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宫泽贤治是日本读者票选“千年里备受欢迎的文学家”,宫泽贤治名列第四,远远超过了太宰治、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
★宫泽贤治被称为”日本的安徒生”, 他的童话温暖人心,引人深思,成为影响几代人成长的经典童话。
★宫崎骏动画、《哆啦A梦》都受其创作灵感启发。
★全书配以精美插画,全四色印刷,以图像重构大师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磅礴想象。
★全新译本,语言更童趣,更适合青少年阅读。
名人推荐
“ 《银汤匙》里小孩子的世界,以前从未有过。”
——夏目漱石
“想真的了解小孩子,我劝大家读《银汤匙》”
——周作人
媒体推荐
宫泽贤治是位孤傲而浪漫的文学巨匠,他的文学被他的肉体之火点燃,得以诞生。
——彭懿(儿童文学作家)
宫泽贤治、中原中也,都是非常好的诗人。其中,宫泽贤治更接近伟大。
——谷川俊太郎(日本诗人)
作者简介
中勘助,日本经典文学作家,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系毕业。其作品在日本经典文学热销榜上紧随夏目漱石《猫》《心》之后,位居第三名。
代表作《银汤匙》1921年出版后,获大学老师夏目漱石激赏,……,是很好的文章范例,从此跃上文坛。相继发表小说《提婆达多》《犬》、童话集《鸟的物语》、诗集《飞鸟》等。作品风格写实、透彻、自然而唯美,散发着独特风格和魅力。日本文坛评价其“自由无碍,清高旷达,超脱一代”。
林皎碧:台湾淡江大学毕业,日本国立东北大学文学硕士,专攻日本近代文学。译作有《心》《避暑地的猫》《漱石:文豪消失的童年和母爱》等。
目录
序言一:《银茶匙》(周作人)
序言二: 《漱石先生与我》(中勘助)
《银汤匙》与“奇迹教室”
前篇1-57
后篇1-22
序言
夏目先生和我
[日]中勘助
我就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英语老师辞职了。也不知是谁打听来的小道消息,说这次的新老师比之前更为严厉。终于到了跟老师见面的日子,那个人就是夏目老师。
我从高中时就有一个听课习惯,喜欢一边看向窗外,眺望着远方的天空,一边听着课。这对我来说是最放松、最愉快的姿势,但老师并不知道这些。他曾满怀疑虑地把目光转向窗外,想知道我到底在看些什么。后来老师说过这样的话:“有人上课老看外面,我以为他没有听讲,其实他却是听了。”我这样听着课,当遇到不理解、难懂的内容时,我几乎是下意识地歪一下头。这时,老师一定会重新加以讲解。老师经常说:“看来有些不好理解……”然后把话再重复讲一遍。那时我跟以前不同,已经习惯坐在后排,但当我不知道老师引用的英文单词而滞笔时,老师总是把拼写特意说一下。有一次老师还说:“这样的单词不会可不行。”我觉得老师是个好老师。
自从老师开始在《朝日新闻》上连载小说,就是从那时开始,我的两三个朋友开始经常出入老师那里。于是,在跟朋友的交谈中,关于老师的话题自然被反复提起,不知不觉我竟也觉得跟老师熟识起来。我曾毫无缘由地托朋友送给老师一个物件,那是一个虽不值钱,却精巧可爱的裸体玩偶。据说这个玩偶入了老师的法眼,老师对它评价很高,专门把它摆放在一处。我大学毕业那年春天,老师第一次胃溃疡发作,我用电报发了慰问信。几天后,得知老师情况良好,我给老师寄了一个虽有几分庸俗,但是色彩斑斓的蝴蝶形的工艺盒子,里面放满了用各种色纸折的东西。老师看了说:“这里面中君亲手做的大概也只有一两个吧。”的确那里面也许只有莲花和鹤是我折的,至今我也只会折这两种而已。
那之后第三年的夏天,我在信州湖畔写完了《银汤匙》的前篇。我把写好的《银汤匙》原稿寄给了老师。我记得第一次是跟安倍一起去的老师的家。老师板着脸端坐着,一副刚起床的模样,然后打量了我一眼,平静地说:“中君一点都没变呀。”
第二次陪我同去的是野上。已经有一位客人比我们先到,在书房坐着,老师面朝书桌,好像在读稿件。我以为那人是来请老师审读稿子的。过了一会儿,老师读完稿件后跟客人一起到客房来了。老师有些突兀地说:“那个不错。”原来是因为我提前知会了要来,老师让客人等在一边,把没有读完的原稿赶着给读完了。我从内心感到惶恐,老师表扬了《银汤匙》,令我感到意外。老师说写法很沉稳,叙述语气把握非常好。当我说文章是不是有些带着稚气的时候,老师流露出自己认为正好相反的语气。老师还说写得很坦诚,老师说《银汤匙》是平面式的,在走马灯式的人物和事件的流转中,主人公的性格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第二年的春天,我因为稿子的事去了老师那里。《银汤匙》经由老师推荐,已经定于在《朝日新闻》上连载。老师除了对作品提出意见之外,为了我自身着想,提醒了我很多事。听朋友说,在那段时间,老师对于大家对《银汤匙》的各种质疑,一一进行了反驳。我想,或许老师比我自己还要喜欢《银汤匙》。老师还问我是否有意把《银汤匙》出版成书,甚至带着一种对自己是否越格的顾虑,犹豫着表示自己可以为书作序。
《银汤匙》前篇面世后的第二年夏天,我在叡山写完了后篇,寄到了老师那里。回京后收到老师来信。里面不仅表扬了我的原稿,居然对我使用了“尊敬”的字眼。
老师还说起,把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写成小说的有《汤姆·布朗》《坏男孩》等,但写的角度跟《银汤匙》都不同。他说,像《银汤匙》这样的作品他从来都没见过。他说,很美。他说,描写很细腻。他还说,很有创意。我想这是我自大学时代以来,第一次听到“创意”一词。老师说,尽管进行了那样的粉饰雕琢,却丝毫不损害其真实性,真是不可思议。
另一次拜访时,老师说《银汤匙》中流露出的我对自然的感情,连他也不是很明白,几乎要认为是经过了粉饰了的。然后问我,那处“回音之峰”的叙景,是否进行过润色。我说,是写生。老师说,很难想象是写生。安倍说,或许以前是那样的罢。老师听了后,说:“别开玩笑了,那里可是我的地盘!”
原来老师对那里很熟悉。我想说:的确,如果是让现在的我来看,我也会不觉得那是写生。但作为一个孩子,当时在我眼中的风景的确是如此的。
我由于自身的性格,没能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亲近老师,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疏远。但对不喜与人交往的我来说,老师属于我 喜欢的那部分人中的一人。不仅是对我这个人,老师对我的创作态度以及我的作品都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文摘
"阿蕙
冬夜里一起游玩颇为愉快。手指冻僵的阿蕙,一进我家就往火炉靠。每天晚上,大阿姨为了这个可爱的小客人,把一堆木炭补在火炉内。阿蕙冻得缩着肩膀,整个人几乎都要趴在火炉上烘烤热气。我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就拉着她的辫子,用手指头玩她的头发。原本她就是一个爱生气的人,有时候还真的哭出来。这种时候,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一味道歉。我贴在她低垂的头的耳边,赔罪道:
“对不起、对不起,不要生气嘛!”
她只是一个劲地摇头,不肯原谅我。但是哭过一阵子,等她情绪好转,就说:
“没关系啦!”
然后露出有点可恨又哀愁的微笑。有时,当我看到她这种微笑。就会帮她把微红眼眶内的眼泪擦一擦。
阿蕙很善于装哭,偶尔两人争辩到不可开交时,她会突然生气地将脸趴在我的腿上,放声大哭。我一边感受着她的重量和体温,一边为安慰她而做出一些举动,包括拔起她头发上的簪子、故意伸手搔她的胳肢窝。但我越是想安慰她,阿蕙越是哭得厉害,以致虽然确信自己没有错,还是得不断点头哈腰道歉。下个瞬间,原本趴在我大腿上的她突然起身,并伸出舌头,露出洋洋得意的表情,开心地大笑。我看到她伸出来的舌头光光滑滑的,很多次都这样被她骗了,所以我也习惯了,只能观察她额头上浮现多少青筋,来判断她是否真的在哭。
阿蕙也很善于扮鬼脸。每次我被她打败,她就会随心所欲地让自己的面貌起变化,露出自己想要的表情,边说“眼睛上扬”、“眼睛下垂”,边以双手拉开或缩紧眼眶。我很讨厌看她扮鬼脸,倒不是因为我被她打败的缘故,而是明明长得那么端正的容貌,却故意做出丑陋的模样,包括翻白眼、张大嘴巴,这让我感到很无趣。
我就这样每天跟阿蕙玩在一起,不知不觉中她变成和我的玩偶一样,成为我最亲密的伙伴。她所感受到的毁誉褒贬、幸与不幸,也都转化成我的感受。当我开始觉得阿蕙很漂亮的时候,殊不知让我有多么洋洋得意。不过与此同时,我的容貌竟也成为我的忧愁。因为我很希望自己是一个帅哥,能够吸引阿蕙的关注。我心中开始有一种希望我们能够一直当好朋友:永远玩在一起的念头。
有一晚,我们一起靠在小窗边,站在照射着百日红的月光下唱歌。当时我发现自己搁在小窗上的手腕真的很美,皮肤白皙又光滑。这是月光映照瞬间所产生的效果,但我多么期待事实上就是这般美,我有感而发说:
“你看,我的手腕多漂亮!”
同时伸出手腕给阿蕙看。她回道:
“哎哟!”
也把自己的手腕伸出来给我看,粉嫩的肌肤看起来好像寿山石。我们都觉得很不可思议,竟然就在寒冷的夜晚里,互相露出胳膊、小腿等身体各部位,彼此都忘我地一直发出惊叹声。
★宫泽贤治是日本读者票选“千年里备受欢迎的文学家”,宫泽贤治名列第四,远远超过了太宰治、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
★宫泽贤治被称为”日本的安徒生”, 他的童话温暖人心,引人深思,成为影响几代人成长的经典童话。
★宫崎骏动画、《哆啦A梦》都受其创作灵感启发。
★全书配以精美插画,全四色印刷,以图像重构大师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磅礴想象。
★全新译本,语言更童趣,更适合青少年阅读。
名人推荐
“ 《银汤匙》里小孩子的世界,以前从未有过。”
——夏目漱石
“想真的了解小孩子,我劝大家读《银汤匙》”
——周作人
媒体推荐
宫泽贤治是位孤傲而浪漫的文学巨匠,他的文学被他的肉体之火点燃,得以诞生。
——彭懿(儿童文学作家)
宫泽贤治、中原中也,都是非常好的诗人。其中,宫泽贤治更接近伟大。
——谷川俊太郎(日本诗人)
作者简介
中勘助,日本经典文学作家,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系毕业。其作品在日本经典文学热销榜上紧随夏目漱石《猫》《心》之后,位居第三名。
代表作《银汤匙》1921年出版后,获大学老师夏目漱石激赏,……,是很好的文章范例,从此跃上文坛。相继发表小说《提婆达多》《犬》、童话集《鸟的物语》、诗集《飞鸟》等。作品风格写实、透彻、自然而唯美,散发着独特风格和魅力。日本文坛评价其“自由无碍,清高旷达,超脱一代”。
林皎碧:台湾淡江大学毕业,日本国立东北大学文学硕士,专攻日本近代文学。译作有《心》《避暑地的猫》《漱石:文豪消失的童年和母爱》等。
目录
序言一:《银茶匙》(周作人)
序言二: 《漱石先生与我》(中勘助)
《银汤匙》与“奇迹教室”
前篇1-57
后篇1-22
序言
夏目先生和我
[日]中勘助
我就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英语老师辞职了。也不知是谁打听来的小道消息,说这次的新老师比之前更为严厉。终于到了跟老师见面的日子,那个人就是夏目老师。
我从高中时就有一个听课习惯,喜欢一边看向窗外,眺望着远方的天空,一边听着课。这对我来说是最放松、最愉快的姿势,但老师并不知道这些。他曾满怀疑虑地把目光转向窗外,想知道我到底在看些什么。后来老师说过这样的话:“有人上课老看外面,我以为他没有听讲,其实他却是听了。”我这样听着课,当遇到不理解、难懂的内容时,我几乎是下意识地歪一下头。这时,老师一定会重新加以讲解。老师经常说:“看来有些不好理解……”然后把话再重复讲一遍。那时我跟以前不同,已经习惯坐在后排,但当我不知道老师引用的英文单词而滞笔时,老师总是把拼写特意说一下。有一次老师还说:“这样的单词不会可不行。”我觉得老师是个好老师。
自从老师开始在《朝日新闻》上连载小说,就是从那时开始,我的两三个朋友开始经常出入老师那里。于是,在跟朋友的交谈中,关于老师的话题自然被反复提起,不知不觉我竟也觉得跟老师熟识起来。我曾毫无缘由地托朋友送给老师一个物件,那是一个虽不值钱,却精巧可爱的裸体玩偶。据说这个玩偶入了老师的法眼,老师对它评价很高,专门把它摆放在一处。我大学毕业那年春天,老师第一次胃溃疡发作,我用电报发了慰问信。几天后,得知老师情况良好,我给老师寄了一个虽有几分庸俗,但是色彩斑斓的蝴蝶形的工艺盒子,里面放满了用各种色纸折的东西。老师看了说:“这里面中君亲手做的大概也只有一两个吧。”的确那里面也许只有莲花和鹤是我折的,至今我也只会折这两种而已。
那之后第三年的夏天,我在信州湖畔写完了《银汤匙》的前篇。我把写好的《银汤匙》原稿寄给了老师。我记得第一次是跟安倍一起去的老师的家。老师板着脸端坐着,一副刚起床的模样,然后打量了我一眼,平静地说:“中君一点都没变呀。”
第二次陪我同去的是野上。已经有一位客人比我们先到,在书房坐着,老师面朝书桌,好像在读稿件。我以为那人是来请老师审读稿子的。过了一会儿,老师读完稿件后跟客人一起到客房来了。老师有些突兀地说:“那个不错。”原来是因为我提前知会了要来,老师让客人等在一边,把没有读完的原稿赶着给读完了。我从内心感到惶恐,老师表扬了《银汤匙》,令我感到意外。老师说写法很沉稳,叙述语气把握非常好。当我说文章是不是有些带着稚气的时候,老师流露出自己认为正好相反的语气。老师还说写得很坦诚,老师说《银汤匙》是平面式的,在走马灯式的人物和事件的流转中,主人公的性格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第二年的春天,我因为稿子的事去了老师那里。《银汤匙》经由老师推荐,已经定于在《朝日新闻》上连载。老师除了对作品提出意见之外,为了我自身着想,提醒了我很多事。听朋友说,在那段时间,老师对于大家对《银汤匙》的各种质疑,一一进行了反驳。我想,或许老师比我自己还要喜欢《银汤匙》。老师还问我是否有意把《银汤匙》出版成书,甚至带着一种对自己是否越格的顾虑,犹豫着表示自己可以为书作序。
《银汤匙》前篇面世后的第二年夏天,我在叡山写完了后篇,寄到了老师那里。回京后收到老师来信。里面不仅表扬了我的原稿,居然对我使用了“尊敬”的字眼。
老师还说起,把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写成小说的有《汤姆·布朗》《坏男孩》等,但写的角度跟《银汤匙》都不同。他说,像《银汤匙》这样的作品他从来都没见过。他说,很美。他说,描写很细腻。他还说,很有创意。我想这是我自大学时代以来,第一次听到“创意”一词。老师说,尽管进行了那样的粉饰雕琢,却丝毫不损害其真实性,真是不可思议。
另一次拜访时,老师说《银汤匙》中流露出的我对自然的感情,连他也不是很明白,几乎要认为是经过了粉饰了的。然后问我,那处“回音之峰”的叙景,是否进行过润色。我说,是写生。老师说,很难想象是写生。安倍说,或许以前是那样的罢。老师听了后,说:“别开玩笑了,那里可是我的地盘!”
原来老师对那里很熟悉。我想说:的确,如果是让现在的我来看,我也会不觉得那是写生。但作为一个孩子,当时在我眼中的风景的确是如此的。
我由于自身的性格,没能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亲近老师,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疏远。但对不喜与人交往的我来说,老师属于我 喜欢的那部分人中的一人。不仅是对我这个人,老师对我的创作态度以及我的作品都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文摘
"阿蕙
冬夜里一起游玩颇为愉快。手指冻僵的阿蕙,一进我家就往火炉靠。每天晚上,大阿姨为了这个可爱的小客人,把一堆木炭补在火炉内。阿蕙冻得缩着肩膀,整个人几乎都要趴在火炉上烘烤热气。我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就拉着她的辫子,用手指头玩她的头发。原本她就是一个爱生气的人,有时候还真的哭出来。这种时候,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一味道歉。我贴在她低垂的头的耳边,赔罪道:
“对不起、对不起,不要生气嘛!”
她只是一个劲地摇头,不肯原谅我。但是哭过一阵子,等她情绪好转,就说:
“没关系啦!”
然后露出有点可恨又哀愁的微笑。有时,当我看到她这种微笑。就会帮她把微红眼眶内的眼泪擦一擦。
阿蕙很善于装哭,偶尔两人争辩到不可开交时,她会突然生气地将脸趴在我的腿上,放声大哭。我一边感受着她的重量和体温,一边为安慰她而做出一些举动,包括拔起她头发上的簪子、故意伸手搔她的胳肢窝。但我越是想安慰她,阿蕙越是哭得厉害,以致虽然确信自己没有错,还是得不断点头哈腰道歉。下个瞬间,原本趴在我大腿上的她突然起身,并伸出舌头,露出洋洋得意的表情,开心地大笑。我看到她伸出来的舌头光光滑滑的,很多次都这样被她骗了,所以我也习惯了,只能观察她额头上浮现多少青筋,来判断她是否真的在哭。
阿蕙也很善于扮鬼脸。每次我被她打败,她就会随心所欲地让自己的面貌起变化,露出自己想要的表情,边说“眼睛上扬”、“眼睛下垂”,边以双手拉开或缩紧眼眶。我很讨厌看她扮鬼脸,倒不是因为我被她打败的缘故,而是明明长得那么端正的容貌,却故意做出丑陋的模样,包括翻白眼、张大嘴巴,这让我感到很无趣。
我就这样每天跟阿蕙玩在一起,不知不觉中她变成和我的玩偶一样,成为我最亲密的伙伴。她所感受到的毁誉褒贬、幸与不幸,也都转化成我的感受。当我开始觉得阿蕙很漂亮的时候,殊不知让我有多么洋洋得意。不过与此同时,我的容貌竟也成为我的忧愁。因为我很希望自己是一个帅哥,能够吸引阿蕙的关注。我心中开始有一种希望我们能够一直当好朋友:永远玩在一起的念头。
有一晚,我们一起靠在小窗边,站在照射着百日红的月光下唱歌。当时我发现自己搁在小窗上的手腕真的很美,皮肤白皙又光滑。这是月光映照瞬间所产生的效果,但我多么期待事实上就是这般美,我有感而发说:
“你看,我的手腕多漂亮!”
同时伸出手腕给阿蕙看。她回道:
“哎哟!”
也把自己的手腕伸出来给我看,粉嫩的肌肤看起来好像寿山石。我们都觉得很不可思议,竟然就在寒冷的夜晚里,互相露出胳膊、小腿等身体各部位,彼此都忘我地一直发出惊叹声。
ISBN | 9787508681139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 中堪助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