊死了!”P2-5
ISBN | 7229122171,9787229122171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 张国龙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