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精明增长指南》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安德烈斯·杜安伊 杰夫·斯佩克 迈克·莱顿 译者:王佳文
目录
作者简介
中文版前言
导言
为什么需要这本指南?
什么是精明增长?
区域
1区域原则
1.1不可避免的增长
1.2区域规划
1.3社区参与
1.4横断系统
1.5邻里
1.6增长优先
1.7可支付住宅
1.8不受地亢欢迎项目的分布
1.9食品安全
1.10分享财富
1.11管治的尺度
1.12协调政策
1.13精明增长立法
1.14水的制约
1.15收缩中的城市
2区域规划
2.1绘制绿色足迹
2.2绘制郊区保护区
2.3绘制郊区预留地
2.4绘制发展优先区
2.5绘制邻里
2.6绘制功能区
2.7绘制廊道和区域中心
2.8创建开发权转让程序
2.9激励精明增长
2.10采取精明增长图则
3区域交通
3.1交通与土地利用的联系
3.2多种方式的平衡
3.3建设一个公交区域
3.4交通选择
3.5发挥作用的公交
3.6铁路系统
3.7机动化与可达性
3.8不穿过城镇的高速公路
3.9不被高速公路穿过的城镇
3.10诱导性交通
3.11“驯服”机动车
3.12自行车道路网络
3.13拥堵定价
3.14合用车辆
邻里
4自然脉络
4.1保护自然
4.2彰显自然
4.3保护树木
4.4彰显制高点
4.5减少填挖工程
4.6保持土壤
4.7管理雨水
4.8保护湿地
4.9保存水
4.10城市公园
4.11自然廊道
5邻里构成要素
5.1混合功能
5.224小时城市
5.3住房多样性
5.4零售业分布
5.5工作场所分布
5.6公共场地
5.7邻里学校
5.8支持服务
5.9地方开放空间
5.10住房密度
5.11邻近的农场
5.12簇群住宅
5.13开放社区
6邻里结构
6.1邻里规模
6.2邻里组织
6.3袖珍公园
6.4开放空间类型
6.5基于形态的区划
6.6公交主导
6.7种植食物的花园
6.8LEED—ND评级系统
街道
7通道网络
7.1网络
7.2相互联系的通道
7.3跨界联系
7.4街坊尺寸
7.5人行道替代品
7.6设计过的街景
7.7曲线街道
7.8城市优选分类法
8通道设计
8.1完全街道
8.2设计车速
8.3复杂的几何设计
8.4缘石半径
8.5沿街停车
8.6单向道路和多车道街道
8.7环境响应式通道
8.8大街和林荫大道
8.9自由流的街道与道路
8.10慢速流的街道与道路
8.11避让流的街道与道路
8.12后部的小街与小巷
8.13人行小路与人行小径
9公共街道景观
9.1人行道
9.2行道树
9.3路缘与洼地
9.4路灯
9.5铺装材料
9.6人行道障碍
9.7设施布局
10私有街道景观
10.1街道墙
10.2浅后退
10.3建筑附属物
10.4建筑高度
10.5摩天楼
10.6道路监控
10.7人行道商店
10.8零售管理
11停车
11.1城市中心区的停车政策
11.2免费停车的高成本
11.3停车分区
11.4邻里停车
11.5遮蔽停车场
11.6停车场品质
11.7停车空间转化
11.8停车场接八
11.9后部接八的停车
11.10沿街车库后退
……
建筑
附录
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传统的公共施工标准在交叉口规定了宽松的缘石半径,以便较长的机动车,例如拖车可以比较容易地转弯。这些伸展的缘石半径确实可以比较容易转弯,但其代价却是强制步行者在不需要减速转弯的汽车面前走比较长的距离。其结果就是毫无必要的危险和不舒适的环境。出于这个原因,新街道或者重建街道的缘石半径,不应当超过经常使用的最大机动车(通常来说是垃圾车)转弯动作所必须容纳的空间。在鼓励低速行驶的邻里,这样的机动车在右转时被认为可以临时性地驶入反向车道——特别是那些有警报汽笛可以警示对面来车的紧急车辆。最大的机动车。比如说是搬家卡车,应当可以采用三点转向,因为如果将街道尺寸加大到能满足这些不常见的“访客”,则无法满足日常使用者的需要。只要能提供合理的可达性,15英尺(约4.6米)、10英尺(约3.1米)甚至5英尺(约1.5米)的缘石半径都可以是合适的。通常情况下,城市化特征越明显的地区,缘石半径越小。而对于很少有行人的无路缘郊区道路, 25英尺(约7.6米)这样大的缘石半径也是可以接受的。
《精明增长指南》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安德烈斯·杜安伊 杰夫·斯佩克 迈克·莱顿 译者:王佳文
目录
作者简介
中文版前言
导言
为什么需要这本指南?
什么是精明增长?
区域
1区域原则
1.1不可避免的增长
1.2区域规划
1.3社区参与
1.4横断系统
1.5邻里
1.6增长优先
1.7可支付住宅
1.8不受地亢欢迎项目的分布
1.9食品安全
1.10分享财富
1.11管治的尺度
1.12协调政策
1.13精明增长立法
1.14水的制约
1.15收缩中的城市
2区域规划
2.1绘制绿色足迹
2.2绘制郊区保护区
2.3绘制郊区预留地
2.4绘制发展优先区
2.5绘制邻里
2.6绘制功能区
2.7绘制廊道和区域中心
2.8创建开发权转让程序
2.9激励精明增长
2.10采取精明增长图则
3区域交通
3.1交通与土地利用的联系
3.2多种方式的平衡
3.3建设一个公交区域
3.4交通选择
3.5发挥作用的公交
3.6铁路系统
3.7机动化与可达性
3.8不穿过城镇的高速公路
3.9不被高速公路穿过的城镇
3.10诱导性交通
3.11“驯服”机动车
3.12自行车道路网络
3.13拥堵定价
3.14合用车辆
邻里
4自然脉络
4.1保护自然
4.2彰显自然
4.3保护树木
4.4彰显制高点
4.5减少填挖工程
4.6保持土壤
4.7管理雨水
4.8保护湿地
4.9保存水
4.10城市公园
4.11自然廊道
5邻里构成要素
5.1混合功能
5.224小时城市
5.3住房多样性
5.4零售业分布
5.5工作场所分布
5.6公共场地
5.7邻里学校
5.8支持服务
5.9地方开放空间
5.10住房密度
5.11邻近的农场
5.12簇群住宅
5.13开放社区
6邻里结构
6.1邻里规模
6.2邻里组织
6.3袖珍公园
6.4开放空间类型
6.5基于形态的区划
6.6公交主导
6.7种植食物的花园
6.8LEED—ND评级系统
街道
7通道网络
7.1网络
7.2相互联系的通道
7.3跨界联系
7.4街坊尺寸
7.5人行道替代品
7.6设计过的街景
7.7曲线街道
7.8城市优选分类法
8通道设计
8.1完全街道
8.2设计车速
8.3复杂的几何设计
8.4缘石半径
8.5沿街停车
8.6单向道路和多车道街道
8.7环境响应式通道
8.8大街和林荫大道
8.9自由流的街道与道路
8.10慢速流的街道与道路
8.11避让流的街道与道路
8.12后部的小街与小巷
8.13人行小路与人行小径
9公共街道景观
9.1人行道
9.2行道树
9.3路缘与洼地
9.4路灯
9.5铺装材料
9.6人行道障碍
9.7设施布局
10私有街道景观
10.1街道墙
10.2浅后退
10.3建筑附属物
10.4建筑高度
10.5摩天楼
10.6道路监控
10.7人行道商店
10.8零售管理
11停车
11.1城市中心区的停车政策
11.2免费停车的高成本
11.3停车分区
11.4邻里停车
11.5遮蔽停车场
11.6停车场品质
11.7停车空间转化
11.8停车场接八
11.9后部接八的停车
11.10沿街车库后退
……
建筑
附录
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传统的公共施工标准在交叉口规定了宽松的缘石半径,以便较长的机动车,例如拖车可以比较容易地转弯。这些伸展的缘石半径确实可以比较容易转弯,但其代价却是强制步行者在不需要减速转弯的汽车面前走比较长的距离。其结果就是毫无必要的危险和不舒适的环境。出于这个原因,新街道或者重建街道的缘石半径,不应当超过经常使用的最大机动车(通常来说是垃圾车)转弯动作所必须容纳的空间。在鼓励低速行驶的邻里,这样的机动车在右转时被认为可以临时性地驶入反向车道——特别是那些有警报汽笛可以警示对面来车的紧急车辆。最大的机动车。比如说是搬家卡车,应当可以采用三点转向,因为如果将街道尺寸加大到能满足这些不常见的“访客”,则无法满足日常使用者的需要。只要能提供合理的可达性,15英尺(约4.6米)、10英尺(约3.1米)甚至5英尺(约1.5米)的缘石半径都可以是合适的。通常情况下,城市化特征越明显的地区,缘石半径越小。而对于很少有行人的无路缘郊区道路, 25英尺(约7.6米)这样大的缘石半径也是可以接受的。
ISBN | 9787112154654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安德烈斯·杜安伊 |
尺寸 | 32 |